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高三地理选修2复习教案
第2讲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
[考纲要求]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经济发展上的差异及原因;三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西部大开发。
[知识精讲]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1)划分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2)划分(组成省区)
所属省市区
人口比重
面积比重
东部
沿海省区加北京市,暂未包括港、澳、台,共12个省级行政区
41.1℅
16 ℅
中部
晋、豫、鄂、皖、湘、赣(以上为大致在110°E以东,不沿海的省区),还有内蒙古、黑、吉。
35.7 ℅
27 ℅
西部
西北陕、甘、宁、青、新疆和西南川、云、贵、藏、重庆10个省级行政区
23.2 ℅
57 ℅
二、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
(1)经济发展差异:
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经济发展水平常用国内生产总值来代表
②经济发展速度:由东向西变慢,差距扩大。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潜力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沿海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12个沿海的省级行政单位
黑、吉、内蒙古、晋、豫、皖、赣、鄂、湘9个省级行政区
甘、青、宁、陕、新、川、渝、贵、滇、藏10个省级行政区
经济差异
发展速度
最快
较快
较慢
发展水平
最发达
较发达
较落后
(2)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①自然原因:东部气候润、雨热同期、地势低平有利开发,而中西部气候干旱或高寒;从地理区位上讲,东部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便于发展开放型经济,而中西部距海较远,比较闭塞
②社会和经济原因: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原有工业基础好,东部地区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危机感、紧迫感强。产业结构较优,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生产力水平较高,改革开放早,依据有利的区位政策优势,首先接受海外先进技术、大量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三.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1)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地带
地位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东部
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科技水平高
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海运便利,城市化、科技化、国际化
能源、原才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洪涝多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精尖发展
中部
位于中国腹地,担负承东启西的作用
能源、矿产丰富,农林牧产品金属重工业发达
山西煤炭外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森林过度砍伐,水患、风沙危机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建商品粮、农林渔基地,东西交通建设
西部
位于西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
有70%国境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前景广阔
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能源、矿产成为全国动力基地
协调
加大对中西部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加强东部和中西部的联合,协调三个地带互补发展
(2)西部大开发:
①范围:西部经济地带外,还有东部的广西和中部的内蒙古,共12个省市区;
②作用:加强区域联合,实现地区间的协调发展。
③措施:1)加强了地区间的联合,实现地区的协调发展①、把东部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和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大量运输的企业转移到中西部;
②、发展适宜就地加工的产品的农牧加工业。
2)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发展
①、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在20世纪末,我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
②、国家加大了对西部的政策支持,努力改善该地区的投资环境,以吸引国内外的资金参与西部的开发。
③因地制宜地安排开发整治的重点:
首先要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建设;
其次要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推进科技创新;
还要充分发挥地区的优势条件,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最终实现中西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异扩大的趋势得到缓解。
1、为了缓解东部地带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北方缺水、环境污染等问题,今后应大力发展( B )
A、第二产业 B、集约化农业
C、传统工业 D、核能发电
2、就东部地带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水平最高
B、是中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带
C、能源、原材料不足,水资源相当丰富
D、拥有较多的高等院校,具有科技文化优势
3、图为我国某地形剖面图(沿东经87°5′)
1)写出下列地形区名称:甲天山;乙塔里木盆地;丙准噶 尔盆地
2)甲山地的a坡雪线低于 (高于、低于) b坡,原因是
a坡是迎风坡,有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多地形雨;a坡为阴坡,气温低,雪线低 3)a、b、c、d四地中,年太阳辐射最丰富的是____,原因是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在四地中纬度最低,太阳高度角最大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