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时 中国的农业 一、概况: 1.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农业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独立和发展的前提,农村市场是我国市场的主体,农业生产是国民经济积累的重要源泉,农产品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所以农业生产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农业是集体所有制和生产责任制。我国农业所处的阶段——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 2.农业生产的成就: ①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显著的改善;②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增长,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产量都居世界前列,其中粮食、棉花、肉类、油菜籽、花生的产量居世界首位;③农业科学水平和农业技术装备有了明显的提高;④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有了较大的变化。 3.发展的优越条件: ①国土辽阔 . 地形多样。 ②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光热条件优越。 ③气候类型多样,温度带多样,有利种植多种农作物。 ④生物种类繁多,品种丰富。 ⑤劳动力资源丰富。 ⑥宜林地区和森林面积广大,树种多样,有利于发展林业。 ⑦水域宽广,有利于发展渔业。 4.南北差异: 5.问题: (1)我国虽是世界农业大国,粮食产量世界第一,但按人平均每人每年占有粮食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日益增长的需要。 (2)我国科技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结构还不合理,农、林、牧、副、渔没有全面发展,林业和渔业比重不大。 (3)环境破坏,污染问题对农业造成的威胁;水资源的浪费;塑料膜等白色垃圾造成的减产等。 6.对策: 要改变这种落后状况,第一,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不懈地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战略重点的首位;第二,要靠政策调动人的积极性;第三,要靠增加投入和科学种田提高农业生产力。 例1 (2008年江苏卷)《中国国家地理》根据富饶的程度、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等,评出我国10大“新天府”,苏北平原名列其中.下列叙述中,属于入选条件的有 ①灌溉与泄洪工程建设改善了自然条件 ②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③海平面上升有利于开采利用地下水 ④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提高了土地生产力⑤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A. 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解析:苏北平原位于江苏中北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水源充足,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 答案:D 二、农作物的分布: 1.主要粮食作物: (1)小麦:耐旱耐寒耐盐碱,适应性强。集中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北。 春小麦——长城以北,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以黑龙江产量最多。 冬小麦——长城以南,华北平原,渭河平原,汾河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以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四川等产量最多。 (2).水稻:性喜温湿。秦岭——淮河以南则是水稻的集中分布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台西平原,以湖南,广东,四川,浙江,江苏,湖北,江西等省产量最多。 (3).玉米:性喜暖湿,集中分布在黑龙江至云贵高原的东北----西南向的长形地带。以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产量最多。 (4).大豆:喜温作物。适宜于夏季高温的温带地区。主要在松辽平原和黄淮平原。黑龙江,河南,山东,吉林,辽宁,安徽为主。大豆是粮、油兼用作物。 2.主要经济作物: (1)棉花:喜温好光作物。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新疆,江苏,河南,湖北,山东,河北等地。 (2)花生:原产热带,对热量要求较高。主要分布在东部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产量最多,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产量世界第一。 (3)油菜:喜凉作物,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范围广。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近年来出现“北移南迁”——北到黑龙江、辽宁,南到华南地区。 (4)芝麻:喜温怕涝。淮河流域,汉水流域,江汉平原。 (5)甘蔗: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 (6)甜菜:喜温凉,耐旱耐盐碱,生长期短。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 3.农业特色 ① 耕作业 : 东部季风区 ② 坝子农业 : 云贵高原 ③ 灌溉农业 : 河套平原 . ④ 绿洲农业 : 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葛尔盆地 . ⑤ 河谷农业: 湟水谷地、雅鲁藏布谷地、宁夏平原 例2 (2007上海地理卷)读国中粮食生产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湖文熟,天下足”描绘了我国千百年来“南粮北运”的历史。但是,伴随着北方粮食生产供给能力的增强和南方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已悄然改变。北方松辽河产区和南方长江产区的粮食生产指标的变化,正是我国粮食生产区城格局变化的一个缩  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点有量的变化 粮食生产指标 粮食产区 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 人均粮食点有量(千克)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北方产区总计   其中:松辽河产区 53.9 11.5 67.3 19.7 85.1 31.9 328.4 366.5 400.7 495.2 421.5 569.5  南方产区总计   其中:长江产区 46.1 29.7 32.7 24.3 14.9 11.3 334.9 352.6 355.1 396.3 328.0 379.9  (1)右图中松辽河产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              ,所跨越的干湿地区自东向西依次为               。该区的重要粮食产地,自东向西依次为三江平原、          平原和          平原。 (2)图中长江产区的     湖坪原和     湖平原历来是南方粮食高产区,在我国粮 食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3)与松辽河产区相比,长江产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单项选择) ①粮食商品率高 ②耕地面积广大 ③水热资源丰富 ④复种指数较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我国北方粮食作物以     为主;我国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首位的粮食作物集中分布在          一线以南的东部平原、丘陵地区。 (5)表中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与松辽河产区相比,其变化特点是          ;同期,与南方产区相比,我国北方产区人均粮食点有量变化特点是          。随着粮食生产格局的改变,我国 粮食流通格局也开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概括为          。 (6)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多项选择) A.非农业用地比重上升 B.粮食大量出口 C.粮食单产下降 D.调整种植业结构 (7)北方产区粮食产量的增长,与播种面积扩大等多种因素有关。但这些因素也可能造成负面影响。阅读下面的结构框图,将代表相关内容的字母填入图中的空格内。(每个字母限用一次,每框限填一个字母)  A.毁草种粮 B.导致水土污染 C.扩大灌溉面积 D.提高机械化程度 (8)上述我国粮食生产和流格局新变化的案例,对你学习地理的启示是                                                                                     。 答案:(1)黑、吉、辽、内蒙古 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 松嫩 河套 (2)鄱阳湖(3)B (4)小麦(1分) 秦岭-淮河(5)持续下降 不断增长 北粮南运 (6)AD(2分)(7) (8)要联系变化的社会现实学习地理;要运用辨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地理结论;要从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上探究地理原因,解决地理问题;要善于对多种地理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要结合定量与定性的方法,探索地理新问题等 三、林业: 1.三大林区和主要树种 ①东北林区:小兴安岭、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主要树种:有红松、兴安落叶松 ②西南林区:横断山区和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垂直分异明显 ③东南林区:人工林为主,主要包括江西、福建和台湾 主要树种:马尾松、毛竹、茶叶树、油茶树 2.森林的效益 ① 环境效益: 制造氧气和吸收二氧化碳、改善陆地水状况、参与沉积岩的形成、保护农田、保护海岸、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吸烟滞尘消除噪声等。 ② 经济效益: 用材林可以作各种材料,经济林生产各种林果、食品和药材。(如茶叶、水果、橡胶、竹笋及各种中药材,薪炭林可以解决燃料) 3.经济林 (1)茶叶:喜温好湿,喜酸耐阴,主要分布在秦淮线以南的广大丘陵地区,我国是茶叶的故乡。 (2)果树:品种多,质地好。温带水果——苹果、梨、桃、葡萄;亚热带水果——柑橘、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热带水果——椰子、芒果。 (3)木本油料——核桃、花椒、油茶、椰子、油棕。 (4)木本粮食——板栗、枣、柿子、木薯(南方)。 (5)特种经济林:天然橡胶、金鸡纳树——广东、云南。油桐——四川盆地、江南丘陵。漆树+——大巴山区和贵州等地。 例3 (2008年山东卷)表1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据表回答(1)—(2)题。 表1: 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mm) 1月平均气温(℃) 夏季平均气温(℃) 生产成本(元/千克)  中国某产区 8~12 490~660 ―1~―8 19~23 0.64  美国某产区 15~17 470~520 6~8 18~21 2.05  北半球最适宜区 8~12 560~750 >―14 19~23 1.20  (1)表中的美国产区最可能位于 A.300N—400N西海岸 B.300N—400N东海岸 C.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D.五大湖区 (2)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②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 ③夏季光照条件较好④劳动力成本较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第(1)题:苹果生长的重要条件是主要分布于暖温带,热量条件好,光照强,对比美国某产区的表格资料和苹果生长条件,不难做出结论。 第(2)题:苹果生长于暖温带,冬季温度低于0℃,有利于杀菌和来年的生长。 答案:(1) A (2) C 四、畜牧业: 1.分类: ① 牧区畜牧业 ② 农区畜牧业 2. 牧区畜牧 ①四大天然牧业: 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内蒙古牧区 ②品种饲养方式:放养为主 ③牧业特色 : 马——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青海的河曲马。 牛——内蒙古三河牛。秦川牛。青藏地区的牦牛。 羊——宁夏的滩羊,新疆的细毛羊,青藏高原的藏绵羊,藏山羊。 ④地位:牧区畜牧业是牧民生活和经济收入的主要源泉,也是国民经济中皮毛、肉、奶的重要供应者。 3.农区畜牧业 ①分布:东部季风气候区 ②主要畜种:猪、牛、鸡、鸭 ③饲养方式:圈养为主 . ④地位: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是我国城乡人民食用肉、禽、蛋的主要来源。 五、水产品: 1.分类 : ① 按生产方式分为天然捕捞(采集)业和养殖业 ② 按生产水域分为淡水渔业和海洋渔业 . 海洋水产品:种类多——鱼类1500种,重要的经济鱼类300种。名产多——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墨鱼、对虾。海水养殖——海带、紫菜、对虾、牡蛎、珍珠贝。 淡水水产品:江淮流域、珠江流域。 2.分布 : 东南部季风气候区和沿海 3.大陆架海区生产条件 : 水域广阔、市场广大、交通便利 、生产水平和加工水平高 六、副业: (1)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我国海盐生产条件优越:漫长的海岸线,有很多地势平坦的泥质海滩。著名的盐场有长芦盐场,莺歌海盐场,布袋盐场。 (2)药材:东北的人参、鹿茸。 (3)桑蚕: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例4(2007重庆)图8是我国甲乙两省2005年农业产值结构图,图9是两省耕地面积变化图。按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从乙省会到甲省经最短铁路线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2)2000-2005年期间,两省耕地变化的共同趋势是    。两省耕地变化绝对量较大的省是    (省名)。变化率较大的省是     (省名)。 (3)分别说明导致两省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指出甲省在耕保护中应采取的最主要措施。 (4)简要说明两省农业结构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自然原因。 答案:(1)变化规律:由少到多。原因:距海越来越近,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强 (2)耕地总量下降; 江苏; 青海 (3)原因:甲省因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乡建设占用大量耕地;乙省为防治生态环境退化,实施退耕还草还林使耕地减少。 措施:严格控制城乡建设占用耕地,科学合理地利用耕地。 (4)差异:甲省以种植为主,畜牧业和渔业也占重要地位;乙省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也占重要地位,渔业比重低。 原因:甲省平原地形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水域面积广;乙省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土壤贫瘠、草原面积大、耕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七、农业生产分布区: 1.商品粮生产基地: (1)主要基地: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成都平原、苏皖北部平原、珠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等。 (2)建立条件:自然条件优越、生产力水平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 ①粮食生产条件较好,高产稳产农田比重较大,余粮较多; ②人均占有粮食数量多,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且投资少而见效快的地区; ③粮食生产集中连片,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基本类似,便于统一规划、建设和布局生产; ④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粮食生产用地与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生产用地矛盾不大,交通运输方便。 (3)优点:粮食生产专业化,可以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2.商品棉基地: 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及南疆等。 3.油料作物: 主要包括花生和油菜。花生产于山东和两广丘陵,油菜的集中产区是长江流域。 4.糖料作物: 甘蔗和甜菜。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四川、云南是甘蔗主要产区;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新疆等省(区)是甜菜主要产区。 5.四大牧区: 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牧区为我国四大牧区,其中内蒙古牧区最大。 6.农产品出口基地: 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带、珠江三角洲。 例5 (2007江苏地理卷)马可波罗途经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喀什时,得知当地有美丽的花园、葡萄园、果园,棉花、亚麻产量十分丰富。请简要分析当地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要点:光照条件好、热量充足、灌溉便利、地势平坦 例6 (2006上海地理卷)下列省区中,既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又是我国重要甜菜产区的是 A.青海 B.新疆 C.西藏 D.黑龙江 答案:B 四、不同区域农业的发展条件 (一)东北区(黑、吉、辽) 1、自然条件分析: (1)长冬严寒但夏季温暖,日照时间较长,一年一熟;属湿润半湿润区,灌溉水源充足。 (2)东北平原地势低平,土层深厚,遍布肥力较高的黑土,对农业机械化耕作极为有利。 (3)冻土广布,保证了土壤有较好的墒情。 (4)沼泽地面积很大,但开发不宜过量。 (5)本区纬度较高,热量资源不足,农作物在春、秋会受到低温冷害,农作物大幅减产。 2、农业特色: (1)以玉米、春小麦为主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2)大豆、甜菜为主要经济作物,黑龙江是最大的大豆产区;甜菜以松嫩平原为最多。 (3)其它经济作物有亚麻、柞树等。 (二)黄河中下游区(陕、晋、豫、鲁、京、津) 1、自然条件分析: (1)多数地方属于暖温带,夏季气温高。农作物多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春旱和初夏干旱威胁农业生产。多数地方灌溉水源不足。 (2)盐碱危害很严重。 (3)黄土高原的黄土,比较肥沃,便于耕作。但土质疏松,地表无植被保护,水土流失严重。 2、农业特色: (1)冬小麦、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 (2)棉花是本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冀、鲁、豫三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基地。本区植棉的有利条件:夏季气温高,对棉花生长有利;秋季晴天多,对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也有利;粉沙性的土壤适宜棉花根系的生长发育。 (三)长江中下游区(湘、鄂、赣、皖、苏、浙、沪) 1、自然条件分析: (1)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区,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夏季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常形成伏旱天气,此时,热量农作物生长旺盛,必须保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 (2)平原广阔,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 (3)江南丘陵红壤广布,是我国南方主要低产土壤之一。 2、农业特色: (1)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 (2)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桑蚕等。棉花生产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太湖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桑蚕基地,是著名的“丝绸之府”。 (3)江南丘陵的红壤区,适宜茶叶、油菜、杉木生长。 (四)南部沿海地区(闽、台、粤、桂、琼及香港、澳门特区) 1、自然条件分析:(1)本区气候炎热多雨,无霜期长,作物几乎可以全年生长,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至三熟。 (2)台风活动频繁,台风带来一定灾害,有时也可缓解沿海地区的旱情。 (3)地形多为丘陵山地,平原面积不大,珠江三角洲和台湾的西部平原是本区最大的两个冲积平原。 2、农业特色:(1)水稻在本区普遍种植,珠江三角洲和台西平原是重要的稻米产区。甘蔗是最重要的经济作物,粤、闽、桂成为全国重要的蔗糖供应地。 (2)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3)有橡胶、剑麻、油棕、椰子、咖啡、可可、胡椒等热带作物,海南岛的橡胶种植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4)有香蕉、柑橘、菠萝、荔枝等热带、亚热带果树。 (5)台湾的樟树颇为著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五)青藏区(藏、青) 1、自然条件分析: 地势高,形成独特的高原气候。其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气温低,日较差大,年较差小,迎风坡降水多,拉萨有“日光城”之称。 2、农业特色: (1)牦牛、绵羊、山羊是高原上分布最广的三大牲畜。草场主要分布于高原湖泊周围和河源地区。 (2)黄河谷地比较宽阔,降水较多,土地肥沃,是主要农业区。柴达木盆地,由于祁连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和山麓地带的地下水较为丰富,引水灌溉发展农业。 (3)雅鲁藏布江谷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使这里的降水较多,冬季不受寒潮影响,比较温暖。西藏的重要粮食作物——青稞。 (4)“西藏的江南”——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这里降下大量的地形雨,呈现浓郁的亚热带和热带风光。在肥沃的河谷地带,橘子、香蕉园、水稻田随处可见。 (六)西北内陆区(内蒙、宁、甘、新) 1、自然条件分析: (1)强烈的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多风沙,气候干燥;晴天多,云量少,日照丰富;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大。 (2)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是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2、农业特色: (1)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是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这里利用引黄河水自流灌溉。 (2)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的灌溉农业仅限于高山山麓的冲积平原上,这里土质较好,山地降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等水源充足。 (3)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是我国长绒绵的主要产区,这里无霜期较长,夏季气温高,积温量大,日照充分。新疆吐鲁番盆地,有引地下水灌溉的特殊工程—坎儿井。 (4)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优良畜种:内蒙古的三河牛、三河马,宁夏所产的滩羊、新疆的细毛羊。 (5)本区由于不合理开垦,过度放牧,任意樵采,造成严重的沙漠化危害。 例7(2008年全国文综)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1)~(2)题。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解析:第(1)题:题目中有一条件“当地1月平均气温3℃”→南方地区,图中农作物有油菜,油菜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因此该地为长江下游平原→太湖平原。 第(2)题:该地种植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水稻种植面积下降,蔬菜、花卉等种植面积上升较快,具有城郊农业特色,其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应该是市场需求量的变化。 答案:(1)B (2)A 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