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三地理二轮精品复习系列 专题九 城市 【重难点突破】 一、城市的区位因素   (1)地形:   ①世界上的城市大多位于平原地区。②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③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谷地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气候:   ①世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②世界城市多数集中在临海的边缘地带。③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则很少有城市的分布。   (3)河流:   ①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往往决定了城市的区位。②河流的起点或终点、两条河流的汇合处、过河点、河口等位置一般都能发育成较大城市。   (4)自然资源:   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随着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工矿业的发展,往往会出现一批新兴的城市。   (5)交通:   ①城市分布的趋势是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②在不同的交通运输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有所不同。③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给该地区城市的分布及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6)政治、军事、宗教:   ①政治中心多能发展成为大城市。我国现今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省级行政中心占了76%。有些国家采取分散城市职能的办法,把以政治职能为主的首都和以经济职能为主的城市分开,如巴西建都巴西利亚,美国建都华盛顿,澳大利亚首都由墨尔本迁至堪培拉,巴基斯坦建都伊斯兰堡等。②一些地区的军事中心往往逐渐发展成为新的城市。③历史上许多城市同时是一地区宗教活动的中心,如麦加、麦地那、梵蒂冈、伊斯坦布尔、拉萨等城市最早都是作为宗教中心发展来的。 ??? (7)科技和旅游(筑波、硅谷;桂林、张家界) 二、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1、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①明显的功能分区和稠密的道路系统是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 ②各功能区连片分布,界线模糊。任何一个功能区都可能兼有其它功能 功能区 商业区(城市的核心区) 工业区 住宅区 (最基本的功能区)  占城市 面积 占城市用地__________ 居中 是城市____________的一项职能 城市中_________的土地利用方式  形状 ________或_________分布 聚集性强成片分布 片状、团状、点状分布  区位 特征 要求接近消费者 多位于交通便捷的______、交通干线两侧或街道路口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并背向发展,距离母城较远的交通干线上出现卫星城  功能区特点 中心商务区(CBD)的特点 ①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 ②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 ③建筑物高大稠密(地价高) ④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 专业化程度高,竞争协作强导致集聚; 又因环保、地租、交通等因素导致分散 高级 位于城市的外缘 与高坡、文化区相邻.     低级 位于内城、工业区附近 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2、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1)经济因素(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但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因素,如故宫) (2)历史因素: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继承和发展) ①城市土地的利用类型取决于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并不完全取决) 交通通达度:一般来说,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 ②影响地租高低的直接因素: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 地租由市中心向外递减,但并没有以市中心为同心圆向外递减(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沿街道弯曲) 地理位置 通达度 地租 功能区  A位于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高 最好 最贵 商业中心用地  城市环线与公路干线交汇处BCDE 较高 比较贵 外围商业用地  城市外环路及公路干线两侧 较低  住宅区  远离主要公路的地区 差 比较低 工业用地   功能区 最佳区位 区位选择的原因  商业用地A 市中心 要求最大程度的接近消费群体,靠近市中心,交通便捷,商业付租能力强.  住宅用地B 接近市中心 占地多,要求方便上下班,又要方便购物 靠近市中心处  工业用地C 远离市中心 工业生产占地较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高,远离市中心   三、城市的布局形式 1.城市总体布局时首先要考虑城市为何种布局形式,城市用地集中还是分散布局,以及组合的形式和规模,直接关系到城市内各功能区的用地状况。 2.城市布局形式(城市的基本形态)。 (1)“集中紧凑式”和“分散疏松式”的对比。 布局形式 布局特点 优点 缺点  集中紧凑式 以一个生活居住用地为中心,多个工业区布置在周围,只有一个主要的生活居住用地(生活区),其他的生产用地(工业区)则连片布置在城市生活区的外围,少量规模不大、污染可能较为严重的工厂企业则布置在近郊 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能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方便居民生活,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节省投资,有利于工业之间的协作和公共设施的共同利用 由于工业较集中,环境污染严重  分散疏松式 受地形、矿产资源、河流或交通干道分隔,分成若干片或组,各片相距一定距离,城市用地分成若干片,每片由一个生活区和工业区组成,相应布置独立的生活居住设施 工业区分散,造成污染源分散,同时自然环境容纳和净化废物的能力提高,能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各项用地较分散,各区片间联系不便,市政投资很大  (2)城市的布局形式主要受自然条件(如河流、气候、地形等)制约。 (3)大多中小城市采用集中紧凑式,可节省成本,而受自然条件限制的中小城市多采用分散疏松式。 四、城市化  1.含义和标志:城市化是指由非农产业在某处形成集聚所引起的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其主要标志是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  2.世界的城市化进程:   ①历史进程:   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和原因:  3.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①表现: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化面积少、失业人口多。   ②城市环境污染:   ③解决途径(以上海为例):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4.城市的作用   ①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对一定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起着领导和组织管理的作用;②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中心,集中了很大部分的文化、教育、科研机构和卫生设施,可以为区域提供多方面的服务;③城市还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区域的生产中心、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城市中。   城市化过程促进了经济发展,科技发达、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环境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带有全球性,特别是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如何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城市化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人类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高考题回顾】 1.(2008年广东卷)有一高原城市,空气稀薄,日照强烈,发展了牦牛皮革、毛纺织品加工业。该城市是 A.昆明 B.兰州 C.拉萨 D.呼和浩特 解析:这道题学生只要抓住“高原”、“空气稀薄,日照强烈”、“牦牛”很快就能得到答案。 答案:C 2.图3是城市建筑物平均高度变化的示意图。H1、H2、H3分别表示城市建筑物平均高度: 距城市中心越远,建筑物平均高度越低。形成这种变化特点的原因是 A.城市中心区通风采光的需要   B.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的需要 C.为了降低单位面积用地成本   D.为了体现城市的建筑风格 答案:C 3.城市中心区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反映了城市空间形态的紧凑程度:比重越大, 紧凑程度越高。下列是2000年甲、乙、丙三个城市人口与面积的统计数据。 城市 甲 乙 丙  城市总人口(万人) 994.2 1381.9 1673.8  中心区人口(万人) 210.5 231.7 539.0  中心区面积(km2) 52.4 87.1 132.0  三个城市紧凑程度排序是 A.甲最高,丙次之,乙最低       B.乙最高,甲次之,丙最低 C.丙最高,乙次之,甲最低       D.丙最高,甲次之,乙最低 答案:D 4.下列各组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相同的是 A.鞍山、株洲 B.阿伯丁、巴西利亚 C.扬州、济宁 D.华盛顿、麦加 答案:C 下图为“我国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读图,回答17~18题。  5.该地区地价变化主要反映了 A.市区地价较过去小幅下降 B.交通通达度提高 C.郊区人口向市中心集中 D.城市规模缩小 6.甲处最有可能建设了 A.矿区 B.奶牛养殖基地 C.商品粮基地 D.高新技术开发区 答案:5.B 6.D (2007年广东文综卷) 7.热岛温度为城区与郊区气温之差,其值高低反映了热岛强度的大小。从图中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某市热岛强度 A.夏季大于冬季           B.午后大于夜晚 C.冬、夏季的差异在日出前后最小  D.冬、夏季的差异在午后最小 答案:D (2008年江苏卷)图11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A.①——城市人口比重 B.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C.③——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D.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9.图示曲线反映了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解析:第8题:江苏省三大产业中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的是第一产业,三大产业比重由高到低依次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江苏省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比较高的地区,但也没有达到初步城市化的水平,也就是说城市人口还没有超过农村人口,比例没有达到50℅,所以①代表的是第二产业,③是第三产业,④是第一产业,②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第9题:从上题读出的信息不难做出判断,江苏省20世纪末城市人口增长快,90年左右第三产业超过第一产业。 答案:8.CD 9.BC 10.(2008年山东卷)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图8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9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 (1)读图8、9,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8分) (2)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3分)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尤其是第2小题,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只要能根据课本知识,并与西部地带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能自圆其说,合情合理就可以了。第1小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两幅图中读取信息。 答案:(1)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 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差异明显; 城市数量增多,其中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较快; 从城市构成上看,仍以中小城市为主。 (2)答案一:合理。理由: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广,功能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 答案二:不合理。理由: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最新模拟题精选 读图,回答1—3题。 1.若X轴表示距市中心距离,且,Y轴表示土地利用租金,且元/平方米,则图中四地点最有可能为商业区的是( ) A.① B. ② C. ③ D. ④ 2.若X轴表示出生率,且,Y轴表示死亡率,且,则图中四点表示“现代型”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是( ) A.① B. ② C. ③ D. ④ 3.若X轴表示昼长,且小时,Y轴表示正午太阳高度,且,则6月22日,四点中纬度最低和最高的是( )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青岛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诊断) 读九大都市圈分布图(图11),完成4~5题。 4.九大都市圈都具备的优势条件是: ①.地形开阔、土壤肥沃、水网密集 ②.气候较适宜、取水方便 ③.交通便利、工商业比较发达 ④.人口自然增长快、科技水平高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5.关于九大都市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九大都市圈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 ②.九大都市圈交通便利,相互联系紧密 ③.九大都市圈社会经济水平高,辐射带动作用强 ④.九大都市圈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6.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对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继续以轻工业为主,限制重工业的发展 B.应加大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等的比例,以此推动本地区的产业升级 C.区内各城市需加强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D.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已经很成熟,“城中村”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右图表示世界大城市比重的演变趋势示意图。据此回答18—19题。 7.曲线所反映的大城市发展的演变规律是 A.大城市数量先增后降 B.大城市数量比重先增后降 C.大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大城市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8.①阶段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A.沿海地区 B.热带气候区 C.矿产丰富地区 D.农业较发达地区 M城本为一个小城镇,因被指定为亚洲论坛的永久会址而引人注目。据此读右图回答34一35题。 9.从城市发展看,影响M城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政治 B.自然环境 C.交通 D.军事 10.近年来,M城所在省份发展成为我国冬季最大的蔬 菜生产基地,所产蔬菜运往全国各地。其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A.优越的气候条件,蔬菜生长期长 B.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低 C.政府的优惠政策 D.运输条件改善及保鲜、冷藏技术发展 (镇江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 图7为某地区城市规划图,读图回答11一12题.学科网 11.从城镇规划来看,该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是学科网 A.平原 B.山区 C.高原 D.丘陵学科网 12.根据图中信息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学科网 A.环路内的地价相等 B.城市服务功能沿干道较强学科网 C.郊区城镇的服务范围比城市广 学科网 D.从中心沿交通线向外住宅区的档次在下降学科网 (镇江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 图15为某城市在不同建设时期发展过程的模式图(图中各单元格的地域面积相同且比例尺相同),据此回答。(10分) (1)图中显示,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 】这个过程被称为________(2分) (3)下列正确的是___(双选)。(2分) 时期I,在城区内建厂,更好的利用城区内各项基础 设施,减少建厂费用 B.时期Ⅱ,在城郊地带建设工业小城镇(卫星城),有利于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C.时期Ⅲ,沿城郊交通干线建厂,交通便利 D.时期W,在城区边缘建厂,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4)若该城市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在建设时期W拟将交通干线a、b、c、d作为其规划的工业地域发展轴。从环境因素角度考虑,合理的发展轴线是__________(双选)。(2分) A B.b C.C D.D (10分) (1)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2分);②城市人口总数增加(2分) (2)比重上升(l分)城市化(l分)(3)AC(答对一项得1分,答对两项得2分,有错答不得分)(4)AC(答对一项得1分,答对两项得2分,有错答不得分) (山西大学附中09届12月月考) 我国现有城市中约有1/2的城市缺水,严重缺水的城市约占1/6,每日缺水达1600万吨。下图所示3个地区均为我国沿海缺水城市集中分布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针对甲图所示地区城市缺水状况,可采取的措施有大力开发地下水资源、跨流域调水和海水淡化等。其中,目前比较可行的是 ,简述选择该措施的理由。(5分) (2)乙图所示地区城市群位于我国东部湿润区和河流入海口,但仍有严重的缺水问题,试分析该地区城市缺水的人为原因。(4分) (3)丙图所示地区经常出现“咸潮”,导致城市供水出现暂时性短缺。根据所掌握的地理知识,试分别从年份、季节、日期分析,什么时候“咸潮”最为严重。(3分) (4)说明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2分) .(1)跨流域调水 理由:我国南方降水量大,水资源较为丰富;可利用现有的京杭运河、湖泊、水利设施等; (2)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水资源需求量大;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3)从年份看,咸潮主要发生在降水量较少的枯水年;从季节上看,咸潮主要发生在河流径流量较小的冬季;从日期上看,咸潮多发生在大潮期。 (4)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