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中国人文地理  一、我国的人口与民族 1.人口 (1)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2)分布: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3)政策: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民族 (1)构成:56个民族,汉族约占全国人口的92%。 (2)分布:大杂居,小聚居——汉族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3)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地区分布 差异地区 主要部门 主要分布区  东部地区 种植业 半湿润、湿润的平原地区   林业 东北、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渔业 东部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  西部地区 畜牧业 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   种植业 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3.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和农作物差异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冬小麦  经济作物 棉花、花生、甜菜 棉花、油菜、甘蔗  耕作制度 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4.挑战与对策 (1)挑战:面临人口增加、耕地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严峻挑战。 (2)对策: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三、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1.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2.空间分布 (1)铁路沿线:京广、京沪、京哈等铁路沿线。 (2)沿河地区: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发达地带。 (3)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 3.高新技术产业 地区 优势 方向  沿海地区 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 侧重发展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  沿边地区 国家的开放政策和沿边的地理优势 发展贸易导向型产业  内地 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 多发展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考点一 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  1.(2012·海南地理)下图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据此完成(1)~(3)题。  (1)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 (  ) A.耐旱 B.耐涝 C.抗病虫害 D.占耕地少 (2)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 A.干旱 B.洪涝 C.台风 D.冻害 (3)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 (  ) A.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B.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 C.降水少,地形平坦 D.绿洲广布,土壤肥沃 答案 (1)A (2)D (3)A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甲地的经纬度位置和年降水量线,可以确定其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少于150mm,所以该品种枣树比较耐旱。第(2)题,甲地纬度较高,而且海拔大于2 000m,所以冬季的低温容易对枣树形成冻害。第(3)题,甲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这是发展农业的有利因素。 【考向立意】 该题组以河西走廊某地的小枣种植为素材,考查区域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对信息解读能力的要求较高。 【思维过程】 根据图示信息进行定位→结合区域自然特征推断小枣的生活习性→分析影响小枣生产的优势和不利条件。 【误区警示】 误把干旱当作影响甲地枣树生长的最大威胁。 【预测展望】 选取我国农业发展的新鲜实例,将区位原理、区域分析结合起来考查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2.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其影响条件 主要农作物 主要分布区及商品农业基地 主要影响条件  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水稻、谷物 太湖、洞庭湖、江汉、鄱阳湖、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 原有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但人均耕地少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地广人稀、土壤肥沃、机械化程度高,但热量条件不足,复种指数低  经济作物 棉花 五大基地: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黄淮地区,南疆地区 光照时间长、土质疏松、水源充足   油料作物 花生 山东丘陵 沙质土壤、排水好    油菜 长江流域,并有北迁南移趋向 水热丰富的亚热带气候、地形平坦    大豆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地形平坦、雨热同期    其他 西北内陆的胡麻、河南的芝麻 光照好,作物耐旱   糖料作物 甜菜 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北疆 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甘蔗 台、闽、粤、桂、滇、川 喜高温、需水量大、生长期长   水果 苹果 北方地区的丘陵区 暖温带气候    柑橘 南方地区的丘陵区 亚热带气候   花卉 西南 四季如春的气候   1.读“2011年我国甲、乙两省区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千公顷)比较表”,据此回答(1)~(3)题。 地区 稻谷 小麦 甘蔗 甜菜  甲 80.9 418.7  36.3  乙 334.7  69.9   (1)甲、乙两省区分别是 (  ) A.内蒙古、海南 B.山东、广东 C.安徽、宁夏 D.黑龙江、上海 (2)甲省区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 (  ) A.多沼泽地 B.水资源不足 C.多泥石流 D.多台风 (3)乙省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 A.地形平坦 B.光照强烈 C.土壤肥沃 D.热量充足 答案 (1)A (2)B (3)D 解析 第(1)题,甜菜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黑、吉、内蒙古、新,而甘蔗则主要分布在闽、台、粤、琼、桂、滇、川。第(2)题,甲省区为内蒙古自治区,大部分地区位于非季风区,降水较少。第(3)题,乙为海南省,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考点二 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为________工业基地图。 (2)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河流①________;铁路②________线,③________线;海洋⑤________;商品粮基地⑦____________。 (3)本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____________,统一的电网;区内有发达的____________。本区已形成了以⑧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和⑩____________为中心的工业“金三角地带”。 (4)本区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  ) A.能源缺乏 B.科技落后 C.水源不足 D.交通不便 答案 (1)沪宁杭 (2)长江 京沪 沪杭 东海 太湖平原 (3)雄厚 水陆交通运输 南京 上海 杭州 (4)A 【考向立意】 该题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 【思维过程】 读图确定工业基地→根据区域定位确定区内各事象→判断该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 【误区警示】 ①不能准确定位;②对该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不明确。 【预测展望】 以热点地区和事件为切入点,考查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发展。  1.我国工业地带的分布  2.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发展 工业基地 发展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辽中南工业基地 ①煤、铁和石油资源丰富;②海陆交通便利 ①环境污染严重;②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工业产品类型单一、技术落后 ①加大科技投入;②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高科技工业;③限制能耗大、当地缺乏原料资源的工业的发展  京津唐工业基地 ①煤、铁、石油、盐等资源丰富;②便利的铁路、公路和近海运输;③紧靠山西能源基地 ①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②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 ①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②重点放在钢铁、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电子、高档精纺和精细化工方面  沪宁杭工业基地 ①工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②技术力量雄厚;③发达的水、陆、空交通运输 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坚持结构轻型化,实行内联外引,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开拓国际市场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①毗邻港澳,邻近东南亚,多侨乡;②水、陆、空运输便利 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①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②加强区内各城市的相互分工与合作;③加强规划与管理   2.下图为“中国钢铁工业中心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中说出我国现有主要钢铁工业中心的集中分布地区及主要原因。 “十二五”期间,加快建设湛江、防城港沿海钢铁精品基地,彻底改变东南沿海钢材供需矛盾。 ——摘自《中国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结合材料,简述我国在湛江、防城港布局钢铁精品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答案 (1)钢铁工业中心分布区:东北、华北(或北方)地区;长江流域地带。主要原因:靠近铁矿和煤矿产地,接近消费市场。 (2)地处沿海港口,海运便利;接近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区,市场需求量大;国家政策支持。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归纳钢铁工业的分布特点,结合区位原理判断分析其形成原因。第(2)题,从交通运输、市场、政策等方面分析湛江、防城港钢铁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坐标统计图的判读  坐标图是采用数字坐标形式表示多项地理要素的数字信息图形。 1.二维坐标图:即直角坐标,用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两个地理事物或现象,坐标图上的点、线(折线、曲线)、柱等既表示了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了其发展变化趋势。 2.三维坐标图:三角坐标图是由一个等边三角形构成的,构成要素只有三项,数据表示各自在整体中的比重,三者相加必为100%;三个坐标数据大小的变化方向是一致的,即都按顺时针方向增加,或都按逆时针方向增加。 判读图中某点某一要素的构成比重时,从该点出发向该要素轴(即相应的底轴)趋近原点(或低值)的方向引边轴的平行线,平行线所对应在底轴上的数值即为该底轴表示要素的构成比重,如下图中星点的三要素构成比重分别约为A—25%、B—47%、C—28%。  3.变式坐标图:变式坐标图是根据坐标的一般原理,将众多有关系的信息反映在一张图上绘制而成。如下图的风频玫瑰图等。下图中的风频玫瑰图坐标中心点的风频概率为0,风频曲线离中心点越远说明风频越大。一般而言,要能读出一个地方的最大风频和最小风频,以此结合有关城市和工业布局知识来解决各种问题。   1.坐标图的判断步骤 读图名(确定主题)→读坐标、图例(锁定要素)→读数值(根据标志数据、变化趋势归纳特征与规律)→析原因(分析要素间联系,解释变化原因等)。 2.坐标图的解读技巧 重数据分析(定量分析→特征;定性分析→趋势;对比分析→差异);抓双重联系(图内→信息;图外→知识)。  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年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归纳出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 (2)图中降水资料显示,四城市(双选) (  ) A.夏季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 B.夏季降水量的比重自南向北递增 C.年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 D.夏季降水量所占比重都超过50% (3)据图说明北京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并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 (1)夏季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大;自南向北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自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2)AC (3)特征:降水集中在夏季。 影响:春季旱灾严重,夏季暴雨洪涝频发。 解析 (1)从冬夏季及地区分布规律来总结归纳。(2)据图判断四城市的降水分布特点。(3)据图归纳北京降水季节分布特点,推理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选择题 下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  1.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 (  ) A.吉林、安徽、湖北、贵州 B.云南、贵州、湖南、江西 C.福建、江西、湖南、贵州 D.广西、湖南、江西、福建 2.深圳户籍人口中四川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四川 (  )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B.自然资源短缺 C.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 D.生态移民较多 3.大规模人口迁移 (  ) A.减慢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B.扩大了地区间的经济差异 C.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 D.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 答案 1.D 2.A 3.C 解析 第1题,根据第二圈层省级行政区的图例,排除重庆、四川、海南三省后,剩下的省区即题目所要求的。第2题,四川自然资源丰富,但因人口数量多,增长快,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地流向东部沿海大城市,以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第3题,大规模人口迁移,有利于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异,促进劳动力资源和产业布局的优化组合,但同时会加大交通运输的压力。 下图是“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图中各省市区编号是2010年某项指标在全国的排名,该指标可能是 (  ) A.面积 B.人口 C.城市化水平 D.经济总量 5.长江干流②河段的特征是 (  ) A.水流平缓河道曲 B.水量丰富流速急 C.江水浑浊泥沙多 D.峡谷幽深猿声啼 6.与图中其他省市区相比,甲省区输出的最具优势的农产品是 (  ) A.柑橘 B.稻米 C.天然橡胶 D.棉花 答案 4.B 5.A 6.C 解析 由图中四川、江苏、湖南、湖北、安徽在全国的排名靠前,而上海、青海、西藏等在全国的排名靠后可得出结论。从图中可看出长江干流②河段主要位于河流的中游河段且主要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再结合长江不同河段的特征得出结论。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可判断甲省为云南省,该省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区,与其他省市区相比,其优势农产品为热带经济作物。 读“塔里木盆地图”,回答7~9题。  7.该地大部分聚落已移向地势高的地方,其原因主要是 (  ) A.洪水泛滥 B.坡地开发 C.交通线增多 D.荒漠范围扩大 8.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是呈 (  ) A.网状分布 B.“之”字形分布 C.点状分布 D.环状分布 9.影响塔里木盆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  ) A.地形 B.光照 C.水源 D.土壤 答案 7.D 8.D 9.C 解析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地区,向地势高处移动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水源。下游地区水资源减少是荒漠化现象所致,故选项D正确。第8题,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交通线呈环状分布。第9题,塔里木盆地处于干旱地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下图为“1997~2006年四省区人均煤炭消费增长量和人均GDP增长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甲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是 (  ) A.上海市 B.山西省 C.山东省 D.云南省 11.乙地主要工业产业是 (  ) A.服装、电子、食品、造纸 B.电力、冶金、建材、化工 C.制伞、制鞋、印染、纺织 D.制药、钟表、五金、印刷 答案 10.A 11.B 解析 上海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高,能源利用技术先进、利用效率高的地区。乙地人均GDP增长量小,人均煤炭消费增长量大,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以高耗能产业为主的地区。 下图为“我国某种经济作物工业生产厂分布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  12.该工业部门属于 (  ) A.劳动力导向型 B.动力导向型 C.市场导向型 D.原料导向型 13.为了充分发挥地区矿产资源优势,图中①、②两省适宜发展的特色工业是(  ) A.稀土工业 B.石油化工工业 C.煤炭采掘业 D.有色金属冶炼 答案 12.D 13.D 解析 第12题,读图可知该工业的分布与我国糖料作物甜菜和甘蔗的种植区基本一致,制糖工业的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且制成品重量和体积大大减小,为原料导向型。第13题,图中①省为湖南省,②省为江西省,两省有色金属矿产储量丰富,为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可建有色金属冶炼基地。 读“工业化阶段表”及“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水平与阶段图”,回答14~15题。 工业化阶段 人均GDP(美元) 第一产业比重 第二、三产业比重  初期 <2 000 >20% <80%  中期 >2 000 <20% 80%~90%  后期 >4 000 <10% >90%  长江流域 3 350 9.71% 90.29%   14.据图表判断,长江流域范围内的各省级区域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是 (  ) A.湖南、安徽、重庆 B.四川、云南、江西 C.上海、浙江、江苏 D.广西、湖北、云南 15.关于长江流域的特征和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区域发展比较协调 B.人文要素空间分布差异不明显 C.大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 D.经济布局亟待优化 答案 14.C 15.D 解析 根据图中数据结合表格中的标准判断即可。图示信息显示长江流域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布局亟待优化调整。 二、综合题 16.图甲中的曲线表示年等降水量线(单位:mm),A所示区域是位于渭河以北的渭北黄土高原区,如今这里已成为“陕西苹果”这一绿色果品的主要产区。读图甲和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渭北黄土高原区适宜苹果种植的自然条件。 (2)为了保证“绿色苹果”产业的不断发展,科技人员与果农们摸索了果、畜、沼、窖、草“五配套苹果园”生态生产模式(见图乙)。据图分析该生产模式为什么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生产出“绿色”苹果? 答案 (1)①渭北黄土高原区海拔较高,光照强,气温的日较差大;②土层深厚,土壤的矿物养分与微量元素含量高;③远离工业发达的地区,环境清洁,无污染;④地广人稀,土地辽阔。 (2)该生产模式既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节约了成本,又避免了农药与化肥对果品质量的损害。 解析 第(1)题,影响苹果果品质量的自然条件有光照、气温、土壤肥力、空气与水源质量等。第(2)题,从图乙可知,该生产模式既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节约了成本,又避免了农药与化肥对果品质量的损害。 17.读“中国经济发展‘T’字型点轴发展模式图”,回答问题。  (1)说出我国一级产业带与二级开发轴分布的主要差异。 (2)在“T”字型点轴发展模式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区位有何特点? (3)与沿海产业带相比,西南和西北开发轴有何突出的区位优势? (4)沿江产业带横跨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区内差异显著,东西互补性强。简要说明沿江产业带区域合作的意义。 答案 (1)一级产业带:沿海、沿江分布;二级开发轴:沿铁路线分布。 (2)位于沿海产业带和沿江产业带的交会处,有利于发挥对外联系便利、对内腹地广阔的区位优势,成为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 (3)矿产资源丰富,能源优势明显。 (4)以长江三角洲为龙头,带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发挥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促进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区域间产业转移,加快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资源、市场、人才、技术等方面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