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这一节主要讲过了三个主题:1、人口迁移; 2、人口流动; 3、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 人口迁移的原因 ; 人口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作为我们这节课的重点。 教学目的 1、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析人口迁移造成的影响,并能针对具体实例,说明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2、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 3、通过本地人口迁移情况的讨论,学会全面、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移动现象。 教学重点 人口迁移的原因 人口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概念 人口移动的动因 【教学过程】 引言:1979年以前,深圳市只是一个拥有2万人口的小镇,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后,全国各地的人口源源不断地迁入,人口迅速增长,到1999年底,该市人口达到119万,深圳市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 商贸和旅游城市,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深圳市总人口700.9万,其中户籍人口124.9万,外来人口577万,占总人口的82.1%。请思考:深圳市的人口增长如此之快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深圳市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导入:从全球来看人口的增长只取决于人口的出生和死亡,但对一个地区来说,人口增长除了受出生率、死亡率的影响外,还受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一、人口的迁移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移动。 1.人口迁移的定义 人口移动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两个方面,人口迁移人口居住地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人口流动则指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 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能把所有的空间移动都当做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运动,才被当做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强调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就是要把人口迁移与人们每天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返、外了购物、出差等活动区分开。另处,按照这一定义,游牧民的迁徙、季节的季节流动、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应包括在人口迁移之中。 第二、人口迁移的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 2.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特征、原因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阅读P8~10,思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哪些因素影响了人口迁移?不同阶段有什么特点? 点拨: (1)人类社会早期:自然条件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2)古代农业社会:土地开垦的吸引或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是造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15~19世纪:地理大发现,人口迁移的主流是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由已开发地区向未开发地区迁移。[来源:]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永久性移民减少,迁移形式多样化。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很大变化。 提问:观察阅读两幅教材插图“图1—2—1和图l一2—2”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请列表对比。 点拨: ①两图中箭头表示出世界人口的迁出地和迁入地:15~19世纪的人口迁出地主要是欧洲和非洲,迁入地主要是南北美洲和大洋洲;二战后的国际人口迁出地主要是亚非拉地区,东欧也是人口迁出地之一,迁入地主要是西欧、美国、大洋洲。 ’ ②从人口迁移的变化来看:欧洲由人口迁出变为人口迁入;南美洲由人口迁入变为人口迁出;美国和大洋洲仍然是人口迁入区。 ③人口迁移的原因: 15~19世纪。欧洲人迁往“新大陆”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的扩张,条件是“地理大发现”;非洲人迁往“新大陆”的原因是欧洲殖民者的野蛮“贩运”,是一种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强制性国际移民。 二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国界,导致人口迁移;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分治,形成亚洲最大的一次国际移民;非洲独立的国家遣返原来的殖民者等都是政治因素导致的人口迁移。而大批美洲人返回欧洲,拉丁美洲和亚洲人口迁往美国,以及大批外籍工人和技术移民等,属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移民。当然,一些特殊的原因也可以引发移民,如阿富汗战争引起的移民,非洲荒漠化、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等灾害导致的环境移民。 提示:对任何国际移民现象的原因分析,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如,太平洋岛国“瑙鲁”举国移民的原因是什么?应该从岛国的环境特点,地势低平,结合“全球变暖”导致的危害分析,原因是环境变化的结果。 表格如下: 人口迁移 15—19世纪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人口迁移路线 由非洲跨过大西洋到达美洲;由欧洲向西到达美洲,向东到达大洋洲 由亚洲向东到北美洲,向南到大洋洲,向西到欧洲; 由南美洲向北到北美洲;另外还有因为灾害和战争而引起的迁移路线   人口迁移特点 旧大陆→新大陆。 已开发国家→未末发国家。 欧洲殖民者野蛮贩运非洲黑奴,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强制性国际移民 永久性移民的比例明显减少,迁移形式趋于多样化。具体表现为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变化大;新兴城市、旅游业和新兴产业也造成人口迁移。  二、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一样,都是人口移动的基本形式。 1.人口流动的概念: 人口流动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2.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 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思考: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有什么不同? ? 概念 区别[来源: ] 联系   人口迁移 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和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居住地永久性或长期改变、变更户籍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是人口移动 的两种基本形式   人口流动[来源:][来源: ] 通常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来源:] 不变更户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补充、强调: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都是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一种运动过程,但人口迁移强调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 (提问)请同学们说出下列人口移动属于人口迁移还是人口流动? (1)15世纪欧洲殖民贩卖非洲黑人奴隶到美洲; (2)深圳、上海等大城市中的“民工潮”; (3)三峡工程大移民; (4)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性流动; (讨论)请同学们再举一些人口移动的例子。(其中可以穿插课本“知识窗”中的国际难民与环境移民。 3、我国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活动:学生讨论填表 时间 流向 原因 特点 作用  20世纪50年代以前 东部人口稠密区流向东北西北等地 城市化;开发内地;建设边疆 有组织与自发迁移结合 调整人口分布,对开发资源,加强边疆经济文化和国防建设起了积极作用  改革开发以来 山区流向平原;农村流向城市;贫困区流向发达地区 东部、南部经济迅速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农村生产力提高解放出大量劳动力 有组织与自发流动及盲目流动并存 有效调整了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对城市发展、繁荣起了积极作用;改善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但盲目、无序流动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过渡:人们为什么要迁移?迁移受哪些因素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三、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 1.动因 ①推力:原定居地的不良环境。 ②拉力:吸引人们迁往新定居地的因素。 ③其他: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 思考:为什么会发生人口移动? 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有意识行为,人们之所以愿意从一个地区迁到另一个地区,主要受自然环境(气候、土地、水源等)、社会经济环境(教育、收入、交通、就业等)影响,其中,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别,是造成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此外,还有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人口迁移是各种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讨论)课本第12页的“活动题”。 (活动)请同学们举一些人口迁移的例子,并说出迁移的主要原因。 (承转)从上述内容我们可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因此,我们在分析人口迁移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考虑,突出重点,体现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那么,人口移动会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是本节课学习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2.效应 ①人口移动会对环境产生多种影响。 对迁入地而言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但也能加剧生态环境问题,增大人口压力。 对迁出地而言加强对外联系,缓解人口压力,增加收入,但也造成人才流失。 ②人口移动会对社会经济产生深刻影响。人口移动,大大促进了种族、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课堂总结: 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了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一些基本情况,重点学习了人口迁移的原因和人口移动的效应,在学习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时,我们应辩证地看待问题,既要看到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有利的影响,也要看到不利的影响。本节内容与我们周围的生活实际联系较紧密,我们应灵活学习,学而用之,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协调人地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