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专题 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危害和措施: 危害:1)使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2)沿海海水倒灌入侵,土壤盐渍化,地下水水质恶化; 3)严重时地面沉降,造成建筑物塌陷。 措施:a控制抽取地下水;b实行雨季回灌;c跨流域调水 赤潮产生的原因、危害、措施 1)概念:海水中赤潮生物(藻类)异常繁殖,聚集于水面,使海水变色的现象。 产生的原因: 1)太阳辐射强,水温高,海水运动缓慢(静水) 自然原因 2)海面上空气流稳定有利于赤潮生物的集结,使海洋中积累大量有机物(静风)(外因) 3)海域相对封闭 1)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 人为原因 2)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根本原因) 3)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3)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4)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5)带来危害:a 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 b 危害人体健康; c 影响海洋旅游业。 6) 措 施:1)建立完善的赤潮监控体系,及时发现采取防范措施; 2)控制污染,减缓或扭转海域水体富营养化。 咸潮产生的原因、危害和措施 ①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 ②咸潮的形成原因: a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气候) 自然原因: b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c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地形) d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天文) 人为原因:a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 b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③咸潮发生时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带来危害: a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b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 c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④从长远看,防治咸潮可采取的措施: a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 b采取调水以淡压咸; c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d节约用水; e修建水库 温室效应问题: ⒈温室气体:主要是CO2 ⒉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   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区被淹   原因:①海面因温度升高而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②极地增温强烈,部分极冰融化   ⑵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①干旱地区将变得更干旱   ②温带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因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干旱、退化成草原   ③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有所改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 ⒊产生原理: CO2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而使大气温度增高,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  产生原因:①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释放大量的CO2 ②森林被子大量砍伐,植物吸收的CO2减少,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多 ⒋解决措施: ①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于 ②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③推广使用绿色能源。 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加快引发多种环境问题 ①加剧了风暴潮灾害 ②加大了洪涝威胁 ③减弱了港口功能 ④引发海水入侵 ⑤引发土壤盐碱化 ⑥海岸侵蚀加剧 沿海湿地损失和动物的迁徒 ⑧沿海城市市政排污工程排污能力降低 西南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简述其对自然环境的危害? 1)上游山区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2)石漠化加剧; 3)生态环境恶化; 4)下游平原地区泥沙淤积严重,洪涝灾害加剧。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自然原因:①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②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③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 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1)减少地表植被的破坏,恢复植被;2)在易发区减少人类“不恰当”的工农业生产活动; 3)加强灾害的预测、监测,必要时进行人口迁移。 注: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1)有石灰岩广布的地质条件; 2)高温多雨的气候,便于溶解侵蚀。气候条件 3)生物条件:湿热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较高。 总结: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分析 分布:(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区) 岩石条件:岩石破碎; 自然原因: 地形条件:沙区坡陡谷深,受重力影响易下滑; 产生原因: 气候条件: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冰雪融水会聚; 人为条件:人类毁林开荒,开山凿石,修桥搭路等。 黄土高原地形特点及形成的地质作用原因? 特点: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原因:地质历史时期的风力沉积作用、地表形态主要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补充:黄地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措施请同学们参考教材)。 1)地壤:粉沙粒为主,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遇水崩溃;具有独立性; 2)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 自然原因: 3)地形:地形起伏明显; 4)地质:黄地高原构造运动强烈,史上多地震,加剧地表破碎; 5)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1)破坏植被(开垦陡坡,过度放牧和樵采,建设宫殿,战争); 人为原因: 2)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3)过度开矿 露天矿:破坏植被形成新物质 河道:滩地开矿,泥沙入河 渤海湾冬季多风暴灾害的原因? 气象原因:渤海湾地区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风浪大;/该季节吹强劲的偏北风; 天文原因:此时正值满月前后,即将出现天文大潮,潮汐与风暴潮的叠加,抬高潮水位; 地形原因:渤海湾是浅海大陆架,沿海地势低平,危害大; 本地区我国地面沉降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海面上升和地面沉降使风暴潮灾害加剧。 1)该地区是飓风多发区,易形成风暴潮; 类似:孟加拉湾风暴的原因 2)海湾呈喇叭口向印度洋敞开,夏季风加剧了潮势; 3)沿岸地区低平,多洪涝灾害。 中国沙尘暴灾害的分析(原因、措施、多发地区)? 1)西部有大片荒漠区(沙漠),地区缺少植被保护;[物质条件] 自然原因: 2)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地面干燥)[降水条件] 形成原因: 3)快行冷锋天气影响,冬春季大风日数多[动力条件] a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 人为原因: 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c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d超量开采地下水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治理措施: 1)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2)合理放牧,控制载畜量,推广“轮作”; 3)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 4)调节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牧,植树造林,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 5)加强沙尘暴预警机制,降低沙尘暴的破坏能力; 6)合理利用草场资源,禁止采伐发菜; 7)合理用水,发展节水农业; 治理意义: 1)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2)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3)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西北地区为了揭制沙漠化的趋势,种植草和灌木比栽种乔木更好,分析原因? 该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 ,风力大,不利于乔木生长; 乔木生长需水量大,易加剧该地区干旱; 草和灌木矮小,根系发达,抗风固沙能力强,草和灌木需水量少,在干旱地区易成活. 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原因? 原因:1) 干旱时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以致地壤盐分向地表积聚; 2)地形低洼,起伏和缓,岗洼相间,排水不畅,且地下水位高; 3)地壤疏松,土壤水分容易蒸发; 4) 不合理的垦殖。 5)不合理的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水位升高; 治理措施:1)引淡淋盐; 2)井排井灌; 3)生物措施,农田覆盖; 4)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措施?. 原因:1)北方雨季短,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季节不均匀,降水年季变化大;. 2)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需水量大,人均水资源少; 3)水污染和浪费严重;. 措施:1)节约合理用水;建设水利工程;2)跨流域调水; 3)防止污染,保护水资源; 4)因地制宜,采用海水淡化等技术,增加水源.. 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其措施 我过的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A(气候)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凌汛现象。 自然原因: B河床条件——河道弯曲、狭窄、泥沙淤积、地势低平; C支流湖泊的数量及分布; D入海通道单一。 产生的原因: A 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 人为原因: B 围湖造田; C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 3)治理措施:水患及整治 原 因 治 理 措 施  黄河 ①降水集中在7、8两月,多暴雨;②中游黄土高原植被破坏,水源涵养能力下降;③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在下游沉积形成地上河;④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①中上游修水库拦蓄洪水,治沙和防洪并举;②中游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治理;③加固黄河大堤,防止决口,引黄淤灌  海河 ①降水集中在7、8两月,多暴雨;②支流多源于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易被淤塞;③扇形水系使各大支流洪水同时汇集天津,注入海河;④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①在支流上修建水库,拦蓄洪水;②中游利用洼地积蓄洪水;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减轻海河压力,利于洪水排泄)③中上游植树造林  淮河 ①降水集中在7、8两月,多暴雨;②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源涵养能力下降;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泥沙淤填入淮河道;③扇形水系洪水同时袭来;④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①在支流上修建水库,拦蓄洪水;②中游利用洼地积蓄洪水,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减轻海河压力,利于洪水排泄);③中上游植树造林  辽河 ①降水集中在7、8两月,多暴雨;②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易被淤塞;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①在上流上修建水库,植树造林; ②下游加固堤坝  2012年夏四川盆地遭受近100年来最严重的高温伏旱天气,简述其形成原因? 直接原因:副热带高压控制 处于东南和西南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产生焚风效应; 盆地地形,难以散热; 全球气候变暖; 城市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生产、交通集中,工业生产、家用电器等方面的废热排放,使城区热量增加)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了城市极端高温的酷热程度 台风形成的条件?(4分) 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度以上的洋面上;. 保证有充足的水汽和热量,并且受到一定的地转偏向影响。(赤道没有). 今年的自然灾害使我们在预防,减轻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方面获得这样的启示?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预报; 建立有效的“防灾机制”,及时应对突发性灾害; 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督促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灾害的应急工作开展保险业务; 宣传有关自然灾害的常识,让人们学会合理的自救、营救措施。 南方雪灾专题 南方各省冰雪灾害形成的原因?(大气环流形势异常,以及当前的拉尼娜事件) 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水温偏低,造成东亚地区经向环流异常,有利于北方冷空气的南下; 副热带高压偏强,较常年同期的位置偏西偏北,有利于把南方的暖湿气流向北输送; ①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致使气温持续偏低; ②(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低压槽活跃,促使西南方向暖湿空气沿云贵高原向中国输送)/(西南暖湿气流异常活跃),冷暖两股气流在我国南方地区交汇而形成“锋面”; ③冷暖气流势力均衡,暖湿空气在上,在对流层中低层形成稳定的逆温层,形成大范围雨雪 天气创造了有利而稳定的环流条件; 注:厄尔尼诺气温上升,拉妮娜气温下降 持续“不退”的原因 南方暖湿气流和北方冷空气势力相当,持续在30゜N附近,尤其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贵州一带受灾严重的原因 1)冷空气过境后,气温骤降; 2)冷空气受秦岭以及大巴山等高大山地的阻挡,长时间停留在该地; 3)西南从印度洋北上的暖湿气流不断增加湿度,与冷空气相互作用,形成持续的地形雨; 4)位于云贵准静止锋冷气团一侧。 北方损失小南方损失大的原因? 我国北方地区空气干燥,低温下不会出现电线、房屋、地面等大面积结冰;南方地区空气潮湿,低温下出现电线、房屋、地面等大面积结冰,导致房屋倒塌,输电中断; 北方冬季寒冷,房屋、电线、水管等公用设施等注意防寒保暖; 南方冬季温暖,房屋、电线、水管等公用设施等初建时就没有防寒保暖措施,突遇寒潮暴雪就会造成巨大损失; 北方居民适应寒冷天气,南方居民不适应。 试列举 “雪灾”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危害? 使农作物、果木和热带作物遭受严重危害; 大雪冰冻造成牲畜死亡; 交通堵塞,电力、通讯中断等。(影响交通和通信) 造成人员伤亡等; 电力供应受破坏。 极端低温天气有利的一面(瑞雪兆丰年的科学道理) 我国冬季一般降水少,降雪增加了土壤的水分,有利来年春播和作物生长; 积雪对土壤有保温作用,有利于农作物安全越冬; 低温不利病虫的越冬,减轻来年的虫害。 防治南方酸雨可以有哪些措施 建立废气处理系统,减少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 综合利用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 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 加强环境法制法规管理(或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废气达标排放。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