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生产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 2、在理解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基础上能具体分析家乡农业生产特点的形成条件、家乡农业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同时了解其他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3、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引导下探究——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 2、合作学习的过程: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具体表现。 3、个别探究的过程:以寿光蔬菜基地为例 ,探究其建设的区位优势。 4、思维碰撞的过程:全班交流、讨论学习成果、相互质疑与辨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影响的两重性(有利、不利)。 2、通过对于重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析,形成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 农业生产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 农业生产特点的形成、影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教学过程】 ? 第 1 课 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明前龙井”为什么在日本种不好?多媒体环境下的师生讨论: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表现在哪里? [多维互动 主体探究] 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学生阅读自学第一自然段,回答农业生产的概念、特点。 生答:农业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活动。 生答(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点拨引导:农业生产的特点是怎么形成的?这对农业生产活动有什么指导意义? 生答: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 表1:农业生产特点比较 特点 成 因 对农业生产活动的要求  地域性 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别大 因地制宜  季节性和 周期性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 因时制宜   生答:“明前龙井”在日本种不好的原因:茶的质量与气候,光照,土壤等生长环境有关。龙井茶多种植于靠山近水,日照充分,又易于排水的酸性丘陵坡地上。 承转: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表现在哪里? 原理透视: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多种,主要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技术条件。不同的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教师设问:在古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现代呢? 生析:古代“靠天收获”,自然因素最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技术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自然因素在下降。 气候: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特别是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密切 自然条件 地形:既影响农业类型和结构,也影响农作物的垂直分布 土壤:对农作物的种灌溉水源:是天然降水的补充,对农业发展 起保障作用,尤其在干旱地区。 市场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社会经济条件 便利的交通是商品农业的必要条件 政府和国家政策会直接影响或干预农业的发展 劳动力的数量、素质和生产习惯都对农业有较大的影响 冷藏 良种 科技条件 化肥 机械 [师生互动](探究)下列各地所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哪些因素有关。(主导) (1)华南的双季稻种植。(热量) (2)上海郊区的乳畜业。(市场) (3)杂交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良种) (4)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少量农业工人。(机械)??? (5)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交通) (6)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生产。(土壤)[来源: ] .[生生互动]不同的历史阶段影响农业的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分成两组,一组代表古代农民,一组代表现代农民。(结合图以下内容,引导学生逐项进行分析,必要时教师补充部分背景知识。 农业区位:(1)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土壤、地形 ??? ???????(2) 技术条件:冷藏、良种、化肥、机械 ????????? (3)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 归纳总结: 通过以上学习,了解了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是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但人们对食物的偏好、宗教的禁忌政治影响和关税的限制、农业土地政策等人文因素对农业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南方人爱吃大米,北方人爱吃面食。 知识拓展: .引导学生阅读知识窗《农业区位论》 (1)说出农业区位论的含义。 (2)说出农业区位论的理论内容。 农业区位论:杜能在1826年出版的《孤立国》一书中提出 (①假定一个大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也就是唯一的市场,并与周围的农业地域组成一个孤立的区域。该地区自然、技术、交通条件等都相同,则离城市越远,农产品越高;越接近城市地价或租金越高,农民的选择应是带来纯收益最高的那种农产品。因此,农业布局形成以此城市为中心的三个同心圆地带。 ②同现代农业区位的差别:现代农业区位论除了考虑市场距离以外还考虑自然、社会、政策等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并注意农业区域优化组合,为农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假设条件: 模式:同心圆 探究活动一:请阅读上图,如果想在图中安排小麦、乳牛、花卉等农业类型,应怎样进行区位选择?为什么? 探究活动二:请你说出寿光蔬菜基地建设有那些区位优势? .(1)自然条件方面:①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适中。②地下水源丰富。 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2)社会经济方面:①水陆交通便利。②国内外市场广阔。③当地政府政策的支持。④种植蔬菜的历史悠久。 (3)农业技术条件:20世纪80年代,寿光解决冬暖大棚生产夏季蔬菜的技术难题,推动了蔬菜的生产发展。)?? ? 教师归纳总结: 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方法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并获得最大的效益。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一般应考虑: 1、从农业生产的基本特性进行分析。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有明显的依赖性,进行农业生产时,必须因地制宜,尤其要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 2、从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不同农业类型对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的要求不同。 3、从土地价格、农业生产成本、不同农业的单位产值和农产品的特性等因素考虑。 反馈练习:金版学案中的随堂练习及高效提能测评 第 2 课时 ? 〖承转〗通过学习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了解农业生产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从而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 二、农业的地域类型 (一)概念: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农业生产类型,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 指导学生阅读图3-1-5“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让学生了解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的种类很多。 (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热带迁移农业:通过课本内容了解其分布地区和所造成的影响。 (1)分布: 南美洲的亚马孙流域、非洲的刚果盆地(地广人稀的热带雨林及其边缘地区)。 (2)特点: 毁林烧荒、掘穴播种、不翻地、不施肥、等待收获→土壤肥力耗竭,植物减产→重新选 择新土地。 (3)对环境的影响:对森林和土地资源造成破坏,一般难以恢复森林原貌。 2.水稻种植业: (1)分布:亚洲热带、亚热带(包括温带)季风区。 (2)区位优势: 气候适宜:有高温多雨的季节或全年高温多雨 地势平坦:以肥沃的冲积平原以及低山丘陵为主 劳动力: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市场需求:水稻单产量高,种水稻可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另外,悠久的种植历史,传统经验丰富。 (3)主要特点: 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以家庭为单位,每户耕种的田地少。 单产高,但商品率低——农民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每户耕种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以自给为主。 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农民凭自己劳动能够完成农活。日本机械化水平较高。 科技水平低——经济落后,凭传统经验。 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 3.混合农业: (1)生产方式: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如小麦—牧羊。 (2)分布地区: (3)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的优势: A.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B.能有效地安排农业生产活动; C.生产的灵活性,对市场的适应性。 知识窗“生态农业”:应使学生明确生态农业既有经济效益,又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农业的发展趋势。 4.商品谷物农业 (1)主要农作物:以生产小麦、玉米等谷物为主。 (2)基本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3)主要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多以家庭经营为主。 (4)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A.地位:世界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国和出口国。 B.分布:美国中部平原。 C.特点:专业化和区域化(了解主要类型及分布) 承转:农业生产在改变人类食物来源和结构的同时,也强烈地改变着环境。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总结如下:砍伐森林——生物多样性破坏 过度放牧——草场退化,甚至荒漠化 不合理灌溉——土壤盐渍化 大量施用化肥——土壤板结 广泛使用农药——农产品和土壤受污染 教师归纳: 有利影响:合理的农业生产,使土地利用更加合理,并且为我们提供衣食来源。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 不利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 ? 第二节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一课时)   一、温故知新 提问导入:我国有哪四大工业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形成原因: 辽中南: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京津唐:背靠我国最大的能源生产基地,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农产品充足,交通便利,科技力量强大 沪宁杭:技术水平高 珠三角:市场广阔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不同阶段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2、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 3、工业布局的合理性。 4、理解工业发展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三、互动探究 1.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学生思考回答 ?2.(角色定位) ?假若你是一个工厂的厂长,让你在全国选一个地方建厂,请问: (1)工厂进行区位选择的目的是什么?(降低生产成本、追求最大经济效益) (2)你觉得工厂理想的区位一般应具备哪些条件?(原料和动力充足、劳动力丰富、市场前景广阔、交通便利、政府政策优惠) (3)那么在现实中有这样的地方吗?那么工厂在现实中区位选择的依据是什么?(没有? 抓住主导因素) (1)如果你要建一个制糖厂,你会把它建在哪里?为什么? ?(接近原料产地)(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 (2)如果你要建一个家具厂,你会把它建在哪里?为什么? ?(接近消费市场)(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 (3)如果你要建一个炼铝厂,你会把它建在哪里?为什么? ?(接近能源供应地)(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4)如果你要建一个电子装配厂,你会把它建在哪里?为什么? ?(接近劳动力充足的地方)(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5)如果你要建一个飞机制造厂,你会把它建在哪里?为什么? ?(接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发达地区)(技术要求高) ? 4.五组争锋:小结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5.结合图片让学生进一步认知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 6.“议一议连一连”:小练习,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7.以“你知道吗”导入工业的区位因素 材料1:“长虹”是我国电子电器工业的民族品牌。它的生产基地在四川绵阳,深居内地,原来是军工企业。50年代初应国防需要而建立的。(国防需要)[来源: ] 材料2:目前,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安排许多工业部门在西部落户,目的是缩小内地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差异。(国家政策) 材料3: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在并不生产棉花的鞍山、包头等重工业区布局一些棉纺织厂。(平衡职工性别构成) 材料4: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地区许多侨乡经济迅猛发展,得益于当地外籍华人、华侨投资的结果(投资者个人偏好) 材料5:政府采用补助的形式将工厂设在并不盈利的区位。(政治原因:如就业) 材料6:某些工厂由于搬迁费用太高、或政府的影响、或处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虽然明显区位不合理,但仍留在那里。(工业惯性) 8.以“想一想”导入“工业区位的变化” 读“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 思考:大型钢铁企业转向沿海钢铁消费区布局,什么在起作用?科学技术 ?原料、燃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正在逐渐增强 ?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减弱;劳动力素质对工业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 ?信息的通达性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增强 9.思考:作为一个现代厂长,对工业的布局是不是只单单的考虑经济效益就可以了呢? ?(环境效益)导入“对环境的影响” ?10.(1)有大气污染风险的企业应布局在居民区(? ) ?盛行风的下风地带;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2)污水排放口应布局在(? ) ?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布局在城区河流的下游 (3)有污染的固体废弃物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11.以“抢答”来小结有污染风险的企业布局 ? 12.“热点探究”小练习 ? 右图是某城市的布局状况,该城市要新建火力发电厂、自来水厂、印染厂和服装厂各一个,请在图中A、B、C、D、E五个地点选择,并说理由。 ?火力发电厂(大气污染,消耗原料多):在E,位于郊区;接近铁路,便于运入煤炭;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自来水厂:在C处,在河流上游,水源清洁 ?印染厂(水污染):在B处,在河流下游,污水不会影响市区的水源 ?服装厂:(劳动力指向型)在A,位于居民区,便于职工上班和就近销售产品 ?13.本节课总结:知识梳理  14.“试一试你能行”当堂达标 (?1).设置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D) ?A.接近消费市场????????? B.历史悠久,劳动力充足? C.土地广阔,交通方便??? D.学科齐全,科技力量集中 (?2).影响鞍钢和宝钢区位选择的共同因素是(C)[来源: ] ?A.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B.劳动力资源充足? C.靠近消费市场???????? D.科技力量雄厚 ?(3.)下列工业区位选择合理的是(D) ?A.在小麦产区建面粉厂?? ??B.在科技发达区建电视机装配厂 C.在林区建家具厂???????? D.在渔场附近建水产品加工厂 (?4).读下面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大小。下列情况与甲、乙、丙、丁四图相符的是(B)  ?A.甘蔗制糖、制鞋、微电子、啤酒 B.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 C.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 D.甘蔗制糖、啤酒、微电子、制鞋 (?5).(2007广东地理)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1~3题。  ?1.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C ?A.市场指向型   B.劳动力指向型   C.原料指向型   D.动力指向型 ?2.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D)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 B.产品科技含量高 C.以航空运输为主??????  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3.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D) ?A.环渤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 ????D.中、西部地区 ?15.学案点评 ?16.质疑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第三节 旅游业与地理环境 教学目的: 1、了解旅游活动的发展特点,以及在满足人类需要、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扩大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理解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3、了解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 了解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树立爱护旅游资源的道德风尚,培养严格执行保护环境各种法规的意识,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旅游活动作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及原因教学难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生准备工作你去过那些旅游地,除了经济因素以外,你去此地旅游还跟哪些因素有关在旅游的时候,你觉的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你觉的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你的家乡有哪些旅游资源?你觉的这些旅游资源哪些值的去开发?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最大限度的去开发? 二、准备过程中的问题记录及解决的方法问题 解决方法 三、学生互助学习,教师注意引导、评价并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点拨 1、旅游业旅游定义、特点、作用(结合本地的实例让学生分析) 2、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结合本地实际的旅游景区,让学生分析发展起来的条件) (1)游览价值 旅游资源的质量 —— 是否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或者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首先体现在旅游资源的质量上。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孤独的景点,无法与其他景点共同构成景观群,这样的资源游览价值也不大。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 所要开发的资源在景观特征上雷同于邻近的景点,其游览价值也会下降 (2)市场距离概念 —— ① 市场距离即旅游资源分布地与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 ② 经济距离指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然后再返回出发地所用的时间和费用。(用图表示如下)结论 —— 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与游览价值不一定呈正比。位于或者靠近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价值较大。原因 —— ① 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相对较高,有外出旅游的动机和条件 ② 旅游是一项耗资较大、费时较多的生活消费活动,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越低。可见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3)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旅游资源所处的交通位置的优越性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如果旅游资源的交通位置闭塞,进出不畅,既增加了旅游者的心理顾虑,又使来往路程耗时过多,前往旅游人数就很少。例如:(教材76页)天柱山风光(4)地区接待能力现代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涉及到食、宿、行、购、游、娱等许多方面。提高地区接待能力的途径有:① 加强旅游资源本身的开发 ② 旅游活动配套设施的建设 ③ 提高服务质量 (5)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概念 —— ① 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可以从容人量去度量。② 容人量:指在满足游人游览的心理要求的基础上,景区旅游单位面积内所容纳的游人数,它反映风景名胜区的用地、设施、投资规模,以及景区旅程、内容、景象、布局等。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旅游活动规模达不到环境承载量:说明对旅游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旅游活动规模超过环境承载量:会对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 事例分析 —— 庐山与黄山旅游的环境承载量的比较庐山:环境承载量较大。庐山在1100米的高度是一个宽广的平台,建有小镇,镇上设施齐全,生活、游览都很方便,乘汽车可直达镇上。黄山:环境承载量较小。黄山山上无较为宽广的平地,生活设施较少,生活用品多靠人力从山上挑下来。游客多时,食、宿不便。问题:地区接待能力与旅游的环境承载量的关系 3、旅游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不利---环境问题,如何解决) 四、活动记录 本节安排的活动你参加了吗在探究本地有哪些旅游资源,这些景区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现在发展的怎样,有什么不足之处如何来改进请你出谋划策 五、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 .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 ) A.人们旅游欲望的增强 B.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C.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改善 D.交通条件的改善 2 .关于旅游业经济职能的正确叙述是 ( ) A.旅游业在各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B.有了旅游业的发展才有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 C.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国家间、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D.旅游业的发展能带动酒店、餐饮、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3 .现代旅游业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知识密集型产业 ②动密集型产业 ③展旅游业,资金需要量少,劳动力需要量大 ④展旅游业,资金需要量大,劳动力需要量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③ 4.按照旅游环境的承载量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来源:] A.黄山、庐山、华山 B.华山、黄山、庐山 C.庐山、华山、黄山 D.庐山、黄山、华山 5.大量旅游者涌入旅游区,给当地造成的影响最小的是 ( ) A.冲击正常的社会秩序 B.造成环境污染 C.影响当地的治安状况 D.分享当地的公共设施 6.到西藏旅游者的数量远远少于到云南的旅游人数,是因为西藏 ( ) ① 游览价值不高 ② 经济距离过长 ③ 地区接待能力不足 ④ 交通不便 A. ① ② B. ② ④ C. ① ③ D. ③ ④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