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从容说课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推进工业化是区域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不同的地区或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如资源丰富区,或在社会经济条件优越的地区如政策倾斜、位置优越、劳动力资源丰富等地区积极斥资办厂,推进工业化进程,在我国分别形成了苏南经济模式、浙江温州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等,经济实力大增。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使这些地区发展变化令人瞩目。 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经济发展创造的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以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发展工业化的地区,它的发展经历了超强优势,高速发展—暴露问题,发展受阻—理性反思,科学规划的过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节内容围绕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行设计。教材大量引入事实材料和图表,便于学生理解,发展思维。教材内容简单,但牵涉的知识面较广,需要在教学中予以说明。教材通过“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一醒目的小标题,阐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得以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优势的形成主要是社会发展的历史条件所决定,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性是伴随着社会发展的要求而得以体现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阐述了不同阶段因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影响,工业发展呈现不同态势,旨在使学生了解沿海地区经济改革开放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及经济发展与城镇发展的相互关系等。 在教材中,除了叙述式课文与活动式课文外,还有丰富的插图和阅读材料。这些内容都是教师组织学生自学,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学习素材。教师要充分发挥好教科书中各种不同内容的教学功能,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有利于知识、能力、方法和品德的发展过程。 教学重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得以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2.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动力和发展规律。 教具准备 电脑、视频展示台;东南亚与我国东南沿海的小比例尺图;珠江三角洲大比例尺图。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第一课时:对外的前沿;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第二课时:问题与对策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思想束缚,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5.通过分析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阶段、问题与对策,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动力和发展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来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未来经济和城镇发展的设想和建议,反馈学生知识、能力、价值观发展情况和效果,培养学生对所学所得的运用能力,并为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发展营造有利氛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鼓励学生主动获取资料的做法,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的训练。 2.注重学生形象思维与人文素质的培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农业居基础地位,工业居主导作用。在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较低或刚刚起步的发展中国家,往往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长三角的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珠三角的外资企业都是其中的推进工业化的典型。它们的发展经历了超强优势、高速发展—暴露问题、发展受阻—理性反思、科学规划的过程。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经济发展创造的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发展工业化的地区。珠三角在率先迎来了“黄金发展期”的同时,也比国内其他地方更早地遇到了“矛盾凸显期”。我们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考虑该地如何利用区域优势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又该如何面对困境提出科学发展观。 推进新课 板书: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师 (强化地图概念,提高读图能力)读课本图4.17明确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 生 在图4.17上找出珠江口及其东西两岸的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珠江入海处附近的广东的省会城市广州及散布于其中的佛山、东莞、惠州、中山。 师 这些地名你在以前听过吗?是什么原因而著名的? 生 (相互补充)深圳、珠海为经济特区,香港、澳门为特别行政区,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是家用电器的著名产地。 师 该地的工业结构以什么为主? 生 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为主。 师 深圳、珠海、东莞等发展历史不长,但如今的经济都令人侧目。《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唱出了这些地区发展的有利条件,它们的发展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而发展的。 师 (出示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出示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对于该地的优惠政策,考虑它对珠江三角洲的影响。 课件展示: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早开放的地区。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外资;经济体系建立起来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及外商独资企业将占最大比重;对前来投资的外商,在税收、土地使用费、劳务费、外汇管理、人员入境和出境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和方便;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管理体制,国家给经济特区比较多的经济活动自主权。 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经济开放区,其中广州市为沿海开放城市。 材料二:经济特区的税收优惠 1.从境外运入特区和从特区运往境外以及在区内流转的货物,免征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2.企业进口自用的生产设备及其维修用零配件,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3.企业为生产出口产品而进口所需的原辅材料、零部件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4.企业采用进口料件加工的产品在销往国内市场时,按其进口料件的价值缴纳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在特区内加工增值部分不计征进口税。 5.加工企业生产出口产品,除国家另有规定的外,免征出口关税和出口增值税。 6.企业进口自用的建筑材料、油料、管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办公用品,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7.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外资生产性企业自获利年度起享受“二免三减半”征收的优惠。对符合国家有关鼓励政策的,可减按10%计征。 8.企业从事保税性质加工,免征加工环节增值税。 9.保税货物在区内企业之间可以自由流转,开展保税货物交易业务免征增值税、消费税。 10.对特区内的仓储货物、转口货物不收取海关监管费。 生 (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珠江三角洲在享受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使它们能先行一步,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师 (设疑导思)珠江三角洲出示了优惠的投资政策,那么此时世界上有无剩余资本和产业受珠三角这一优惠政策的吸引呢? 师 出示课本图4.18,美国作为世界上工业发展的领头军,看看这一时期前后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何选择美国1970~1990的产业结构变动图,产业结构如何变动? 生 选择1970~1990的产业结构,是因为这个时期美国的产业变动及随之发生的产业转移,直接影响了东南亚的经济发展,进而刺激了珠三角地区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师 如果当初国家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放在同是东南沿海的沪宁杭、京津唐,会不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生 (小组讨论,个人发言)不会。因为珠三角具有更好的区位条件和侨乡这一良好的人文背景。 师 出示“东南亚与我国东南沿海”的小比例尺图,为什么该地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 生 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与临近香港和澳门,面向东南亚的优越条件是分不开的,港澳与珠江三角洲形成“前店后厂”的地域分工与合作模式。 师 为何该区域许多地方都成为侨乡?侨乡对发展经济意义有多大? 生 许多地方的居民有下南洋谋生的习惯,这些华侨、港澳台同胞利用在海外的各方面关系,通过投资、引商、引资的方式促进外资企业在珠三角来安家落户。 师 在这些有利的条件中,究竟什么条件是至关重要的呢? 学生甲:区位最重要。 学生乙:侨乡。 学生丙:国际经济环境最重要。 学生丁:改革开放的政策最重要。 师 阅读并完成课本第78页的活动。 师 各地都有的发展条件是国际经济环境,珠三角始终存在的条件是区位和侨乡的因素,为何珠三角在20世纪80年代前还是默默无闻,80年代的发展却一枝独秀呢?综合其所有因素考虑,珠三角80年代后的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条件是改革开放的政策。地理条件虽然重要,但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的优劣势是可以转换的。正是改革开放,才使该地成为了东南亚和港澳等地工业发展的“后院”。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才能使广交会人头攒动。广州作为珠三角地区的龙头之一,地理条件因社会经济条件而变。 师 (师生达成共识)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合适时机是抓住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珠三角的工业化主要是依赖对外开放的前沿发展起来的。合适的时机、优惠的政策、良好的区位是其发展的三大法宝。 板书: 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对外开放政策 良好的区位条件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师 珠江三角洲地区因改革开放成为我国最发达地区之一,它是如何在短短二三十年间发展起来的呢?我们寻求它们发展的足迹。 板书: 工业化进程 师 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充分抓住了机遇。 师 请学生阅读“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及“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考虑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不同阶段。 师 读课本图4.20,从珠江三角洲工业总产值增长的差异上看出珠江三角洲有两个发展阶段,讨论两者发展的差异,列出比较项。 生 时间、发展条件、发展特点、结果。 (小组探究:小组同学合作填写下列表格) 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阶段对比 工业发展 时间 发展条件(优势、劣势) 发展特点 结果  第一阶段 1979~1990 优势:优惠政策、侨乡优势、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人才与劳动力的迁入、国内市场的需求,使该地发展优势更明显 劣势:工业基础差,无资金、设备、人才、经营管理经验 规模小,以生活消费品加工厂为主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了投资环境,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第二阶段 1990年以后 优势:资金、设备、人才、经营管理经验 规模大,高新技术成为主导产业 经济实力大为增强,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板书: 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1990年以前)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1990年以后) 城市化快速推进,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方之一 师 (设置问题,思考探究)1.广东流传着反映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阶段轻工业起步时的顺口溜:三水一瓶水(健力宝饮料),顺德一把扇(各种名牌电风扇),鹤山一条毯(拉舍尔毛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早期的基本生产模式是什么?2.第二阶段在众多优惠条件逐渐丧失的前提下,为何能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生 从课本图4.21可见,第一阶段的基本模式是从境外引进资金、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在本地加工完成后,大批产品经过香港等地的转口贸易供应国际市场,属“外向型”经济。大量民工的涌入使该地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廉价劳动力的优势。 第二阶段,虽然众多优势如政策、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等逐渐丧失,但多年初级阶段的积累已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资金、设备、人才、经营管理经验优势明显,所以在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能抓住机遇,顺利实现产业的升级。而今,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师 (承上启下)工业化促进了非农业人口在地区上集聚,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师 阅读课本81页活动题可知,许多城市化都是借助于工业化,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工业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城市化发展速度、水平如何?是否合理? (方法引导:城市化发展是否合理,应从单一城市发展和城市间的发展考虑。从单一城市而言,乡村迅速变为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备,城市容纳人口的能力有限,城市畸形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从城市间的发展看,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和规划,大、中、小城市等级规模不合理,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 生 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该地发展不尽合理,出现了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 课堂小结 1.珠江三角洲经历两个发展阶段,其发展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2.分析我国东北辽中南工业区、京津唐、沪宁杭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