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一、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区位因素 区位分析  资源 煤炭资源丰富;离法国东北部的铁矿较近;水资源丰富  交通 水陆交通便利: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天然河流以及人工运河  市场 市场广阔:德国及西欧是主要市场  二、鲁尔区的衰退 1.产业结构单一。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1)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所占比重逐渐减少。 (2)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世界煤炭需求量下降。 (3)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使所产煤的价格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3.世界性钢铁过剩。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5.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1.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 (1)改造传统工业。 (2)发展新兴产业。 (3)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2.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 3.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 4.大力开展环境保护。 方法技巧 山西能源的综合利用是围绕煤炭资源,以相关产业的调整为中心,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价值。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具体如下图所示:     考点一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  1.(2011·济南月考)读德国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治理案例的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立足于区内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早在19世纪中叶,就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等重化工业为核心的德国最大的工业区。 20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世界能源结构变化,世界钢铁产量过剩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涌现,鲁尔区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日益显露弊端,主导产业迅速衰落,失业率上升。 为此,鲁尔区一方面对煤炭和钢铁工业实行了“关、并、转”等合理化改造。同时,鼓励兴建新兴工业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部门,并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和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建立了完备的治污设施,大规模植树造林等,使昔日浓烟蔽日、黑尘满地的厂区,成为环境优美的花园。一些老工业建筑物和工业废墟,被改造成为别具风格的各种文化艺术景点和服务设施,如仓库被用来开设餐厅,原先的高炉墙被用作攀岩爱好者的运动场所等。鲁尔区的整治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由________取代________。鲁尔区主导产业中的________工业迅速衰退。 (2)鲁尔区的重化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包括(多选) (  ) A.废气污染        B.水体污染 C.固体废弃物污染 D.辐射污染 (3)20世纪50年代以后,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鲁尔区实施了多项整治措施,其中包括(双选) (  ) A.加强交通建设,新建了一批铁路 B.发展了汽车、采油、钢铁、化学等一批新兴工业 C.改造利用老工业建筑物等,推动了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D.区内建立了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以适应产业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 (4)在治理环境污染过程中,鲁尔区主要采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措施。 答案 (1)石油 煤炭 煤炭 (2)ABC (3)CD (4)植树造林 建立治污设施 改造污染严重的企业 解析 第(1)题,具体考查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学生结合所学教材内容,不难解答。第(2)、(3)题,具体考查鲁尔区环境污染的表现及治理措施。第(4)题,鲁尔区的治理措施应“对症下药”,针对衰落原因制定具体振兴措施,答题时要注意思维的全面性。 【考向立意】 本题以鲁尔区的相关信息资料为背景,考查老工业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知识。 【思维过程】 根据图文材料→根据问题寻找有用信息→调运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结论。 【误区警示】 ①不能在图文材料中寻找有用信息;②对鲁尔区整顿的措施掌握不牢。 【预测展望】 1.考查老工业区进行整顿的措施。 2.考查鲁尔区整治成功经验对我国老工业区的借鉴意义。  1.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鲁尔区的发展经历了较大的危机。 衰落原因 影响  工业结 构单一 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为主的单一重型工业经济结构成为经济发展障碍  煤炭、钢铁 工业危机 石油成为世界主要能源,煤炭地位下降;钢铁工业向外转移  新技术 革命影响 新兴工业部门出现,传统工业的生产方式不适应现代工业  环境污 染严重 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等,新兴企业不愿到此设厂  2.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探索 从鲁尔区面临发展危机开始,就开始了整治并寻求新发展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措施 具体做法  改造传 统工业 实行集中化、合理化改造,减少企业数量,扩大生产规模  调整产 业结构 大力引进和发展新兴工业及服务业,使产业结构趋向多元化  调整工 业布局 新企业安排在核心地区的边缘地带,钢铁企业布局在莱茵河沿岸港口周边地区  发展科技 与交通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建立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  治理与保 护环境 整治河流,控制大气污染,美化环境,加强环境管理    1.鲁尔区是资源型工业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典型,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的部分炼铁企业转移至图中甲港口附近,这些企业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我国东北的辽中南地区是发达的重工业基地。近几十年来,辽中南与东北其他一些老工业基地也出现了与鲁尔区同样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借鉴鲁尔区产业调整经验,你认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减少运费,降低生产成本。 (2)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或发展新兴工业、第三产业);产学研相结合,加强技术改造;治理污染;引进民间资本;政府支持(或政策鼓励)。 解析 本题考查鲁尔区及中国辽中南工业基地振兴的相关内容。第(1)题,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的炼铁企业转移至甲港口附近,主要是为了从全球进口铁矿石,减少运费,降低生产成本。第(2)题,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可采取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发展科技、加强技术改造、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引进民间资本、政府给予优惠政策等措施。 考点二 资源优势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2.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它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之一。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完成(1)~(2)题。 (1)与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  ) A.水资源 B.铁矿石 C.石油资源 D.煤炭资源 (2)为尽快使山西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其经济结构的调整。下列整治措施不合理的是 (  ) A.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次产业的发展 C.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D.完善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答案 (1)A (2)A 解析 本题主要是运用德国鲁尔区过去兴起的原因、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可持续发展的探索的知识,分析某个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山西省地处我国黄土高原,水资源的匮乏和交通落后对其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为尽快使山西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必须调整其经济结构,改善交通条件。 【考向立意】 该题组借用德国鲁尔区的发展区位因素与山西省的比较,考查资源优势区的开发条件及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思维过程】 确定考查对象(区位条件、整治措施)→结合试题提供的相关信息(鲁尔区与山西省相比)→调运所学知识(山西省开发条件,鲁尔区开发条件及整治措施)→得出正确答案。 【误区警示】 ①不能对鲁尔区与山西省的开发条件进行有效比较;②鲁尔区的整治措施借鉴不合理。 【预测展望】 1.资源优势区开发条件的评价。 2.资源优势区可持续发展问题。  1.区域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 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和方向由区域能源开发条件所决定,具体如下图所示:  2.德国鲁尔区与山西能源基地的比较 山西能源基地煤炭资源丰富,但产业结构单一,环境问题明显。这和德国鲁尔区综合整治 前有些相似。因此,在学习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措施时,不妨借鉴德国鲁尔区的一些经验。 可用下表加以联系对比: 项目 德国鲁尔区 我国山西能源基地建设  开发 条件 煤炭、水源丰富离铁矿区近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但水源不足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市场广阔  存在 问题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环境问题严重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力不足环境问题突出  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消除污染、美化环境发展新兴工业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扩大煤炭开采量发展交通,提高外运能力加强煤炭加工转换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   1.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新网2012年9月16日消息:今天上午,主题为“转型跨越 创新驱动 绿色发展”的第四届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高峰论坛在太原召开,对山西省实现由煤炭大省向以煤为基的现代产业大省的跨越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材料二 目前山西煤炭外运线路图  (1)结合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分析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2)你认为山西拟建的铁路应位于什么地方?简述理由。 (3)__________资源缺乏也是限制山西煤炭开发和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因素,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哪些方面,你认为应如何解决? (4)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在山西建设煤基气态能源产业示范基地。 答案 (1)煤炭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好;有多条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消费市场广阔,且邻近消费区。 (2)位于山西南部地区。理由:山西北部已建有两条运煤专线,而南部只有一条,煤炭外运压力大;并且南部自然障碍少,工程投资少,难度小。 (3)水 原因:山西地处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区的交界地带,受季风影响较弱,降水较少;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 解决措施:实施引黄入晋工程,利用黄河水;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4)①山西煤层气储量丰富;②可供气化的煤炭资源丰富;③具备煤基气态能源产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④山西当前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等可持续发展压力,建煤基气态能源基地是山西煤炭的自身发展的需求。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矿产、铁路、区位等信息回答。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山西北部已建有两条铁路,而南部地区只有一条铁路,煤炭运输压力很大,因而应将铁路建于南部。第(3)题,煤炭基地的建设要消耗大量水资源,该地水资源的短缺主要与所处的位置和水资源需求量的迅速增加有关;可通过调水工程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加以解决。第(4)题,可从资源条件、产业化基础、面临困境等方面阐述。  区域资源开发利用的分析思路  读图,回答问题。   (1)图甲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2)图乙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请说出E、F的工业部门。 (3)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相比,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主要面临哪些不同的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1)煤炭、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邻近消费区。 (2)E为电力工业、F为建材工业。 (3)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主要人为因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  1.资源优势区域的开发程序  2.区域资源、能源开发条件评价思路 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资源(能源)储量和开采条件(资源丰富、埋藏浅或露天、地质条件好的地区易开采);二是市场条件(位于或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市场需求量大的地区可优先开采);三是交通运输条件(对外交通便利的地区,资源和能源可优先开采)。 3.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个地区内的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而对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则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不同,其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也不同,因而其开发利用的方式和方向也不相同。 以开采资源和能源作为经济支柱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一旦资源、能源枯竭,或市场条件发生了变化,该区域的经济就可能崩溃,因此这类地区必须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加强对资源、能源的深加工,从而减少资源的消耗量、延缓其衰竭的时间;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使经济支柱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步摆脱对资源、能源的依赖;加强对“三废”的治理;植树种草,美化环境。 对资源、能源缺乏的地区,可通过合理的资源调配来获得发展的条件,如日本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我国东部地区的资源也较贫乏,但可以通过资源调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资源调配对调入区而言,能够缓解资源、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同时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对调出地区而言,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一、选择题 读“某国部分区域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工业区形成的资源基础是 (  ) A.铁矿 B.煤炭 C.水源 D.风能 2.20世纪70年代,该区的钢铁工业也开始衰落,原因之一是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当时,该区钢铁产品在亚洲的主要竞争对手来自 (  ) A.印度 B.中国 C.韩国 D.日本 3.目前,在以下货物中,经②河运入该国且运输量最大的是 (  ) A.煤炭 B.铁矿石 C.钢材 D.机械 答案 1.B 2.D 3.B 解析 第1题,图中①工业区是鲁尔区,当地煤炭资源丰富,煤炭是鲁尔区发展的资源基础。第2题,在亚洲,印度、中国钢铁市场较大,不会大量出口,韩国出口量小,日本是世界著名的钢铁出口国,对德国鲁尔区的影响最大。第3题,②河是莱茵河,德国发展钢铁工业的铁矿石主要经莱茵河输入,钢材、机械是鲁尔区的输出产品。 读“我国新疆能源分布示意图”,回答4~5题。  4.目前新疆输出的主要能源是 (  ) A.石油、天然气 B.煤炭 C.风能 D.太阳能 5.关于新疆能源基地的发展方向,不正确的是 (  ) A.能源生产基地 B.能源加工基地 C.能源输出基地 D.能源出口基地 答案 4.A 5.D 解析 第4题,新疆虽然煤炭、风能、太阳能丰富,但目前输往东部地区的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第5题,新疆能源丰富,但主要是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不能作为能源出口基地。 证券日报综合报道:用近两年的时间山西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煤炭工业改革。截至目前,全省矿井总数由2 600座减少到了1 053座,整合矿井数量占总数近60%。其中70%以上的保留矿井达到90万吨以上,而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则全部淘汰。读“2001~2008年全国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统计图”,回答6~8题。  6.关于我国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产量大于消费量 B.消费量持续增长 C.生产量持续增长且生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消费量的增长速度 D.从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增长趋势来看,目前我国煤炭生产量完全能满足我国能源的需求 7.山西煤炭业整合重组的主要目的是 (  ) A.增加煤炭开采量 B.提高开采技术和开采率 C.增加税收收入 D.提高生产效益 8.目前我国煤炭工业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 A.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还比较薄弱,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能力不足 B.煤炭开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 C.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 D.数量型、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 答案 6.B 7.D 8.D 解析 第6题,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煤炭的消费量持续增长;生产量在某些年份大于消费量;生产量的增长速度基本与消费量相同;目前我国煤炭的生产量不能完全满足我国能源的需求。第7题,小煤矿的经营方式粗放,整合重组成大型煤炭集团后,生产效益将大大提高。第8题,长期以来,我国煤炭开采最主要的问题是只注重开采量,不注重开采率,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给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在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德国鲁尔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据此回答9~11题。 9.中国和德国最大的工业区,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是 (  )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煤炭资源丰富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水力资源丰富 ⑤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好 ⑥农业发达,著名的“鱼米之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④⑤⑥ 10.鲁尔区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走向衰落,其中衰落最为明显的部门是(  ) ①机械工业 ②钢铁工业 ③化学工业 ④煤炭工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1.德国鲁尔区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的措施有 (  ) ①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③煤炭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 ④调整企业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答案 9.C 10.B 11.A 解析 第9题,中国最大的工业区是沪宁杭工业区,德国最大的工业区是鲁尔区,沪宁杭煤炭资源缺乏,但农业发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第10题,鲁尔区的主导工业部门是煤炭和钢铁工业。第11题,③④说法属于鲁尔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同时鲁尔区还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都属于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的措施。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据此完成12~13题。 12.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  )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发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能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13.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  ) 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人口会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应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答案 12.B 13.D 解析 第12题,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应合理开采、节约和综合利用,而不是禁止开采。第13题,资源枯竭型城市应因地制宜发展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下图表示中国的大庆油田,俄罗斯的罗马什金油田、杜玛兹油田和土库曼斯坦的古姆达格油田采油速度与最大采油速度之间的比值随投产时间的变化曲线图(比值为“1”时,即达到“巅峰时刻”)。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示曲线反映了 (  ) A.古姆达格油田开采时间最晚 B.大庆油田稳产、高产时间最长 C.罗马什金油田储油量最大 D.杜玛兹油田的开采率最高 15.有关石油资源利用与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目前世界上利用的石油资源主要来自中亚地区的油田 B.近年来中国石油产量保持平稳增加的态势,生产量大于消费量 C.应对石油危机的主要措施是降低石油价格 D.中国石油利用的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节油潜力很大 答案 14.B 15.D 解析 第14题,读图可知,大庆油田稳产、高产时间最长。第15题,中国石油利用效率低,节油潜力大。 二、综合题 16.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部分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开采殆尽,使得相关产业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由此带来了企业停产、失业人数激增、收入水平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目前我国政府已经确定44个城市(包括地区)为国家级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试点,从政策、资金、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 材料二 下图示意我国44个试点城市分布。  (1)分析我国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众多的原因。 (2)有人认为“资源枯竭型旧城要向科技新城转型”,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案 (1)东北地区是我国的老工业区,矿产资源型城市众多,资源开采历史长;以煤炭为代表的矿产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林木蓄积量最大,曾是我国最大的木材供应基地,有较多的森林型城市;长期的过度砍伐,导致森林资源退化严重;国家实施全面禁伐天然林政策。 (2)同意:有国家在政策、资金、培训等方面的支持;高科技产业附加值高,发展前景广阔;发展高科技产业,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带动关联行业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答出任意三个要点即可) 不同意:高科技产业对人才和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而此类城市科技与教育基础薄弱,经济实力不足,难以实现向科技新城转型;并且高科技产业提供再就业岗位数量少,难以缓解就业压力;此类产业对环境质量和基础设施要求很高,当地难以满足。(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 本题以东北为载体考查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措施。第(1)题,应从东北的资源及工业历史来分析。第(2)题,同意:应借鉴鲁尔区、匹兹堡的做法分析。不同意:则应根据高新技术产业特点及当地的劳动力素质、就业压力、基础设施、投资环境等方面分析。只要合理即可。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柴达木人不断深化对资源禀赋和现有产业基础的研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在资源整合的前提下,从资源综合开发、高效利用、循环发展、产业拓展方面入手,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积极谋划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和项目,努力推动产业间的纵向延伸和横向融合。 材料二 柴达木盆地资源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1)柴达木盆地产业发展的优势主要有哪些? (2)下列不属于柴达木盆地所包括的区域优势产业的是 (  ) A.石油工业 B.电力工业 C.化学工业 D.电子工业 (3)填出“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中甲、乙两处的工业部门:甲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 (4)从柴达木盆地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来看,柴达木盆地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答案 (1)丰富的矿产资源;青藏铁路与青藏公路等经过,交通便利;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 (2)D (3)电力工业 建材工业 (4)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效率,延长了产业链;实现了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量及废气、废渣等废弃物的排放。 解析 第(1)题,柴达木盆地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可以从资源、交通和国家政策等方面来分析。第(2)题,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电子工业不是其优势产业。第(3)题,根据框架图箭头可以推出。第(4)题,结合材料三中图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分析可得。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