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考重难点命题规律探究(四)---大气运动 高考分析 每年的高考试题中都会考察大气环境,笔者认为本章内容近两年来倾向于考察四个部分:一是大气运动;二是常见的天气系统;三是气候类型;四是大气环境问题与气象灾害。指导学生突破这部分知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基础知识归纳;二是研究高考命题规律;三是强化练习 基础知识归纳 吸收:有选择性 对太阳辐射 反射:无选择性 的削弱作用 散射:有选择性 大气的 1.地面主要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 热力作用 大气的 2.大气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 温室效应 3.大气通过逆辐射对地面保温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大气 大气水平 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的 运动受到 只改变方向的力:地转偏向力(北半球风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左偏) 运动 的作用力 阻力:近地面摩擦力 大气水平 低气压中的大气旋转辐合,称气旋 运动的形式 高气压中的大气旋转辐散,称反气旋  高考链接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Ⅱ(新课程)) 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图3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图3回答9~10题。  9.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 A.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 C.6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10.飞机可以在5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 ) A.①  ?????????? B.②?????????????????????C.③  ?????????????????D.④ 答案:9.B ????10.D???????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14.假设在北半球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内,风的变化情况为 A.风速变小,风向不变?????????????????????????? B.风速变大,风向不变 C.风速加大,风向逆时针方向偏转??????????? D.风速加大,风向顺时针方向偏转 答案 D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7.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解析:我国白昼最短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另外要注意风带中信风、西风的方向。A、D两项明显不对,B项中风向应为西北风,故也不选。答案: C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时有灾害性天气发生。据此回答13—14题。 13.对该地区水稻生长影响较为严重的干热少雨天气一般发生在 A.3、4月????? B.5、6月???? C.7、8月??????? D.9、10月 14.导致这种干热少雨天气的直接原因是 A.副高控制????????????B.湖泊减少????????? C.全球变暖????????????????D.地形影响 解析:本题组考查我国伏旱天气的时空分布及成因。难度不大,属于一般性的考查识记层次的题目。 第13题,伏旱天气一般发生在7、8月份。 第14题,伏旱天气是副高控制下的反气旋,天气晴朗,干热少雨。答案:13.C ????14.A?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8.夏半年,当我国东部的雨带移到海河流域时,出现的一般天气现象是 A.东北、华北、华南降雨,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 B.华北、华南降雨,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较旱 C.东北、华北降雨,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较早 D.东北、华北降雨,华南连绵阴雨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 解析:我国雨带推移规律:4~5月份华南一带,6月份江淮地区(该区出现梅雨天气),7~8月份东北、华北一带(江淮地区出现伏旱天气)。答案: A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广东卷(新课程))5.2004年6月末至7月初,广东省出现罕见的大面积持续高温炎热天气,全省有45个县(市)的最高气温破历史同期记录。造成此次异常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A.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共同影响 B.大量使用汽车和制冷设备 C.绿色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O2 D.全球温室效应长期作用 解析:我国夏季的气候深受“副高”的影响。“副高”活动异常导致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南北移动规律失常,若“副高”势力强劲——南旱北涝,“副高”势力较弱——南涝北旱。此题中所提到的广东省6月末7月初出现罕见的高温炎热天气显然是由于“副高”势力较弱,控制南方地区所致。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18.上海中心城区的年降水量一般高于郊区,主要是由于中心城区 A.绿化面积不断扩大??? ????????????B.建筑密集,上升气流强 C.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D.大气中固体尘埃含量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热力环境状况。由于“热岛效应”导致市区上升气流强,多降水。城区绿地面积扩大和凝结核(尘埃)多也是城区降水量多的原因,但不能算作主要因素。答案: B (08广东)1. 2008年2月26日“植物界诺亚方舟”仓库在北欧挪威的西斯匹次卑尔根岛(图1)正式落成,以便在地球遭遇极端灾害后还能保存世界各地的生命种子。选择仓库在建在此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寒流流经此处,气候寒流 B. 国际航线众多,交通便利 C. 人烟稀少,安全性好 D. 冷高压控制之下,气候严寒 解析:根据试题题干“以便在地球遭遇极端灾害后还能保存世界各地的生命种子”可知,在该岛修建“植物界诺亚方舟”仓库应是防止地球遭遇极端灾害。照此题意,应选C项答案。 (08广东)17.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 A.南北纬30°附近 B.南北纬4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南北纬80°附近 解析:风是指空气的水平运动,无风带主要是盛行上升或下沉气流的地区。南北纬40°附近受西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南北纬60°附近地区主要盛行西风;南北纬80°附近地区主要盛行极地东风。 点评:由于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受热不均,出现气压的差异,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六个风带和七个气压带。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气压和风带,如果要是气压带和风带覆盖全球,其实还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假定地球表面的物质是均一的。这些气压带和风带中,风带自然不用说就是有盛行风存在,而七个气压带中是否盛行风存在呢,我们可以进行探讨,比如赤道低气压带,由于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赤道处辐合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其实这个地方也是无风区,大家比较熟悉台风,台风中心就是无风区。近年的高考,特别是上海高考,已出现多次考赤道无风带了,特别是对马六甲海峡地区的考查很经常,由于这里是无风区,海面风浪比较小,水速平稳,泥沙沉积严重,据说1000年后,海峡两岸连成一片。今年广东文基考试也有涉及。对于副热带高压带由于高空的气流下沉在近地面向东北和西南方向辐散,导致近地面出现了高气压(南北纬30附近),高压中心也是无风区,对于副极低气压带,大约南北纬60度附近,来自低纬的气流和来自高纬的气流在这里相遇,形成极锋,因此风暴区。对于极地附近,受热少,空气下沉形成极地高气压,也应该是无风区。除了气压带外,其他地区都是盛行风带,都是有风区。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以上分析的区域,所以本题的问法不很严谨,应该说以下地区处于无风带的是。因此可知答案A。 B.南北纬40°附近处于西风带; C.南北纬60°附近 处于副极地风暴带, D.南北纬80°附近极地东风带 (08江苏)图6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10~12题。 10.上述“某月”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1.该月份甲地盛行: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2.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 解析:第10题:从图中看出赤道低气压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30o-40oN,南半球则主要分布在20o-30oS,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判断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应该是北半球的夏季。 第11题:甲地位于10oS附近,7月份,该地受东南信风控制。 第12题:乙地位于30o-40oN之间,属于地中海式气候,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候炎热干燥。 答案:10C??? 11A???? 12D (08广东)44.有关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马来西亚可见成片的橡胶园 B.泰国可见成群的大象 C.新加坡多对流雨 D.新加坡(103°50′E,1°17′N)海峡波浪滔天 45.下列对风向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③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 ④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 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44. D 【解析】新加坡海峡非常狭窄,海峡内多岛屿与浅滩,且海峡临近赤道,终年高温潮湿,风力微弱,是著名的平静海峡。因此D项描述不正确。 45. C 【解析】就海陆风而言,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海洋升温慢,气温较低,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相反,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海洋降温慢,气温较高,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故②项正确。如果地球不自转,南北两极形成极地高气压,赤道形成低气压,风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故③项正确。答案为C。 (08北京)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回答3~5题。 3.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解析:考察大气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对流层中越向上气温越低,所以E处的气温比H处低;大气层中越向上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所以F处的气压比G处气压低。答案B 39.(60分,地理部分20分)阅读分析资料和图7,完成下列各题。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1938年开通的滇缅公路运到中国。威廉·凯宁在《飞越驼峰》一书中指出:“从这方面看,中国维特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 3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⑴简要说明驼峰航线穿越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10分) ⑵当时的运输机沿该航线飞行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7(10分)分析驼峰航线的作用.(6分) [解析]驼峰航线主要穿越了横断山区(着重强调穿越),其地形特征包括地势和具体特点;困难主要反映的是青藏地区的环境特征,该航线分布在低纬地区的天气特征。 [点评]试题难度并不大,结合图了解该航线的大致位置,重在考查考生对其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的把握,既考查了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对信息的阐述能力 [参考答案] (3)平均海拔高(3分),山河相间(3分),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地势崎岖)(4分)。 (4)飞行高度高,空气稀薄,地形复杂,气流紊乱.对流比较旺盛,天气多变、多云雨等。(每答对1项得3分,本小题满分l0分)  ⑵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 36. 【解析】本题以区域为背景,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第(2)问根据经纬度确定赤道低压带的影响;支流多,汇水量大的水系特征也是重要原因。 (2)领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水面积广。  39.⑴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各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水草丰美,适合游牧业的发展。分别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12分) ⑶土尔扈特在回归造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8分) 【解析】 本题以区域为背景,考查气候等主干知识。 第(1)问从降水的水汽来源、河流补给来源分析。土尔扈特汗国受西风影响大,水汽丰富,河流众多;伊犁河谷虽然水汽来源少,但地形雨和高山冰雪融水多。 第(3)问,深居内陆和纬度高时造成威胁的主要原因。 答案:(1)土尔扈特汗国:河流较多(有伏尔加河、乌拉尔何等),距离大西洋较近,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多。伊犁河谷地: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少,但因地形抬升,降水量增加,同时有高山冰雪融水。 (3)冻害(气候寒冷);缺水(干旱);缺草(料)。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