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考纲] 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2.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3.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5.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分析解读] 1.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掌握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2.结合实例,分析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理解农业发展中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3.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形、土壤、水文、气候、植被等地理环境要素的有利和不利影响。4.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掌握工业区位的分析方法,运用工业区位理论进行工业区位的合理选择。5.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地域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6.从地理环境对工业生产影响的角度,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7.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8.理解并掌握现代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各生产活动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需求情况。9.分析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线路和站点的区位因素及交通运输布局对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第1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农业区位因素   [思维拓展] 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该因素对该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例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地势低洼),因此地形是它的主导因素。 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某一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若这个条件(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该因素即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而不是限制性因素。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少水,因此水就成为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而塔里木河流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有河水灌溉或冰雪融水,当地水源就成为主导因素。 二、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农业地域类型  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与分布 (1)原始迁移农业 ①分布:热带雨林地区的某些原始部族。 ②生产特点: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肥力下降→谷物产量降低。 (2)传统旱作谷物农业 ①生产特点:自给自足式的农业,耕地稳定与持续利用。 ②生产方式:以种植旱作谷类为主,精耕细作,农业区内同时饲养家畜。 ③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的东岸及亚热带干旱山地,包括中国东部东北、华北及西北部分地区,中南半岛的山地、丘陵,印度德干高原和西部,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及尼罗河、两河流域等地区。 (3)现代混合农业 ①特点 ②主要生产方式:种植谷物和放牧牲畜。 ③优势 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农业景观取代自然景观。     考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2012·海南地理)2011年我国某脐橙主产区脐橙喜获丰收,但市场销售情况迥异。普通脐橙价格低,滞销。经过改良的精品优质脐橙价格高,却供不应求。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普通脐橙滞销的主要原因有 (  ) ①品种退化 ②产量过大 ③品质较差 ④销售渠道不畅 A.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为提高该地脐橙种植业的整体竞争力,亟需 (  ) A.提高产量 B.改善运输条件 C.推广良种 D.扩大销售渠道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由材料信息分析不难得出普通脐橙产量大,但是品质较差,从而导致产品滞销。第(2)题,加大科技投入,推广优良品种,是当地提高脐橙种植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考向立意】 该题组结合生产实际,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意在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思维过程】 提取文字信息→调动所学原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各选项进行判断分析。 【误区警示】 ①忽视了题干中的文字信息:产量、品质与价格的关系;②第(2)题没有抓住“提高……整体竞争力”这一关键词。 【预测展望】 选取我国农业发展中的现实热点素材,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突出学以致用。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定某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  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效率,所以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是决定性因素,图析如下: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可利用科学技术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运输条件、技术、市场、政策等)发展变化较快,对农业区位影响较大。  4.农业生产特点的成因分析 (1)商品率高低——区域人口与土地的对比关系(人多地少,农业生产商品率低;地广人稀,农业商品率高);市场(市场距离的远近影响农业生产的商品经营)、交通运输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扩展农产品的销售区域,促进农业的商品经营)等。 (2)机械化程度——地形平坦,土地集中,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如美国的小麦区、玉米带,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地势起伏大,地块小,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  1.山东省沾化县是全国闻名的“冬枣之乡”,仅枣树一项就使农民人均收入超过7 000元。“沾冬二号”冬枣含糖量高达38%(普通冬枣25%,甘蔗12%),市场供不应求。据此回答(1)~(3)题。 (1)沾化冬枣能远销全国各地,主要原因是 (  ) A.栽培技术先进 B.运输条件改善 C.政府支持 D.媒体推介 (2)从气候角度看,有利于冬枣含糖量提高的因素是 (  ) A.气温高 B.日温差大 C.光照强 D.年降水量多 (3)近年来,当地发展了冬枣加工工业,其带来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 A.增加农民收入 B.增加就业机会 C.利于规避市场风险 D.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 (1)B (2)B (3)D 解析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是沾化冬枣远销全国各地的重要原因。日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晚呼吸作用弱,利于糖分积累。当地发展了冬枣加工工业并不能改善生态环境。 考点二 某地农业地域类型及典型类型分析  2.读“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局部农业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养羊业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麦—绵羊业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________,简述其主要特点。 (3)说明乙图所示地区发展农牧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大牧场放牧业 地势平坦,草原广阔;地下水资源丰富;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2)混合农业 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具有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3)水源短缺。 合理利用墨累—达令河等河流的水源;大力开发大自流盆地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将大分水岭东部丰富的水资源调入墨累—达令盆地。 【考向立意】 该题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综合性强,强调动态变化。 【思维过程】 读图推断农业地域类型→调动农业地域类型原理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结合区域发展农牧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提出针对性措施。 【误区警示】 第(2)题遗漏要点: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第(3)题不能根据限制性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预测展望】 选取典型案例借助区域图,综合考查某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对信息获取解读、描述阐释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1.某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条件分析 某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是农业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分析时主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如下所示:  2.某地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分析 分析某地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时,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与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有区别的,如影响南疆长绒棉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源,而非光热条件。南疆光热条件优越,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而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也是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3.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 世界上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包括原始迁移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稻作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畜牧业、乳畜业等,其对比分析如下: 农业地域类型 地域分布 区位条件  原始迁移农业 热带雨林地区某些原始部族 地广人稀、森林茂盛  传统旱作谷物农业  温带大陆的东岸及亚热带干旱山地 光热充足,降水较少,人均耕地少,劳动力充足,经验丰富  现代混合农业 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将饲养牲畜和种植谷物生产有机结合起来 自然条件优越,人少地多,交通便利,工业发达  稻作农业 集中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气候高温多雨;地势低平;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国 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等优势  大牧场畜牧业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 具有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交通发达等优势  乳畜业 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气候温凉、潮湿,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市场广阔   4.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分布规律 读图分析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分布规律时,应以两个重要纬度带为基础进行对比。这两个纬度带分别是: (1)30°~40°纬度带,相当于气候上的亚热带。在这个纬度带内,降水丰富且雨热同期的地区主要分布着稻作农业;降水较少的地区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有阿根廷的大牧场畜牧业和澳大利亚的现代混合农业。 (2)40°~50°纬度带,相当于气候上的中温带。在这个纬度带内,降水较多且光热条件较差的地区典型农业地域类型为欧洲西部和北美五大湖沿岸地区的乳畜业;降水较少且光热充足的地区典型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  2.读“三地区的农业资料比较图”,回答(1)~(2)题。  (1)与图示资料相符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甲——现代旱作谷物农业 B.乙——现代混合农业 C.丙——稻作农业 D.甲——城郊乳畜业 (2)甲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  ) A.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常年高温少雨的气候 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据图中资料比较可知,甲地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较低,投入劳动力数量较多,可以确定甲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稻作农业;乙地区农业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商品率高,可以确定是现代混合农业;丙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商品率高,投入劳动力数量较少,可能为乳畜业或大牧场畜牧业,结合选项,可以确定选B。第(2)题,考查学生对稻作农业的区位条件的理解。  农业区位因素图的判读  1.将地形、气候因素叠加起来,初步确定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 (1)考虑地形条件的影响:地形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类型与分布,可结合下图理解:  (2)考虑气候条件的影响: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宜不同的作物生长,这种影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柑橘——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水稻——水热条件好的平原地区;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2.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做出判断 根据图例获取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等信息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例如,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局部示意图”,在图中①②③④处应如何布局花卉种植业、乳牛业、小麦种植业、林果业。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一般方法 1.总体评价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例如:下图为“我国五个重要农业区域分布图”,试评价A、C、D、E四地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B地发展水产养殖业的优势条件。  该类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为:一是“全面思考(各因素),重点评析(主导因素),依分作答(条理清晰)”;二是“利弊均等,客观公正”。 2.关键因素法 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三大类。 (1)主要因素: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限制性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3)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它可能是最突出的优势因素,也可能是限制性因素。 下面是部分典型地区农业的主导因素: 主导因素 典型农业(农作物)  热量 青藏高原的青稞、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年三熟的作物、海南岛的天然橡胶  水源 河西走廊的粮棉、河套平原的种植业  地形 横断山区、我国东南地区的立体农业  土壤 东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  市场 城市郊区的乳牛、花卉、蔬菜  交通 冬季,海南岛的蔬菜供应到北京地区  技术 无土栽培,冬小麦、水稻种植区界线北移  3.发展分析法 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图上反映的问题。  (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1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下图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  (1)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 (2)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 答案 (1)热量资源丰富(纬度较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离珠江三角洲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 (2)赞成。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或不赞成。理由: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离市场较远,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 解析 第(1)题,文字材料中说明了桑蚕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对广西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分析,可以描述其优势自然条件。不可忽视的是材料中还有“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这句话,由产业转移的知识我们知道,产业移出地区距移入地区近,可为产业转移提供有利条件。第(2)题,依据发展桑蚕养殖业需要的条件,将贵州和广西进行对比,分析贵州具备的优势条件或不利条件,然后做出肯定或否定回答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读图,回答1~3题。  1.该地区位于 (  ) A.珠江三角洲 B.江淮平原 C.黄河三角洲 D.三江平原 2.该地区土地利用变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市场需求的变化 B.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C.灌溉技术的提高 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3.发展到第Ⅲ阶段时,该地区最有可能 (  ) A.自然灾害多发 B.农业人口比重上升 C.农业投入不足 D.商品率大幅度提高 答案 1.A 2.A 3.D 解析 根据水稻、甘蔗等作物品种可以判断该地区为珠江三角洲。该地区粮食作物的比重逐渐减少,花卉、蔬菜的比重不断增加,是因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迅速,市场需求变化导致的。第Ⅲ阶段的农业生产是以市场为目标,因此商品率大幅度提高。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读图,回答4~6题。  4.图示农业模式最可能出现在 (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雷州半岛 D.华北平原 5.本区已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  ) A.热量和土壤 B.地形和水分 C.光照和湿度 D.积温和降水 6.影响图中农业发展方向随髙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热量和水分 B.地形和土壤 C.光照和湿度 D.市场和政策 答案 4.C 5.B 6.A 解析 由稻田、香蕉和地形可判断为雷州半岛。从图中看出修筑梯田、基塘分别改造了地形和水分。热量和水分是农业布局随高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马铃薯原产于安第斯山地的高山区,目前已广泛种植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是第一生产大国。内蒙古中部的乌兰察布占全自治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的1/2,产量位居全国前列。2011年乌兰察布马铃薯获得丰收,但却遭遇滞销。据此回答7~9题。 7.内蒙古乌兰察布与安第斯山地的高山区相比,适合马铃薯种植的相似自然条件是(  ) A.纬度较高 B.地势起伏大 C.气候温凉 D.气温年较差大 8.乌兰察布利用网络推销方式,缓解了该地马铃薯滞销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 (  ) A.市场信息畅通 B.农业技术提高 C.政策导向得力 D.运输条件改善 9.下列农业地域类型中,经营者收入受市场波动影响最小的是 (  ) A.种植园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 7.C 8.A 9.C 解析 第7题,内蒙古乌兰察布和安第斯山地的高山区分别受纬度位置和地形影响,气候温凉,是适合马铃薯种植的相似自然条件。第8题,利用互联网可以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变化,为缓解马铃薯滞销的问题提供通畅的信息渠道。第9题,混合农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经营者收入受市场波动影响最小。 读“某地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图示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园艺业 B.游牧业 C.现代混合农业 D.大牧场畜牧业 11.下列地区为该农业地域类型典型分布区的是 (  ) A.恒河平原南部 B.波德平原北部 C.拉普拉塔平原南部 D.墨累—达令盆地 答案 10.C 11.D 解析 第10题,图中种植天然牧草和作物所占比重大致相当,故农业地域类型应为现代混合农业。第11题,世界上最著名的现代混合农业区分布在墨累—达令河流域。 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下表是以色列部分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据此完成12~13题。 项目 大麦 小麦 香蕉 柑橘 胡萝卜  虚拟水含量(m3/kg) 5.87 4.067 0.252 0.64 0.064  项目 蔬菜 奶牛 肉牛 家禽 蛋鸡  虚拟水含量(m3/kg) 0.069 177.8 15.5 5.434 31.09   12.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看,以色列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  ) A.粮食种植业为主 B.乳畜业为主 C.园艺业为主 D.家禽饲养业为主 13.从虚拟水角度看,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应 (  ) ①大量引入水密集型的产品 ②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③大量生产水密集型的产品 ④大规模引用高山融雪水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 12.C 13.A 解析 第12题,以色列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量少,水资源短缺;由表可知粮食种植业、乳畜业、家禽饲养业的虚拟水含量较大,适宜发展园艺业。第13题,大量生产水密集型的产品需要大量的水,大规模引用高山融雪水会破坏生态环境,而大量引入水密集型的产品、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图为“农业生产投入三角坐标图”,其中,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投入所占比重。据此完成14~15题。  14.图中能代表美国中央大平原农业地域类型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15.不能促进丙地区农业合理发展的措施是 (  ) A.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 B.扩大生产规模,开辟专业农场 C.改善灌溉条件,预防旱涝灾害 D.调整农业结构,农林牧综合发展 答案 14.B 15.B 解析 第14题,美国中央大平原属于现代旱作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因此劳动力投入少,生产资料和科技投入多。第15题,丙地区农业生产投入劳动力多,生产资料和科技水平低,说明人均耕地面积有限,不适宜大规模建设大农场。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环境影响费用=氮素渗漏损失费+渗漏水对环境影响费。    (1)有人认为:图示区域内出产的稻米含糖量明显高于浙江生产的稻米。判断这一说法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2)依据图甲中棉花种植的区位,推测棉花的生长习性。 (3)根据材料及图乙、图丙,分析说明过度灌溉棉田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 (1)正确。 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光照条件好,且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得多,含糖量较高。 (2)该地区气候干旱,说明棉花耐旱;该地区日照时间长而且强烈,说明棉花喜光;棉花分布区以沙质土壤为主,土壤疏松,说明棉花喜沙质土壤;棉花分布在河流附近,说明棉花生长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水量。 (3)图乙说明过度灌溉棉田,棉花产量反而下降,影响经济效益;图丙说明灌溉水量越大,土壤中氮元素的淋失量越大。根据材料,氮元素淋失量越大,土壤越贫瘠,含氮元素的水污染河道越严重,恢复与治理环境的费用会增加。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生产活动对自身和地理环境的影响。(1)中亚地区稻米含糖量高得益于这里的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有利于糖分的积累。(2)作物生长离不开光、热、水、土。从棉花种植区的气候、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解答。(3)据图作答,并注意结合文字材料说出对经济的影响,图乙表明过度灌溉——棉花产量下降——经济效益下降;图丙表明灌溉水量与土壤中的氮元素的淋失量呈正相关,氮元素淋失——土壤肥力下降,氮随水入河——水体富营养化——恢复与治理费用增加。 17.(2011·上海地理)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   (1)图1所示的各农产品主产区,位于我国暖温带与半湿润区的是汾渭平原、__________农产品主产区;位于我国最大平原的是__________农产品主产区;水稻生长可一年三熟的地域位于____________农产品主产区的南部。 (2)比较长江流域和河套灌区农产品主产区,完成下表。    主产区 项目    长江流域 河套灌区  农业地域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农业发 展的自 然条件 有利 方面     不利 方面    (3)新疆绿洲农业是甘肃新疆农产品主产区中的特色农业。据图2分析归纳南疆、北疆绿洲农业空间分布的形态特征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答案 (1)黄淮海平原 东北平原 华南 (2)    主产区 项目    长江流域 河套灌区  农业地域类型 水田农业 旱作农业  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 小麦、玉米  农业发 展的自 然条件 有利 方面 地势较为低平;地处亚热带湿润区,水热条件充足;土壤较肥沃(任答两点即可) 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有黄河水作为灌溉水源(任答两点即可) 气候干旱,降水不足;多风沙、盐碱地   不利 方面     (3)南疆绿洲农业围绕塔里木盆地呈半环状分布,北疆沿天山北麓呈带状分布。前者是因为塔里木盆地北有天山,南有昆仑山,绿洲主要依靠两大山脉的冰川融水作为生活和灌溉水源;后者是因为绿洲主要依靠南边的天山冰雪融水作为生活和灌溉水源。 解析 第(1)题,结合图文材料回答即可。第(2)题,长江流域水热充足,土壤和水源条件好,适宜发展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河套灌区光热条件、地形条件和水源条件优越,但降水不足,不合理灌溉易诱发土地盐碱化。第(3)题,南疆和北疆的农业分布受水源条件影响,而水源主要是天山和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因此山脉的位置影响了绿洲农业的空间分布。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