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考纲]  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2.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3.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5.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分析解读] 1.掌握并分析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理解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理解并记忆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掌握分析工业生产区位选择的方法,理解各区位因素对工业生产的影响。4.理解工业集聚与分散的原因,掌握其主要表现及意义,掌握主要工业区的形成条件、生产特点及发展措施。5.理解并掌握现代交通方式的特点及各生产活动的地域联系对各种交通方式的需求情况。6.明确影响各种交通运输线路和站点的区位因素及交通运输布局对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第1讲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1.现代产业活动 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金融业、信息业等及其下属部门。 2.产业活动的区位特征 (1)影响因素:产业部门特点和科技发展水平。  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1.产生原因 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方式 表现形式 作用  生产协作 ①承担不同工序的工厂或车间之间;②相对独立的零部件工厂之间 形成连续的生产链,如钢铁工业会形成以钢铁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  商贸联系 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 现代物流业对于经济协作和商贸活动起促进作用  科技与信息联系 科技发明和信息交流,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 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及时获得技术创新信息。加强企业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协作,扩大技术交流  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1.产业地域的形成 产业活动的地域分工导致某些产业的空间集聚。 2.工业地域 (1)规划建设: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注重克服限制性因素。 (2)发展原则:与当地优势条件和发展潜力相适应。 (3)布局要求 ①尽量发挥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地理区位、劳动力、科技人文等方面的优势。 ②在条件较好的地方建设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    考点一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分析  1.(2012·大纲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答案 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生态环境恶化);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渍)化。 解析 该区域位于干旱地区,缺少水源,如果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造成河流下游水量减少,荒漠化严重,不合理的灌溉还会造成土壤次生盐碱(渍)化。 【考向立意】 该题以塔里木盆地的棉花生产为例,考查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其立意是考查以可持续发展思想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过程】 根据图示信息进行定位判断区域特征→调用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对棉花过度种植对区域环境的影响进行推理→对棉花过度种植带来的影响进行过程分析。 【误区警示】 一是分析不全面,漏答次生盐碱化;二是只答出问题,没有进行必要的过程分析。 【预测展望】 结合区域生产活动,考查影响区域产业活动的主要因素。  1.区位选择的因素、目的 不同类型的产业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度不同,因此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不同,区位选择的目的也不同。 产业类型 主要区位特征 原因 目的  农业 与自然环境联系密切 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生产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 合理利用土地,获取更多的农副产品  矿业  矿产开采活动的区位受到矿藏状况的限制,并受到运输条件的影响 利用区域矿产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工业 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少,更重要的是受市场、原料、能源、劳动力、技术等社会经济的制约 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能源和劳动力来自四面八方,选择机会多 充分利用当地优势,降低成本,占领市场  商业、 服务业 与地理环境条件关系不大 这些产业活动的区位主要指向消费人群 接近最大消费人群,增大商品销量  2.影响产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影响产业活动的区位因素很多,但不同产业,会有不同的主导区位因素,如下表所示: 产业类型 主导区位 产业特点  制糖工业 原料 原料运输成本高  啤酒厂 市场 产品不便运输或运输成本高  煤炭开采 自然资源 受矿藏状况限制  服装、电子装配 廉价劳动力 需要劳动力数量多  卫星、飞机等 技术 要求技术水平高  荔枝种植 气候 受气候条件限制    1.下图中甲、乙、丙、丁为“某省区四个不同区域示意图”,其人口密度、某种工业企业规模及人均收入分别如下,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某企业最有可能是 (  ) A.汽车制造厂 B.钢铁厂 C.可口可乐生产厂 D.电子装配厂 (2)调查发现,图中乙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超过69%,影响其发展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是 (  ) A.便利的交通 B.较高的科技 C.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 D.优美的环境 答案 (1)C (2)D 解析 该企业规模与人口密度和收入呈正相关,应为市场指向型,故可口可乐生产厂符合。乙地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大可能因为环境优美,旅游业发达。 考点二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2.北京的王女士登录总部位于上海的M公司(服装公司)网站,订购了两件衬衣,两天后在家收到货。如图所示为M公司的企业组织、经营网络。据此回答(1)~(2)题。  (1)王女士此次购买的衬衣,在M公司员工完成的环节是 (  ) A.设计 B.提供面料 C.加工 D.送货上门 (2)M公司的产品销售依靠 (  ) A.大型服装超市 B.服装专卖店 C.代理销售商 D.信息交流平台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此题关键在于读图应用,通过图中流程可知,M公司(服装公司)员工完成的环节主要有设计、采购、市场销售、库存管理等,其他选项中提供面料由面料厂完成,加工由制衣厂完成,送货上门由物流公司完成。第(2)题,通过M公司的企业组织、经营网络图可知,M公司与供应商、物流公司以及消费者之间的联系都是通过“实时信息流”完成的。所以M公司的产品销售依靠的是信息交流平台,而不是其他。 【考向立意】 以企业组织、网络图为背景,考查产业活动中的商贸关系。 【思维过程】 阅读“M公司的企业组织、经营网络”→明确各环节之间的商贸联系→结合试题“员工完成环节、产品销售”→判断结论。 【误区警示】 对“公司的企业组织、经营网络”图理解不准是导致失误的主要原因。 【预测展望】 结合知识关联图,考查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1.生产协作的基本类型  2.商贸联系  3.科技与信息联系   2.读“某装备制造业在工业区内的企业网络基本架构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依次应该是 (  ) A.外地制造企业、产品收购商 B.外地制造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 C.金融机构、大学和科研机构 D.金融机构、产品收购商 (2)该类企业网络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是 (  ) A.加强了网络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 B.提高了网络内部产品的运输成本 C.加强了不同工业地域之间的联系 D.提高了该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 答案 (1)C (2)D 解析 由图中资金、知识和技术等关键词可知甲、乙分别为金融机构、大学和科研机构。该类企业的各个环节集聚,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  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类型的判断 下图示意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完成(1)~(2)题。  (1)影响该生态产业园区核心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 A.能源 B.技术 C.原料 D.市场 (2)该生态产业园区中 (  ) A.企业的集聚避免了市场的竞争 B.技术协作带动了企业间的集聚 C.企业彼此间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D.物质的循环利用形成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联系      (1)C (2)D  如何判读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类型 由于产业活动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进行的,所以不同区域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多种地域联系。依据不同联系的含义,可具体判读所属的类型。 形式与特点 类型判读  多道工序之间的联系 投入—产出联系 生产协作  零部件工厂之间的联系    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或廉价劳动力 空间联系   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的贸易交流 区际贸易 商贸联系   国际贸易   科学技术交流,信息技术推广应用  科技与信息联系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读图,回答1~3题。  1.该地区位于 (  ) A.珠江三角洲 B.江淮平原 C.黄河三角洲 D.三江平原 2.该地区土地利用变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市场需求的变化 B.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C.灌溉技术的提高 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3.发展到第Ⅲ阶段时,该地区最有可能 (  ) A.自然灾害多发 B.农业人口比重上升 C.农业投入不足 D.商品率大幅度提高 答案 1.A 2.A 3.D 解析 根据水稻、甘蔗等作物品种可以判断该地区为珠江三角洲。该地区粮食作物的比重逐渐减少,花卉、蔬菜的比重不断增加,是因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迅速,市场需求变化导致的。第Ⅲ阶段的农业生产是以市场为目标,因此商品率大幅度提高。 读“北京市农业区分布图”,完成4~5题。  4.导致Ⅰ和Ⅱ农业圈农业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市场 B.劳动力 C.地形 D.土壤 5.近年来,Ⅲ和Ⅳ农业圈的功能呈快速下降趋势的是 (  ) A.粮食供应 B.蔬菜生产 C.美化环境 D.调节气候 答案 4.C 5.A 解析 因山区、平原地形差异,I和Ⅱ农业圈农业类型不同。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Ⅲ和Ⅳ农业圈主要发展城郊农业为主,故粮食供应功能减弱。 某工业部门计划在①②③④四地点中选择一处进行生产,经考察四地生产该种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如下表所示。据此完成6~8题。 地点 原材料运费 产品运费 土地成本 工资成本 其他成本  ① 3 4 5 2 5  ② 4 4 5 7 6  ③ 6 3 2 1 4  ④ 5 7 5 6 4  6.从综合经济效益的角度看,该厂最适合布局的地点是 (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7.该企业属于 (  ) A.技术指向型 B.原料指向型 C.劳动力指向型 D.动力指向型 8.若在上述选定的地点建厂,下列四种工业部门,最适合发展的是 (  ) A.甜菜制糖厂 B.电子装配厂 C.石油化工厂 D.精密仪表厂 答案 6.C 7.C 8.B 解析 第6题,注意题目中关键词“经济效益”,应选择投入最少的地点建厂,根据四个地点的各项成本可以计算出①地总成本为19,②地为26,③地为16,④地为27,由此可以判断③地建厂经济效益最好。第7题,根据表格及上题的解析可以判断在不同地点选择厂址时,工资成本的变化对其总成本影响最大,因此该企业属于劳动力指向型。第8题,在③地建厂,工资成本最低,则最适合发展劳动力指向型企业,电子装配厂符合要求。 下图是“世界某钢铁基地在不同年代的生产联系图”。完成9~11题。  9.影响该工业基地1980年和2010年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为 (  ) A.原料、市场 B.劳动力、技术 C.政策、环境质量 D.能源、资金 10.图示钢铁工业布局的变化得益于 (  ) ①生产工艺的改进 ②新煤炭能源基地的开发 ③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 ④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与1980年相比,该钢铁企业2010年工业地域的突出优势是 (  ) A.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B.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品竞争力 C.吸纳劳动力就业,提高城市化水平 D.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 答案 9.A 10.C 11.D 解析 该钢铁企业1980年接近原料产地,2010年布局在沿海港口地区,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钢铁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生产工艺的改进,使冶炼每吨钢铁所需的煤铁量大为减少;海洋运输发展,使得原料产地对钢铁工业的制约大为减弱,区位选择逐步向市场和交通便利地区靠近,形成了“临海型”的钢铁工业布局。图中2010年生产联系图显示:延长产业链,注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 2010年9月6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在深圳隆重举行,经过30年的发展,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为现代化城市。结合深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所经历的两个阶段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第一代产业园区中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属于 (  ) A.空间联系 B.商贸联系 C.信息联系 D.生产协作联系 13.从第一代产业园区发展到第二代产业园区,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是 (  ) A.管理经验 B.资金 C.科技 D.廉价劳动力 答案 12.A 13.D 解析 第一代产业园区内为不同的工厂,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属于空间联系。第二代产业园区内多布局科技密集型产业,对廉价劳动力需求少。 14.下列各产业之间属于生产协作关系的是 (  ) A.钢铁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选矿、炼铁、炼钢、轧钢等工序 B.地区或国际之间的资本、技术、产品、劳动力流动 C.互联网的推广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 D.某地区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群分布 答案 A 解析 钢铁工业的生产流程较长,工艺复杂,选矿、炼铁、炼钢、轧钢等各道工序之间必须进行分工协作,形成连续的生产链。 读“我国物流企业分布图”,回答第15题。  15.北京和上海的总部数量多,规模相当,其共同原因是 (  ) A.金融、商业、交通枢纽中心,通讯条件便利,物流市场庞大 B.港口贸易量大,国内外货物贸易量大 C.我国经济和政治中心,便于政府部门联系,了解物流政策 D.服务业部门支持数量少 答案 A 解析 北京不是港口,上海不是政治中心,物流企业离不开金融、商业、交通、通讯等服务行业的支持。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环境影响费用=氮素渗漏损失费+渗漏水对环境影响费。    (1)有人认为:图示区域内出产的稻米含糖量明显高于浙江生产的稻米。判断这一说法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2)依据图甲中棉花种植的区位,推测棉花的生长习性。 (3)根据材料及图乙、图丙,分析说明过度灌溉棉田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 (1)正确。 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光照条件好,且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得多,含糖量较高。 (2)该地区气候干旱,说明棉花耐旱;该地区日照时间长而且强烈,说明棉花喜光;棉花分布区以沙质土壤为主,土壤疏松,说明棉花喜沙质土壤;棉花分布在河流附近,说明棉花生长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水量。 (3)图乙说明过度灌溉棉田,棉花产量反而下降,影响经济效益;图丙说明灌溉水量越大,土壤中氮元素的淋失量越大。根据材料,氮元素淋失量越大,土壤越贫瘠,含氮元素的水污染河道越严重,恢复与治理环境的费用会增加。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生产活动对自身和地理环境的影响。(1)中亚地区稻米含糖量高得益于这里的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有利于糖分的积累。(2)作物生长离不开光、热、水、土。从棉花种植区的气候、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解答。(3)据图作答,并注意结合文字材料说出对经济的影响,图乙表明过度灌溉——棉花产量下降——经济效益下降;图丙表明灌溉水量与土壤中的氮元素的淋失量呈正相关,氮元素淋失——土壤肥力下降,氮随水入河——水体富营养化——恢复与治理费用增加。 17.钢铁工业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主导工业部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攀枝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 (2)图乙所示的生产流程中,字母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C表示________。 (3)试分析该生产流程模式的优点。 (4)图示地区还可发展炼铜工业,其主要优势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利条件:接近铁矿、煤矿区,原料丰富;接近水电站,能源丰富,水源充沛;水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不利条件:地势起伏大,平地少。 (2)铁矿石 煤炭 钢铁 (3)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加强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4)铜矿资源丰富;水电充足 解析 第(1)题,据图知攀枝花市附近资源丰富,距燃料和原料地较近。该市位于长江与雅砻江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有成昆铁路通过,铁路运输便利,还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但本区地势起伏大,平地面积小,是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第(2)题,搞清该流程中各要素的相关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炼焦离不开煤炭,故B为煤炭。冶炼的原料为铁矿石,产品为钢铁,故A为铁矿石,C为钢铁。第(3)题,从流程图看出,该区域生产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实现了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第(4)题,从图中可知本区铜矿资源丰富,附近有二滩水电站等,水电充足。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