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 人类文明发展阶段 生产力发展状况 人地关系特点  史前文明阶段 以渔猎和采集为主,生产力水平极低 依赖自然  农业文明阶段 人口增多,发明了越来越多的劳动工具,学会了耕作和灌溉技术 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提高,对自然的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出现了一系列生态问题  工业文明阶段 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口数量急剧膨胀,经济实力空前提高,各种机器、设备竞相发展 人类以自我为中心,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引发了深重的环境灾难。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二、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 (1)背景 ①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接连不断。 ②工业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安全,并影响了经济的顺利发展。 (2)《我们共同的未来》明确指出,人类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定义: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主要内容 ①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 ②发展要有限度,要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③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即代际公平。 ④强调全球范围内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之间的公平,即代内公平。 (3)原则:可持续发展包括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三、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转变观念: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和消费观。 2.调整行为:政府行为调整、市场行为调整、公众行为调整。 3.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传统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变,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    考点一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  1.读“我国某乡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图”,回答(1)~(3)题。  (1)该地区可能位于 (  ) A.江汉平原 B.松嫩平原 C.宁夏平原 D.成都平原 (2)该乡农业产业结构关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 A.公平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地域性原则 (3)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最有利于 (  ) A.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 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 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答案 (1)B (2)C (3)D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种植业以大豆、玉米和牧草为主;特色养殖业为野猪、狍子、山鸡等。据此可判断其位置应是松嫩平原。由当地产业结构图可知其生产过程中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经济和环境效益较好,形成了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此种发展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考向立意】 该题组通过框架图展示的产业结构规划来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原则。 【思维过程】 结合框架图中有关信息→调运我国区域特色生产及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结合具体问题得出正确结论。 【误区警示】 ①对我国典型区域的特色生产掌握不牢;②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理解不透。 【预测展望】 结合当前人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做的努力以及一些时事新闻,考查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原则 内容 要求 举例  公平性原则 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保证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美国拒签《京都议定书》;减少碳排放;污染转移等  持续性原则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 过度捕捞;过度抽取地下水;实施“休渔制度”等  共同性原则 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方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一个地球,一个家园   1.2012年11月26日~12月8日举行的多哈气候峰会上,继续强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并督促发达国家尽快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 A.共同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D.持续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 (2)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的依据不包括 (  ) A.当前大气中累积的温室气体大部分源自发达国家 B.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 C.发达国家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远超过发展中国家 D.发达国家资金技术条件优越,给予发展中国家帮助是其天然责任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共同”说明了抑制全球变暖是全球的共同责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有区别”则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全球变暖的影响程度和自身的能力来赋予其相对应的责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故选A。第(2)题,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当前大气中累积的温室气体的80%源自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人口的高消费水平使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同时,发达国家通过种种手段把高耗能和高污染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造成目前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大,所以发达国家需要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发展中国家帮助,但这不是其天然的责任。故选D。 考点二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2012·四川文综)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大型农场生产用地随海拔示意图和该农场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   简要评价该农场的生产经营优点。 答案 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发挥了自然资源的综合效益(或农林牧立体利用土地,发挥了各类土地的生产潜力);种植业、畜牧业与土地之间形成了良性农业生态系统(或利用海拔差异多层次发展农林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冬季从事旅游经营,利用了劳动力的农闲时间;多种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及对市场的适应性。 解析 由材料可知,该农场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且产品主要作为商品投放市场,故属于混合农业,其生产经营的优点就是混合农业的优点,包括农业生产灵活性大,对市场适应性强;农业良性循环发展,如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畜牧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提高肥力,相互促进。此外,该农场还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发展草地观光旅游和滑雪运动、建设生态林,既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又利用了劳动力的农闲时间,增加了经济收入,充分发挥了自然资源优势。 【考向立意】 该题用模式图的形式,考查生态农业的意义,意在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考查,重在考查信息处理与阐释探讨问题的能力。 【思维过程】 读图获取农业布局、生产联系等信息→调用可持续发展的原理→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分析优点。 【误区警示】 遗漏图示信息,答题思路狭窄,漏答“旅游与农事经营忙闲搭配、灵活的市场适应性”等。 【预测展望】 1.通过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农业)、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案例分析,考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相应对策。 2.关注现实,取材热点,考查可持续发展的新举措、新发展,如低碳经济、生态功能区规划等。  1.循环经济  2.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  不同点 提出     背景 应对因经济高速发展而引发的全球资源环境问题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全球气候   关注重点 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 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定位 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强调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共同点 根本目标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发展要求 都应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基本保障 都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  拓展延伸 1.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辨析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资源利 用方式 粗放利用 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  资源 利用率 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 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  废弃物 处理 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大量排放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物质流动 物质单向流动 物质反复循环流动  结果 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 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2.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控制人口规模:控制人口规模、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2)转变发展与消费模式:实施循环经济,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 (3)适度消费:传统经济以刺激和鼓励消费的方式来拉动经济的增长,而不顾及资源与环境后果。适度消费提倡满足基本需求条件下的适度、适量消费,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读“我国某市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中,a、b、c、d表示的事项依次为 (  ) A.环境、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 B.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环境 C.环境、市场、自然资源、环保体系 D.自然资源、市场、环境、环保体系 (2)关于该示范区生态经济体系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以高新技术工业为主导,降低了产业对资源的依赖 ②釆用清洁生产技术,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③拥有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 ④依托海港,有利于利用国内外资源、市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1)B (2)D 解析 根据该体系中各个环节的流程可以依次确定。该生态经济示范区在面向市场的前提下,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和达标排放,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   图1 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 图中字母的含义: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为资源开发;b表示对资源进行加工,为某种生产活动;c表示提供生产活动所获得的产品给人类消费,为消费活动;d表示废弃物排放。  图2 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 图示中符合该循环系统的①②③④⑤的含义分别是: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该农业科技园的核心是乳畜业,商品率高是其突出特点。  图3 我国某地生态工业园区生产流程图 图示该循环系统中a、b、c、d依次为:污水处理厂、棉纺织、创意产业、服装生产;该生态工业园实现了清洁生产、经济发展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地理关系示意图通常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素联系起来。 循环经济关联图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物产生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经济的一种图示。主要呈现形式有三类:一是体现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关联图(如图1);二是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关联图(如图2);三是工业园区工业部门间关系或产业关联、生产流程关联图(如图3)。有的关联示意图会留几个空框要求学生填空或选择填空。  1.首先要把握该图的中心思想,认真理解题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2.根据关联图的核心内容,联系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并进行正确、严密的推理、分析、判断。 3.在推理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从最简单、最有把握的方框入手,当已知条件逐渐增多时,再推理其他空白处的内容就相对容易了。在完成了各框内容之后,利用所掌握的概念、原理、分布规律等将所填内容验证一遍,确保其正确性。  读“某地农业经济模式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 (  ) A.畜牧业、林果业、庭院经济、农家乐 B.林果业、庭院经济、农家乐、畜牧业 C.庭院经济、林果业、畜牧业、农家乐 D.农家乐、庭院经济、林果业、畜牧业 (2)该农业经济模式可以 (  ) A.促进商品粮生产 B.将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形成以畜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D.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 答案 (1)D (2)D 解析 本题考查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经济模式。根据图示信息间的关系:甲为丁提供畜禽食物,为乙提供信息交流,因此甲为农家乐;丁可以为甲(农家乐)提供蛋奶肉和粪肥,因此丁为畜牧业;丙可以为甲提供果品,为丁提供果、树叶、红苕,因此丙为林果业。该农业模式是一个良性的生态农业系统,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一、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某地社会可持续发展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地1985~1995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环境污染水平整体不变 B.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 C.经济发展指数保持在相同水平 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2.该地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 (  ) A.1985~1990年 B.1990~1995年 C.1995~2000年 D.2000~2005年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1985~1995年资源能源消耗指数保持在0.60~0.65,即维持在较高水平, B说法正确。而此期间,环境污染指数有降低的趋势,经济发展水平有上升的趋势。第 2题,1995~2000年,经济发展迅速,环境污染指数处于较低的时期,资源能源消耗指 数下降的速度较快,因此该时期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好的时期。 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丙、丁含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表示经济系统 B.乙表示工农业生产 C.丙表示资源 D.丁表示人口 4.图中乙→丙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 A.工业生产排放“三废” B.人口增长过快 C.可再生资源遭破坏 D.城市交通拥堵 答案 3.B 4.C 解析 可持续发展系统包含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子系统,乙为经济系统提供资源,并接纳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废弃物,应该表示环境。乙→丙过程为过度开发资源,可导致资源破坏和生态破坏。 2011年9月,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系列案件,摧毁了涉及14个省的“地沟油”犯罪网络。地沟油流向餐桌的报道,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据此回答5~6题。 5.关于“餐桌污染”产生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 A.食品添加剂技术越来越发达 B.人们不良的消费和饮食习惯 C.增加添加剂可提高食品质量 D.食品添加剂有利于食品保存和提高营养价值 6.地沟油流向餐桌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 A.发展的观念 B.公平的观念 C.环境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 答案 5.B 6.B 解析 第5题,传统的看法是馒头越白越好,食品越甜、越香越好,于是不法商人为迎合大众的口味和喜好,在食品里加入大量的增白剂、糖精、香精等危害人们健康的物质。第6题,餐桌污染影响了人们的健康,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公平的观念。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鄂旗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建产业链,推进产业良性循环、良性发展,实现产业循环升级。下图为“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  7.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8.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过程中,最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 A.缺乏优惠的政策 B.资源短缺 C.较低的人口素质 D.资金严重短缺 9.下列关于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 B.减轻了环境污染 C.提高了经济效益 D.生产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 答案 7.B 8.C 9.D 解析 第7题,该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轻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压力,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第8题,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地区,长期以来,这里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口的受教育水平较低,素质较低,而循环经济产业链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第9题,该产业链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但在生产过程中避免不了会有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 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10~11题。  10.维持这一“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的关键是(  ) A.江河 B.森林 C.村寨 D.梯田 11.哈尼族人的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 (  )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为了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为了观赏梯田美景 答案 10.B 11.C 解析 第10题,该生态系统位于地势起伏较大的南方山区,森林在这一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如果森林被破坏,将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此处的农田、村寨、河流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第11题,将村寨布局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可以获得较清洁的水源,避免水源受农业生产的污染。 读“某区域工业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图”,回答12~13题。  12.该地的主导产业最有可能是 (  ) A.电力工业 B.采掘工业 C.冶金工业 D.建材工业 13.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主要目的是 (  ) A.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B.解决就业问题,提高社会效益 C.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 D.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答案 12.C 13.D 解析 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主导产业是炼铁和炼镍工业。第13题,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主要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而研究环境技术效率对其是十分有益的。下表中通信行业环境技术效率为1,说明该行业实现了产业增长与资源少投入、污染低排放的理想水平。下表为“1999~2007年制造业环境技术效率测算结果”。回答14~15题。 年份 行业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纺织业 0.46 0.48 0.45 0.53 0.54  造纸业 0.37 0.35 0.34 0.38 0.39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0.47 0.46 0.48 0.67 0.87  通信业 1 1 1 1 1  轻工业平均 0.63 0.62 0.60 0.65 0.69  重工业平均 0.55 0.59 0.61 0.71 0.74  制造业平均 0.60 0.61 0.61 0.67 0.71  14.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为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国家特别重视轻工业发展 B.2005年是轻重工业环境技术效率的转折点 C.劳动密集产业转移到落后地区就是污染的转移 D.制造业正在朝着“理想水平”方向发展 15.下面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是 (  ) ①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 ②发展公共交通 ③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 ④在资源丰富的地区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14.D 15.C 解析 第14题,制造业环境技术效率逐年增大,趋向于1,表明实现了产业增长与资源少投入、污染低排放的趋势。第15题,①④不能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二、综合题 16.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A阶段人口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2)B阶段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3)人地矛盾最突出的阶段是哪一个? (4)写出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并列举两例日常生活中符合此关系要求的行为。 答案 (1)农业革命为人们提供更多食物,同时从事农业生产也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2)工业化。 交通拥挤、住房紧缺、失业率上升、环境恶化等。 (3)工业文明时代。 (4)人地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不使用一次性用品;节约水电资源;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食用野生动物制品等。(任答两例即可) 解析 第(1)题,A阶段为农业文明时代,农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充足的食物,同时农业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人去劳作。第(2)题,B阶段是工业文明时代,工业化的发展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第(3)题,人地矛盾最突出的阶段是工业文明阶段。第(4)题,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是协调发展的。 17.读“工业循环经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循环经济的实施有三项途径: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请填出与图中数字位置相对应的这三项途径: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2)目前工业生产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措施有(双选) (  ) A.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 B.关闭全部有污染的企业 C.废弃物再生利用和减排 D.禁止矿物能源的开采和使用 (3)循环经济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_原则、__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__原则。 (4)列举“污染减排”及“消费后的废弃物”的处理环节中,公众可以普遍参与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行为。(答出两项即可) 答案 (1)资源化 减量化 再利用 (2)AC (3)公平性 持续性 共同性 (4)使用环保购物袋、垃圾分类(回收废旧电池等)。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