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绘图,增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特征,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太阳日与恒星日的比较,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课前预习: 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和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教学内容:本节教材内容先讲述了地球自转的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速度等基本的运动特点,之后教材再分析产生的地理意义。 教学过程: ※自学导航 ※文本精讲 【导入】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 【提问】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哪位同学能根据初中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地球是怎样运动的? 【演示】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要求学生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留心观察在北极上空或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有何不同。 【讲述】确定地球自转方向时要注意:地球在太空中的运动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它有自己的旋转轴,这个轴和地表的两个交点我们定义其为南极和北极。 【演示】要求学生演示地球仪,思考:如何确定地球的自转周期?地球自转周期究竟是多长?请学生联系物理课和初中地理课所学知识回答。 【提问】确定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24小时)的参照物是什么? 对地球而言,太阳是天空中最亮的天体,所以人们选择太阳作参照物,一天是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但这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科学家们选择了遥远的恒星作参照物,由此确定地球自转的周期。这是为什么? 【演示】多媒体演示。 【提问】以两个不同参照物确定的地球自转周期,哪个是真正的周期?周期的时间是多长?确定真正周期的意义是什么? 【讲述】太阳日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周期,如计量一天的长度,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等。 【活动】让学生用太阳日计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提问】教师用地球仪演示自转运动,问:地球自转时,各地的角速度是否都一样?自转线速度大小是否相同? 【演示】用地球仪向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讲述并提问】我们很明显看到除了南北两极外,其余各点的角速度都一样,其角速度约为每小时15°,严格地讲,这里应该用360°除以地球的自转真正周期(即一个恒星日)来计算,想想为什么?因为各纬线圈的长度不一样,所以同样是自转一周,不同纬度的地方,其走过的路程是不一样的,显然赤道地区的自转线速度最大,赤道向两极减小为零。 【板书】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 【读图区分】  【讲述】图中A选项中为昏线,方法为即将进入黑夜的为昏线,即将进入白天的为晨线。一昼一夜周期为24小时。 白天时,太阳高度大于0;黑夜时,太阳高度小于0;日出日落等于0。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板书】地理意义:2、地转偏向力 【讲述】地表水平运动物体会收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从而产生偏转。如图:  规律: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 应用:导弹发射,长江三角洲的南岸和北岸淤积和冲刷。 ※课堂精练 ※延伸探究 长江入海口处泥沙淤积,南岸和北岸侵蚀与淤积有明显的反差,思考分别具有怎样的特征,将来崇明岛会和南岸还是北岸相连。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