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分析类综合题 1    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成为地理综合题的常见设问类型。命题形式上,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大裂谷的走向及其成因。 (2)简述水坝A建成后带来的不利影响。 (3)分析甲地(索马里半岛)形成热带沙漠的原因。 (4)简述非洲严重缺粮的原因。 【解析】 (1)东非大裂谷走向可直接从图中读出,可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其形成,即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2)水坝对下游的不利影响可从河流径流、泥沙淤积、河口生态等方面分析。(3)热带沙漠的成因可从海岸走向、季风风向、洋流、地形等方面入手分析。(4)非洲粮食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气候、土壤、水源、灾害等),又有社会经济原因(历史、经济、科技、人口等),必须全面分析。 【答案】 (1)基本为南北走向。 地壳断裂陷落而成。 (2)库区泥沙淤积,下游平原土壤肥力下降,河口三角洲退缩,诱发水库地震等。 (3)纬度较低,终年高温;海岸呈东北—西南走向,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西南风,风向皆与海岸平行,不易登陆抬升致雨;夏季沿岸洋流为上升流,降温减湿,冬季暖流来自高纬度,水汽不宜凝结。 (4)自然原因:气候恶劣,土壤贫瘠,自然灾害频繁;人文原因:经济结构单一,生产技术落后,人口增长过快,国家贫穷等。 3    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  4 1.(2012·泉州市高三二模)由于资源、经济和人口空间分布的差异,全球各国都需要实施资源调配的策略。分析下面的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部的太平洋沿岸地区,面积约41.1万km2,为美国人口最多的州。下面图甲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区域图;图乙是沿海三城市年降水量和冬雨率柱状图。  (1)简要说明加利福尼亚州实施“北水南调”工程的自然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旧金山所在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并简要分析其有利的区位条件。 (3)加利福尼亚州占全美太阳能装机容量的一半以上。简要分析该州南部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 (4)概述近三十多年来加利福尼亚州吸引人口迁移,逐渐成为人口大州的原因。 2.(2012·莆田一中高三调研)读某理想大陆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与N处自然带相同的地区是________,N处的自然带名称最有可能是________。 (2)乙区域同属一种气候类型,但x、y降水有差异,降水较多的地点是________,请分析其原因。 (3)假若黄赤交角为0°,图中甲、乙两种气候类型中不存在的是________,试分析其原因。 (4)M为一岛屿,1月份岛屿的西侧月均温大于0 ℃,且降水较多。试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3.(2012·神州三中高三调研)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为1965~2011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我国PAR的空间分布特点。 (2)请分析甲地PAR值最低的主要原因。 (3)列举青藏地区的优势能源资源,并简要分析原因。(至少两种) 4.(2012·湖北黄冈中学高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奥卡万戈三角洲(图中的A三角洲),亦称“奥卡万戈沼泽”,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由奥卡万戈河注入卡拉哈里沙漠而形成。 材料2:奥卡万戈及其周边地区区域图。  (1)据材料1和材料2,试从外力作用角度描述A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2)据材料2,分析甲、乙两地区沙漠成因的差异。 (3)据材料2,从聚落规模、聚落发展两个角度比较丙、丁聚落,并分析原因。 5.(2012·泉州市四校高三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中国某区域图概况(图甲);根据遥感照片测算的1986~1996年期间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增减的变化情况(图乙)。  材料2:土地盐碱化的发生过程是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盐分)在土壤中不断积累,造成土地肥力下降。 (1)图中运河东800 mm等降水量线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有什么不同?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2)在相同年份,图中A、B两地比较,何地盐碱化较严重?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 (3)说明1990年后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总体的增减变化特点,并简要分析导致这一地理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 6.(2012·厦门市五校高三联考)图Ⅰ是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Ⅱ和图Ⅲ分别是对应区域的景观和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依据图Ⅰ和图Ⅲ判断布里斯班洪涝多发的当地季节,并从气候、地形、河流角度分析布里斯班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2)对比甲、乙两区域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并分析造成此差异的原因。 (3)对比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分析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港口运输更为发达的原因。 7.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和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单位:小时),回答问题。  (1)试描述图中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2)简析甲、乙、丙三地每日日照时数较长的原因。 (3)比较A、B两地年降水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8.(2012·厦门质检)固态降水率是指固态降水(雪、雹等)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百分比。下图示意S半岛及周边地区等固态降水率线分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S半岛固态降水率的分布特点。 (2)分析S半岛主要山脉东南坡森林覆盖率高于西北坡的自然原因。 (3)分析S半岛南部乳畜业发达的原因。 9.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石羊河流域的水量减少近1/3,石羊河流域的人口却由90万增加到近230万,灌溉面积由300万亩增加到500万亩。 材料2:下图为石羊河流域示意图。  (1)结合下图,描述石羊河的径流特点,并分析该径流特点的形成原因。  (2)请根据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石羊河水量减少的原因。 (3)石羊河水量减少会给该流域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10.人口迁移与产业转移是常见的社会现象。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下图示意A地向C国等东南亚国家产业转移方向与B地农产品输出方向。  材料2: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国内曾出现一次人口迁移的高潮。大量的人口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迁往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 (1)近年来,A地产业出现了向C国等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趋势,试分析其原因。 (2)试分析B地成为我国冬季农产品输出地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2分析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因。 原因分析类综合题答案 【解析】(1)实施调水工程的自然原因应从输水区和受水区水资源的数量及时空分布等方面叙述。(2)可联系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判断农业类型,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可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政策、市场、交通、技术等)两方面分析。(3)影响太阳能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天气、纬度、地势、日照等。(4)加州吸引人口迁入的拉力因素主要有石油资源的开发、阳光充足、环境质量好、新兴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等。 【答案】(1)从北向南,降水量逐渐减少;水资源空间分布北多南少。 (2)地中海型农业(或“水果和灌溉农业”)。夏季少雨,光热条件好;河谷平原、丘陵地形;灌溉水源较多;城市较多,市场广阔。 (3)降水少,晴天多;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较长;山地高原面积较广,太阳辐射强。 (4)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阳光充足,环境污染较少。 【解析】据图中纬度位置及气候类型判断该大陆为亚欧大陆。(1)据图中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N处为温带季风气候,甲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x、y两地都属于地中海气候,但因y地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较大,所以降水较多。(3)假如黄赤交角为0°,太阳不再作回归运动,地球上没有季节变化,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季风气候将会消失。(4)1月0 ℃等温线大致沿35°N纬线延伸,M岛位于35°N纬线上,但因位于海上,冬季降温慢,因此气温高于同纬度的陆地。M岛地处东部季风区,1月岛屿西侧是冬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答案】(1)甲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y y地受西风控制时间较长,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较短。 (3)乙 黄赤交角为0°时,太阳直射点不会随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不会随季节移动,乙地不可能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4)1月0 ℃等温线大致沿35°N纬线延伸;由于受海洋影响,降温速度慢,所以月均温大于0 ℃;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较大,岛屿西侧是迎风坡,所以降水多。 【解析】(1)可从图中直接读取答案。(2)甲地位于四川盆地,虽然纬度较低,但因云量大,阴雨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因此太阳能较贫乏。(3)青藏地区优势能源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如太阳能丰富,主要是由于地势高引起的;地热能丰富,与所处的板块位置有关。 【答案】(1)由青藏高原向西北、东北、东南三个方向递减,最高值出现在柴达木盆地,最低值出现在四川盆地。 (2)位于季风气候区,地形为盆地,阴雨天多,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导致PAR值低。 (3)太阳能: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地热能: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水能资源:高原边缘落差大,水量大。风能: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风力大。 【解析】据图中经纬度判断该区域为非洲南部地区。(1)三角洲主要是由流水搬运、沉积作用形成的。(2)甲、乙两地大致在南回归线附近,都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但成因也有差异,甲地位于沿海地区,受本格拉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乙地位于内陆低地,由于周围高原的屏障作用,受海洋影响较小。(4)认真读懂图例,仔细阅读图中丙、丁聚落的地理信息,提取问题答案。 【答案】(1)形成过程:A三角洲是奥卡万戈河上游发生水土流失,土壤被流水侵蚀进入河流,并通过流水搬运至卡拉哈里沙漠北部的沼泽地,由于地形平坦,流速减缓,泥沙沉积而形成。 (2)甲地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且受到沿岸寒流影响;乙地沙漠则因为处于内陆,且受到周边高原的阻挡,水汽难以进入。 (3)丁聚落比丙聚落规模大,发展潜力(前途)大。 原因:丁聚落附近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而丙聚落处于沙漠地区,水源不足;且丁聚落有交通线路经过。 【解析】(1)根据等值线图“高低低高”规律判断,运河以东降水量大于同纬度地区。这主要与夏季风、地形等因素有关。(2)A、B两地气候类型相同,因此造成盐碱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A位于山麓,排水较好;B位于平原,排水较差。(3)读懂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图乙看出,1990年以后,三角洲面积处于净减少状态,这与黄河来水中泥沙减少有关。而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等人类活动都有可能使河流含沙量减少。 【答案】(1)比同纬度降水多。 原因:山东丘陵是夏季东南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2)B地严重。 自然原因:A地在山麓,地势高,有较大的起伏,地下水不易到土层;B地地势低洼,地下水容易到土层,在旱季容易发生土地盐碱化。 (3)特点:1990年以后,三角洲陆地面积缩小。 原因:上、中游干、支流修建水库、水坝对泥沙的拦截;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初见成效。 【解析】(1)据图Ⅲ看出,布里斯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据图Ⅰ看出,位于河口附近,地势低洼,排洪不畅;从源头到河口,河床比降大,汇水快。(2)河流水文特征可从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有无汛期等方面分析比较。造成河流水文差异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植被等。(3)解答该题注意三点:一是回答的是比较优势。即东南部沿海港口运输发达的比较优势。二是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分析。三是充分挖掘地图信息,学会从图中提取答案要点。 【答案】(1)夏季。 降水集中夏季,降水量大;位于河流下游平原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河流流程短,落差大,汇水速度快,汇水量大。 (2)甲处比乙处流量小,流速慢(或乙处比甲处流量大,流速快)。 原因:乙处位于大分水岭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水量大;乙处单位距离落差大,流速快。 (3)东南部城市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离农业发达地区距离近;东南部沿海没有大量珊瑚礁,有利于发展航运;殖民者最早到达此地方,发展历史悠久,开发时间早;对内交通线密集,交通便利,腹地广阔。 【解析】(1)等值线判读要掌握“五读”,即读数值范围与极值,读延伸方向,读疏密程度,读弯曲状况,读局部小范围闭合。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分布状况可归纳出该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2)日照时数主要与纬度位置、天气状况、坡向等有关,联系三地的气候类型及地形即可进行原因分析。甲、丙两地都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乙地应为热带草原气候,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较少。(3)A、B两地分别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根据两地气候特征可进行降水特点的比较,原因要结合两种气候的成因进行分析。 【答案】(1)南部和东部平均日照时数较短,向中部和西部逐渐增加。 (2)甲地日照时数较长,主要原因是位于大陆内部,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晴天较多;乙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晴天多;丙地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又受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及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降水稀少,晴天多,因而日照时数最长。 (3)A地降水总量较B地多,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半年。原因:夏半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雨;冬半年,受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B地降水相对较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冬半年。原因:夏半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干燥少雨;冬半年,受到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多。 【解析】(1)从等值线的数值分布和等值线的形态特征来看固态降水率的分布特点。从数值的分布看,北部高于南部;从形态特征上看,在中部(从河流流向判断是山地)发生弯曲,所以要比较其与东西侧的差异,西北沿海比东南沿海密集,说明空间变化较大。因为题目要求“说明”、所以应简单分析原因或交待判断的依据。(2)森林覆盖率高的自然原因着重从气候(光照)、地形(坡度)、土壤等方面分析。(3)乳畜业发达的原因要从饲料、市场等方面分析。 【答案】(1)北部高于南部,原因是北部纬度较南部高,(冬半年)气温较低;中部(山地)大于东西两侧(低地),原因是中部(山地)地势较高,(冬半年)气温较低;西(北)部沿海空间变化较大,东(南)部沿海坡度较小,原因是西(北)部坡度较大,(冬半年)气温的空间变化较明显;东(南)部沿海坡度较小,(冬半年)气温的空间变化较小。或西部(沿海)小于东部(沿海),原因是西部(沿海)受暖流的影响,且位于温暖西风气流的迎风坡,而东部位于背风坡,西部(沿海)(冬半年)气温较东部(沿海)高。 (2)东南坡地势比西北坡缓,土层比西北坡厚;东南坡光照比西北坡充足,有利植物生长。 (3)S半岛南部终年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饲料丰富,适合发展乳畜业;人口、城市密集,接近消费市场。 【解析】(1)根据柱状图可总结出石羊河的径流特点。分析河流径流特点的形成原因,应联系区域所在位置,结合气候和水文特点进行。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冰雪融水为石羊河的主要补给水源,而冰雪融水的多少受气温高低的影响。(2)河流水量减少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进行考虑,自然原因与气候变暖有关,人为原因与用水量增加有关,其中人类活动是主导因素。(3)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不当,会造成河湖干枯,土壤退化、沙化、碱化加重。 【答案】(1)夏季径流量最大,冬季径流量最小。 石羊河地处西北地区,降水较少,其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因而河流径流量大;冬季气温低,冰雪融水量小,因而径流量小。 (2)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冰川萎缩,冰雪融水量减少。 人为原因: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流域内用水量快速增加。 (3)河湖萎缩、干涸,天然植被枯萎、死亡,土地沙化、碱化加重;(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矿化度上升。 【解析】(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国际形势、国家政策、原产地的用地及环境状况等。(2)B地为我国海南岛,优越的气候条件使该地区成为我国冬季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3)人口迁移的动因可利用推拉力理论来解释。即迁出区——推力因素;迁入区——拉力因素。 【答案】(1)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劳动力价格上升,企业成本增加;原材料、土地以及能源价格上涨;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东南亚国家具有一定的交通优势。 (2)纬度低,热量丰富,农作物一年四季皆可生长;地处热带,水热条件好,农作物生长环境优越,种类丰富。 (3)迁入区石油资源开发。新兴工业和旅游业兴起;阳光充足,环境优美。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