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指导下的地质灾害复习指导 地质灾害是高中地理的重点,由于其地理性强,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地理能力,因而是历年高考中考查频率较高的重点内容,因此对于地质灾害的拓展分析,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新理念指导下的地质灾害应该怎样复习,是广大地理教师应该注意和思考的问题。 ? 一、在复习中应该多考虑地理教学理念是否正确 ? 在地理复习中应该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应该改变过去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尤其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材知识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以选择最优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例如、关于地质灾害的复习,就应该考虑如何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1、由于有关自然灾害的知识分散在自然地理各章节中,因此地理教师就应该考虑如何引导学生把与自然灾害有关的知识进行整合;如何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专题知识体系;如何让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和应用知识。2、通过何种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能够提高读图分析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文字表述能力。3、选择哪些典型例题,并引导学生如何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技巧。 二、在复习中应该多考虑地理教学重点是否突出 ? 地理复习的目的是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从对2007年文综地理试题的分析来看,地理试题内容紧扣中学地理教材,强化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的命题指导思想,在2007年地理试题中得到很好地反映。如2007年试题考查要点全国文综1“城市化;气候;时间计算;农业;工业区的布局;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燕京城的区位、全国文综2“芯片生产厂;等高线;示意图中的退耕还林、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的选择;气候类型和气候因素;时间计算;工业布局;气候、农业问题;农业”。因此在复习中是否要面面俱到,还是突出知识重点,是地理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 为此在地质灾害复习中,应该抓住以下几个重点知识:(一)地震知识要点。1.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所有自然灾害中威胁最大的一种灾害。理解地震的震级和烈度的区别,掌握影响地震烈度的主要因素。2.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有无数多个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主要有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物的质量。3.等震线是指烈度相同各点的连线。4、世界上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二)火山知识要点。1.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2.火山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人类提供了十分肥沃的土壤、丰富的地热。(三)滑坡泥石流知识要点。我国山地面积广,易产生滑坡、泥石流,但主要分布区位于西南山区。(四)地质灾害的关联性。1.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多,突发性强等基本特点。2.地质灾害具有很大的关联性,而这种关联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灾害的群发性和严重性。(五)地质灾害的防御。1.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2.加强灾害管理法制建设和健全减灾规划管理制度。如果在复习中能够突出地理基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那么这种复习就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对地理基本概念、地理原理的理解,而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整体性的把握,为学生的思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在复习中应该多考虑地理教学指导是否到位 ? 在应用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上,同时还应该关注对知识的概括和梳理、规律的总结和提炼、问题的变式和拓展等方面,使得学生的探究和讨论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作基奠,从而也就能够真正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从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趋势来看,今后单一考查自然灾害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对自然灾害的考查将借助世界和我国某一热点地区、材料作为背景材料或者试题的切入点,通过人地关系的角度来加以考查,为此,在地理复习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1.复习地质灾害时,要以灾害的“危害、分布、成因、预防”为线索来进行知识的拓展,应该结合世界和中国政区图,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解释世界上一些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同时还要结合地壳运动、内外力作用、地形条件(地表崎岖)、人类活动(植被破坏)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能够促进地理能力的提高。2、影响烈度的因素主要有“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物的质量”等方面,在具体分析时,应该抓住主导因素,再充分地全面考虑、比较判断,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3.关注热点材料和热点地区是至关重要的。如三峡水库开始阶段蓄水会不会导致破坏性地震的发生;意大利埃特纳火山的喷发与火山、地震的地区分布。4.要结合典型试题进行分析。 ? 例如,读“地震震中与印度洋沿岸地区示意图”,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1)在建设泛亚铁路和开发澜沧江时,应注意哪些地质问题? ? (2)可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危害? ? 【答案】(1)在建设泛亚铁路和开发澜沧江时,应注意该区域为地质灾害多发区,要注意防止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危害;注意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好生态环境。(2)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 ? 【解析】根据地震震中与印度洋沿岸地区示意图和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不难得出在建设泛亚铁路和开发澜沧江时,应注意该区域为地质灾害多发区,要注意防止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危害;注意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好生态环境;而要减少地质灾害的危害,可结合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强灾害管理法制建设和健全减灾规划管理制度”,并结合题目要求,从而可以得出减少地质灾害的危害的措施为“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 ? ?在地质灾害的复习中,如果能够贯彻新课程的新要求,紧跟高考的命题趋势,进行知识的梳理和能力的培养,及时巩固知识和提高对地理主干知识的理解,并不断地熟悉和掌握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那么地理复习的效率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也就一定能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