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 ※目标预览※ 1.理解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并具有社会与自然的双重属性。 2.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课前预习※ 一、认识自然资源 1.概念: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___________获得,并用于_______________的物质与能量。 2.分类:根据其生产情况,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资源与______________资源。 3.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 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课堂生成※ 【探究1】认识自然资源 材料一 教材P79图4-1-1。 材料二 教材P80表4-1-1自然资源基本情况。 1.图4-1-1的五幅图所反映的内容,哪些属于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2.根据表4-1-1,说明自然资源可分为哪几类?是怎样划分的? 【典型例题1】下列物质属于图中B所示的是(  )  A.铜矿、焦炭 B.雷电、沙漠 C.化肥、大米 D.森林、海盐 【方法指导】 1.图示法分析我国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  2.图示法分析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及不平衡性  3.荒漠地区资源间的联系性举例  【典型例题2】目前出现的自然资源短缺甚至某些资源濒临枯竭的原因有(  ) ①人类对地球上有些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已超过了自然资源补给,再生和增殖的速度 ②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成环境的破坏,使其自然生产力下降 ③自然资源均不能更新和循环再现 ④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使自然资源使用的数量增加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探究2】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土地资源和人类的关系 社会发 展阶段 生产特征 土地对人类的影响 人类对土 地的影响  采猎文 明阶段 采集和 狩猎 土地质量对人类生 存和发展影响较大 较小  农业文 明阶段 种植和养殖 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源,土地的质量和数量都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许多地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使土地质量下降    工业文 明阶段 大规模的机器生产 土地用途多样化,土地质量的含义和判别标准也发生了本质变化 土壤污染和土地退化越来越严重  【典型例题3】关于农业文明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业文明阶段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 B.土地数量还不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C.在土地贫瘠或难以开垦的地区,人地矛盾突出 D.人类通过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使土地质量不断提高 【探究3】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1)适度开发: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 (2)利益兼顾:人类要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利益。 (3)环境保护: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力争达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享有更好的生存环境的目标。 (4)公众参与:应充分调动公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公众参与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典型例题4】我国某省(区)一个县20世纪50年代后迫于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末与40年代末相比,该区人口约增加________倍,耕地约增加________倍,荒漠化土地增加到约________万公顷。 2.分析该地区产生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3.就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来说,当地应如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随堂巩固※ 1.下列地理概念,反映包含关系的是( ) A.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 B.土地——平原——耕地 C.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D.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林地 2.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C.封山育林, 永不采伐 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3.当今世界在开发自然资源方面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是(  ) A.随着经济的发展扩大海洋资源开发 B.控制对资源的开发 C.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D.扩大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 4.人类历史进程的各个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程度不同,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也不同。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农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 B.工业社会阶段——土地资源 C.后工业化阶段——气候资源 D.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阶段——矿产资源 5.在防沙治沙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改善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采取的以下相应措施中,正确的有(  ) ①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建设 ②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③开展大规模人工降雨 ④退耕还牧 ⑤大打机井,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⑥改良耕作制度,降低复种指数 ⑦开展大规模垦荒行动 ⑧公布空气质量日报 A.①②④ B.③⑤ C.⑤⑦ D.①⑤⑧ ※变式测试※ 1.下列物质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煤炭 B.水泥 C.钢材 D.蔗糖 2.下列物质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土地 B.水 C.鱼 D.金矿 3.赤道地区水资源普遍比副热带地区丰富,说明了自然资源( ) A.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 B.自然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C.数量是有限的 D.生产潜力可以不断扩大和提高 4.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矿产资源的分布无规律可循 B.水热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C.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D.矿产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 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的破坏。它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当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回答5-6题。 5.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土地沙漠化 B.大气污染 C.破坏性地震 D.温室效应 6.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 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 B.南水北调,发展生产 C.围湖造田,开垦荒地 D.发展工业,不管排放 7.我国天然林面积不足国土面积的10%①,全国木材产量的40%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②,东北是全国的林业基地。由于种种原因,东北拥有的用材林、成熟林已由新中国成立时的1200万公顷减少到1988年底的590万公顷,减少51%,导致风沙旱涝频发,表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物种减少③。近年来,东北林区一方面保护和营造森林,另一方面实行森林的综合开发和深加工,挖掘潜力,增加林产品的附加值,取得了很好的效益④。 (1)根据上面加下划线的这几句话分别总结各类自然资源都具有的共性特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反思※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