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认识区域 【内容拓展】 一、区域的内涵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在地理学中,仍然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对于区域概念的语言阐述。不同的地理学家,因为考虑的侧重点不同,对区域概念所强调的方面也有所差异。换句话说,与地理学的其他概念不同,区域概念很难用一句话作准确概括,但其内涵基本上为大家所共识。 1.区域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体现了区域划分的客观性;“按一定的指标”则体现了区域划分的主观性。 2.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在地表具有的特征是:面积、形状和边界。例如,下图中的甲国是印度,像一个倒三角一样插入印度洋中,面积为297万平方千米,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成为与中国的界山。乙国是意大利,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像一只大马靴一样伸入地中海,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成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等国的界山。  3.区域的区位特征。区域的区位特征即任何区域都占据一定的位置,并与周围的区域发生着空间联系。 4.区域的排他性。区域的排他性即同等级区域之间的差异表现。例如,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把我国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干旱区内部的年降水量都在200毫米之下,这个特定性质是其他三个区域都不具备的。 二、区域分析五步走 要全面而科学地认识一个区域,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清楚类型。即看该区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属于什么类型,这是认识区域的第一步,起到定向的作用。 2.区位特征。也就是看该区域在何位置,与周围的区域有何联系。 3.区内共性。即分析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4.区间差异。即比较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不同。 5.边界形状。主要是记忆该区域的轮廓特征,以便准确而迅速地确认,例如山西省呈平行四边形,宁夏回族自治区呈菱形等。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