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地理区域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区域的四方面内涵,区域研究的主要意义 理解区域研究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会分析一个区域发展的条件,并会初步制订简单的发展规划。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树立辩证地、综合地分析区域发展特点、条件的观念。 ●教学重点 区域研究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区域的内涵,区域的竞争力,区域的均衡发展。 ●教学方法 利用PowerPoint或其他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图表资料,启发诱导式教学。 ●教具准备 电脑、或投影仪。主要投影片: 1.中国的干湿区图、中国的温度带图。 2.天体系统的层次图。 3.山西概况。 4.上海的人口和经济概况。 5.海南的生态现状。 6.大西南和海南岛位置图。 7.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的成因和治理。 8.非典对我国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 9.山西能源基地1986~2000年工业投资结构。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到现在,我们对我国各方面的国土整治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大家肯定都注意到了,我们对每一个国土方面的整治,都是以某一个区域为例来说明的,而这些区域,又都是中国这个大区域的一部分,可以说,以前的学习我们都是立足在区域的研究上,分析这些区域的开发背景、开发的措施等。因此,最后我们从理论上来探讨究竟应该如何进行地理区域的研究。 [讲授新课] (屏幕显示)第十三单元地理区域研究 §13.1 地理区域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从初中学到现在,大致讲到过哪些区? (学生讨论回答,答案开放)有自然的区域、经济的区域、行政的区域、文化的区域。 (教师)很好,在我们学过的区域中,你觉得它们的范围怎样呢? (学生)范围有大有小。 (教师)确实,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如果把我们学过的区域从大到小排列一下,最大的肯定是宇宙环境,请一个同学回答,从总星系到我们地球的层次。 (学生)回答略。 (教师)请同学们看屏幕: (屏幕显示)天体系统的层次  (教师)如果再从地球开始往下又可怎样分呢?从自然方面可怎样分?从行政方面又可怎样分呢? (学生)从自然往下,大致可分陆地和海洋,陆地又可分森林、草地……,森林又可分热带、温带森林……,草地又分热带、温带、寒带、高山草地等……直至一个池塘、一条小河乃至更小;海洋又可分四大洋,大洋下面又分海等……。行政方面从大洲到国家,再往下有省、市、县、镇、直至村、组乃至更小。 (教师)因此,我们可以说,区域可以包括所有的一切,我们要研究每一项地理事物,都要建立在一定的区域基础之上,同样,我们对每一个区域的研究,都要涉及各门地理学的内容。我国要进行国土的整治和区域的发展,就有必要了解区域研究的特点、内容和方法。那么,什么是区域呢?请大家看屏幕。 (屏幕显示)中国的温度带、中国的干湿地区图   (教师)这两张图都有几个区域,中国的整个的区域,中国内部又分成的五个温度带、四个干湿区,请同学们看图后考虑,中国为什么能分成这几个区和带? (学生)因为中国内部存在降水和气温的差别。 (教师)很好,我们知道,世界各地的自然和经济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是人们能划分区域的客观基础。那么,请同学回想,干湿区和温度带是怎样划分出来的?从中反映了区域是怎样划分的? (学生)干湿区主要是根据各地的干湿状况,也就是降水量和蒸发量之差来划分的,温带带主要是根据各地的积温来划分的。从中反映了区域的划分是有一定的指标的。 (教师)很好,每个区域的划分,都有一定的指标要求,不同的指标就能划分出不同区域,譬如,我国湿润区的降水量指标在800毫米以上。指标可单个,也可多个从而分别形成单一区划和综合区划。前面所学的我国三大自然区,三个经济地带就属于综合区划。请同学们继续看屏幕,不管是哪一种区划,在形态、分布、特性上又分别具有哪些特点呢? (屏幕显示)中国的温度带、中国的干湿地区图(图略) (学生)形态上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分布上有明确的区位,内部的特性上保持相对一致,而同其他同等级区域有明显差异。 (教师补充)区域,顾名思义,就是要具体落实到某一个明确的位置,占据一定的空间,并具有一定的形状和范围,能在同一个区域,说明在某一方面有相同的特性。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花大力气来划分区域呢? (学生)为了突出各地区的差异,以便因地制宜地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 (教师补充)这是从区域开发的角度讲的,大家还可回想一下,地理学的两大特性是什么? (学生)区域性和综合性 (教师补充)区域差异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因此,区域研究也就构成了区域地理学研究的基础,那么对一个区域,我们应该研究哪些方面呢?请同学们回忆,在本册教材中,对每一个区域的国土整治都是怎样阐述的? (学生)先描述这个区域开发的地理背景,再讲这个区域开发的途径和措施。 (教师)很好,请同学们看屏幕。 (屏幕显示)山西的概况 山西省简称晋。省会太原。位于华北地区、太行山以西,故称山西,东径110°15′至114°32′,北纬34°35′至40°45′,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为山地、高原和盆地结构,大部地区为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6~14度。 山西蕴藏最为丰厚的是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的有87种,已探明储量的44种,其中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就有24种,煤、铝土、耐火粘土、铁矾土、珍珠岩、镓、沸石七种居全国首位。煤储量已探明的有2000亿吨,占全国煤储总量的三分之一,远景储量达9000亿吨,山西因此被誉为“煤乡”。山西的煤不仅储量多,而且煤种齐全,煤质尤佳。在现有的六个大煤田中,大同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动力煤产地,太原西山煤田是省内最大的炼焦煤产地,阳泉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产地。山西的铁矿藏量也较多,已探明储量的有30亿吨以上,居全国第四位。铜矿在全国居第三位。运城盐湖的岩盐、芒硝及白钠镁矾等,也闻名全国。  (教师)山西作为一个省级区域,在这个概况中介绍了山西的哪些情况呢? (学生)山西位于华北地区,有丰富的煤、铝土等资源。 (教师)请大家再看屏幕,你又得到了上海的哪些信息呢? (屏幕显示)上海的人口和经济 1.上海的人口和教育: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人口为1674万人。上海是全国第一个出现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的地区,2000年,全市有普通高等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37所,共招收本科、专科、高职学生8.13万人,在校学生22.68万人。全年共招收研究生1.27万人,毕业研究生5868人。自1981年实施国务院颁发的《学位条例》以来,全市累计授予博士学位8386人,硕士学位4.86万人。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99%以上,高中阶段升学率97%。 2.上海的经济: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950.8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0.2%。2000年人均达到3.46万元。2001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620.2亿元,比上年增长24.6%。2000年,上海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177.4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5.9%,以汽车等产业为代表的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29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3.6%。2000年,上海商业实现增加值316.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22.27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2000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81.65亿元,郊区农业总产值216.5亿元。2000年,上海外贸进出口总额54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7%,出口总额创历史最高记录。汽车制造业、通信信息设备制造业、电站成套设备及大型机电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加工业、钢铁工业和家用电器制造业,为全市的支柱产业。  (学生)上海发达的经济,高素质的人口。 (教师)再看屏幕,你从中又得到什么信息呢? (屏幕显示)海南的生态现状 1.生态公益林遭受破坏,生态服务功能不断下降。原始林覆盖率从1950年的35%,下降到1987年的7.2%,现在仅有4%左右。58%的天然林郁闭度从50年代的0.8下降到现在的0.4~0.5。 2.土地退化严重。大部分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1%,70%的农田缺氮、磷、钾,土地贫瘠化现象比较普遍。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现象比较严重。 3.海岸带和近海资源屡遭破坏。近50年来,红树林面积已减少一半多,珊瑚礁分布面积和岸礁长度分别减少了55.5%和59.1%。 4.生物多样性不断丧失。有200多个物种濒临灭绝,少数物种已经绝迹。沿岸近海14种主要经济鱼类资源都不同程度出现衰减和消失,多种传统经济鱼类难以形成渔汛。  (学生)海南省目前的环境问题。 (教师)因此,从这三个介绍中你可得出对这一个区域的研究,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呢? (学生)了解区域特点,包括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和人地关系特点。 (教师)很好,区域研究的第一步就是要摸清家底。但这仅仅知道了这个区域“有什么”,我们还要对区域作什么研究? (学生)了解区域的发展条件。 (教师)应该怎样研究区域的发展条件呢?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在分析大西南和海南岛等区域发展背景时,首先分析的是什么?是怎样分析的? (学生)大西南和海南岛的区位。从其所处的位置分析其优势和劣势。 (屏幕显示)海南岛和大西南位置图(图略) (教师)很好,任何区域都有其特定的空间特征,一定的范围和规模,也同周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构成了该区域的区位条件,如海南岛四面临海,位于我国最南方,在国际形势对我国不利时,就是区位劣势,但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就是区位优势。因此,我们对一个区域的研究,首先应该从其所处的位置来分析其条件。接着,我们再从区域内部来分析,请大家再根据地理学的两大特性综合性和区域性考虑。 (学生讨论回答,答案开放)从综合性看,应研究其结构、地位和功能,从区域性分析,应研究其优势,分析其竞争力。 (教师)很好,任何一个区域都有其结构、地位和功能,这是由该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决定的,任何一个要素的改变都会带来其他要素的变化。因此,我们在考虑区域的开发和研究中,必须从整体考虑,最典型的是大江大河的治理,如1998年长江的特大洪水,请大家看屏幕,那次大水的前因后果。 (屏幕显示)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的原因及治理  (教师)同时,每一个区域同其他区域相比,都有其不足和优势,因此,在区域开发研究中,应突出其优势,扬长避短发展经济,即要研究其竞争力。请同学们同样回想一下,海南岛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发展? (学生)新兴工业省份,热带高效农业,旅游度假休闲。原因,有突出的热带资源和海洋资源。 (教师)在必修教材有关工业的知识中,我们知道工业的类型有资源、劳动力、资金技术等指向型工业,在某一个地区发生哪一种工业,就体现了该地区在哪方面的竞争力。不过,我们还要注意的是,一个地区的竞争力是可以变化的。请大家回想,扬州城的发展反映了它们哪方面竞争力的变化?为提高我国经济特区的竞争力,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扬州是交通方面的竞争力。经济特区是通过制订优惠政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来提高的。 (教师)除了内部因素外,我们还要考虑外部环境,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任何一个地区的变化都要受世界大环境影响,一些突出事件也会带来影响,请大家举一些例子。 (学生回答,答案开放)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伊拉克战争、非典等。 (教师)请大家看屏幕。 (屏幕显示)“非典”对我国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 非典到底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影响又将有多大呢?这将直接取决于非典蔓延的范围、程度、时延和可控性。如果非典能够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则其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但如果病情扩散到全国,各地相继出现类似于广东和北京的非典高峰,则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将相当可观。当然,在这些影响当中,也不乏对某些产业提供了正面的促进。 在非典经济中,最直接相关的是旅游相关行业、航空业、零售业及服务业、进出口、医疗卫生制药、信息产业,以及有可能波及到的农业。其中,对旅游业、航空业、进出口、零售及服务业和有可能波及到的农业主要是负面影响,而对医疗卫生制药和信息产业,则同时存在着负面的和正面的影响作用。比较间接相关的有金融证券保险、房地产、教育、文化和相关工业等。  (教师)当我们对区域进行综合分析以后,最主要的是要探讨区域如何开发和发展,这就需要研究区域发展的规划,请大家同样回想,我们在讲各国经济发展时,都提出了支柱产业,这些支柱产业,都是怎样定出来的?这反映区域首先应怎样发展? (学生)都是根据本国、本地区的优势提出的。反映了区域的重点发展。 (教师)很好,我们仍以山西为例,请大家看屏幕。 (屏幕显示)山西能源基地1986~2000年工业投资结构  (教师)教材上还举了云南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如西亚波斯湾地区各国,由于有丰富的石油,都重点发展石油工业。那么,我国在加强东部地区开的同时还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又反映了区域的什么发展呢? (学生)区域的均衡发展。 (教师)为什么还要考虑均衡发展?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区域内资源,维持良好的社会环境。 (教师)因此说,均衡发展不仅有资源开发,经济方面的原因,还要有社会、政治方向的原因。缩小地区间差异是一个区域能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当然,从人地关系看,我们必须考虑的还有什么发展呢? (学生)可持续发展。 (教师)怎样做到了可持续发展?请同学们回想以前所学的内容。 (学生讨论回答)答案略。 (教师补充小结)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等。 (教师)确立了一个区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后,就要制定相应的方案。但实现一个目标的方案有多种途径,也就会有多种方案。因此我们最后还要对各个方案进行评价和论证,从中选出最佳方案,为政府的最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如在必修下册中对北京西客站的三个方案评价,请大家看屏幕。 (屏幕显示)北京西客站三个方案对比 方案 主要集散人流和车流道路 站前、站场和站前广场位置  (1)车站中心正对羊坊店路方案 羊坊店路(北段宽54米,南段宽60米)和按总体规划改建的莲花东路(80米),站中心距天安门6.7千米 范围内有炉渣砖场、农机化服务公司、机关仓库、首钢原料堆放场地、一些零散居民  (1)车站中心正对北蜂窝路方案 北蜂窝路(宽40米,如加宽则需拆除现有的两座楼房)站中心距天安门6千米 范围内有农机化服务公司、首钢的北半部(炼钢车间)等单位  (1)车站中心正对翠微路方案 翠微路(宽30米,两侧均为政府机关)站中心距天安门8.4千米 范围内主要是农田菜地  (学生对方案的评价略) [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有关区域的四个内涵,知道了对一个区域的研究应该先从它的空间位置,内部的资源、社会经济、环境、人地关系,外部环境等分析该区域的特点和条件,然后探讨区域发展的方向和途径,明确重点发展什么,如何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最后对各种方案应作评价和论证,获得最佳方案。 (课堂活动)课后活动,调查家乡的资源、经济和环境情况。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每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区域都是按一定的指标来划分的 B.同一级别的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C.区域的分布位置都是非常明确的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答案:B 2.我国东部以秦岭—淮河一线分为南方和北方,其划分的指标是( ) A.地理位置 B.经济水平 C.地形和气候 D.多种指标 答案:D 3.伊拉克全境大部为低地,大部属沙漠气候,自然资源丰富,石油储量占世界第二位。还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磷酸盐等多种矿产。石油是伊拉克的主要经济支柱。这反映的区域研究意义是( ) A.了解区域特点 B.了解区域发展条件 C.研究区域发展规划 D.了解区域自然条件 答案:A 4.海南岛位于我国南部边陲,四面环海,与广东隔琼州海峡相望,傍港望台,靠珠江三角洲,邻东南亚。这反映了区域研究应了解的( ) A.区域的空间特征 B.区域的结构、地位、功能 C.区域的竞争力 D.区域的外部环境 答案:A 5.下列叙述反映了区域发展外部环境的是( ) A.我国北方多煤,南方多磷 B.上海有极为便捷的交通 C.美国的“9·11”事件 D.三峡丰富的水能资源 答案:C 6.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提高区域竞争力的是( ) A.我国经济特区的各种优惠政策 B.在山区改善基础设施 C.发展中国家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D.发展教育,转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 答案:C 7.根据“因地制宜”的方针,在下列地区应种植的农作物,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山东半岛——水稻、花生、亚麻 B、四川盆地——甘蔗、水稻、甜菜 C、松嫩平原——春小麦、甜菜、大豆 D、江汉平原——春小麦、油菜、水稻 答案:C 8.对黄淮海地区的区域研究中应提出注意解决的问题是( ) ①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产量②合理进行排灌,防止土壤的次生盐碱化③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兴修水利,克服旱涝灾害④改良盐碱、涝洼、沼泽、沙荒地、红黄壤,使黄土地变成黑土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D 二、综合题 9.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  (1)由图中数字可知四大区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_______地区。 (2)A和D的分界线是_______。 (3)A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主要的能源是_______。 (4)B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两岸平原、_______、及铁路沿线工矿区。 (5)C区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两岸,主要的新能源有_______、_______。 (6)D区的年降水量均在_______以上,温度带属_______和热带。 答案:(1)C (2)秦岭—淮河 (3)小麦石油 (4)河流 绿洲 (5)河流 地热能 太阳能 (6)800 mm 亚热带 10.读我国的农业综合区划图回答:  (1)从区域划分的方式看,这是属于_______,划分这些区域的目的是_________。 (2)划分这些区域的客观基础是_______和_______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3)从水热条件分析,我国东西之间主要是_________的差异,南北之间主要是_________的差异。 (4)从农业部门看,我国西部以_______为主,东部以_______为主;从耕地的类型看,秦岭—淮河以南以_______为主,以北则以_______为主。 答案:(1)综合区划 突出各地区的差异特征,以便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利用 (2)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3)水分热量 (4)畜牧业 耕作业 水田 旱地 ●板书设计 第十三单元 地理区域研究(选学) §13.1 地理区域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屏幕显示)按教学过程逐条显示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