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农业地域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学设计 一、?????? 课标: 1、?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 课标分解: 1、? 了解农业区位的概念、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 理解农业地域的概念及成因 3、? 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三、?????? 教材分析: 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与自然环境联系最为密切、相互影响最深刻的就是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本单元探讨了农业生产活动及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了使本单元的知识通俗化,教材使用了大量的事例,引用大量地图和资料内容,联系实际,结合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活动,以事例分析来引证理论内容,然后再通过理论来指导今后的生产、发展,使理论和实践得到统一。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渗透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活动。另外一方面,通过对不同地域的农业类型,从家乡的变化到国家农业建设、发展情况,既要看到我国的强盛也要看到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应该发展科学,走可持续发展策略。 其中,第一节《农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结合大量活动设计以及典型案例,介绍了农业区位的概念及区位因素,分析区位因素,重点在于分析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农业地域的形成,针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特别关注农业地域的发展。 四、教学策略: 社会调查,调查包括农作物的种类、饲养的畜禽种类在内的从化城郊农业特点,生产过程。 案例、实例——总结规律——案例、实例验证规律。其中穿插资料图片分析,案例分析,问题讨论。 五、课时安排: 2课时,讲述课文内容1课时,案例分析以及练习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老师:所谓“民以食为天”,一提到“食”,它是和农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什么是“农业”? 1、农业的概念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农业。 (二)、过渡 老师:上节课布置你们调查包括主要农作物的种类、饲养的畜禽种类在内的从化城郊农业特点以及生产过程。那么,从化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饲养的禽畜有哪些? 学生: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同时锦三村的玫瑰花和桃花种植,以及清香农业,城郊街的花卉和火龙果种植都是比较大型的。至于饲养的畜禽有:猪、鸡、鸭、鹅等,从化有多个养猪场,分布在江浦镇、城郊的横江、棋杆等近郊区,主要为中心城区(街口)的居民服务。 老师:这些农作物和禽畜是如何出现在从化的?是否一开始就在从化本土出现呢? 学生:不是,是经过培植、驯化发展来的。 老师:这么多的农作物和驯化动物在传播、培植与驯化过程中,对于从化的人民来说可以有很多种选择,为什么我们只选择了这几种,选择的依据又是什么呢?谈谈你们的看法。 学生:因为这几种植物和动物适合从化的自然环境。同时,因为从化地区对这几种植物和动物有需求。 老师:对,影响农业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一般说来,自然环境限制了作物和牲畜的生长范围,所以自然条件是基础,不同区位的气候状况会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学生举例:我国南稻北麦,课本泰国湄南河平原种植水稻、澳大利亚经营牧场)不同地形、土壤类型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类型。(学生举例:黑龙江黑土种植大豆,珠江三角洲鱼塘和双季稻,我国北方的半干旱、干旱草原的牧区) 提高:也就是说一个地区选择农作物和饲养畜禽时,是从当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市场需求去考虑的。那么,自然环境中的哪些因素对农业影响较大呢? 学生:光照、热量、水分、土壤、地形、 老师:除了自然环境对农业产生深刻的影响外,还有哪些因素也会对农业产生影响? 学生:社会因素,例如:市场、政策、劳动力、交通运输、科学技术等,甚至食物的偏好 2、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老师:以上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不同,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也各有不同,有些是单一因素起主导作用,有些是两个以上的因素共同组合的。这些因素是否一成不变的?它们具有什么特点?带着这些问题,请配合《地理地图册》“地中海气候图”和“法国葡萄种植业分布图”学习案例1“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 学生: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环境因素相对稳定,但是人类可以利用科技改善自然条件;社会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尤其交通运输条件和市场变化较大。 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地中海地区时鲜业实现区域专业化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加强了生产地与市场的联系。通过科学技术改善了该地区的降水分配的不合理性。距离市场的远近、市场的大小、产品价格、竞争对手及其政策的鼓励和抑制都会影响农业的区位。法国可以针对自己的优势,以中高档产品为主;西班牙以中低档产品为主,占据不同的季节市场,达到互利互让,双赢! 提高:从地中海这个案例我们看到,随着城市迅速发展,大城市人口越来越集中,人们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激增,城市周围的农民纷纷将生产重点转向蔬菜、肉、蛋、奶以及花卉园艺;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区域专业化生产。例如,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专业化生产,我国也有类似的情况出现。 (插入练习) 现在的昆明是鲜花干花专业化生产基地,近年来其产业发生转化,逐步削弱烟草业的发展,扩大鲜花业的发展,评价这类现象出现的理由。 (要点)考虑农业区位选择的气候、土壤、劳动力等一般因素,还要考虑到社会因素的变化,政策建议、市场需求、“吸烟有害健康,鲜花产业有益生态美化环境”的大社会环境。 师生总结:地理位置和自然因素基本稳定,社会因素发展变化比较大,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变化,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进而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老师:在农业区位因素影响下,使得农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此,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三)课堂小结: 区位 因素 自然因素 ? 社会因素 气候、土壤、地形、水源等 ? 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机械、生产习惯、科技等  区位 选择 ? 方法 ? 实质 综合考虑各区位因素的影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取合理的生产经营方式 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区位因素 的变化 ? ? 差异 ? 影响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 由于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变化,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进而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 (四)承转: 老师:不同地区气候、土壤、地形等条件不同,生长的农作物和饲养的畜禽也会不同,因此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在不同的因素制约下,形成了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课本为我们选取了其中的四个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我们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前后联系,从区位因素、生产特点、问题、解决措施等方面,对每个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典型区域进行分析。 (五)提高: 老师:农业生产与人类密切相关,农业区位的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农业部门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环境效益。除了要考虑我们刚学习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外,还要联系第二章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内容,考虑经济成本,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因此,还要考虑到以下几点:一,一般说来,距离城镇越远,地价越便宜,农业成本越低;二,还要考虑不同农业产品对交通的需求迫切程度不同;三,不同农业地域类型需水量多少也不相同;四,不同地域类型的单位产值业不同,由高到低分别是花卉、乳牛、养鱼、果园、农作物种植。 所以,我们要充分考虑,综合分析。 (六)课堂练习: 1、 阅读课本45——46页《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分布:东南部气候湿润、土壤肥沃的墨累-达令盆地。 优点:农场形成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地交替使用和羊粪归田,能恢复和保持麦田的肥力。农民可以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麦的耕作和牧羊活动时间在一年内交替进行。农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灵活的生产选择,按照市场需求选择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限制因素:水源不足 特点:(提示从生产结构、经营方式、科技运用、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等方面分析) 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 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 科技运用:规划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等 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世界主要的小麦、畜产品产地 2、 下图为“某类型农业生产发展阶段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 (1)????? 该农业类型生产的产品是:(A、B) A、蔬菜 B、花卉 C、乳畜产品 D、粮食 (2)????? 试分析制约该农业生产类型在第一阶段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受制于交通运输以及冷藏保鲜技术水平,花卉和蔬菜不宜远距离运输,所以该农业分布在需求量大的城市四周 (3)????? 试比较该农业生产类型在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在生产方式上的差异。 第一阶段生产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第三阶段生产规模达,专业化水平高 3、 读下图,将下列编号分别填入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分类组合两栏的空格中 (注:这道题目可以视课时和学生情况,用于课堂练习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分类组合的有关知识,也可以作为第二节的引入) ? ①商品谷物农业 ②水稻种植业 ③游牧业 ④大牧场放牧业 A、Ⅰ2 Ⅱ2 Ⅲ2 B、Ⅰ2 Ⅱ1 Ⅲ2 C、Ⅰ1 Ⅱ1 Ⅲ1 ? 七、教学反思:在讲述课文有关内容时,要充分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的思想,以案例分析配合读图为主,结合时事热点,根据课时安排与学生兴趣、水平等实际情况,可以稍微扩展到“中国三农问题中的农业问题”“ WTO与中国农业”“杜能农业区位理论”“21世纪农业的变革”等,使整个农业生产体系更加完整、系统。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