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 四、病害、虫害和鼠害等生物灾害 (一)病害 1、类型:常见的农作物病害有:稻瘟病、小麦锈病、棉花枯萎病、烟草炭疽病等。 常见的森林病害有:杨树烂皮病、松疱锈病、溶叶病、泡桐丛枝病等。 2、病害发生的原因: ⑴不良环境:气候变异等造成的不良环境使得作物对病害抗性降低。过度潮湿易引起小麦锈病、稻瘟病,干旱易引起小麦白粉病; ⑵外来病原体入侵也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 3、危害:病害使农作物、树木染病从而枯萎甚至死株,导致大面积农田、森林被毁坏。 (二)虫害和鼠害 1、虫害的常见类型 ①常见的农作物虫害有:蝗虫、黏虫、水稻螟、棉铃虫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蝗虫。 ②常见的森林虫害有松材线虫、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泡桐大袋蛾等。其中松材线虫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虫害,被列为国际、国内重大检疫对象。 2、鼠害及危害 ①重灾区:农田、牧场及森林。 ②危害:害鼠啃食植株,在地下打洞,危害植物根系,使农业减产,森林草地遭到破坏。 3、虫、鼠害的特点:繁殖快、适应能力强 4、造成虫害和鼠害流行的因素:自然因素: ①繁殖快,适应能力强;(内因) ②适宜的气候条件;(外因) ③自然或人为造成天敌减少。(外因) 人为因素:土壤水肥条件改善、大棚蔬菜的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规模化生产、长期使用化学农药。 五、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1、自然灾害带的概念 2、主要的两大自然灾害带图1.27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掌握课本知识:世界上有两大自然灾害带:一是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全球75%的火山、80%以上的地震、2/3的台风和海啸以及风暴潮等灾害都集中在这里。环太平洋地带是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的地区,因此这个带上的灾害损失严重。二是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3、自然灾害带的成因分析:从致灾害因子和受灾体两个方面分析。 灾害带 致灾因子 受灾体特性  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 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多海啸 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 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地区  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不同气候带的边缘→水旱灾害 近热带、副热带海洋→台风→风暴潮 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山地地质灾害 位于中低纬度地带,人口稠密,经济密度大   [阅读指导P17]自然灾害的群发和群聚现象 对防灾减灾的意义:认识自然灾害时间上的群发规律和空间上的群聚规律,可以在减灾中明确自然灾害的多灾期和多发区,从而更有效的防灾减灾。 思考P17 大洲名称 自然灾害特点  亚洲 自然灾害类型齐全,主要有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热浪、寒潮、沙漠化、水土流失等。在灾害分布广泛,灾害损失巨大。其中中国、日本、印度、孟加拉、印尼等国灾害频繁。  欧洲 略  非洲 灾害类型较少,以旱灾为主,旱灾引发蝗虫灾害。由于人口压力过大,引起严重的土地退化、沙漠化现象。旱灾主要分布于热带草原地区。  北美洲 自然灾害类型齐全,地震、龙卷风、飓风、洪涝灾害突出,损失严重。西海岸主要为地震、火山灾害;东、南部龙卷风、飓风突出;中、南部洪涝灾严重。  南美洲 略  大洋洲 略   自然灾害分类及孕灾圈层: 分类 主要灾害 孕灾(环境)圈层  气象灾害 热带气旋、干旱、寒潮、冰雹灾害、雪灾、雾灾、风灾、雷电、低温冷害、霜冻等 大气圈  地质灾害 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岩石圈  水文灾害 洪涝、风暴潮、海啸、海冰 水圈  生物灾害 病害、虫害、鼠害、赤潮 生物圈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