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师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和探讨,同学们对产业转移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关注的问题。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全球战略目标,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果是带动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 师 今天这节课老师安排大家活动,以日本为例,对产业转移进行进一步探讨。 (创设情景、引导探究) 推进新课 板书: 四、日本产业转移 师 日本近一段时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原因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了传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热潮,并持续至今。在日本国内,由于传统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使国内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的现象。日本这一阶段的产业转移,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 1.自1955~1969年,日本用了15年的时间建立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重化工工业对原料、燃料的消耗量大。20世纪70年代,国际能源市场出现了两次“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价格上涨。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日本产品的竞争力有什么影响? 2.1985年,日元对美元大幅度升值(升值了1倍多)。日元大幅度升值对日本产业向海外转移有什么推动作用? 3.至20世纪80年代,日本传统工业品的国内调拨趋于饱和,国际市场面临着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竞争。这种市场形势对日本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4.日本劳动力一方面价格很高,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推进,劳动力的数量下降。日本劳动力特点对国内企业生产有何影响? 5.日本工业高度密集于太平洋沿岸地带。这一地带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这种状况对日本企业生产的区位选择有什么影响? 6.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提出“技术立国”的基本国策,工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换。这种政策对日本传统工业企业在国内生产有什么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教师指导) 生略。 师 1.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依赖于国际石油而建立起来的日本重化工业的制造成本提高,产品价格相应提高,从而削弱了日本重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日元的大幅度升值,意味着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大幅度提高。例如,同样的日本产品,如原来在国际市场上卖1美元,日元升值1倍后,其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价格就达2美元。所以以国际市场为依托的日本传统产业只好纷纷向海外转移。 3.自身市场满足不了发展需求,国际市场上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同类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所以日本企业在其国内发展的空间很小。 4.劳动力价格高反映为产品的价格高,而劳动力数量又满足不了企业进一步扩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所以,日本从事产业的国内企业受劳动力价格和数量的双重制约。 5.促使日本企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向国土的南、北部和海外扩展。 6.“技术立国”的政策明显对传统产业在国内生产不利,即企业生产要么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换(需要大量投资),要么转向海外。 师 由日本的产业转移看到,国际产业转移是开放经济的产物,也是国际竞争的必然结果。在现实中,产业转移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用地紧张、地价等等。(拓展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日本产业转移) 课件展示: 国际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带动国际产业转移不断加速,是全球化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迄今为止,这一趋势还是以发达国家为中心和主体展开的,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尤其如此。2001年发达国家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高达95.4%,其中仅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三大发达经济体即占到84.6%。日本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发达国家,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到这一进程之中。这意味着,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向,而并非日本面临的特殊问题。 师 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产业大规模向国外转移,并成为世界经济地理界引人注目的现象。它给日本带来什么影响呢?阅读课本图5.16,说明产业向国外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 (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地理与生活的素材来为学生的讨论和探究提供素材,从而培养学生从多样的信息中,寻找证据,搜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教师展示课本图5.16“日本产业转移影响”,小组活动、合作探究,然后回答) 生略。 师 图直观地显示了产业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形成“产业转移出去的多,转移进来的少→国内生产投资不足、生产困难→市场萎缩→产业向外转移,外资不愿进入”的恶性循环。 师 尽管重化工业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但是却能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成为发达工业的象征。日本、韩国的经济发展都经历了由轻工业(劳动密集型)到重化工业(资源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到高科技工业(技术密集型)的阶段。思考: 1.为什么日本、韩国在重点发展重化工业之前,要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2.目前,有人提出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地区以及浙江省要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对此,提出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教师提示) 师 1.重化工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工人,另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有利于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的优势,积累资金和造就产业工人。所以,劳动力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往往从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开始。 2.珠江三角洲和浙江省经济实力强,有发展资金密集型重化工业的经济基础,而东北地区则有发展重化工业的工业基础。但是,重化工业的发展需求需要严格的环境评价,避免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 师 重化工业阶段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更多地是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正视和应对重化工业阶段的挑战,将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间的重大任务。 师 我国当前出现的部分行业投资过热、货币需求大增、GDP高速增长等,都与我国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有很密切的关系。 首先,重化工业阶段将为我们调控经济增长带来很大压力。 其次,重化工业阶段将导致能源、重要原材料和交通运输的紧张。 再次,重化工业阶段将会出现就业岗位的持续紧张。由于重化工业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有机构成高,虽然对GDP的增长贡献较多,但创造就业岗位和吸纳就业的能力却较低。 第四,重化工业阶段将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带来巨大压力。一方面,许多重化工业(如化工等)的生产排放的“三废”较多,对环境的破坏较大;另一方面,一些重化工业产品(如汽车)的使用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师 当然,重化工业阶段除了挑战外,也有许多机遇,如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部分重化工业和与重化工业关系密切的前向和后向产业(如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等)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继续进行;技术进步的速度很可能加快;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增加,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高等。这些机遇都有待我们在应对挑战的同时好好抓住和利用。 课堂小结 日本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何借鉴日本经验,扬长避短发挥我们的资源、劳动力、市场优势,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希望同学们通过对日本产业的研究,有所启发。 板书设计 第二节产业转移 第一课时 一、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向廉价劳动力区域转移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向内部交易成本低的区域转移 3.市场因素:向市场广阔或潜力大的区域转移 第二课时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使产业结构的调整 2.促使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第三课时 四、日本产业转移 活动与探究 以“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产业转移与西部经济发展”为题,写一篇文章,利用所学原理为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