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气候类型及其判读
考纲要求:
1.知道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
2.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3.学会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考情分析:
1.以图表资料,热点地区、热点事件为背景材料,结合地球运动、洋流等知识综合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成因、特点及分布,
2.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气候特征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时一:气候成因分析
1.纬度——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
2.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大陆东西岸——风向和洋流类型。
  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
3.气压带、风带和气团
(1)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纬度范围。
(2)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
  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  天气。
  分析时抓住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气流运动方向和天气状况的联系这一关键。
(3)风带性质
    信风――般是温暖干燥,但如果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变为温暖湿润。
    西风——温凉湿润,多阴雨天气。
    极地东风——寒冷干燥。
(4)气团:掌握海洋气团和大陆气团的性质及具体气团对气候的影响。归纳如下:
    ①单一气压带、风带、气团影响下形成的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
    冰原气候——极地高气压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
    ②不同气压带、风带、气团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受赤道气团(西南季风)控制,旱季受东北季风控制。
    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夏季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控制,冬季受冬季风(西北季风或东北季风)控制。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冬季受西北季风控制。
4.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5.地形:地形轮廓、山脉走向、地势高低等对气候的影响。
[经典例题1]1.(2010·抚顺模拟)下图中横线为20°纬线,A处以东为海洋,B、C之间和D、E之间为陆地,其余为海洋,则A、C、E三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    (    )
A.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
C.受寒流影响降水少     
D.受暖流的影响降水多
解析:从所在的经纬度和海陆分布来看,A、C、E三地在大陆东部,副热带高压受海陆热方因素影响被破坏,A不对;西风带在中纬地区,大陆东岸在中低纬度是暖流,沿岸地区
降水较多。
答案:D
课时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及重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分析
    世界各地区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各地区形成不同气候类型,其分布、成因、特征如下所示: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重要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点
气候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热
带
热带雨林气候
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印
度尼西亚
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分干、  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分早、  雨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
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亚
热
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性湿润气候)
我国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沿岸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温
带
温带季风气候
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北部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季严寒,夏季高温,常年干旱
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欧洲西部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
均匀
亚
寒
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纬度高,且居内陆,全年受极地
气团控制
冬长严寒,夏短凉爽
[经典例题2]
2.读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陆性气候特征最突出的是甲
    B.海洋性气候特征最突出的是乙
    C.年降水量最大的是丙
    D.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的是丁
(2)下列关于四种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甲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  ②乙气候类型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  ③丙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④丁气候类型在南美洲分布最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1)题,读图可判断出四地气候类型分别为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第(2)题, 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亚洲,地中海气候只有南极洲没有,其他大洲都有分布,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0°之间的大陆东岸,热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亚洲。
答案:(1)A  (2)A.
课时三:气候类型的判断
根据气温、降水资料判断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以“高”定球
气温变化
6、7、8月气温高
北半球
12、l、2月气温高
南半球
以“温”定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15℃之间
亚热带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0℃之间
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以“水”定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年降水量>2000毫米
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700~1000毫米
温带海洋性气候
少雨型
全年高温,年降水量<500毫米
热带沙漠气候
冬冷夏热,年较差大,降水少
温带大陆性气候
降水少,多云雾,全年低温
极地气候
季雨型
夏雨型
热
带
明显的干湿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
明显的干湿两季,降水最多月可达600毫米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
夏季降水多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
2.根据地理位置判断
  先根据纬度位置确定已知地点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带针叶林气候及苔原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属于哪个温度带,然后看其海陆位置是位于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大陆西岸)还是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大陆东岸),最后将已知地点落实到气候类型图和气候分布规律图上。
3.根据形成气候的主导因素判断气候类型
  首先要明确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依此确定该地所  处的气候带位置;其次要牢记大气环流对全球热量和水汽的调节与输送功能:处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如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如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在季风的影响下会形成什么气候类型,季风与气压带、风带的综合影响下又有什么气候类型;最后还要根据地面状况(如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对气候类型形成的作用,特别是海陆位置对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形成的重要作用进行判断。
[经典例题3]3.读“某四地气温和降水量图”,回答(1)~(2)题。
(1)①②③④四地气候成因最类似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2)③地气候的形成原因是  (  )
  A.受季风影响    B.受西风带控制
  C.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解析:本题以折线柱状统计图切入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首先根据统计图判读出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类型:①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②为温带季风气候;③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④为地中海气候。第(1)题,由上面的分析得出①②都受季风影响,故选A。第(2)题,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
答案:(1)A  (2)B
[经典例题4]  (2008·全国卷Ⅱ)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樱花初放日期。完成(1)~(3)题。
(1)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
(2)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3)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解析)  (1)自南向北樱花初放日期由早到晚,这符合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主要影响因素是大阳辐射。(2)M和N在同一纬度,而且都沿海,但N地附近有日本暖流经
过,起增温增湿的作用,所vY,N地樱花初放日期tb 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洋流。(3)M、N地位于海岸线附近,海拔极低。相对P地地势高,热量相对不足,所以P地樱花初放日期较晚。
    (答案)  (1)B  (2)B  (3)A
规律总结:
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时,(1)纬度不同时,首先要考虑纬度位置影响,即太阳辐射的影响,其次考虑所处气压带、风带的差异。(2)同一纬度时,要比较海陆位置、寒暖流、地形地势等的影响。(3)同一地点时,还要注意海拔高度不同的影响。 
[随堂巩固]  
一个地区的气候,是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面状况等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当然,人类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气候是某一地区在短期内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
  B.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等都是最基本的气候要素
  C,太阳辐射是造成全球气候差异的最基本的因素
  D.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各地气候季节交替,主要是由大气环流所决定的
  解析:在影响气候形成的因子中太阳辐射是最基本的因素,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各地气候季节交替是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造成的。
  答案:C   
2.在北半球,同为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但东西两岸气候 截然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    )
  A.太阳辐射不同    B.大气环流不同
  C.地面状况不同    D.人类影响不同
  解析:北纬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主要是受副热 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同纬度大陆东岸为季风气候,主要是受季风环流控制,因此选项B正确。  答案:B
读某地年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回答3~4题
3.对该地气候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气温年较差小      B.最冷月气温大于18℃
  C.降水季节分布均匀    D.夏季降水丰富
  解析:读图可知,该地气候最冷月气温大于18℃,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并不大,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  答案:C
4.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数据,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解析:该地年降水量大于1500 mm,且主要集中在夏季;最低气温在18℃以上,所以该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C
  读图,回答5~6题。
5.有关a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特有    B.雨热同期  C.盛夏伏旱    D.冬雨夏干
  解析:图中a地气候7月气温高,且此时降水量大,因此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答案:B
6.a、b、c三种气候类型分布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  (    )
  A.a—b—c      B.b——C——a   C.C——a——b    D.C——b——a
  解析:三地的纬度高低,对比图中三地1月或7月气温即可得出。  答案:D
7.(2010·宁阳模拟)读某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该气候类型是      气候。除图示地区外,类似气候类型还分布在世界上       等地区。
(2)试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分析该气候形成的原因。
(3)下图中的四幅气候资料图中,与乙地的气候特征相符的是图      。这表明乙地的气候特征与甲、丙相比有细微的差别,体现在                  。
(4)图中甲、丙两个气候区的纬度分布有什么差异?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差异?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特征。读图可知,该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其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甲、乙、丙三地气候类型相
  同,其分布和特征上有一定差别,主要是与海陆位置有关。 
答案:(1)亚热带季风(性湿润)  南美洲东南部、澳大利亚  东南部
  (2)位于亚热带大陆东岸;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上 形成随季节变化的高、低气压中心,形成季风环流,受不同性质的冬、夏季风的影响。
  (3)④  气温牛较差小,年降水量大,且季节分配较为均匀,具有海洋性特征
  (4)甲气候区的北界比丙气候区低(约5°纬度)。因甲地区西靠最大的大陆,东临最大的海洋,冬季风最为显著,冬季气温较同纬度的丙地区更低,亚热带界线向更低纬度推移。丙地区冬季风不够显著,冬季气温相对较高。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某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据此回答1~2题。    ’
1.影响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B.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C.大气环流,下垫面     D.洋流,地形
2.N地的气候类型是    (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解析:由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北大西洋,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M处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N处受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影响。N地受西风及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1.D  2.C
    (2008·海南高考)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相距500千米。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如下表所示。完成3~4题。
5月~10月
11月~次年4月
平均温(℃)
降水(mm)
平均温(℃)
降水(mlil)
甲地
27
1 650
25
22
乙地
27
890
26
77
3.两地的纬度约在      (    )
  A.15°S~20°S之间    B.15°N~20°N之间
  C,25°S~30°S之间    D.25°N~30°N‘之间
  解析:两地区平均气温终年较高(20℃以上),为热带地区;而降水量在北半球夏半年较大,因此为北半球低纬地区,为热带季风和草原气候,纬度分布选B最合理。  答案:B
4.两地之间-的地形可能是    (    )
  A.平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
  解析:两地同一纬度而降水的差异较大,从地形角度来看,只能是山地使它们有这么大的不同,故选D。  答案:D
    (2010·盐城模拟)第十六后亚运会将于2010年在中国广州举行,开幕时间为2010年11月  12  日。据此回答5~6题。 
5.下图中符合广州气候特点的是    (    )
  解析:广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超过800 mm,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且雨热同期。  答案:D
6.广州亚运会选择在11月份举办,从气象的角度看,主要是因为     (    )
  A.广州11月份秋高气爽,气候宜人    B.广州11月份降水较多,气候湿润
  C.广州11月份严寒干燥,雷雨天气少   D.广州11月份温和多雨,气候宜人
  解析:11月份为北半球深秋季节,此时广州受亚洲高压影响,秋高气爽。  答案:A
     读“某民居区在不同季节的景观图”(图l、图2)和“四地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资料统计图”(图3),完成7~9题。
7.该民居区位于图3中的    (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l景观出现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图2景观出现时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
    C.该类民居主要是用于防御地震
    D.该景观所在地区粮食作物商品率高
9.关于①、②、③、④四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降水类型主要为对流雨
    B.②终年受信风控制
    C.③最大分布地区在南美洲
    D.④影响地区多洪涝灾害
    解析:图l为旱季,图2为雨季,该民居区应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③地与之对应。热带季风气候进入雨季时应为北半球的夏季,地中海沿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    干燥。图3四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7.C  8.B  9.A
10.(2008·广东高考)某地房屋墙壁很厚,门窗多达二至三层。该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房屋墙壁很厚,门窗多达二至三层,说明该地区气温变化大,或者气温极高,或者气温极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温年较差大,即夏季非常炎热,冬季非常寒冷。答案:B
二、双项选择题
印度半岛受季风影响,降水空间分布很不均衡。东北部山区年雨量3 000 mm以上;西北部为干旱区,年雨量在.250mm以下;最南端为热带雨林区,年雨量在2 500 mm左右。大部分地区
11.下列对印度半岛气候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3~5月日照强烈    B.6~9月云量多
  C.10~12月湿度大    D.l~2月吹西南季风
  解析:印度半岛的气候分雨季、凉季与热季,其中每年10 月~次年2月为凉季,此时吹东北风,由于风来自大陆内部且受喜马拉雅山地的阻挡,气候干燥。   答案:AB。
12.印度西北部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有    (    )
    A.高山屏障              B.沿海有上升洋流
    C.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小    D.终年受干燥的大陆气团影响
    解析:印度西北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①受副热带高压
    的控制;②位于西南季风气流路线的末端(强弩之末),受影响微弱;③途经阿拉伯海的夏季风缺乏水汽。   答案:CD
    读南美洲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下列有关图中各点气候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①地和②地纬度相同,因此其气候类型也相同
  B,③地的多雨期和南京的多雨期基本一致
  C,④地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 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⑤位于离海洋不远的温带地区,但降水较少
  解析:①、②两地的纬度虽然相同,但大气环流形式不同,因此气候类型不同;③地位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E,冬季多雨,故其多雨期与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南京基本一致;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⑤地虽然离海洋不远,但位于安第斯山的背风坡,降水量较少。  答案:BD
14.下面四幅图表示的气候类型分别与③④地相同的是    (    )
解析:③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④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的温度和降水变化幅度不大。答案:AD
15.右图所示为某地12个月的气候资料,图中各点代表各月的气温及降水量,关于该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夏季盛行东南风
    B.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林带
    D.适宜发展橡胶种植
    解析:根据气候资料可知,该地1月均温最低但大于 0℃,雨热同期,应为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该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该气候的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种植橡胶的需要。   答案:AB
三、综合题
16.读图,回答问题。
    (1)甲为                  气候,能否判断甲地是处于北半球, 还是南半球?为什么?
    (2)乙为            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在亚洲主要分布在                      这种气候类型的北界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原因是                      
    (3)丙气候类型是        这种气候类型在亚洲主要分布在                          ,但这种气候在回归线附近的某些地方也有分布,主要分布    在大陆         (填“东”或“西”)岸,例如南美洲的      ,非洲的      ,以及澳大利亚大陆的      。
    解析:第(1)题,根据甲高温期和多雨期相反可判断甲为地中海气候;横坐标上没有标注月份,不能确定最高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不能判断南北半球位置。第(2)题,乙最低气温在0℃以上,15℃以下。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可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根据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可知,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一—淮河以南、朝鲜半岛的南部,以及日本群岛的一部分.  由于冬季同纬度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温,使得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的北界呈东北一西南走向。  第(3)题,丙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但由于受信风、洋流及地形的影响,在南美洲的巴西东南沿海,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北部沿海及中美地峡东部也有分布。
    答案:(1)地中海  不能。因为横    (2)亚热带季风  我国秦岭一淮河以南\朝鲜半岛的南 部,以及日本群岛的一部分  东部受海洋影响冬季气温高,西部受大陆影响冬季气温低 (3)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半岛的南部和马采群岛的大部分  巴西东南沿海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  东北部沿海
17.(2008·江苏高考)图l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2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主要原因。
气候特征
相同点
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大
不同点
甲地全年气温高(或乙地气温年较差大或乙地冬温低)、甲地雨季短(或乙(雨季长)
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受不同季风影响(甲地主要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乙地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甲地因地形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
 (2)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解析:本题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气候分布与特征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第(1)题,读图可以分析出甲、乙两地的气候差异。甲地因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高于乙地;甲地主要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北移所形成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雨季较短,影响乙地降水的夏季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雨季长于甲地。第(2)题,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沛,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但由于西南季风进退和强弱的不稳定性,南亚多发水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大。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