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高三地理选修2复习教案 第4讲 水土流失的治理 [考纲要求] 黄土高原的位置,环境基本特征;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 [知识精讲] 一、感知黄土高原1、位置: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的大部分或一部分。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经纬位置大致为:105°E-115°E;34°N-40°N。 2、地形地势:本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其最突出的地貌特征为千沟万壑。在本区还有汾河谷地和渭河平原,两者均为地堑(地质构造) 气候特点4、水文、植被特点流经本区的河流主要为黄河及其支流汾河、渭河。其上游水量 丰富主要来源为__、 __等,中游水量锐减。 结合以前学习,请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 ______。 由于降水少,本区植被条件差,大部分为黄土覆盖,许多地方 几近光裸.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 (1)特征:①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②沟谷发育。 (2)脆弱的生态系统: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地理位置特殊,多种过渡地带;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毁林开荒、陡坡垦耕、草地垦耕);②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 (3)尖锐的人地矛盾:快速增长的人口,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很大。人口增加,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就要开垦陡坡、林地、草地等,造成生态、经济的恶性循环。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1)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人为原因:①毁林开荒;②过度樵采;③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④开矿。 (2).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挖掘水资源潜力,用现代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土地生产率,建成高产农田,这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前提 扩大林、草地面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改善天然草场和植被: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加强放牧管理,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保持水土 (3)整治措施 ①压缩农业用地,挖掘水资源潜力,用现代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土地生产率,建成高产农田,这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前提。 ②扩大林、草地面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③改善天然草场和植被;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加强放牧管理,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保持水土。 ④开矿时要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 ⑤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重点: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办法: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三者并用,有机结合效益互补。工程见效快,工程养林草,林草治根本,林草固工程;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业技术是关键。 模式: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抽引水灌溉。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 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等。 治理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探究点一 黄土高原发展农业自然条件的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有利条件:位于暖温带,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不利条件:①位于半干旱区,降水稀少;②低温时间长;③春季气温回升快,春旱;④土壤贫瘠;⑤沟壑纵横,不利于连片耕作。 可持续发展对策:①控制人口;②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④加大科技投入,倡导绿色、生态农业;⑤调整农业结构,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谷子、小麦、优质苹果。 探究点二 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 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太行山区、长江流域、江南丘陵等。 原因:自然方面:降水量丰富,且多暴雨;地形坡度大,土壤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客观原因) 人为方面:不合理耕作和开矿,植被遭到破坏。(主要原因) 危害: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贫瘠,农业低产;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增加防洪难度;水库淤积,降低蓄洪和供水效益等。 治理: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抽水灌溉)、生物措施(种草植树)和农业技术措施三者相结合。退耕还林还草,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能力训练] 1.对图示地区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时,在a、b、c、d四地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C ) A.a地——种草护坡 B.b地——沟头防护 C.c地——打坝建 D.d地——修筑梯田 2.图4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 ( B ) A.甲 B. 乙 C.丙 D.丁图3是沿我国境内某一经线的气候统计图。据图判断 3.当前①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最迫切的问题是( B ) A.盐碱地的治理 B.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C.酸雨的防治 D.土地荒漠化的治理 4.图中②区域的区域特征是 ( A ) A.河流泥沙沉积,形成“黄土地” B.地势低平,多数地区海拔在100m以下 C.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小麦不能越冬 D.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但冬春季节较干旱 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汉江谷地 B、秦岭 C、渭河谷地 D、黄土高原2)、A地区的温度带是亚热带,干湿区是湿润区 , 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3)、C地区的地形是由于断裂下陷形成的,该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 ,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 。 4)D地区的地表覆盖物是黄土,是风力堆积的结果。地貌特征是沟谷发育(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成因是水土流失 。 5)D地区物质运动主要形式是水土流失,人为因素有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6)、图中C地区(填代号)多地震,原因是位于地质构造的断裂带上6、读黄土高原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A 太行山B秦岭 省会名称:C 兰州 D 银川 (2)、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 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黄土高原的环境遭到后,恢复相当困难。( 04北京春季)图3表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4是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图。 7、读图3和图4,并根据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形区的名称。黄土高原 (2)指出导致图中山地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 主要原因: 水分(或降水、湿度) (3)描述该地形区气温、水分条件的特征。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量全年较少且季节差异大,或集中于夏季(尤其是7月份),冬、春、秋三季干燥,或雨热同期。 (3)该地形区哪些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作物种植?应采取什么对策? 全年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旱灾(或干旱),尤其是春季气温快速升高而降水少,易发生春旱。低温时间长,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种植耐旱作物,发展水浇地,加强灌溉(或发展节水农业);防霜冻。 (4)该地形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为此应采取哪些相应的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8.读下列某地区地形图(图1)以及图中B点所在地区的气温降水分布图(图2),回答下 列问题: (1)A处地形区名称是 ,它在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义是(至少答出三项): (2)B处地形区的名称是 ,其成因是 。 根据图1和图2所示资料,分析B所在区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3)C所在地形区目前面临的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分析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4)C所在地形区工业结构按其优先重点发展的顺序是: (填字母) A.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学工业、电力、煤炭 B.煤化学工业、煤炭、有色金属冶炼、电力 C.煤炭、煤化学工业、电力、有色金属冶炼 D.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学工业 8.(1)秦岭 南北方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旱地与水田分界线等等。 (2)渭河平原,断裂下陷形成的地堑。有利条件:①地势较为低平(多数地区海拔在500米左右),有河流经过(河谷地区)。灌溉便利,土壤肥沃;②夏季气温较高,雨热同期。限制性因素:①冬季气温较低(最低气温低于0℃);②年降水量较小(约600mm),冬春季较干旱(12月至次年3月降雨量少于60mm )。 (3)水土流失。原因分析:①自然因素:a .黄土是由较细的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b .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c.黄河在此多支流。②人为因素:a. 植被的破坏毁林开荒, 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c. 露天开矿。(4)D 9.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黄河源头,三年跨年度断流》 据玛多县水文站观测,1997年1月至3月,玛多县附近黄河干流出现首次断流;1998年10月20日至1999年6月3日,扎陵湖至鄂陵湖河段断流持续近8个月。其后,黄河源区连续两年出现黄河干流跨年度长时间断流。2000年河源区沼泽湿地及湖泊面积比1976年减少2748.53平方千米。1998—2001年,河源区原有的6000多个湖泊,干涸了约一半。仅2001年夏季,玛多县境内就有800多个湖泊干涸。同时地下含水层变薄,水循环模式改变,对地表水的调蓄功能降低。 2004年,北京市政府将把农业的节水作为重点。现在北京市每年的用水大概是37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占了40%。明年政府的大量投资将用在农业节水上,要把浇灌和漫灌技术改为滴灌技术。同时,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把农业用水量降下来在开源节流上。据统计,北京自1999年以来已连续5年干旱,目前密云水库蓄水量仅有7.7亿立方米,官厅水库蓄水量只有1.9亿立方米,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回答: (1)引起黄河断流现象主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能力训练答案] 9.(1)自然原因:大气增温,蒸发加剧。人为原因:过渡放牧、垦荒,以及淘金、施 工、乱捕益兽,鼠害猖獗(任答一项即可),导致荒漠化面积扩大。(2)退牧(退耕)还草;加强环境保护,严格限制人口盲目流入,严禁破坏性“开发”及“滥捕滥猎”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