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高三地理选修2教案系列 第7讲 农业低产区的治理 一.辽阔的冲积平原1、位置范围:华北平原:北起燕山,南到淮河,西起太行山,东至海滨。地跨京、津、冀、鲁、豫、皖、苏等五省二市,经纬范围大致为35°N-40°N,115°E-120°E。 2形成:黄淮海平原地处黄河下游,是由黄河、淮河、海河等高含沙量河流合力冲 积而成。(因此其土层深厚、肥沃);组成:平原西部地区是由山前洪积和冲积物组成的缓斜平原,以东是由各河的冲积物组成的冲积低平原,渤海之滨则是地势很低的滨海低平原;她的主体部分是冲积低平原,高产农田是缓斜平原。特点: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米以下,滨海平原只有4米左右。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 ,岗间为浅平封闭的洼地(一般超过50平方千米)。 二、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河流的堆积作用对地貌取决定性影响 组成 位置 地势 组成物质和主要特征  缓斜平原 山麓→海滨 高→低 由山前洪积和冲积物组成,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和燕山山麓  冲积低平原   由各河冲积物组成,是黄淮海平原的主体部分  滨海平原   包括渤海沿岸平原和黄河三角洲,地势极为低平   (2)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 黄淮海平原的气候具有春早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等特点。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加上和缓的地势,使黄淮海平原极易发生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干旱时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升刘很快,蒸发旺盛,风沙多。此时,地下水位较高的低平地区,或排水不畅的洼地,会出现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的现象,形成盐碱地。雨季洼地积水,形成洪涝灾害。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加重黄淮海平原的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 自然因素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气候 地形   风沙 干旱季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很快,蒸发旺盛,地表易起沙,春季多大风 地势起伏和缓,缺乏风力屏障 不合理的开垦,出现沙荒地,使风沙活动频繁  盐碱 干旱季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致使土壤中的盐分向地表聚集 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洼地排水不畅 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干旱 春季气温回升很快,蒸发旺盛,降水不足  不合理的开垦使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洪涝 降水集中(7、8)且变率大,夏季多暴雨 地势低平,起伏和缓,蓄洪泄洪能力不足 不合理的开垦使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3)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 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地区,耕地中存在一些限制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 排水或灌水条件很差的低洼或山坡地,容易遭受涝灾和旱灾 只用地,不养地,土壤肥力日益下降 在风沙活动强烈的地区,土壤锓蚀和土壤沙化,导致土壤肥力不断降低 由于灌溉方法或灌溉系统不合理,致使地下水位抬高,引起土壤盐碱化 黄滩海平原提高农业产量的着眼点应该是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对黄淮海平原的整治,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的关键所在 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1)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辛店洼为例 特点:地势低平;渍涝严重;成土母持为黄河沉积物,土壤质地较好;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 治理:鱼塘——台田模式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载种水生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里种粮、果、棉 优点:鱼塘一台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 (2)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以北丘洼为例 形成: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强烈地影响着土壤中盐分的水迁移,也称水盐运动。旱季,土壤孔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便在土壤表层积累。雨季,土壤表层的盐分又被雨淋洗,使土壤表层脱盐。雨季过后,随着蒸发的加强,土壤又开始了积盐过程。因此,土壤中水盐运动,具有春季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的特征。 (3)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的方法:以治水为中心,完善排灌系统,使用工程和生物等综合配套技术,科学地调控土壤中的水盐运动。 引淡淋盐:引淡水灌溉,降低作物土壤根区含盐量 土体脱盐 井灌井排:抽取盐水、补充淡水 咸水淡化 覆盖:选择适当覆盖物,抑制水分蒸发返盐 控制耕作层盐分含量 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与椿棉间作等 巩固水盐调节效果 1、黄淮海鱼塘-台田模式与珠江三角洲的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具有的共同点是( C ) A.治理风沙地 B.治理盐碱地 C.发展立体农业 D.两地自然条件完全相同 2、黄淮海平原水盐运动的一般规律是( C ) A.春秋返盐,冬夏淋盐 B.春秋淋盐,冬夏返盐 C.春秋返盐,7、8月淋盐 D.春旱返盐,夏雨淋盐 3、黄淮海平原涝洼盐碱地之所以开发潜力较大,是因为这部分土地:( A ) ①分布集中 ②水土资源丰富 ③盐碱化程度小 ④养育着大量人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读下图“沿116°E局部地形剖面图”和我国A、B两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和人均土地资源情况表,回答: 地区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人均耕地 (亩/人)  A 262 1.4 0.2 0.3  B 69 1.1 1.1 1.8  1)A地区显示的情况与②号地形区大体一致;B地区显示的情况与①号地形区大体一致。 2)A、B两地区中,从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结合、利用的角度看,两者结合得比较好的是B地区。从自然条件考虑,A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有: 旱涝、盐碱、风沙、水资源短缺。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B地区农业发展方向是 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 5.左图所示地区是我国中、低产田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分析图中D地农作物产量比G地低的主要自然原因。G地位于山麓冲积扇平原,地下水水质好,排水好,土壤不易盐碱化(4分);D地位于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地势低平,地下水的水位高、排水不畅,春季升温快,蒸发旺盛,土壤易盐碱化 2)D地农田改造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CD ) A.兴修水利,大水漫灌 B.扩大耐盐碱作物种植面积 C.合理排灌,调节水盐运动 D.利用生物技术,改良农田生态环境3)对D地进行农田改造有何重大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优化农业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②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③有利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 4)要加快D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除了采取农田改造措施外,该地区还需采取哪些举措? ①应用各种适用农业科技;②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③面向市场,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④大力发展乡镇企业;⑤组织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8分,每点2分,能答满四点即可得8分)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