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文地理模块全方位复习教学案 一、2005—2008年全国高考文综卷(地理)中,人文地理考核内容及分值统计 年 份 全国文综Ⅰ卷 全国文综Ⅱ卷  2005 40 48  2006 34 36  2007 53 59  2008 32 34   2005年全国文综Ⅰ卷(40分) 题 号 主干知识 基本技能 分 值  2—4 我国石油运输航线 西气东输的路线 能源消费,石油价格暴涨的原因 分析、判断、 综合能力 12  8—9 工厂的区位选择 运用地理信息,创造性地解决地理问题 8  36(2,3) 区域发展及问题,因地制宜地根据地形、气候、河流进行开发 读图能力 综合能力 20   2005年全国文综Ⅱ卷(48分) 题 号 主干知识 基本技能 分 值  1—2 人口再生产类型 读图判读、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8  9—11 农作物的收益和付租能力 读图识图提取有用信息,运用地理基本规律分析归纳能力 12  36(3,4) 第二亚欧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的评价 图表分析,信息读取综合能力 16  39(2) 发展农业的条件 图表分析,综合归纳能力 12   2006年全国文综卷Ⅰ(34分) 题 号 主干知识 基本技能 分 值  1—2 农作物的区域分布 提取图表信息的能力 调用知识,比较、分析、判断能力 8  6—8 能源构成和消费 判读图表,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 12  39(3,4)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2006年全国文综卷Ⅱ(36分) 题 号 主干知识 基本技能 分 值  1—2 产业转移对我国的影响及原因 知识迁移,分析能力 8  6—8 小麦进出口地区 读图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 12  37(2,3) 城市区位因素(位置、交通、地形) 知识的迁移,读图分析能力 16   2007年全国文综Ⅰ卷(53分) 题 号 主干知识 基本技能 分 值  1—2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折线图的判读 8  9—10 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人类活动对自然条件的改变 读取材料信息能力 分析能力 8  36(1,2) 工业区位分析,城市规划 综合分析,调用知识,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17  40(3,4) 城市区位和区际联系 空间定位能力,地图判读,综合分析的能力    2007年全国文综Ⅱ卷(59分) 题 号 主干知识 基本技能 分 值  1—2 工业区位因素 综合分析能力 8  6—7 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的保护 读图分析能力 8  36(1—5) 工业区位的选择 读图分析能力 调用知识,应用能力 15  37(3,4) 地形、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农业地域类型 读图、析图 知识的迁移应用 8  40(4,5) 地形、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分析计算能力 判读图表的能力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0   2008年全国文综Ⅰ卷(32分) 题号 主干知识 基本技能 分值  1—2 我国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8  3—4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分析地理数据,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8  5—7 我国产业分布及变化 解读图像信息,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2008年全国文综Ⅱ卷(34分) 题号 主干知识 基本技能 分值  3—5 工业联系,循环经济,清洁生产 分析、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 12  36(3,4)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气象灾害及防治 读图能力,提取和分析信息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12  39 西南地区自然条件对飞行的影响 分析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 10   二、命题趋势 1. 关注区域人文特征和区域发展,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对人文地理的考查往往不是孤立的,常与自然地理或区域地理综合考查。例如:2006年全国文综Ⅰ卷39题、Ⅱ卷37题,2007年全国文综Ⅰ卷 39 题、Ⅱ卷 37 题,2008年全国文综Ⅰ卷 39 题、Ⅱ卷36 题。其他省区文综卷中也常以各种区域图为背景进行自然与人文知识考查,突出对区域人文地理特征的分析。 2.材料紧密结合地理问题,重点地区,用新颖的图表、文字为素材,考查考生对人文地理重要原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特别关注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4.从技能和能力要求来看,人文地理内容更重视图表阅读技能、文字材料分析技能、归纳综合能力、反思与评价能力、运用学科术语进行表达的能力。常用等值线与区域图叠加、或与区域副图结合,值得重视。 三、人文地理复习方略 1、区域地图是载体 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地域内进行,受地域的影响和制约,区域是活动的平台和空间,因此,复习人文地理的前提是熟悉区域,学会对区域的空间定位,再分析区域的综合特征或区域特征的对比分析。 (06全国Ⅰ卷39) 在中国,近代铁路和公路出现之前,河流的交通运输功能往往决定了城市的区位。图9所示通商口岸的选择与它们方便的水路交通条件密切相关。 (3)比较图9中A、E两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6分) (4)影响A、B、C、D、E城市的区位,除交通因素外,还有哪些共同的地理因素。(8分) (5)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其他交通线路的选择。分别写出目前经过A、B、C三城市的我国南北铁路干线的名称。(6分) 【说明】 通过区域图的展示,对武汉和上海两城市区位比对分析,找出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以及经济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并对铁路干线的分布进行考核。这是典型的区域“搭台”,人文“唱戏”的例题。 2、自然地理是基础 遵循自然地理规律,指导人类生产活动,人的各种活动需了解所在地的自然地理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特别是地形、气候对生产活动的影响,在高考中成为常考的钟情点,在试题的编写上也是展示区域图,先考核自然地理知识,再导入对人文地理考查,就很好地综合地理学科内知识。 (2008全国文综Ⅱ36)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D湖泊(图6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6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 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6c), 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l2分)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4分) (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8分) (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12分) 【说明】空间定位D为南美巴西高原湖泊,湖区周围是热带地区的高原山地气候,这里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以及高原上的低温冻害,该题只有掌握了自然地理的各要素特点后才能回答第4问,水面和高台交错分布既有利于洪涝排水,干旱时抗旱,也是提高夜间温度,减少低温冻害对农作物的损害的措施。 该地自然地理特征是回答4题的基础,体现了人文地理的综合性。 3、区位分析是核心 人文地理是以人口、经济和社会活动为核心,揭示人类活动的地域空间形态,包括:区位、地域类型、可持续发展,区位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内容,该内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能够有效考查获取信息、知识的迁移能力、分析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区位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是人文地理学学习的主要目标。具体包括: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商业、旅游区位,“区位”成为人文地理的“灵魂”,从复习的角度来讲,重点在于理清脉络,构建知识体系,整合知识点,从而提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7全国文综Ⅰ卷36题)  ⑴判断东部工业区的选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9分) ? ⑵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为什么?(8分)? 【说明】此题以某城市的工业分布图引入,考查工业区位选择、城市规划等问题,难度不大。(1)问,从当地风向、河流流向、与交通线的距离、与主城区的相对位置与距离角度等角度进行分析;(2)问,焦化厂和水泥厂严重污染大气,原来布局合理,但随城市化发展,西部工业区被包裹在城区内,其对新城区的污染日渐明显。回答时注意题目提示用语“呼声越来越大”,应从不同的时间段对比分析作答。 区位分析有模型地和实地两类。区位分析的重点在:农业、工业、城市区位。 4、人地关系是主线 人的活动与地理环境发生联系,可能出现良性(和谐)的或恶性(环境问题)的后果,良性的是人地协调,往往要求我们分析是如何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进行农业、工业生产活动,恶性的即人地矛盾,出现的环境问题则要求我们分析产生的原因,后果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 (08重庆36) 图8是1月某时地面天气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问题。  (2)此天气系统引起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对图9阴影区域的农业生产有何危害?(4分) (3)图9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8分) (4)图10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8分)  (5)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6分) 【说明】该地冷锋天气使农作物遭受冻害,破坏牧场和基础设施;能源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分析以及能源基地产业发展给环境带来的破坏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正是人地矛盾的体现,人类活动怎样充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做到和谐相处,是地理教育的一大主题,是地理高考复习的主线。 5、案例教学是手段 我们学习身边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其目的是学以致用。许多人文地理试题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不局限于课本,学生的思维要发散,尽量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掌握一定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008高考宁夏37)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 海盐(图6),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1)分析造成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12分) (3)试评价大桥建成后产生的主要经济和环境效益。(12分) 【说明】在杭州湾建桥中有许多自然障碍,建桥后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学生身边的地理,贴近生活,是教材中没有出现的但又是通过已掌握的主干知识可以回答的 精选高考试题作为经典案例,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6、建知识网络,总结规律是方法 建立人文地理知识结构要把握人文地理基本概念、建立概念群体系。核心概念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工业布局、农业布局、农业结构、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传统工业、技术、交通枢纽、电信通信、人口增长、人口迁移、人口素质、城市化、聚落、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国土整治、文化、文化景观、文化传播、旅游活动、政治多极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综合国力、区域、国家、国际组织、经济组织等等。以这些概念为基础可以建立人文地理概念群体系。 地理规律主要分为空间变化规律、时间变化规律和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规律三类。从人文地理规律和原理来看,主要包括人口增长变化规律、城市化规律与城市布局原理、生态平衡原理、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原理、农业布局原理、资源开发与交通建设原理、工业布局原理、文化发展与传播原理、旅游欣赏与旅游资源开发原理、区域合作与竞争关系原理、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原理等等。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原理对人文地理学习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7、重分析,轻练习 教学中应重“讲”,教师要讲清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授人与渔。通过人文地理练习整理知识体系也是人文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人文地理案例分析式的精讲精练是非常必要的,选取高考原题和好的模拟试题进行训练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农业、工业、商业、城市等布局的基本原理需要灵活运用,即要求思路完整,分析全面,又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生搬硬套答题。人文地理练习最好提供新的材料和新的情境,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的方法,尤其是图表、文字资料的处理方法。 如对于工业问题要注意原料产地、工厂、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注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分析环境问题是主要归为两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主要思路包括现状、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等 8、关注热点,搞好双基。 全国卷在“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的指导原则下,贴近生活,关注天下大事,近几年也考核到以热点地区为背景的全国文综试题,如:04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05年印度洋海啸,06年青藏铁路,07年和08年则回避了所谓的热点地区,中规中矩地进入地理学科内综合测试。其实,2008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出现了许多热点事件,高考前不少师生猜题押宝,认为今年的北京奥运、圣火登珠峰、汶川大地震、南方冰冻雪灾等是高考的必考点和重点,这也许是受到前几年高考文综试卷中地理试题常常以热点事件为切入点的影响。事实上,在今年的高考试卷中,这些非常热的热点几乎都未涉及。这进一步表明了命题者旨在引导广大师生注重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原理的掌握,而不是在表明文章和形式上下功夫,不要盲目跟踪热点。这样命题可有效地避免考生在复习备考时,盲目追逐热点而忽视了课本上的主干知识,像复习政治中的时政一样的复习地理。 当然,人口、资源能源、环境、粮食等地理学科永恒的热点,在今年每份试卷中几乎都能找到。这提醒我们,要关注地理学本身研究的热点。 四、人文地理复习专题 1.农业 生产特点,区位的选择,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我国各区域农业特征和区位因素分析,世界各大洲(或主要国家)农业特点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2.工业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工业地域与城市化),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中国工业 工业结构的分析与评价 3.城市和人口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判断 人口增长与分布(世界、中国),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素质与环境,人口问题,人口流动对环境的影响 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城市区位的发展变化,城市化 城市化功能分区,城市化规划 4. 交通和商贸 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和选址原则,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中国铁路交通网络 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商业中心区位 5. 文化和旅游 文化景观与环境,文化扩散及类型,旅游景观及欣赏,旅游活动与环境保护 6.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分布,具体环境问题分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人地关系的发展演化 五、人文地理答题方略 1、审文字,读懂命题意图 审题目中的关键词,把握答题的方向。解答有关农业、工业生产问题的关键,农业问题要注意: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与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结构类型;注意生产结构的调整及带来的变化;工业问题要注意:原料产地、加工厂、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要联系实际思考不同工业部门的布局特点。在分析环境问题时,要注意环境问题主要分为三大类: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城市环境问题、污染条件分析);资源破坏与浪费(土地、生物、水、矿产);生态环境恶化(沙漠化、水土流失、生态平衡破坏)。归类分析目前主要环境问题,主要思路包括分析其现状、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等方面。 如分析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条件,有利条件还是限制性条件,主导性因素还是可能性因素等等。 2、析图表,提取有效信息 高考文综中的简答题一般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下提出来的,回答也就必须针对题中的情景。设问的形式多以“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据材料、图表说明什么”或“某图反映了时间或空间分布上的什么特点”等。 3、看分值,组织答题要点 分多细答,“小题大做”;分少略答,“大题小做” 4、分层次,理清问题顺序 5、求精准,使用地理术语 不能运用学科术语进行表述是学生答题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教师要结合经典试题的解题训练,让学生学会语言表达的逻辑一致性和准确性。在遇到考查发散思维,答案不惟一性的半开放试题时,要注意思维的周密性和多角度回答问题。 平时必须注意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力求语言流畅、准确、生动、简洁。特别是语言的因果和逻辑联系。 6、必要时采用“模糊战术” w.w.w.k.s.5.u.c.o.m 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可让学生适度模糊处理。如:台湾岛为什么多地震?如果不清楚台湾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则可模糊答为:台湾岛位于板块边缘,地壳不稳定,易发生地震。千万不要答为:台湾岛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 【08全国Ⅰ卷39答案】(3)A位于河流(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 优势) E位于河口(长江口,是河运的起点或终点)。w.w.w.k.s.5.u.c.o.m (4)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经济发达(农业发达,可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长江或河流)供水。 (5)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07全国Ⅰ卷36答案】 (1)合理因为该工业区(三个工厂)分布在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废气对城市污染小;位于流经城市的河流下游,不会对城市用水产生污染;位于主要交通线(铁路、主要公路、河流)沿线,交通运输方便。? (2)两厂都属于(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老城区郊外,较为合理;现已完全被新城区包围,污染城区,影响居住环境(人们环境意识增强),需迁出城区。? 【08重庆36答案】(1)冷锋 天气特征:降水、大风、降温等天气。 成因: ①暖空气沿锋而被迫抬升,成云致雨; ②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大; ③受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 (2)农作物遭受冻害,破坏牧场和基础设施。 (3)煤炭、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临近消费区。 (4)E:电力工业,F:建材工业。 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5)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主要人为因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