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以气候图表的判读为例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是高考说明对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明确规定的基本考核目标和要求,它包括三个不同的能力层次: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气候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本点之一,也是地理复习和地理高考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高考试题中频频出现气候图表,而且形式不断翻新,难度不断增大。在高考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必须把世界上主要的13种气候类型的名称、特征、分布、成因逐一地过关,并学会利用气候图表,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气候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用科学的方法正确地判断和解决问题。 下面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结合气候图表的判读和解答,谈一谈对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图表信息能力的培养问题。 图文转换,弄清基本原理和规律 图指的是地理图像系统,文指的是描述和说明地理事象的文字,图像的价值在于直观地形象化地反映地理规律和原理,文字的长处在于详细地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因此,学习地理应该图文结合,从地图入手,把原理和规律性的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以达到以图识文以图识理之目的。 要想有效地解决气候图表问题,首先必须对气候方面的概念、原理、规律有一个深入地理解,掌握气候要素、气候分类的知识结构,把握住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气候名称、特征、分布、成因等与气候图表之间的敏感性。这样,在解答气候图表时,才可能对图表信息所指向的原理、规律做出迅速反应,从而准确找到显性信息、深入挖掘隐性信息、提炼整合有效信息,科学地切入问题,快速准确地解答问题。 在高考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气候主干知识可用如下图表来说明: 表一: 从气温上看,将世界气候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 ? 热带型 亚热带型 温带型 亚寒带型 寒带型  气温指标 最冷月气温 >150C 最冷月气温 00-150C 最冷月气温小于00C,最热月气温>180C 最热月气温100C-18 最热月气温 <100C  气温变化 终年高温 冬暖夏热 冬冷夏热 冬寒夏凉 终年严寒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极地气候 (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注:温带海洋性气候因受海洋的影响很大,常年温和湿润,最冷月气温>00C,气温变化特点为冬温夏凉,气温年较差小于200C. 表二: 从降水上看,将世界气候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 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气候类型及年降水量(mm)  年雨型 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热带雨林气候>2000(月降水量约200) 温带海洋性气候约为700(月降水量约50,冬雨稍多)  夏雨型 夏季多雨 冬季少雨或干旱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热带季风气候>1500 亚热带季风气候>800;温带季风气候500-600  冬雨型 冬季多雨,夏季干旱 地中海气候300-1000  少雨型 终年降水稀少 热带沙漠气候<150、温带大陆性气候<40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300、极地气候<250   表三: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成因模式图及其特点分析(北半球): 图表识读,获取显性和隐性地理信息 一般地,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包括文字、图像、表格等,文字信息主要是试题的背景材料、图表引文和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它一般指向考查意图、内容和方法;图表信息是各种类型地理图像和数字资料的信息,它是考题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解题的关键和切入点。 近年来出现的气候图表,归结起来大体上有七种类型(详见附录): 一)气温和降水资料表(见表四) 二)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如图1) 三)月均气温和月降水量坐标图(如图2) 四)某种气候类型的气温降水阈值图(如图3) 五)气候要素等值线图(如图4、图5) 六)月均气温和月降水量钟表图(如图6) 七)气候分布示意图(如图7) 这些图表所提供的地理信息主要是图像和表格,文字信息是极少的,而图表中对解题有效的信息不仅有显性的、而且有隐性的。解读这些图表要抓住三个关键:第一是认真审题,读懂题目提供的材料和设置的问题,明确题意,把握问题的指向和实质;第二是认真读图,分清图表类型,看清地图要素,正确判读坐标系统或项目内容,获得有关数值及其变化趋向;第三是提取信息,从试题的问题要求入手,探寻和挖掘有用的解题信息,凡是与试题问题紧密联系、相互印证的地理信息或是虽未直接与问题相关,但由其进一步推导出的第二级乃至第三级的与题目问题内在联系紧密的间接地理信息,均为有效信息。 以图4为例(见文中附录),这是一种考查气候要素的新题型,构思精巧、图文并茂、体现能力立意、重视知识迁移。文字信息提示了图表内容和某些信息要素的变化情况,图像中则包括了大量的显性和隐性解题信息:海水盐度随水深的变化;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叶绿素含量随水深的变化;海洋表面的盐度、温度和叶绿素含量的数值特征;长江口海水的深度;盐度、温度和叶绿素含量三个要素在横坐标上的数值变化情况,等等。其中题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米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 是解答这一组题的突破口。 [附录] 七种类型的气候图表 表四: 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1—3题(2004年湖南高考题)。 城市 ① ② ③  平均气温 ℃ 1月 5 11 21   7月 29 27 26  平均降水量(mm) 1月 47 75 1   7月 150 5 610  1.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 A.上海 莫斯科 孟买 B.上海 罗马 孟买 C.北京 罗马 雅加达 D.北京 莫斯科 雅加达 2.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A.大陆西岸 B.大陆东岸 C.大陆内部 D.赤道地区 3.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图1:2004年和2008年夏季奥运会将分别在雅典和北京举行,图1是两地的气候资料。读图回答1—3题。(2004年江苏高考题)  图1 1.雅典所属的气候类型,适宜生长的水果是 A.柑橘 B.香蕉 C.椰子 D.荔枝 2.与雅典8月相比,北京9月的降水与气温特点是 A.降水较多,气温较高 B.降水较多,气温较低 C.降水较少,气温较高 D.降水较少,气温较低 3.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北京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是 A市中心规划建设高级公寓 B.广建大型游乐场 C.大力发展高级轿车 D.加快环行道路建设 图2:读下图四种气候类型图(图中各点的标号表示月份),据此回答4-6题:  图2 4.上述四种气候类型在中国分布的气候类型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上述四种气候类型代表性的城市依次是 A.伦敦、罗马、北京、武汉 B.开普敦、伦敦、东京、上海 C.罗马、纽约、东京、上海 D.北京、伦敦、罗马、上海 6.最适宜发展牧业和适宜种植水稻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图3:图3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读图3回答1—4题。(2004年广东高考题)  图3 1.年温差最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④⑥⑦ D.②③⑤ 2.图中①表示的气候类型为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3.图中⑦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苔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4.反映大陆东岸纬度地带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 (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②⑤⑥⑦ D.①⑤④⑥ 图4:图4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米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 据此回答10-12 题 。(2005年高考题) 10.图4中①、②、③曲线依次代表 A:盐度、温度、叶绿素含量 B.盐度、叶绿素含量、温度 C.叶绿素含量、盐度、温度 D.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 11.从图4中可以看出 A.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增加持续升高 B.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 C.水深15米处,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值均 达到最高 D.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 12.此次监测所处的时节 A.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 C.燕赵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    D.太行群山——霜叶红于二月花 图5:下图是某地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读图判断其气候类型(气温℃、降水mm):  1月等温线 7月等温线 1月等降水量线 7月等降水量线 全年降水量线 图5 图6:下图是某地的钟表状气候资料,读图回答问题: (1)该地 月气温最高,说明它在 半球,而且气候深受 的影响。 (2)该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  图7:读右边的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1)若图中斜线部分表示在某种气候条件下分布的农作物,则该农作物可能是 A.甜菜 B.春小麦 C.油橄榄 D.青稞 (2)简要分析该气候的特点及成因。 图7 参考答案:表四 B A D; 图1 A B D 图2 C D D ; 图3 C A C D; 图4 C B D; 图5 热带草原气候; 图6 二月,南半球,海洋,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图7 C 略 图表解析,提炼和整合地理信息 通过读图,我们获取了大量的地理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是有用的,有的是无用的,有的是关键的,有的是无关的,有的是隐含的,有的是故意迷惑你的,在获取了试题信息之后,需要进一步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取舍,删除无用信息和伪信息,再对有用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明确这些信息的内在联系——时空特征、数量质量和基本属性,建立起由这些有效信息所构成的线索——地理概念、原理、规律或过程等等,然后有的放矢提炼解题的关键信息,找准解题的切入点,根据有效信息反映出来的地理事象的变化、构成特征,与自己所熟知的基本原理、规律相对照,通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提示事物内涵,得出科学结论,即可从“眼中之竹”升华为“胸中之竹”了。 如上例中(图4),解答第一个问题的关键是题干的信息提示“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米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以及我们所熟悉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的基本规律,三条变化曲线只要明确了两个信息,就很容易得出答案。解答第二个问题就要看清楚横坐标三个地理要素的数值随纵坐标的深度数值的变化而呈现出的变化规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采用排除法或对比分析法,较易得出答案。第三个问题是要求考生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所处的时节,题支中的 “A.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 C.燕赵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    D.太行群山一霜叶红于二月花” ABCD四个选项分别代表“冬春夏秋”四个季节,我们根据获取的海洋表面水温为170C的信息,很容易删除A和C两个选取项,春秋季节的气温都在16-220C,究竟选B还是D呢?这确实令人费解。但是只要我们善于挖掘隐性信息,整合有效信息,还是能够选出最佳答案的。图示中长江口此时的表层叶绿素含量为1.6以下,表层盐度仅为3.24且比下层低;而且在深度10米以内温度曲线变化幅度很小,近似于垂直;海洋表面水温为170C,则其气温应该达到200C左右。我们整合上列信息,再采用图理结合的办法严密地推敲,终究会水落石出。 图理结合,解答和阐释地理问题 通过对图表资料的信息挖掘、信息整合、信息提炼和信息分析,已经十分清楚信息所反映出来的地理特征了,接下来就是要把“胸中之竹”转变成“手中之竹”了。上例中,根据叶绿素含量春天大、秋天小的规律,海水表层盐度受地表径流注入影响而变小的规律,海洋性气候区秋天气温高于天天气温的规律,以及海水表层温度春夏季节变化快而秋冬季节变化慢的规律,综合判断应在秋季。(据文章《初级生产力与叶绿素》,闽江口春季海区表层叶绿素含量为1.42±0.90mg/m3,最高值含量为3.82mg/m3,底层叶绿素的含量低于表层,仅有表层的一半,均值为0.97±0.18mg/m3,中层含量为0.90±0.32mg/m3。秋季表层叶绿素含量平面分布呈低值、均匀分布的特征,含量为0.74±0.37mg/m3;)。又如,我们将上列图表中的气温和降水的阈值特征与气候的基本规律和原理相结合,根据“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八字方针,就可以迎刃而解气候图2了:①地最冷月为1月-60C,最热月为7月280C,可知是北半球的温带气候,冬天降水少而夏天降水多,可知是季风气候,合起来便可推断是温带季风气候。同样地,我们可推出②是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地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④地为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此外,我们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法,抓住关键词,对地理事物进行科学地描述和适当地阐释,就能有效地回答地理简答题了。例如图7中要求简要分析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及成因,我们就要抓住气压带和风带这两个关键词,结合它们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进行解释: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南纬30-40度地区,形成这里炎热干燥的气候特点;冬季太阳直射点北移,西风带影响这一地区,形成这里温和多雨的气候特点。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