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复习之我见 地理高考内容包括三部分,即自然地理和地图、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包括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一般情况下,区域地理提供素材,以经线、纬线限定区域范围,提供世界或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重点问题,要求考生运用高中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或说明。由此可见,区域地理是考试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或者可以说是“初中地理搭台,高中地理唱戏”。那么,怎样来处理初中区域地理和高中系统地理的关系,从而达到提高区域地理复习的效率呢?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拙见。因为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复习的方法相差悬殊,我们分开叙述。 一、世界地理部分 第一,高考试题的特点 1.突出区域地理的特征,强化对《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十三个分区和八个国家的地理特征的考查。区域地理特征是认识地理区域相似性和差异性,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相互联系及区别的主要依据。世界各自然、人文区域,以及一些重要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是学习地理的核心内容,考试命题也突显这一特点。 2.关注重大时事、新闻,重大社会问题、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所发生的区域。 3.考试内容的综合性与表达方式的图像化成为近年区域地理考题的另一新特点。并且这一特点正在朝着信息材料的多元化方向发展,试题联系的知识越来越广,综合性越来越强,充分体现了以区域为材料,考查高中原理的命题思想。 第二,复习策略 世界地理部分,大的分区就有十三个,还要掌握八个国家,内容很多。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复习方法,以提高复习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仔细研究本部分内容,我们会发现,各个分区和国家在影响因素上有某种相似,有趋同的特点,但在具体内容上又有不完全相同,体现出其个性特点。根据以上分析,一方面,我们将对世界地理分区内容的复习模式化;另一方面,又兼顾各个分区和国家的区域差异,突出重点。该模式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地理位置 1.范围 2.海陆位置 3.经、纬度位置 第二部分:自然特点 1.地形 2.气候 3.植被 4.水文 5.洋流 第三部分:人文特点 1.农业 2.工业 3.交通 4.城市 5.民族与宗教 第四部分: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1.自然灾害 2.环境问题 模式如上,但是在复习南亚地区和欧洲西部时,就要注意有所区别。首先,两个地区纬度不同,所属热量带也不同,南亚地区属热带,而西欧西部属亚热带、温带。其次,南亚地形南北高,中间低,而欧洲西部以平原为主,这也进一步影响到两个地区的水文特征。再次,南亚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欧洲西部以发达国家为主,工、农业特征区别明显。最后,两个地区,因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自然灾害也有所不同。这样,在世界地理分区内容复习的过程中,求同存异,既有清晰的思路,又突出了重点,从而保证了复习的高效性。 二、中国地理部分 第一,高考试题的特点 1.单纯考查知识性内容的试题减少,运用中国地理的有关基础知识结合高中地理的有关观点分析我国基本国情,比较我国各地区的地域差异,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现实问题的试题明显增加; 2.由单纯考查地理常识向提供地形图、轮廓图,并以经纬网定位来考查对区域特征的理解和掌握转变,即更加强调对地理知识应用的考查; 3.从考核内容上看,地形、河流、气候和农业是考查重点。以中国地图为载体或以数据、图表为媒介,考查我国各主要产业的分布及其特点,以及分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与社会经济事物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4.注重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和比较,体现“中国地理”与“高中地理”的综合。这一趋势更多的表现在高中地理选修教材《中国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部分。这部分知识可以很好地把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和高中系统地理的原理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第二,复习策略 从内容来看:“中国地理”包括初中“中国地理”部分和高中地理选修二“中国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部分。其中,高中地理选修二中的内容是对初中“中国地理”的扩展。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做到了: 1.整合初、高中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即将初中与高中内容“捆绑”在一起进行综合复习,以初中的内容为线索,将高中选修第二册中的内容整合到中国的区域中。 2.突出微观区域的空间定位,建立区域空间概念。在高考中,“中国地理”一般以大比例尺局部区域图的形式出现,再进一步考查学生对该区域内重要地理原理、规律的理解及应用。鉴于如上特点,我们引导考生在中国地理的区域认定(即空间定位)上下功夫。首先,要求准确掌握中国区域内重要的经纬线网,准确把握区域的绝对位置,比如:利用经纬线确定中国的四至点,各个分区的位置,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其次,根据区域地理事物特征和相对位置,判断其所属区域。 对于中国地理各个分区当中的重点、常考区域,要给与特别的关注。例如,复习中国区域地理部分的北方地区时,我们重点强调了三个区域:东北平原(以哈尔滨为中心)、环渤海地区(以渤海为中心)、黄土高原(以西安为中心)。详细内容如下表所示: 东北平原 (哈尔滨) 环渤海地区 (渤海) 黄土高原 (西安)  地形 (地形、地形区) 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平原:华北平原;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平原: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山地:秦岭、华山。 高原:黄土高原。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中温带、寒温带(热量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干湿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暖温带(热量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干湿地区)。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暖温带(热量带);半湿润地区(干湿地区)。  植被(经济林) 针阔混交林;代表树种:红松、落叶松、白桦树。 温带落叶阔叶林;苹果、梨、桃、枣、杏、葡萄等。 温带落叶阔叶林;苹果、梨、枣、柿子等。  土壤 肥沃的黑土地 平原地区多为黄土,经人工改良为耕地;丘陵过为褐土或棕土。 黄土,较贫瘠。  水文 (河、湖及特征) 主要河流:松花江、嫩江;结冰期较长,水量较大,两次汛期(春汛和夏汛),含沙量较小,年径流量较大,松花江航运价值较大,松花江有凌汛。 主要河流:辽河、海河、黄河、淮河;有结冰期,水量较小,夏季为汛期,含沙量较大,年径流量较小,航运价值不大,黄河山东段有凌汛。 主要河流:黄河干流、渭河、汾河;有结冰期,水量较小,夏季为汛期,含沙量较大,年径流量较小,航运价值不大。  农业 熟制一年一熟;粮食作物有春小麦、玉米、高粱,经济作物有甜菜、亚麻以及人参(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 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粮食作物有冬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烤烟、柞蚕。 熟制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粮食作物有谷子、高粱;经济作物有。  工业 (自然资源、工业部门) 优势条件:鸡西、鹤岗的煤炭,大庆的石油;长春(汽车),吉林(化工),哈尔滨(电机、制糖、麻纺),大庆(石油、化工) 优势条件:鞍山、本溪、迁安(铁矿),辽河、华北、大港、胜利、中原(石油),抚顺、阜新、开滦(煤炭);限制性因素:水资源不足;辽中南和京津唐工业区在本区分布。 优势条件:山西、陕西(煤炭);工业部门:能源。  交通 以哈尔滨为中心, 滨洲、滨绥、哈大三条铁路线呈“丁”字型分布。 海、陆、空交通运输便利,主要铁路线有京沪、京九、京广、陇海等。 陇海铁路线;煤炭外运专线:a.大秦线-海运,b.焦(作)-兖(州)-日(照),c.神(木)骅(黄骅港)铁路-海运,d.大量的公路;e.坑口电站。  城市 (区位因素:形成时期、后期发展) 哈尔滨 北京、天津、沈阳 西安  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 气象灾害:寒潮、暴雨洪涝。 气象灾害:寒潮、暴雨洪涝、干旱、沙尘暴。地质灾害:地震。环境问题:土壤盐碱化。 气象灾害:寒潮、干旱、沙尘暴。环境问题:水土流失。  俗话说“初中地理搭台,高中地理唱戏”。换句话说就是初中的“地”,高中的“理”,高考就要让我们拿着初中的“地”,去说高中的“理”。在复习高中地理之前这一阶段的区域地理复习,要突出基础性和常识性,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地理界线及重要的区域特征,为系统地理复习打下基础。但是也不要忘高中地理的渗透。毕竟,有了高中系统地理的参与,高考地理这台戏才唱得起来。最终,这台戏唱得怎么样就要看二者结合的情况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