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考纲要求】 1. 高考要求:(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并能解释有关大气受热等大气现象。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并解释有关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其影响。 (3)掌握风的形成,并且会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力大小和风向。 (4)学会阅读等压面图。 2. 热点:(1)从形式上看,多以等温线分布图、等压线分布图、风向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 等为载体,注重与现实相结合。 (2)考核内容侧重于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和等压线图的判读,并以此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 (3)从能力上看,注意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绘图能力,强调用高中地理原理和规律解 释当代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考情分析】 1.考点分布:2011全国卷,9~10、2010年山东卷,3、2009年四川文综,4~6、2009广东文基,43、2009广东,12~13、、2009安徽文综,31~32、2009全国文综Ⅰ,3~5、2008天津文综,9~10、2008广东,35、2007海南,6~8、2007宁夏文综,9~10 2.高考命题趋势:结合热力环流、风向、风速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工业布局、城市规划、航海等)及相应的图表资料,考查大气运动的形式、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自主学习】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热源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______和反射。 3.受热过程 (1)大部分A______________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地面被加热,并以B______________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因此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是____________。 二、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______________,造成高低纬度间的__________。 2.热力环流的形成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图示     受力状况 只受图中F____________的影响 受图中F1_____________与F2__________的共同影响 受图中F1_________、F2______和F3______的共同作用  风向 垂直于______指向____ 与等压线____(高空风) 与等压线______(近地面风)   【学习探究】 〖互助学习〗 根据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晴朗的早晨反而比阴天的早晨气温更低一些? 2.古诗云“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你能解释巴山为何多夜雨吗? 3.空气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吗?   4.地转偏向力能不能改变风速? 〖思路点拨〗 点拨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应用 1.受热过程  由上图可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归纳为下表。 过程 具体过程 热量来源  1 太阳暖大地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 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2 大地暖大气 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3 大气还大地 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2.应用 (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故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含量 较大时,大气保温作用较强。如下面两例: ①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农业,玻璃温室育苗等。 原理:塑料薄膜、玻璃与二氧化碳具有相同的功能,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散失,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或玻璃温室里。 ②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2)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洁净的地区,太阳辐射强,如青藏高原、西北地区。这些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 例1.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解析: 答案: 点拨点二 热力环流的形成与等压面图的判读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 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山坡冷热不均,人类活动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1)海陆风  影响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  影响 山谷风: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3)城市热岛环流  影响 城市风:一般将绿化带布置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 3.等压面图的判读技巧 结合下图说明阅读等压面图的基本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  (1)从等压面的定义看,PA′=PB′=1 000 hPa,PD′=PC′=500 hPa。 (2)从高压的概念看,在空气柱L1、L2中,距离地面愈近,上方空气柱越长,则气压值越高,所以气压值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递减,即PA′>PA,PD>PD′,PB>PB′,PC′>PC。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气压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是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3)A点相对于B点、C点相对于D点来说都是低压区,其附近等压面向下凹陷;B、D两点为高压区,等压面向上凸起。由此我们总结出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形状之间的关系是“凸高凹低”。 (4)综合以上分析,A、B、C、D四点气压值从大到小的排序应为PB>PA>PD>PC,进而可知图示地区的大气环流流向为B→A→D→C。 (5)等压面的凸凹,主要跟下垫面的冷热有关。A、B两处的气压差异是由地面热力状况的差异引起空气的上升、下沉运动所致。地面温度较高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地面气压较低;地面温度较低处,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地面气压较高。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地面气压高低,反推地面的冷热状况。A处近地面气压低,说明空气受热上升,从而得出该地地面温度较高的结论。 例 2. 图Ⅰ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Ⅱ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风向为东南风 B.b为上升气流 C.c的风向为西南风 D.d为上升气流 解析: 答案: 点拨点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三力特点具体如下表所示: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区 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与风向相反  大小 由气压梯度决定(等压线疏则小,密则大) 随风速增大而增大,随纬度升高而增大 与下垫面状况有关  2.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北半球):  例3.下图是“某日0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题。  由08时到20时,图中……………………………………………………………………………………( ) A.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 B.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 解析: 答案: 〖变式达标〗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a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