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主备人:陈志鹃 ) 教研组长审查签名: 高中新人教版 教案执行时间: 第一周  (第二课时)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这是一节关于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知识。 2.解析:通过碱金属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通过碱金属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 (2)通过探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进一步理解元素周期表。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实践能力和归纳能力。 2.解析 (1)通过碱金属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分析归纳出结构和性质的异同; (2)通过对原子结构分析进一步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由于在分析碱金属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及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和周期表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的递变规律有些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分析位、构、性的关系。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投影仪、多媒体、元素周期表挂图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二)教学情景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碱金属元素 问题探究1:查阅碱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填写下表: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核电荷数 原子结构示意图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   [碱金属元素 锂        钠        钾        铷        铯       观察上表,找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异同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板书】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 1.原子结构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 问题探究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对钠、钾分别与氧气、水反应的实验进行对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得到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究归纳 【板书】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4Li + O2 Li2O 2Na + O2 Na2O2 2 Na + 2H2O = 2NaOH + H2↑ 2K + 2H2O = 2KOH + H2↑      通式: 2R + 2 H2O = 2 ROH + H2 ↑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过渡】碱金属原子结构除了相似性外,核电核数、电子层数均不同,结构体现了递变性,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除了相似外,还有递变性吗? 【思考】钠和钾哪一个与水反应更剧烈? 【明确】钾与水反应更剧烈,而单质与水或与酸反应越剧烈(容易),说明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体现了碱金属元素的性质还有递变性。 【板书】3.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结论:1)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问题探究3:观察课本第7页表1-1碱金属的主要性质,分析碱金属单质的颜色和状态、密度、熔点、沸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板书】4.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延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 (1)密度逐渐增大(K反常) (2)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3)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小结】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了碱金属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讨论】以碱金属为例,分析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的如何递变?如何从结构上进行解释? 【板书】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目标检测 1.关于碱金属元素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 B.依Li、Na、K、Rb、Cs,单质熔沸点升高,密度增大 C.随核电荷数递增,氢氧化物碱性增强 D.随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金属还原性增强 答案:B 2.关于钠和钾元素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钾原子失电子比钠原子容易 B.钾离子氧化性比钠离子强 C.钾与水反应比钠剧烈 D.KOH碱性比NaOH强      答案:B 3.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都能生成碱和H2 B.碱金属单质都是质软、熔点低、密度均小于1的轻金属 C.碱金属元素随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吸引最外层电子的能力增强 D.碱金属单质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过氧化物    答案:A 练习:课本11页 1题 预习下一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对周期表的结构的了解,让学生对周期表的结构有进一步的认识. 师生活动: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检测题的数量和内容作具体调整. 小结 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 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4Li + O2 Li2O     2Na + O2 Na2O2 2 Na + 2H2O = 2NaOH + H2↑ 2K + 2H2O = 2KOH + H2↑     2R + 2 H2O = 2 ROH + H2 ↑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3.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结论:1)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4.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 (1)密度逐渐增大(K反常) (2)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3)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小结: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了碱金属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递变性: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设计意图:回顾和总结碱金属结构和性质的异同.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与总结有关知识 教学反思: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