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拓展】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互相影响 一、人与地球关系概论 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地球是人类在宇宙中生存、发展的唯一家园。地球表层环境的演化、各种气体分子的存在以及四大圈层的相互作用为人类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而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也使地球表层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地球表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场所,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已远远超出海陆表面,达到地球高空,甚至宇宙空间,但地球表层依然是人类活动的基本环境。在地球表层环境不断发展、演化的漫长时期里,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之间已经建立起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人与地球表层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整体 在人类改造环境的同时,环境其实也在改造着人类,当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物质日益增多,抛向自然环境的废弃物与日俱增时,大自然平衡就会遭到破坏,这就是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根本原因。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自然条件 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地 形 平 原 影响:是城市建设的理想地形 原因: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利于农耕,满足城市农副产品的需求 事例:我国特大城市大部分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世界人口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绝大多数位于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   河 谷 山区的城市一般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例如:黄河谷地的兰州、汾河谷地的太原等   高 原 热带地区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例如: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分布在巴西高原、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位于墨西哥高原  气 候 世界主要大城市都分布在适度降水、适中温度的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我国大城市分布也反映了气候条件与城市的区位关系,如:降水不足400毫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较少。荒漠、纬度较高的寒冷地区、海拔高的高寒区、纬度低的湿热区城市较少   气候对城市内部结构和布局的影响较大,对大气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布局在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在季风区要分布在主导风向的垂直方向的郊外  河 流 意义、作用 ①重要的交通通道 ②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   布 局 ①河口附近(上海、广州等)、两条或多条河流交汇处(重庆、武汉等)、水运转陆运的转换处(赣州)是重要的城市发祥地 ②河流两岸城市形态呈带状或组团状   矿产资源 煤 炭 伯明翰、曼彻斯特(英)、匹兹堡(美)、埃森、杜伊斯堡(德) 大同、鹤岗、抚顺   石 油 阿伯丁(英) 大庆、东营、玉门等   钢 铁 鞍山、包头、攀枝花等  2.交通运输 (1)交通运输方式 方 式 优 点 缺 点  铁路运输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条件影响小,连续性好 造价高,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较高  公路运输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 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  航空运输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 运量小,耗能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 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运量很大 投资大,灵活性差  (2)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①自然条件对交通方式的影响 河流、海洋适于发展水上运输(内河运输、海洋运输) 陆地上适于发展陆上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 案例:“南船北马” ②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 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大致走向,社会经济条件(产品的产销分布及相应的运输联系)起决定性作用。但它的具体走向,经常受到各地自然条件的影响。在各种自然条件中,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最为突出。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的走向制约较小,山区的交通线路一般在陡坡采用“之”字形等复杂形状。 ③自然条件对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 交通线路在没有特别需求的情况下,线路往往建在自然条件较为有利或便于修建的地形单元和地形部位上,如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和垭口等处,而这些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也较多。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状分布。 3.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有的时期变暖,而有的时期又变冷。 (2)全球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 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此时人类活动受自然条件影响特别大。古代文明和经济的兴衰与气候的变迁有关,气候对古代人类的影响还可以通过动植物分布带的迁移而表现出来。气候的变化影响其他自然要素发生变化,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进而导致动植物带的迁移。 (3)全球气候变化对近代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近代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和对人类活动影响两个方面 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影响体现在作物生长和作物产量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变化,对工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同纬度地区能源消耗的差异,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体现在增加疾病发病率及疾病传播范围,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海平面上升和海岸线后退,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态系统不能在短时期内适应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环境的作用与影响主要体现在: 1.改变地表环境的结构 人类的活动,改变了地表环境的结构。比如,毁林垦荒使森林变为农田,城市的建设使森林、草地或者农田变为以混凝土为主的地面,过度放牧或开垦使草原变为荒漠,水库的建设使旱地变为水面等等。总而言之,人类已经和正在改变地表环境的结构。 2.改变了地表环境变化的进程 如果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环境将按照自身演化的规律进行演化。人类活动的影响已经达到可以改变地表环境演化方向的程度。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环境变化的速度也会发生改变。 3.改变了地表环境的物质分布 人类改变地表环境的物质分布表现在多个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对水的控制。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到黄河流域,不仅会使长江入海径流量减少,而且会增加黄河流域的水量,从而使两个流域的水分循环发生变化。再如,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大幅度增加;人类利用氟氯烃作为制冷剂破坏了臭氧层;化肥的使用改变了地表环境中氮、磷、钾等元素的自然循环过程,导致了湖泊的富营养化;灌渠和水库的建设,增加了局部地区地面的水蒸发,从而使降水也增加。 4.改变了地表环境的能量平衡 人类改变了地面的结构,从而也就改变了地面的反射率,使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量增加或者减少,也就改变了地表环境的能量平衡。沙漠化使地面反射率增加,后果是使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减少,使地面温度降低;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中心温度比周围地区温度高;由于水的热容量比较大,水库对热量的调节比较明显,从而使水库及其周围的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都较小。温室效应也是人类改变地表环境能量平衡的绝好的实例:化石燃料燃烧使得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导致地面温度升高。 5.对资源的消耗与破坏 人类在不断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有些资源是可再生的,有些资源则是不可再生的。由于长期的开发利用,一些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水资源分布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不均匀性,也由于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对水资源的污染,人类正面临着水危机。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并且矿产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据估计,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世界石油只能再用100~150年,煤可以再用150~250年,金属矿藏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全部用完。资源的枯竭与破坏,为今后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为今后社会的发展带来困难。 当人类的发展活动与环境的承受能力相一致时,环境则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即良性发展,反之,就会发生恶性循环,从而环境问题就会出现。目前,世界范围内存在着六大问题:人口增长或人口膨胀问题、全球性气候变化问题、大气污染问题、物种灭绝问题、土地贫瘠化问题、生态平衡失调问题。 三、人地关系的发展和演变 人类的发展不可避免要直接或者间接伤害甚至破坏自然。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即采集渔猎时代,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强,主要为依赖和适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较低,由于缺乏改造和控制自然的能力,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明显制约,人类主要靠大自然的“恩赐”而生存。在农业时代,人类的物质生产方式是以利用自然过程为特征的农耕和畜牧活动为主,直接作用于自然客体。由于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活动的规模和范围小,对自然界的利用强度低,因而其负面影响较小。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工业革命、科技进步等让人类步入了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是让自然去适应自己,而不是自己去适应自然,人类对自然界的作用增强,存在着过分强调人类能动作用的思想和“人定胜天”的思潮。认为如果自然不适应自己,结果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被人类所颠覆,但是人类忘了,自己只能生存在自然里,那么自然一消失,人类也就不可避免地消失,彻底地消失。 20世纪人类社会在科学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带来了世界上空前的经济发展和繁荣,然而人类社会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在进入21世纪之初,地球表层的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地球家园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的严峻挑战。 四、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联系 如今人类对自然界的作用,不断得到回应和报复。正如恩格斯所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正如马克思所引用的一句名言所说: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 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如滥垦、滥伐、滥牧、滥采、滥捕等,严重地破坏了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导致生态系统平衡严重失调,全球可耕地、森林、草原面积日益减少,物种锐减,土壤退化,水资源枯竭等一系列后果。 其中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1.造成环境恶化,加剧成灾强度和频率。 2.诱发次生灾害,如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森林火灾等。 3.导致生态系统的承灾能力降低,使脆弱的生态环境更趋恶化。 4.破坏生产力,影响经济持续发展。 5.导致物种消亡,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资源日益减少。 6.造成环境污染,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存。 有人曾经说过“人定胜天”,人类真的能够主宰大自然吗?显然,与整个地球表层环境相比,人类的力量还是显得很微小的。这些自然灾害一旦发生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物种消失和环境的破坏。人们对这些自然灾害的预测还不能达到很精确的程度。人与地球表层环境的关系,从人类诞生早期的环境对人类单向的影响为主,已经变为现在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格局。 在经历了那么多的自然灾害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不仅是为了地球,也为了人类自身,只有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建立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才能真正地长远发展。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