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概念。 2.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地域分异规律的原理来解释说明某一区域的环境特征及其成因。 2.能够运用不同的景观图和景观分布图,说明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德育目标 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 ●教学重点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三大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方法 对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结合一些具体事例、示意图进行综合分析、引导;对于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通过对景观图,分布图的分析,来认识和理解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地域分异的规律及成因。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景观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前面从第一节到第五节分别学习了组成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岩石、地貌、陆地水、生物和土壤,这五大要素之间并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讲授新课] 3.8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板书)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板书) (举例、引导、分析)如我们本地区(山西东南部),由于地处内陆,虽距海洋不太远,但由于地势较高(位于黄土高原上),特别是太行山脉的阻挡,使海洋上的水汽不易达到,所以就形成了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冬、夏温差大,降水较少,所以就形成了地表干燥、黄土广布、植被稀少、土壤贫瘠的自然环境。这样的自然环境或陆地环境,它是由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构成的,本身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这就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打出图3.53投影胶片) (分析、讲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五大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例如,气候与水文之间,我们常说,“天上下雨地下流”,降水多的地方,地表水资源丰富;反之,地表水资源则贫乏。而地面湿润、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又会增加降水量。又如,水文与地貌之间,地表水流发育,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往往形成沟谷、冲积扇、冲积平原等地貌;地表水量短缺的干旱地区,往往风沙较大,一般形成沙丘、戈壁、风蚀洼地等。而不同的地貌对水文的影响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如平原上的河流流速较慢,河道较宽,有利于航运,但泥沙较多;处在高原、峡谷地带的河流,河流的流速较快,河水较清(尤其上游段),由于落差较大,所以河流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再如,土壤与生物(植被)之间,一般肥沃的土壤植被丰富,贫瘠的土壤中植被稀少;而丰富的植被类型又可以给土壤中增加大量的有机质,可以增强土壤的肥力。 (承转)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于距海较近,降水丰富,形成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这里的地表水相当丰富,河流水量大且流程长,大多为流入海洋的外流河;由于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强烈,所以在中游地段形成峡谷地形(如三峡)、下游地带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这一地区生物资源丰富,土壤发育较好,为典型的红、黄壤地区。 (承转)不仅如此,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据史料记载:黄土高原在汉代时,曾是草肥水美、山青水秀的景色,但自唐代以后,由于大兴土木、连年战争,森林植被被大量砍伐,再加上近代的“以粮为纲”的影响,就变成今天千沟万壑、水土流失相当严重的地表形态。再如,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的大量开采使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增加,而且呈越来越快的趋势,这样就使大气保温效应加剧,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变暖,并引起两极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陆地。 由此可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承转、过渡)从总体上看,全球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严格地说,全球没有两个地域的环境是完全一样的,即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地域差异。 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板书)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板书) 1.地理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板书) (设问、分析)为什么在地理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呢?这个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因为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显然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有可能做一次长途旅行,如从我国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或者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都会有明显体验。 2.陆地自然带的形成(板书) (采用以下简略图式进行分析、引导)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打出投影胶片图3.54或利用挂图,并板书) (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板书)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提出问题思考)为什么我国南方炎热而北方温凉呢? (学生回答、教师解释)因为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南方纬度低,一年中太阳高度角大,地表面获得太阳光热多,所以气候炎热、气温较高;而北方地区所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地面获得光热少,所以气候温凉、气温较低。 同学们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带从南向北(或从北向南)大致与纬线方向分布一致,即作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自然带的这种分布规律称为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板书) (进一步设问让学生思考)同学们再仔细读图,看看世界上还有哪些地区的自然带也具有这样的分布规律呢? (学生回答、教师解释)对!如非洲大陆、南美洲安第斯山的东部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大致也具有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从图中分布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纬向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而不同的热量条件又会引起水分条件的变化。因此,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实际上也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用图3.55、图3.56两幅景观图说明。 (设问)同学们再看我国的情况,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多雨而内陆地区干旱,自然带又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甲答)由于各地距海远近不同。东部地区离海近,受海洋上暖湿气流的影响较大,所以降水较多。而西北内陆地区距海较远,海洋上的暖湿气流影响不到,所以降水较少,气候干旱。 (学生乙补充)降水多少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植被类型。降水丰富的地方会生长森林,降水较少的地方形成了草原,降水很少的地方便形成了荒漠。 (教师归纳)这两位同学肯动脑子,分析得很好。由于各地降水量多少不一样,便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植被、土壤,从而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景观和自然带。这种呈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大致与经线方向平行的地域分异规律,称为经向地域分异规律。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板书) (分析、讲解)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如亚欧大陆中部,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两边靠大洋,所受风向不同(东面为季风,夏季吹东南季风,而西面为西风),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所以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有规律变化。图3.57、图3.58两幅景观图,就是一个明显的对比。 (承转)有的同学在假期里可能登过山,登上山顶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讨论、回答)越向山上走感觉越凉,越潮湿,需要穿大衣。 (教师)对!特别是海拔高度比较大的山脉,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气温、空气中的水分都会发生变化,所以一些地方有“一山有四季”的说法。这种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水热状况、自然景观也随着发生变化的规律,称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板书) (利用投影胶片或景观图分析图3.59)珠穆朗玛峰由于海拔高度大(8848.13米),垂直自然带发育是比较典型的。从它所处的纬度来看,它的基带(最下面的一个自然带)与平地上的自然带是一致的,即为常绿阔叶林带。随着高度的增加,自然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教师依图分析) 处于赤道附近的高山,如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分异同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 (过渡)以上我们简要地分析了陆地环境的三种地域分异规律。实际上,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有其一般性,也有它的特殊性。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陆地环境因为受到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一些不规律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非地带性。 (三)不规律的非地带性现象(板书) (分析、讲解)例如,我们在初中地理中学过绿洲。还记得什么叫绿洲吗? (学生回答)在干旱沙漠中,只要有水,就可以植树、种草、种庄稼,这样的地方就叫绿洲。绿洲可以出现在温带沙漠中(如我国新疆),也可以出现在热带、亚热带沙漠中,所以它是一种没有一定规律的非地带性现象。 再比如,在南美洲的西海岸(太平洋沿岸),有一条狭长的(热带)荒漠带,而缺少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主要是分布在赤道以北地区(引导学生读3.54图分析)。这主要是受大的地形起伏的影响。因为南美洲西部是一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受其影响,两边的气候状况不同,所以就出现了分布规律不同的自然带,这也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课堂小结] 陆地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具有各自不同的区域特征,而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则是绝对的。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是有一定规律的,在规律性当中而又表现出了其复杂性。 [课后作业] 1.地理环境具有从沿海向内陆的经向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 A.气候 B.热量 C.水分 D.地形 答案:C 2.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沙尘暴天气,这主要是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发生变化造成的( ) A.土壤 B.植被 C.地貌 D.水文 答案:B 3.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其主要成因是( ) A.热量因素的影响 B.地形阻挡水汽 C.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D.洋流因素的影响 答案:B 4.因纬度不同产生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 A.地形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答案:B 5.某高山山麓有常绿硬叶林分布,此山位于( ) A.热带 B.温带 C.亚热带 D.亚寒带 答案:C 6.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属于(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答案:D ●板书设计 3.8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1.地理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 2.陆地自然带的形成 (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三)不规律的非地带性现象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