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教学目标 了解东部、中部、西部划分的依据和具体内部的差异; 了解东部、中部、西部具体的产业结构差异; 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差异; 理解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及原因; 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 理解西部大开发的背景、目的、范围和具体措施。  教学重点:东部、中部、西部具体的产业结构差异和西部大开发  教学难点:东部、中部、西部具体的产业结构差异和西部大开发  课 型:新授课  一、东、中、西差异 (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1、划分的依据: 根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划分。 『活动』根据教材P14面活动题回答问题? 三大经济带 东部经济带 中部经济带 西部经济带  范围 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等12个(除台港澳) 黑、吉、内蒙古、晋、豫、鄂、湘、皖、赣等9个 蜀、渝、贵、云、藏、陕、甘、宁、青、新等10个  自然条件 优越 较优越 较差  经济基础 雄厚 较薄弱 薄弱  发展水平 较高 较低 低  对外开放程度 高 较低 较低   参考答案:1、 2、湖南省属于中部经济地带 3、优势:资源、劳动力、市场、土地、区位等;限制因素:资金、技术等;建议:调整产业结构、迎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大科技投入、致力发展第三产业、 【例题】:例1.判断: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错误 例2.判断: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都属于东部经济地带。——错误 例3.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D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活动』读图1-13,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比较 该图反映出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差异: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近几年三个地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都较快,但发展速度也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经济水平高,增长速度快,中部次之,西部经济水平低,增长也最慢。 项目 东部经济地带 中、西部经济地带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速度快 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工业化、城市化水平 较高 较低  科技教育水平 较高 较低  发展机遇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部地带抓住国家改革开放的机遇,积极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发展迅猛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带的 社会经济发展明显加快  (2)产业结构差异 『活动』读图1-14,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可以看出: 全国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二>三>一 第一产业:东<全国<中<西;第二产业:东>全国>中>西;第三产业:东>全国>西>中 因此可以说: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产业结构 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  工业结构 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 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以重型产业为主  我国工业结构:“南轻北重,东轻西重” 『活动』P15面活动题: 参考答案:1、形成的原因: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历史基础等方面的差异。 改进对策: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各地经济的发展。 2.(1)该市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从工业结构来看,轻工业的比重上升很快。这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工业以轻工业为主。说明该市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较合理。 (3)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地带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工业化进程 较快 相对滞后  工业产值 较高 较低  工业结构 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占较大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仍然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  城市化水平 较高 较低  城市综合实力 较高 较低  城市密度 较大 较小  『活动』1、读图1-17,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工业增加值结构可以反映的问题?P16 参考答案: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带的工业增加值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中部地带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相当于东部地带的1/3,而西部地带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仅相当于东部的1/6,这说明东、中、西部地带的工业化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 2、读第17页表格,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城市的分布 参考答案:从表中可以看出,东、中、西部地带的城市数量、规模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 主要原因是:P18 中西部 东部  对外开放时间 较晚 较早  对外开放程度 较低 较高  外资吸收能力 较弱 较强  『活动』读图18,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变化,图中反映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从时间轴上看,开始起步于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经过五年后至1984年才迈出第二步,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此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至1992年基本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从空间轴上看,改革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从沿海的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的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沿海经济开放区),再向中西部推进;目前中西部的开放城镇仍是点状分布(长江沿岸开放城市、边境开放城市、省会开放城市),在开放程度上不及东部沿海地带。 小结:我国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等许多方面,这些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区域 影响因素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自然因素 地形 地势低平,以丘陵、平原为主 海拔较高,地形复杂,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建设极为不利   气候 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多属于半干旱、干旱区和高寒区,对农业发展极为不利   自然资源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淡水资源短缺 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社会因素 城市化水平 高 低   科技、教育和文化 高 低   对外开放程度 高 低  经济因素 发展基础 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较好,19世纪40年代后,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沿海 发展基础薄弱,20世纪30年代后才一度出现工业向西推移的趋势   产业结构 较优,第二、三产业远高于第一产业,农村工业化程度高,生产水平较高 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迟缓   交通运输状况 交通发达 交通线路较少,运输条件较差  其他因素 地理区位 临海,海运便利,便于同海外各国联系 距海遥远,长期处于较封闭状态   民族心理 思想观念较开放,竞争意识强 思想观念较保守,经济竞争意识较差   国际化程度 与外界保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和技术联系 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较少,社会经济比较封闭  二、南方与北方 东部季风区是一个区域,本身具有整体性,但这一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是绝对的,体现在内部也存在巨大差异。 整体性并不是差异性的对立面,而只是将次要的差异加以忽略,将主要的差异予以强调的概括。(哈特向《地理学性质的透视》) 整体性体现湿润(季风气候),差异性体现季风气候下的热量和水分差异。分为南方与北方。 1、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黄土高原的南界; 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 北:复种指数小,旱地、作物种类:小麦、棉花、杂粮、温带水果 南:复种指数大,水田,作物种类:稻谷,荼叶、蚕丝和热带水果。 (2)对居民建筑的影响: 北:平顶房 南:屋顶坡度大,尖顶房。 (3)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的影响(交通) 交通便利程度:北:方便且通达性好;南:不如北方便利。 交通运输方式:北:铁路和干线公路的主要分布区;南:内河运输也是一种普遍方式。 (4)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 南米北面 北直率南婉转 方言:南繁北齐(原因:地域上的稳定性与封闭性) (5)矿产资源:南少北多——工业生产南北重南轻。 北煤南磷 其中:前四者主要由气候、地形条件决定,矿产资源受地质规律制约。 南方和北方比较 ?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地形 以平原高原为主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  土壤 棕壤、钙质土、黑土 红壤、砖红壤  农业生产 以旱作为主,东北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以水田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  工业生产 工业发达(辽中南、京津唐工业区) 工业发达(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高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低  交通运输 以公路、铁路运输为主 水运、铁路、公路运输都很便利  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较晚,开放程度低 对外开放较早,开放程度高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 辽中南地区 京津唐工业区 沪宁杭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  特色 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区内丰富的资源(鞍山、本溪的铁、阜新、开滦的煤)便利的交通(稠密的铁路网和大连港口) 丰富的铁(迁安)、煤(开滦)、石油(华北)、海盐(长芦)等资源,靠近山西能源基地,有统一的电网,交通便利,技术力量雄厚 工业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统一的电网,发达的水陆空交通运输出(长江航运和以上海为中心的海洋运输),较丰富的资源 靠近香港和东南亚,是著名的侨乡,为利用外资发展本区工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主要工业城市和工业部门 鞍山--本溪的钢铁工业、沈阳的机械工业、大连的造船和石油加工业、辽阳的化纤工业 京津两市的机械、冶金、化工、纺织、食品等工业,唐山地区的采煤,冶金、陶瓷等工业 上海的钢铁、化工、纺织、机械、造船、食品、等工业,南京、无锡、苏州杭州等地的家用电器、丝绸、服装等工业 以广州、深圳、珠海等地为中心,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工 业  发展的不利条件 矿产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不足 水资源不足 矿产资源和能源缺乏 矿产资源和能源缺乏   三、西部大开发 1、概况: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自治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2002年末人口3.67亿人,占全国的28.8%。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22660亿元,占全国的16.8%。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2、西部大开发的重点:1、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 2、加强基础建设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3、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 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  目的 缩小东西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范围 西部地区的10个省市区、内蒙古、广西、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朝鲜族自治州  优势 自然资源丰富(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劣势 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意义 西部资源得到开发利用,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可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对加强民族团结,维持社会稳定与边疆的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活动』第23页“探究活动” 参考答案:1.西部的绝大部分地区深居内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社会经济比较落后,因此,我国东、西部地带的发展差异,又反映出沿海和内地、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差距。 2.改革开放以来,集中力量发展我国沿海地区,主要是强调一定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东、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西部大开发,主要是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前者侧重于发展,后者强调公平。 【例题】:与西部地带今后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不一致的是 C A.改善生态环境,加强草原牧区建设,发展林牧业 B.发挥三线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加快军工技术向民用工业的转化和扩散 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以缓解能源、交通、运输紧张等问题 D.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发能源、矿产和水力资源,使其成为全国动力基地 四、中部崛起 中部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六个相邻省份,地处中国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中部依靠全国10.7%的土地,承载全国28.1%的人口,创造全国19.5%的GDP,是我国的人口大区、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在中国地域分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部崛起”的意义远远超乎中部地区本身。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中部省份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中部地区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40%,这个地区的山西、河南、江西等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该地区的发展无疑有利于提高中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 ? ? 中部六省人口3.61亿,占全国人口28.1%,其中农村人口2.44亿,占全国农村人口近三分之一,在这一地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将有利于中国“三农”问题的破解,并通过农民增收最终助推“扩大内需”这一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 ? 其次,我们要了解“中部崛起”提出的大背景。大家都知道中部六省矿产资源丰富,又是我国的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才荟萃,是我国重要的科研教育中心。虽然中部地区具有如此的综合优势,但是中部地区的发展却不如意。中部的经济发展相对于它的周围地区的发展过缓慢,这就是所谓的“中部塌陷” ★注意结合中部崛起分析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建设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