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及其解析 首先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引导学生分析教材28页图212,掌握岩石圈的范围,理解岩石圈与地壳的区别。然后运用岩石标本、多媒体动画演示、学生绘制示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岩石圈的组成、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和特征、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内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所起的作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掌握地壳的组成;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及物质循环;褶皱、断层与地貌的关系,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成及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 2、能够运用课本插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的位置、范围结构,提高运用读图观察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地质构造意义的学习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科学素养。 解析:岩石圈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本节注重图文结合,注重观察,加深学生的感受和认识。通过对图表的阅读分析,学会从中提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并使学生逐步掌握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分析,说明问题的技能。教材为配合教学内容,将大量的知识安排在活动中,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业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断,地貌的变化及其成因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解析:对于本节内容重难点的突破,我主要通过动态的流动过程来引导学生,从而绘制出简单的示意图,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列表格来理清学生的思路。由易到难,由表及里来探究某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的精神兴趣。 四、教学流程 导入 讲授新课 学案学习 小结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 在上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普通的天体,地球也是宇宙中的一个特殊的天体——因为地球上有生命!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同学们,你们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十几年了,如果你有奇遇结交了一位外星球的朋友,你会如何向他描述我们的地球呢?请大家结合教材第26页“地球的内部与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试着介绍一下我们居住的星球。 生 (两三位学生介绍)地球内部与外部圈层由内到外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 师 地表以下为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表以上为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地壳及上地幔顶部是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又称为岩石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我们将在这一单元中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各个圈层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让我们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去探寻和揭示大自然的无尽奥秘吧! 板 书: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 师 刚才我们提到地球内部圈层大致分为三个圈层:从地心向外依次为地核、地幔和地壳。 师 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称为岩石圈(1ithosphere)。请同学们参照教材26页和27页第一段文字,仔细读26页图212,了解岩石圈的范围,分析岩石圈的结构特征。 板 书: 一、岩石圈的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 师 岩石圈是否就是地壳? 生 不是,地壳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岩石圈包含了地壳,还包含了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板 书: 2.地壳及其分层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1ithosphere)。地壳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壳不等于岩石圈,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地壳上层称为硅铝层,下层称为硅镁层。硅铝层在海洋底部显著变薄,甚至缺失,是一个不连续圈层,硅镁层是一个连续圈层。 板 书: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岩石圈的组成 师 别小瞧了你们拿着的这些岩石。自然界的岩石种类繁多,数量、形状、颜色、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各异,每块岩石都有自己的“经历”,它们有的曾经历了轰轰烈烈的诞生过程,有的安安静静地沉睡了上万年,有的饱经风霜甚至曾粉身碎骨,想要读懂它们的故事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岩石的形成原因吧。 师 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三大类,请大家结合教材中三大类岩石的成因介绍及相关图片,观察我们的实物标本,从外观上对三大类岩石进行区别,明确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特点。 生 (阅读、观察、思考) 板 书: (画线部分为学生填写内容) 岩石类型 成因 常见岩石 主要特征  岩浆岩 岩浆活动 花岗岩、玄武岩 侵入岩:结晶度好,晶体颗粒较大;  喷出岩:具有气孔等构造     沉积岩 外力作用 石灰岩、砂岩、页岩 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变质岩 变质作用 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来源:] 具有片理结构,重结晶作用明显  师 岩浆岩是由岩浆活动形成的。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内部冷却凝固而成,其晶体颗粒比较明显,质地坚硬,常有人说思想固执的人为“花岗岩脑袋”,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地表 (火山活动)冷却凝固而成的。玄武岩多具气孔,这是识别玄武岩的重要标志。 师 沉积岩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常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特征。沉积岩能够很好地反映地球的历史,而岩层和化石则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师 变质岩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生 高温高压的作用。 师 正确。常见的变质岩是由哪些岩石变质而来的? 生 石灰岩→大理岩、页岩→板岩、石英砂岩→石英岩、花岗岩→片麻岩。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师 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被称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师 请同学们说出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生1 岩浆岩主要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中上升,侵入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 生2 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 生3 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生4 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出了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 生5 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板 书: 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师 大家回答得很好。岩石圈的物质就是这样处于永不停止的循环转化之中的。下面,同学们参照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动画,绘制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 课堂小结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一刻不停地进行着,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只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在一段时期内留在地表的痕迹而已。因此,在自然界中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地壳的演化。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我们经常会用“稳如泰山”来形容事物的稳固,用“海枯石烂”来形容时间的久远。在古代人们的传统封建的观念中,世界只能永远是原来的样子,特别是那沉甸甸的大山,更应该是永远稳定的象征。所以用“稳如泰山”来象征封建统治的坚固,用“海誓山盟”来表示恒久不变的决心。然而公元前780年,陕西岐山发生了山崩,公元前10年,岷山发生了山崩,自然的山崩让我们在短期内看到了大山也会动摇崩解。 我们也肯定听说过“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故事,愚公为了移走王屋、太行二山,发动了全家老小以及子孙后代,去移平这两座山;炎帝的小女儿被东海波涛吞噬化成精卫鸟,衔运西山木石以填东海。其实自然界每时每刻都有许许多多“愚公”“精卫”在搬山、填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寻找自然界的“愚公”“精卫”。 板 书: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二) 师 大家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已走过了她46亿年的漫长历程,在这46亿年中,她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海洋和陆地时刻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海洋可以变为陆地,比如我们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贝壳类化石,说明在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是一片浩瀚的海洋;同样,我们说陆地它也可以变为海洋,比如台湾岛在很早以前就是和大陆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中间地段地层发生陷落,便形成了今天的台湾海峡。由于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和变化之中,地壳表面形态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就形成了今天千姿百态的地貌形态。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呢? 板 书: 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师 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归功于地质作用。那么什么是地质作用,它有哪些表现形式?请大家阅读29-30页。 生 (阅读教材) 板 书: 1.地质作用(画线部分为学生填写内容) 地质作用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高低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  外力作用 太阳能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师 大家看这里有一个表格,请四位同学一起上讲台来填写,每人自选一列,其他同学在笔记上填表。 生 (四人上台填表,其他同学在笔记上填表) 师 四位同学填得都不错,现在我们知道了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地表形态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着。 师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某一作用占优势,有的表现以内力作用占优势,如不断上升的珠穆朗玛峰,有的表现以外力作用占优势,如长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但总的来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地质作用有些迅速激烈,比如地震、火山喷发、山崩、泥石流等,它可以在瞬间发生,使地面发生剧变;而有些则十分缓慢,但是年长日久,却能使地表发生更为显著的变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然界的“愚公”“精卫”。下面大家看一段模拟动画。 师 大家看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和“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在几千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地壳的运动引起了地表形态的改变,那么地壳怎么会运动,是什么力量在促使它运动?现在主要有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目前比较盛行的是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板块构造学说。 板 书: 2.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板 书: (1)板块构造学说 板 书: 3.内力作用的“足迹” 表格(画线部分为学生填写内容) 褶皱 断层[来源: ]  成因 地壳运动产生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 岩层在地壳运动时,受强大压力和张力的作用,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显著位移,形成断层(裂谷和陡崖)  类型[来源:] 背斜 向斜    特征[来源: ] 岩层向上拱起 岩层向下弯曲    地貌 一般成山岭(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脉等),常被侵蚀成谷 一般成谷地,两翼常被侵蚀成山 断裂上升常形成断块山(如华山、庐山、泰山) 断裂下沉常形成凹陷、凹地(如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师 背斜和向斜从外部形态上看有什么不同? 生 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师 在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山岭,向斜成为谷地或盆地。但是,大家看动画——(播放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模拟动画)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性比较疏松,若裸露在地表很容易受到风力、流水等外力因素的侵蚀,容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师 内力作用形成地表形态的“粗毛坯”,外力作用则不断地把“粗毛坯”进行再塑造,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外力作用主要来源于流水、风、冰川、海浪、重力等,它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重力作用、化学作用等。请大家阅读教材外力作用的表现,完成表格的填写。 板 书: 4.外力作用的表现 表格(画线部分为学生填写内容) 外力作用 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   地貌 举例 地貌 举例  流水作用 沟谷、瀑布、峡谷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风力作用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 新疆的“魔鬼城” 沙丘、沙垄等 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  师 大家填得很好,除了流水、风的作用,冰川、海浪等作用也很大,大家可以阅读教材34页“知识窗”了解一。 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地质作用,了解了内外力作用的表现。沧海桑田、海枯石烂,这已不再是传说中的神话,科学家根据大量的地质考察资料、生物化石和历史文献,找寻出很多有力的佐证,研究出了地球面貌亿万年的变迁过程,地球对我们人类来说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神秘,但依然有很多方面和环节等待大家去发现。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