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影响 教案(湘教版必修1) 一、教材分析: ㈠、认识自然资源 该节内容分三个层次,由概念-分类-共性特征,重点突出共性特征。教材中资源特征的第一、二两点分别阐述了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和整体性。关于地域差异性,教材从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个方面说明,水热条件的区域分异,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不可再生资源尽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其分布也具有一定规律性。不同地区资源的分布各不相同,而在一定地域的各种资源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当一种资源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资源发生变化。教材以热带雨林和荒漠地区的自然资源为例进行说明。通过对这两个资源特点的了解,使学生明确对资源的利用要有因地制宜、整体的综合的观点。资源特点的第三、四点讲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资源的数量是在限的,但随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进一步扩展。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惜和爱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㈡、土地资源与人类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教材从多个方面对比三个历史时期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以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㈢、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导致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恶化。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逐渐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程。教材重点在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该节学习,使学生具有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特征 2.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通过认识自然资源数量的奶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懂得利用自然资源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教学重点:  ①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征 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①自然资源的特征 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主体分析法 学生分析: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构建只是网络形成好的体系。 课前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等,给学生发学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让学生看图,哪些属于自然资源?你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与哪些自然资源有关。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自然资源的概念。 ㈠、认识自然资源 阅读课本,哪些属于自然资源? 【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 1、自然资源的定义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等。 【学生思考】自然资源有那些基本属性?【见学案】 自然资源的两个基本属性:一是自然属性;二是经济属性。 【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 2、自然资源的分类 a、矿产资源 b、土地资源 ⑴依据与人类的关系 c、水 资 源 d、生物资源 e、气候资源 a、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 ⑵依据性质 b、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能够不断生长和繁殖或能够不断更新、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可以认为是可再生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有些自然资源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和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形成相对于短暂的人类历史来说,可以认为是不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 承转:每一种自然资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特殊的规律性,但作为自然资源的整体还具有一些共性特征。 【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 3、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 a、数量或质量上的显著地域差异 ⑴分布的不平衡性 b、可再生资源具有地域分异规律 c、不可再生资源的形成受地质作用的制约,分布一般具有地质规律 ⑵资源间的联系性 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种自然资源之间往往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性在各种可再生资源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自然资源的这一属性要求人类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引导学生运用实例予以说明。 ⑶数量的有限性 无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资源,其数量都是有限的。前者以石油为例,后者以土地资源为例。自然资源的这一属性要求人类在资源开发和利用时,要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 ⑷利用的发展性 科技的进步是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性的前提。表现一、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深化;表现二、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功能和用途越来越强;表现三、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综合利用方式越来越广泛。 承转: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面我们以土地资源为例,共同探讨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长和发展的意义。 ㈡、土地资源与人类 【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完成学案表格】 时期 标志 人类活动 人地关系  采猎文明时期 人类以狩猎动物、采集果实为生 人类常常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迁移 土地数量对人类的影响不大,而土地的质量对人类的影响较大  农业文明时期 以种植和养殖为标志 人类能够制造和使用金属工具,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的食物增加,人口数量增长快,土地肥沃地区成为世界的发源地,土的贫瘠区,人地矛盾突出 土地的质量和数量都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  工业文明阶段 蒸汽机的使用 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大规模的机器及其新技术的应用,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壮大,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农作物的产量,同时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 土地的质量和数量将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土壤污染、土地退化越来越严重。  (三)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例1:下列地理概念,反映包含关系的是( ) A.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 B.土地——平原——耕地 C.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D.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林地 分析: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自然环境是指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包含所有的自然地物、耕地、林地都属于土地资源、平原、山地、盆地、高原、丘陵属于地形。 答案:C 例2:下图中A、B、C、D四图能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矿产资源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解析:A表示能源完全属于矿产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又都属于自然资源,这是错误的。凡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都称为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能、水能、核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沼气……都属于能源。能源不完全属于矿产资源。B图能源完全不属于自然资源更是错误的。D图将能源和矿产资源分开,两者之间没有联系也是错误的,因为能源中的煤、石油、天然气、铀矿也属于矿产资源。只有C图正确表达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矿产资源属于自然资源,能源中的煤、石油、天然气、铀矿也属于矿产资源,一次能源都属于自然资源,二次能源不具有自然属性,不属于自然资源。 答案:C 巩固练习 3. 下列资源中,具用地带性分布特点的是( ) A.水力资源 B.森林资源 C.煤炭资源 D.铁矿资源 4.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C.封山育林, 永不采伐 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课堂小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资源正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为了人类的长远发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因此,本节内容的重点就是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做学案练习题,预习下一节内容 九、板书设计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 一、自然资源 1.自然属性 2.经济属性 3.分类: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 4.按性质分类:⑴不可再生资源 ⑵可再生资源 5.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 ⑴分布的不平衡性 ⑵资源间的联系性 ⑶数量的有限性 ⑷利用的发展性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 1.采猎文明阶段——土地的质量是决定因素 2.农业文明阶段——土地质量和数量都成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质量和数量成为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因素 三、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十、教学反思 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会判断一物质是否是自然资源,理解记忆自然资源的共性特点和开发利用要求,结合典型的题目说明。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