课题: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宇宙的物质形态和特点。 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太阳系结构示意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运动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宇宙是物质的和运动的观念。 教学重点: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难点: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 课前预习: 1.天体系统级别和层次; 2.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3.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教学内容:本节教材把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作为引子,从宏观的角度,由远及近地介绍了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材内容主要有三部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地球的普通型和特殊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们总是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今天咱们就到浩瀚的宇宙中去遨游一番,从宇宙的深处找一找我们的地球在哪里,地球是一颗怎样的星球,地球上为何有生命物质存在? 紧扣谈天说地的话题,提出“说地”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板书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讨论交流 1.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觉形状和特点; 2.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天体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是多种多样的。 板书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天体 承转 宇宙虽然无边无际,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但是有规律可循的。搞清天体系统的形成和层次,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和描述地球所处的位置。 板书 2.天体系统 自主探究 1.利用天体系统层次图找出地球的位置; 2.自行设计天体系统层次图,以多种方式表示地球的位置; 3.用文字(或语言)描述不同宇宙空间尺度中地球所处的位置。也可用自己擅长的其他方式表达。 通过师生共同合作整理知识结构图后,引导学生得出两个结论:①宇宙是有层次的,并处在有序的状态之中;②找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自学、讨论 1.读“图1.4 太阳系示意图”,说出太阳系的成员、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排列,从中认识地球。要求运用图表信息说明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2.分析“表1.1八颗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的相关数据,运用基本的数理知识比较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即公转方向、轨道平面夹角、公转轨道形状)和结构特征(体积和质量等),进一步认识地球。 点评指导 观察太阳系模式图中八颗行星公转方向的箭头,得出同向性特征;根据八颗行星的轨道倾角大多小于4°,得出共面性特征;根据八颗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大多接近0,得出近圆性。 学生总结 1.同向性2.共面性3.近圆性 点评侧重运用数理知识解读图表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延伸探究 在1999年8月18日天空出现的罕见的天象,太阳、月球及太阳系的各大行星以地球为中心,排在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上,构成“十字连星”状。查阅相关资料,绘出示意图。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