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乙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初步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用途。 ②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初步了解酯类化合物及其水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辨证认识乙酸的弱酸性,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含义。 ②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③通过洗水垢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2)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实质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乙酸的结构和乙醇结构的不同,并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会根据所学知识对乙酸的性质进行“大胆假设”,让学生初步拥有“基团间是相互影响的”这一基本观念。通过乙酸、乙醇与Na(或Mg)的反应,识别带来这种不同的结构,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而“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上,教学则力求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和提出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素养。 四、教学过程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饮用的食醋,其主要成分是乙酸,因此乙酸又叫醋酸,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有机酸,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 [自主学习] 乙酸的物理性质: [小结板书]一、乙酸的物理性质: [板书]二、乙酸的分子结构: [板书]三、乙酸的化学性质 弱酸性 [实验探究1] 初中已经学过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乙酸的确有酸性;设计实验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仪器和药品自选) [归纳小结] 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如下表):  (Na2CO3+2CH3COOH →2CH3COONa+H2O+CO2↑) [问题] 家庭中经常用食醋浸泡有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的暖瓶或水瓶,以清除水垢。这是利用了醋酸的什么性质?通过这个事实你能比较出醋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吗? [实验探究2] P71【实验2】在1支大试管中加入两小块碎瓷片、3mL乙醇,然后边摇动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冰醋酸;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按教材上的装置(制乙酸乙酯的装置)组装好。注意组装顺序,导管口不能伸入饱和碳酸钠液面下。装有碳酸钠的试管里有什么变化?生成新物质的色、态、味怎样? [学生描述现象] [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 1.如何配制反应混合物? 2.浓H2SO4起什么作用? 3.为什么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乙酸乙酯?导管口为何不能插入碳酸钠溶液中? [讨论交流] 1.3mL乙醇,然后边摇动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冰醋酸; 2.浓H2SO4起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作催化剂,可提高反应速率;作吸水剂,可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3.因为:乙酸乙酯在无机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容易分层析出;除去挥发出的乙酸,生成无气味的乙酸钠,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气味;溶解挥发出的乙醇。防止倒吸。 [探究3] 实验2得到的产物是乙酸乙酯(CH3COOCH2CH3)。对比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分子结构,试推测乙酸、乙醇可能是以怎样的方式相互结合形成乙酸乙酯的。 CH3COOH CH3CH2OH CH3COOCH2CH3  [交流讨论] 乙酸脱去羟基,乙醇脱去羟基氢,结合成乙酸乙酯。 [板书]2.酯化反应 [提问]通过上面的分析,你们认为酯化反应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  [小结] 作业: 1.下列化合物分子中不含双键结构的是( ) A.乙醇 B.二氧化碳 C.乙酸 D.乙醛 2. 关于乙酸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四元酸 B.清洗大理石的建筑物用醋酸溶液 C.它的酸性较弱,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D.它的晶体里有冰,所以称为冰醋酸 5. 炒菜时,又加酒又加醋,可使菜变得香味可口,原因是( ) A.有盐类物质生成 B.有酸类物质生成 C.有醇类物质生成 D.有酯类物质生成 板书设计: 乙酸 一、乙酸 1.物理性质 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沸点117.9℃,熔点16.6℃。固态乙酸是冰状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乙酸易溶于水和酒精。 2.分子结构 3.化学性质 (1)酸性 ① 弱酸性:CH3COOH CH3COO- + H+ ② 酸性:乙酸 > 碳酸 Na2CO3+2CH3COOH →2CH3COONa+H2O+CO2↑ (2)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实质:酸去羟基醇去氢 总结: 教学反思: 备注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