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考纲] 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4.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解读] 1.了解区域的内涵(客观性、主观性、区位性和排他性)和特点(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和可变性)。2.学会比较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学会从静态(横向)和动态(纵向)的角度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关系的技巧。4.学会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线路分布及选择,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5.结合区域开发,分析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1讲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1.区域的概念和划分 (1)区域的概念: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 (2)区域的划分标准: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有综合性的。 (3)区域的特点 2.区域差异的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 (1)区域差异的概念: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2)区域差异研究的方法: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3)区域差异研究的目的:为选择区域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  1.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差异。其中,地形和气候是基本因素,而土壤和植被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2.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三大自然区 A东部季风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C青藏高寒区  分界线 a400 mm年等降水量线 b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c横断山脉  位置 东部临海 深居内陆 西南青藏高原  面积 45% 30% 25%  地形 平原、低山丘陵为主 高原或高山和盆地为主 高原、山地为主  气候 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寒气候  水文特征 多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 多内流河、咸水湖,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内外流区兼具,湖泊众多,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土壤 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可溶性盐分含量较高 原始土壤  植被 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 自西向东依次为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高寒荒漠、高山草甸和灌丛,森林集中于东部和南部边缘山谷地区   3.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农业活动 最主要的农业区,以种植业为主 以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以畜牧业为主,河谷农业  交通状况 交通发达 交通不便   经济和文化 发达 落后    三、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2.自然环境差异 要素 北方 南方  地形 平原和高原为主 平原、低山和丘陵为主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湖 结冰 不结冰  矿产 煤、石油、天然气 有色金属  3.人类活动差异 要素 北方 南方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  耕地 旱地 水田  农作物 小麦、棉花、杂粮 稻谷、茶叶、蚕丝  水果 苹果、梨、桃、杏等 柑橘、香蕉、荔枝、龙眼等  民居建筑 平顶 屋顶坡度大  交通运输 铁路、公路 铁路、公路、内河运输  文化 面食为主、说话直率、方言较少 米食为主、说话婉转、方言繁杂  工业 重工业为主 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四、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1.划分依据:中国自然条件的差异、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2.范围(暂未包 括港、澳、台) 3.区域差异 东部经济地带 中、西部经济地带  区域位置 面向大海,交通便利,区内及区际联系便捷 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  经济发展 水平 东部>中部>西部,且差距还在扩大   速度 东部>中部>西部  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 文化、经济、政治基础东部比中、西部深厚,改革开放东部早于中、西部     考点一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                      1.读“我国某区域1月份气温分布图”,回答(1)~(2)题。  (1)根据上图所示的地理位置判断,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地所在省区少数民族数量全国最多 B.本地的主要农作物为水稻、油菜、甘蔗 C.该区域有丰富的地热能、太阳能、石油、天然气 D.该区域的聚落普遍沿河分布 (2)下列对该地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该区域北部地势高,雪山连绵 B.该区域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 C.河流甲向东最终注入太平洋 D.该地最主要的特征是干旱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由经纬度可知此地为我国雅鲁藏布江谷地,地处青藏高原南部,海拔高,热量不足,主要农作物是青稞、燕麦等;少数民族数量最多的是云南;该区域有丰富的地热能及太阳能资源;人口及农业、城市都沿河谷分布。第(2)题,该地北部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地势高,雪山连绵;此地没有喀斯特地貌;甲河为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该地最主要的特征是高寒。 【考向立意】 该题组以区域气温变化曲线为载体,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思维过程】 根据图中信息(经纬度、河流、等温线等)→确定该区域所在位置→调运所学知识分析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正确解答。 【误区警示】 ①不能正确判定该区域的位置;②对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掌握不牢。 【预测展望】 对我国或世界上相似度高的区域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区域间自然地理特征的异同。  1.三大自然区内部特征 (1)东部季风区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3)青藏高寒区  2.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 (1)地理位置特征 ①经纬度位置:可以确定一个具体地点,也可以确定一个区域范围,主要分析南、北所跨的纬度,东、西所跨的经度。 ②海陆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 ③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④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运输网中线(如铁路、公路、航道)、点(如港口、车站、航空港)的分布进行分析。 (2)地形特点 ①主要地形类型与名称:可以根据区域位置得出,也可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海拔及地形剖面图来判断。 ②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地表起伏状况、地形分布和特殊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等方面来描述。 ③地势特征:主要从地表起伏变化的趋势上描述。常用的描述语言:一是某方向高,另一方向低;二是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倾斜。 (3)区域气候特点 从气候类型、降水、气温、光照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气象灾害等方面分析。 (4)河流特征 ①水系特征:主要指河流的长度、流向、水系归属、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落差或峡谷分布、流域面积等。 ②水文特征:主要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等。 ③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1.区域差异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基础。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 A.土壤、水源 B.光热、降水 C.风向、地势 D.地形、河流 (2)关于甲、乙两地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地河流多有凌汛现象 B.乙地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C.甲地河流水流湍急,水能丰富 D.乙地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答案 (1)B (2)D 解析 结合经纬网和区域轮廓知两区域分别位于欧洲西部和中亚地区。第(1)题,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阴雨天气多,光热不足;中亚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第(2)题,甲河流域流经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地势平坦,没有凌汛现象,水流平稳;乙河流域受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影响,河流补给主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考点二 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分析  2.我国A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B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下表是两区域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区域 项目     A B  人口(万人) 2 239 3 508  面积(平方千米) 27 080 55 375  耕地面积(千公顷) 989 2 760  GDP(亿元) 16 013 5 276  城市化水平(%) 67.5 35.5  三次产业结构 2∶47∶51 26∶44∶30  每万人大学生数(人) 343 91  单位GDP能耗(千克标准煤/元) 0.26 0.54  (1)两区域发展经济的相对优势是: A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区域和B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下列要素的流动。从A区域流向B区域的主要是( 填选项代码)________,从B区域流向A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________。 ①资金 ②劳动力 ③技术、管理 ④原料、燃料 ⑤劳动密集型产业 (3)分析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对流入区的影响。 答案 (1)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产业结构成熟 劳动力资源丰富;煤铁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多 (2)①③⑤ ②④ (3)促进能源、资源开发;加快工业化进程;改善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 解析 第(1)题,要比较两区域发展的相对优势,应结合所给的材料,从区位条件、人力条件、经济基础、交通条件、科技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要根据A、B两区域的相对优势,分析两区域之间的要素流动。第(3)题,资金和技术从A区域流向B区域,有利于B区域的资源开发,加快工业化进程,改善产业结构,并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考向立意】 本题通过表格与文字材料,主要考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人文地理特征的比较。 【思维过程】 结合题目中表格与文字材料→确定二者的差异(经济发达区与经济欠发达区)→调运知识找出二者的相对优势及其要素流动所带来的影响→根据要求准确规范地写出答案。 【误区警示】 ①不能很好地利用题目中所给条件;②不清楚流出要素一定是本区域的优势要素。 【预测展望】 利用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或我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比较,考查不同区域间人文要素的差异,进而找出减小或消除这类差异的措施。  1.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特征 地 带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东 部 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便利,城市化、科技化、国际化水平高 能源、原材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洪涝多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中 部 能源、矿产丰富,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金属及重工业发达 山西煤炭外运能力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森林过度砍伐,水患、风沙危害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建商品粮、农、林、渔基地,东西交通建设  西 部 拥有70%的国境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 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大力发展交通,开发能源、矿产,成为全国动力基地  协 调 加大对中西部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加强东部和中西部的联系,协调三个地带互补发展   2.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 (1)农业 主要从区位条件及评价、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结构类型等方面分析,注意生产结构的调整及其带来的影响。 (2)工业 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料地、工厂、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3)城市 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4)交通 主要从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以及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内容只是区域特征分析和比较的一般思路,并不是每个区域特征的分析和比较都要考虑上述所有因素,而是要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抓住重点因素进行分析。  2.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完成(1)~(2)题。  (1)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  ) A.Ⅰ B.Ⅱ C.Ⅲ D.Ⅳ (2)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  ) ①东北地区 ②西北地区 ③青藏地区 ④西南地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我国的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中,西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耗费的能源相对较小,但能源丰富,生产大于消费,能源自给率高,并且在我国能源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故选C。第(2)题,Ⅳ地带能源自给率比较低,且越来越低,应是我国东部地带,虽然东北地区能源丰富,但其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能源消耗量大,不能自给,目前青藏地区输出的能源不多,故选D。 考点三 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  3.(2012·浙江文综)根据图文材料(图1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2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胜利油田在渤海采取“海油陆采”的方式开采石油,即建设自海岸线向海中延伸的入海道路,在入海道路的末端建设人工岛,并在岛上钻井开采海底石油,这种开采方式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材料二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   (1)简析“海油陆采”一般在什么自然条件下进行。 (2)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答案 (1)石油资源靠近陆地;浅海;潮汐和波浪等影响较小。(可任答两点) (2)有利条件:未利用土地数量大;光照条件好等。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治理盐碱地;防治洪涝、低温灾害等;注重湿地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解析 (1)“海油陆采”解决了浅海地区建造海上钻井平台投入高、运行费用高、安全风险大等问题。(2)黄河三角洲地处华北,有大量待垦地,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热量不占优势,但光照充足。华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障碍是旱涝、盐碱、风沙等,这些都是开发过程中应考虑的。 【考向立意】 该题以区域图为载体,主要考查了黄河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资源利用、工业发展和农业开发等方面的异同。 【思维过程】 ①由材料一可知“海油陆采”是开发海底石油资源的有效方式之一,但必须要修建入海道路;②由材料二可知:随着深圳经济的发展,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将会被迁出,基础设施较好的汕尾市和英德市将成为迁入区;③从图1和图2对比可初步了解黄河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开发状况等。 【误区警示】 ①不能充分利用题目中所提供的图文材料;②忽略了问题中的限制条件,如“自然条件”“农业开发”“有利条件”等。 【预测展望】 1.利用区域图进行区域自然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的比较。 2.在比较区域差异的基础上,深度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及因地制宜的措施。  区域差异综合分析的方法与思路 在分析区域差异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区域的类型 首先要认清比较的区域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划分的。标准不同,类型就不同,比较的内容和方向也不同。 如松嫩平原同长江三角洲的比较,就不同于黑龙江省同上海市的比较。前者是两个地形区的比较,比较时要抓住两大地形区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而后者是两个省市的比较,范围不同,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也不同,并且在比较时,还要加上历史、文化、政策等因素的差异。因此,确定区域的类型,是把握比较内容和方向的关键。 (2)确定区域的层次 层次不同,比较的内容不同,处于不同层次的区域,也不能够进行比较。 如长江三角洲同松嫩平原的层次相同,就可以比较,但若用长江三角洲同东北平原来比较,就不合适了。 (3)把握区域的区位特征 分析各区域的特点,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这样才能全面具体。分析的顺序一般是地理位置―→周围的自然地理环境―→适合发展的经济活动―→可能出现的问题。 (4)寻找区域间的共性 通过综合分析比较,找出两个区域共性的东西。 如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我国农业、工业发达的地区;我国长江中游地区和美国五大湖地区,都是水陆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的地区,主要工业部门为钢铁、汽车等。 (5)比较区域的差异 不同的区域,必然存在着差异,而且区域的等级越高,差异就越大;反之差异就越小。 如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尽管工农业都比较发达,但是原因不同,因而农作物种类、复种指数、工业部门等也不尽相同。 3.读下图,完成(1)~(3)题。   (1)比较甲图与乙图的地理信息,判断 (  ) A.甲图比例尺较小,范围较大 B.甲图比例尺较大,范围较小 C.图中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 D.图中A点在B点的东南方向 (2)关于甲、乙两国发展农业生产相同的有利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D.科技发达,政府支持 (3)近年来,对C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  ) ①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②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 ③地下水位上升 ④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加 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答案 (1)A (2)A (3)C 解析 (1)甲、乙图幅相同,甲实际面积大,比例尺小;A位于B的西南方向。(2)甲地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乙地为热带季风气候;甲地位于巴西高原,乙地位于德干高原,两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3)C位于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减少导致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流水侵蚀加剧。  区域地图的判读方法   区域地图的判读最重要的就是区域定位,这是解决区域地理问题的基础。区域定位就是确定区域的地理位置,它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即分析一个区域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关位置。相关位置是指某项地理事物与海陆、河流、湖泊、交通线、国界线的相对位置。  区域空间定位的方法——“主”“辅”结合法 1.空间定位的主要方法 (1)利用经纬网定位 地理事物都有精确的经纬度位置,通过判读地图,熟悉重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解题时就能根据经纬度进行正确的定位。 (2)通过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定位 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特殊的轮廓特征,河流、湖泊也有自己的形状。如:意大利半岛像个长筒靴,伊拉克像芭蕉扇,云南省的形状像孔雀,陕西省像跪式兵马俑,青海省则像只兔子,黄河像个“几”字,长江中下游的形状则像字母“W”。要善于发挥想象,把轮廓、形状特征作为判断地理事物的一把钥匙。 (3)根据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定位 ①借助熟悉的点,根据相对位置定位。如要判断P点(45°N,128°E)的位置,可以联想与其距离较近的北京(40°N,116°E),可知P点在北京东北方,由此可以确定P点在我国东北地区。 ②参照熟悉的地理事物,根据相对位置定位。这是最常用的定位方法之一,以熟知的河流、湖泊、海峡、海湾、内海、山脉、铁路、城市等为参照点,来确定未知点的位置。 (4)利用特殊景观定位 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现代建筑物、文化现象等往往是定位的重要线索。如自然景观中日本的富士山和樱花、南极洲的企鹅等;人文景观中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凯旋门,广州的五羊雕塑,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洛阳的龙门石窟,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 (5)利用典型区域特征定位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自然带特征、动物特征、土壤特征、河湖特征、地貌特征、人文特征等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些特征是区域定位的重要线索。如根据降水和气温情况可以大致判断某区域是位于低纬还是高纬,是内陆还是沿海,是大陆东岸还是大陆西岸。 2.空间定位的辅助方法 (1)依据海陆位置定位 每个区域都有各自的海陆位置,有些位于大陆东部,有些位于大陆西部,有些深居大陆内部,有些被海洋包围(如岛屿),利用这一特性可确定地理事物的大致位置。 (2)依据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来定位 很多地理事物都有各自的分布规律及特征。如: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地貌特征的分布规律,农作物的分布规律,人口的分布特征等。掌握了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再依据试题中的材料(文字、数据或图表),如:气候类型图、地貌示意图、河流径流量图、人口结构图、地球日照图及文字说明等,就不难分析出地理事物所在区域的空间位置。 (3)利用地理原理来定位 有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是受地理原理支配的,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地理原理,就可以间接推导出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如根据某个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就可推测该地位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4)利用题目中文字提示信息辅助定位 有些题目在题干或设问中提示了区域的大致范围或自然、人文特征,这对缩小定位范围和提高定位速度很有帮助,有的提示信息甚至决定定位的成败。 (5)综合定位法 给某一区域定位,有时采用一种方法是不够的,解题时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协同作战”,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地区的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 A.①处洋流属寒流 B.②处景观为荒漠 C.③处湿地为淡水沼泽 D.④处山顶有终年积雪 (2)当太阳直射图中⑤所在纬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 A.悉尼白昼将继续变长 B.雅典正值多雨季节 C.北京受亚洲高压影响 D.伦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答案 (1)AB (2)BC 解析 第(1)题,根据经纬网及海陆位置可判断该区域为非洲南半球西海岸。①处洋流为本格拉寒流;③处为沙漠地区,沼泽应为咸水;④山顶仅2 505米,夏季气温在0℃以上,不可能终年积雪。第(2)题,太阳直射⑤纬线,为北半球冬季,北京应受亚洲高压的影响;悉尼昼可能变长,也可能变短;伦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小值时,太阳应直射南回归线;雅典是地中海气候,且正值冬季,故多雨。  一、选择题 目前,广东省区域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四个板块,这对分类指导、推动各地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体现区域特点,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各地区发展,有人建议根据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分为“珠三角”、“沿海欠发达地区”、“山区”三个板块。读下图,完成1~2题。  1.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新划分方案中的三个板块主要考虑 (  ) A.区域面积大小 B.历史沿革差异 C.经济发展状况 D.自然和交通条件 2.关于三个板块以及广东省实施的发展策略,不正确的是 (  ) A.珠三角板块优先发展,转变经济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B.沿海板块加快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构建沿海经济带 C.山区板块保护发展,以生态保护为主形成生态屏障 D.广东省内各板块发展策略不同,将导致区域发展更加不平衡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珠三角是广东省最发达的沿海地区,山区是经济落后地区,因此这种划分实际上是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的。第2题,各板块内的经济基础不同,其社会经济条件也差别较大,因此因地制宜地实施不同的发展策略,有助于推动各区域经济发展,逐渐缩小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 下图所示岛屿面积约为15万km2。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岛屿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法正确是 (  )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②终年受西南风控制,降水丰富  ③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水力丰富 ④西南部冰川地貌发育显著 ⑤位于板块(张裂)生长边界,面积不断扩大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4.该岛屿西侧以畜牧业为主,东侧以种植业为主,形成此种差异主要因素是(  ) A.日照时数与地貌 B.地面物质与土壤 C.坡度与人口分布 D.地面坡度与交通 答案 3.C 4.A 解析 第3题,结合经纬网和河流流向知该岛屿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根据该岛面积及其地势变化判断③正确;峡湾属于一种冰川侵蚀地貌,④对。该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第4题,该岛西北侧处于陡峭迎风坡,常年阴雨天气,日照不足,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该岛东南侧处于和缓背风坡,日照充足,土壤肥厚,水源充足,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读“我国某年东、中、西部GDP分布、网民数分布和人口数分布比较图”,回答5~6题。  5.三大经济地带中,网民分布的密度最大的是 (  ) A.东部 B.中部 C.西部 D.无法判断 6.图中信息反映出 (  ) A.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故互联网发展基础好 B.我国中西部地区因人口相对较少,故网民比重较低 C.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网民比重均超过人口所占比重 D.我国东部地区的网民比重是其人口比重的两倍多 答案 5.A 6.A 解析 第5题,三个经济地带中,东部人口密度最大。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东部网民数所占全国比重高于人口数所占全国比重,因此网民分布密度最大的是东部。第6题,图中各经济带网民的比重基本与GDP的比重持平,故A正确。B、C、D可利用图中数据进行排除。 读下图,甲、乙为我国两个盆地,回答7~9题。  7.甲、乙两盆地中河流 (  ) A.①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的融水 B.①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C.②河初春有凌汛现象出现 D.②河汛期短于①河汛期 8.甲、乙两盆地发展工业有利条件都是 (  ) A.水运便利 B.劳动力充足 C.油气资源丰富 D.气候适宜 9.甲盆地小麦品质好于乙盆地,主要是甲盆地 (  ) A.地形平坦 B.温差大,光照足 C.土壤肥沃 D.水源充足 答案 7.A 8.C 9.B 解析 第7题,结合经纬网知甲、乙两盆地分别为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两盆地中河流分别为塔里木河和长江水系,结合两河流水文特征即可判断出答案。第8题,两盆地都是我国油气资源丰富地区,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9题,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燥,温差大,光照足,作物品质优良。 一首唐诗这样描述某地区景象:“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结合下图,回答10~11题。   10.该诗描述的地区,最可能见到图中四种农业活动中哪种经营模式 (  ) A.甲 B.乙 C.丙 D.丁 11.关于该地区叙述不正确是 (  ) A.发展农牧业优势条件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该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C.该地区资源丰富,属于能源调出地区 D.该地区根据自身优势发展技术含量较低的木材加工业 答案 10.D 11.D 解析 第10题,从诗中描述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类型为畜牧业,主要依靠天然牧草发展畜牧业。第11题,结合该地自然条件,知该地森林资源不丰富,不适合发展木材加工业。 读“中国、英国、印度和俄罗斯四个国家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百分比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分别是 (  ) A.中国、印度、俄罗斯、英国 B.俄罗斯、中国、英国、印度 C.英国、俄罗斯、印度、中国 D.印度、英国、中国、俄罗斯 13.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国乳肉畜牧业发达 B.乙国北部山区属于印度洋板块 C.丙国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D.丁国电脑软件业发达 答案 12.C 13.A 解析 第12题,甲国草地比重大,结合选项可知,应为英国;乙国林地比重大,应为俄罗斯;丙国耕地比重大,应为印度;中国山区面积大,草地和其他所占比重大。第13题,英国地处欧洲西部,传统乳畜业发达;俄罗斯地处亚欧板块上;印度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中国电脑软件业处于发展之中。 读图,回答14~15题。  14.关于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15.关于两个三角洲目前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区易受风暴潮侵袭 B.乙地区常受台风影响 C.甲地区经常发生海啸 D.乙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 答案 14.D 15.A 解析 第14题,根据经纬度判断甲是孟加拉国的恒河三角洲,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全年降水较多且夏季河流水量丰富。乙是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冬季降水丰富。第15题,海啸是由海底地震或者火山喷发引起的巨浪。乙地区几乎没有台风的影响。 二、综合题 16.中新网乌鲁木齐2012年8月28日电:28日,第二届亚欧博览会新疆喀什代表团举行新闻媒体见面会称,本届博览会注重优势资源转换,重点签约对区域经济拉动带动强的项目,注重产业链的延伸,比如金属冶炼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15世纪海路开通之前,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喀什地区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多个国家接壤,有6个一类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区位优势明显。喀什地区蕴藏有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63种矿产,石膏产量居全国前列,蛇纹石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矿藏储量丰富。 材料二 喀什所在地区简图和深圳所在地区简图   (1)据图说明喀什所在地区和深圳所在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的异同。 (2)比较喀什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特色农业及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完成下表。 喀什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  特色农业  基塘农业  农业发展的 限制性条件    (3)试比较说明深圳和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 答案 (1)共同点:多沿铁路线分布。 不同点:喀什所在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深圳所在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 (2)绿洲农业 水资源不足 人均耕地少(耕地不足) (3)深圳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邻近东南亚,是我国著名侨乡;劳动力丰富。喀什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地处我国联系中亚、西亚和南亚的枢纽位置。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城市分布特点的异同。第(2)题,喀什地区气候干旱,依靠冰雪融水发展绿洲农业;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降水丰沛,发展了基塘农业。第(3)题,分析材料可回答喀什和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