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考化学试题整体测评 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命制,在题型、题量、赋分和难度上不会发生变化。以新课标全国卷为例,仍会以“7+4”模式命题。即第Ⅰ卷的7道选择题(单选、客观题),第Ⅱ卷的3道必做题(主观题)和3道选做题(三选一,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各1题)。高考“7+4”即指命题模式的“7+3+1”。 2013年高考试题的考查仍将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着力点,力图知识覆盖面广泛,注重最基本的化学学科能力和素养,密切联系生产、生活、社会和科技等实际问题,以考查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整体难度稳定、梯度分明、模块功能的考查指向性会更加清晰。 二、掌控高考选择题型 轻松突破第Ⅰ卷 题型综述 高考选择题综合性不强,以基础题为主。因受到题量的限制,故每道选择题的不同选项会发散到不同的知识点及其运用,以突出其全面和灵活的考查功能。 1.选择题常用解题方法 (1)淘汰排除法 排除法是根据已经掌握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寻找不合理因素(不正确的选项),将其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答案。运用排除法的注意点:①不能漏选。因为有时可供筛选的选项较多,并且文字叙述似是而非,则筛选要逐一处理。②已筛选掉的就不要再拎起来,以免重复。③此法多用于单项选择题。 (2)比较筛选法 将题目所提供的备选答案进行比较,将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分步筛选掉,以求得正确答案。对提供的备选答案具有两重以上的前提条件或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彼此相似的题目宜用此法。 (3)直选判断法 对考查基本概念、原理、过程和规律的记忆型单选题,可利用已有知识信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4)推理验证法 解题时从已知条件出发,正确运用概念和原理进行步步逼近的逻辑推理,进而求得正确答案。 (5)综合分析法 对于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需要进行细致分析,严谨推理判断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解答复杂的选择题多用此法。 2.选择题常考知识点归纳 高考选择题常考知识点如下:化学用语与化学计量、离子反应(离子推断、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和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必修2》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与用途)、电化学(以新型电池和燃料电池为主)、热化学(以反应热的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为主)、元素化合物的转化(以教材重点介绍的金属和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为主)、物质结构与性质(主要考查短周期元素,涉及《必修2》中的相关知识)以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类解读 方向一 “STES”应用型 【例1】 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环境等密切联系。下列有关化学诠释正确的是(  )。 选项 新闻摘要 化学诠释  A 2012年2月20日,澳大利亚科学家宣布,利用单个磷原子在硅晶体上制造单原子晶体管的研究已经成功 用浓硫酸或浓氢氧化钠溶液可腐蚀硅晶体  B 据新闻网报道,我国已于2012年实施“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发射火箭的燃料都是无毒无害的物质  C 广西龙江河2012年1月15日出现重金属镉含量超标,环保部门向河水中投入大量生石灰、氯化铝等沉聚镉离子 镉离子能使人体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  D 2012十大科学期待之一是美国宇航局“好奇”号火星车将登陆火星探测火星甲烷来源 甲烷是新能源之一,燃烧甲烷对环境无影响  解析 硅不溶于浓硫酸,可溶于氢氟酸,A项错误;作为火箭用燃料主要考虑燃烧产生的能量要大,如液氢、肼、偏二甲肼等,但肼、偏二甲肼等是对环境有害的物质,B项错误;镉是重金属之一,可使人体蛋白质失去活性,C项正确;甲烷是清洁能源,但不是新能源,甲烷燃烧放出二氧化碳,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D项错误。 答案 C 【题型解读】 一般来说,将社会热点信息选入高考试题就是为了让考生了解一些重大事件,并不会考查相关的复杂原理或成因。如由诺贝尔化学奖可能会引出考查晶体的相关知识;由“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的发射可能会引出对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考查,也可能会对燃料电池的相关知识进行考查;由食品添加剂可能引出对某种食品添加剂的考查;由钓鱼岛、黄岩岛的争议可能引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考查;根据所学的化学基本知识,分析其可能具有的一些性质特征等。 解题方法:逐项分析法(淘汰排除法) 【预测1】 2012年“3·15”晚会主题为“共筑诚信,有你有我”。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一系列不合格产品。如液化气中添加二甲醚、用医疗垃圾塑料生产儿童玩具、灭火器中药品的浓度大幅降低、休闲服装中的纤维成分及甲醛含量不达标、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等。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二甲醚是一种有机溶剂,它的同分异构体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汽油添加剂 B.泡沫灭火器中一般利用铝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水解来形成气体 C.甲醛在家庭装修中主要来自胶合板及油漆,同时它还是一种杀菌剂,可用于食品杀菌 D.食品添加剂既有来自于天然物质的分离,也有来自于生化合成,添加适量的添加剂不影响人体健康 【预测2】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1982年4月,他在位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个实验室内研究铝锰合金时,发现一种特殊的“晶体”,从而开创了对准晶体的研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晶体中只要存在阳离子,就一定存在阴离子 B.离子晶体在晶体状态下不能导电,但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是因为晶体状态无离子,熔化时产生了离子 C.晶体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它缘于晶体内部微粒的周期性排列 D.铝锰合金的熔点低于锰的熔点,但高于铝的熔点 方向二 概念辨析型 【例2】 分类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不正确的是(  )。 ①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②根据物质在常温下的状态,可以从硅、硫、铜、铁、氮气中选出氮气 ③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④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⑤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⑥根据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将盐分为硫酸盐、碳酸盐、钾盐和铵盐                    A.①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只有①③ D.全部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分类标准。氢、氦等最外层电子数少的元素不是金属元素,而是非金属元素,①错误;醋酸不是四元酸,而是一元酸,应根据酸分子电离出H+的数目判断酸是几元酸,④错误;含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七氧化二锰是酸性氧化物,而CO、NO是不成盐氧化物,⑤错误;根据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将盐分为易溶盐、可溶盐、微溶盐和难溶盐,⑥错误。 答案 A 【题型解读】 物质分类贯穿中学化学学习的全过程,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重点。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有关物质类别的考查主要融合在其他考点中,如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命题时会涉及一些物质分类与组成的知识。 解题方法:比较筛选法 【预测3】 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  )。 A.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冷却NO2气体 B.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 C.木炭吸附NO2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 D.向酚酞溶液中加入Na2O2;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预测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 C.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只有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 D.固体物质中可能存在分子,也可能不存在分子 方向三 正误判断型 【例3】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解法精炼铜(粗铜含铁、锌、银、金杂质),阴极析出1 mol Cu,阳极失去的电子数小于2NA B.500 mL 2 mol·L-1 FeCl3溶液中Fe3+数为NA,且=3 C.64 g SO2与足量的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SO3分子数为NA D.在标准状况下,2.24 L NH3通入足量的水中形成氨水,NH数小于0.1NA 解析 在精炼铜的过程中,根据电子守恒,阳极失去的电子总数等于阴极得到的电子总数,析出1 mol铜要得到2 mol电子,因此阳极失去2 mol电子,A项错误;Fe3+发生水解,n(Fe3+)<1 mol,>3,B项错误;SO2与O2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二氧化硫转化率不会等于1,C项错误;n(NH3)=0.1 mol,一水合氨部分电离,根据溶液中氮原子守恒得n(NH)+n(NH3·H2O)=0.1 mol,n(NH)<0.1 mol,D项正确。 答案 D 【题型解读】 阿伏加德罗常数结合化学反应原理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本题涉及电化学、盐类水解、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理论等,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此类题的易错点:(1)电解法精炼铜的过程中,粗铜含有活泼金属铁、锌等,阴极增加的质量不一定等于阳极减少的质量(铁、锌会先放电),但是,阴阳两极得失电子总数一定相等。(2)可逆反应中原料转化率小于1。 解题方法:综合分析法 【预测5】 已知:1 mol气态肼(N2H4)与NO2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N2(g)和水蒸气放出567.85 kJ的热量。下列关于肼和N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N2H4(g)+2NO2(g)===3N2(g)+4H2O(l) ΔH=-1 135.7 kJ·mol-1 B.2N2H4(g)+2NO2(g)===3N2(g)+4H2O(g) ΔH=+1 135.7 kJ·mol-1 C.N2H4+NO2===N2+2H2O ΔH=-567.85 kJ·mol-1 D.2N2H4(g)+2NO2(g)===3N2(g)+4H2O(g) ΔH=-1 135.7 kJ·mol-1 【预测6】 利用如图所示的有机物X可生产S-诱抗素Y。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转化为Y的过程不可能是取代反应 B.X可以发生氧化、取代、酯化、加聚、缩聚反应,并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有机盐 C.Y既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1 mol X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 mol NaOH,1 mol Y最多能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方向四 图表图像型 【例4】  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其性质和制备受到人们的关注。一定温度下,在2 L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2O5(g)4NO2(g)+O2(g) ΔH>0。反应物和部分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曲线a表示N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 B.10 s时,v(正)>v(逆) C.20 s时反应达到平衡 D.0~20 s内平均反应速率v(O2)=0.05 mol·L-1·s-1 解析 由图可知曲线b表示反应物N2O5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20 s内N2O5的物质的量减少2.0 mol,在同一时间段内,曲线a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增加4.0 mol,结合化学方程式可推知曲线a表示N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A正确。20 s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则20 s前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即10 s时,v(正)>v(逆),B、C正确。 v(N2O5)==0.05 mol·L-1·s-1,则v(O2)=v(N2O5)=0.025 mol·L-1·s-1。 答案 D 【题型解读】 近年高考对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的考查多见于非选择题中的某一问,主要的计算方法是定义公式法、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的关系式法,属于较易的题目。如本题通过定义公式法计算出v(N2O5),再使用关系式法可得到v(O2)。计算时常见的错误是利用物质的量直接除以时间,而忽视容器的体积,复习备考时要注意。 解题方法:计算验证法(推理验证法) 【预测7】 向一定量的Mg2+、NH、Al3+混合溶液中加Na2O2的量与生成沉淀和气体的量(纵坐标)的关系图所示,则溶液中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2 B.1∶2∶2 C.2∶2∶1 D.9∶2∶4 【预测8】 下列有关图像正确的是(  )。  方向五 顺序排列型 【例5】 下列溶液中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和NaHS混合溶液中:c(Na+)+c(H+)=c(S2-)+c(HS-)+c(OH-) B.常温下将醋酸钠、盐酸两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后溶液中:c(Na+)>c(Cl-)>c(CH3COOH) C.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①(NH4)2CO3、②(NH4)2SO4、③(NH4)2Fe(SO4)2三种溶液中的c(NH):①<②<③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弱酸HX混合后的溶液中:c(Na+)>c(HX)>c(X-)>c(H+)>c(OH-) 解析 选项A中正确的电荷守恒式应为c(Na+)+c(H+)=2c(S2-)+c(HS-)+c(OH-);选项B同样可以先写出混合溶液的电荷守恒式:c(H+)+c(Na+)=c(OH-)+c(Cl-)+c(CH3COO-),又由于溶液呈中性即c(H+)=c(OH-),因此混合溶液中应有c(Na+)=c(Cl-)+c(CH3COO-),根据物料守恒可得c(Na+)=c(CH3COOH)+c(CH3COO-),所以有c(Na+)>c(Cl-)=c(CH3COOH),选项B不正确;对于选项C,Fe2+的存在会抑制NH的水解,CO的存在会促进NH的水解,因此选项C正确;对于选项D,由于混合溶液的酸碱性未知,因此无法确定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 答案 C 【题型解读】 本题以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比较为载体考查了盐类水解及守恒思想的应用。近年高考有关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及三大守恒规律的考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对单一溶液的考查,如一元弱酸(碱)溶液、能水解的盐溶液等;二是对混合溶液的考查,要注意混合溶液能否发生反应,能发生反应的考查反应后混合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关系。解答此类题时应该熟悉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及三大守恒规律的应用。 解题方法:比较判断法 【预测9】  如图所示,恒温下将某容器分隔成A、B两部分,A容积固定不变,B有可移动的活塞,现在A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在B中充入2 mol SO3和1 mol N2,相同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2SO3(g)2SO2(g)+O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定活塞位置在3处不动,达平衡时pA=pB B.固定活塞位置在3处不动,在B中再充入少量N2,达平衡后n(SO2)A>n(SO2)B C.若活塞左移到2处,达平衡后,c(SO2)A<c(SO2)B D.若活塞右移到5处,达平衡后,w(SO3)A<w(SO3)B 【预测10】 用0.1 mol·L-1 NaOH溶液滴定30 mL某浓度的醋酸溶液,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滴定时指示剂选用酚酞比选用甲基橙误差小 B.a点溶液中有c(CH3COO-)+c(OH-)=c(CH3COOH)+c(H+) C.c点溶液中有c(Na+)>c(CH3COOH)+c(CH3COO-) D.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c(CH3COOH)>c(CH3COO-)>c(H+)>c(Na+)>c(OH-) 方向六 数据计算型 【例6】 已知硝酸铜晶体高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Cu(NO3)2·3H2O2CuO+4NO2↑+O2↑+6H2O↑,若将生成的气体收集后,冷却至室温使其充分反应,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46% B.50% C.77.8% D.82% 解析 抓住并理解本题的反应产物与反应物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根据二氧化氮、氧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确定所得溶液的溶质为硝酸,从而可计算溶液中硝酸的质量分数。根据高温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知,收集的气体有二氧化氮、氧气和水蒸气,其物质的量之比为4∶1∶6,假设二氧化氮为4 mol,则氧气为1 mol,水为6 mol。气体冷却至室温,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推知4 mol NO2、1 mol O2与2 mol H2O完全反应生成4 mol HNO3,剩余4 mol H2O,将问题转化成计算4 mol HNO3溶于4 mol H2O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HNO3)=×100%≈77.8%。 答案 C 【题型解读】 从近年高考命题情况看,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转化往往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相联系,重点考查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应用,同时渗透一些化学计算方法,如守恒法、赋值法等。如已知溶液的密度能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这类题具有小、巧、活的特点,将会受到2013年高考命题者的关注。 解题方法:计算推理法 【预测11】 某温度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10-13,将此温度下pH=11的Ba(OH)2溶液a L与pH=1的H2SO4溶液b L混合(设混合溶液体积为两者之和,固体体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所得混合溶液为中性,则a∶b=1∶1 B.若所得混合溶液为中性,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为0.05b mol C.若a∶b=9∶2,则所得溶液pH等于2 D.若a∶b=9∶2,该混合溶液最多能溶解铁粉0.28(a+b)g 【预测12】 把物质的量均为0.1 mol的CuCl2和H2SO4溶于水制成100 mL的混合溶液,用石墨作电极电解,并收集两电极所产生的气体,一段时间后在两极收集到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相同。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电路中共转移0.6NA个电子 B.阳极得到的气体中O2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C.阴极质量增加3.2 g D.电解后剩余溶液中硫酸的浓度为1 mol·L-1 方向七 实验评价型 【例7】 下列操作方法中,有错误的是(  )。  解析 本题通过图示的方式考查了几种重要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海带属于固体,固体物质的灼烧应该在坩埚中进行,A项错;蒸发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搅拌,以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滴外溅,B项对;实验室通常利用固体铵盐与碱在加热条件下制备NH3,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NH3应用向下排空气法,NH3属于易溶于水的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图示的收集方法中,烧杯中的CCl4可防止吸收尾气时产生倒吸现象,C项对;通过长颈漏斗向烧瓶中加水到一定量时,若装置不漏气,漏斗中的水不会流入烧瓶中,D项对。 答案 A 【题型解读】 通过图示信息的方式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相关知识进行考查是近年高考考查的一大特色,难度中等,但考查的频率较高,故复习中应高度重视。由于解题信息主要来源于装置图,故解此类题时一定要先仔细观察装置图,明确图中蕴含的意义,并尽量先在大脑中将图示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再将转化后的信息与大脑中储存的信息进行对照,就可以确定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解题方法:逐项排除法 【预测13】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试剂 提纯方法  A BaSO4 BaCO3 水 溶解、过滤、洗涤  B CO2 SO2 饱和Na2CO3溶液 洗气  C 乙酸乙酯 乙酸 稀NaOH溶液 混合振荡、静置分液  D 蛋白质 葡萄糖 浓(NH4)2SO4溶液 盐析、过滤、洗涤  【预测14】 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不一致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 说明Al2O3的熔点高于Al  B Br2FeBr3KBr 制备少量KBr溶液  C 无色试液焰色呈黄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不含钾元素  D 将氯气通入H2O2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导管口处发出红光,产生大量气泡 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H2O2显还原性  模拟集训(A) 1.化学与生活、科学、技术、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石墨剥离而成的石墨烯属于烯烃 B.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并引发核电厂爆炸,核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C.“赤潮”和“水华”均是由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 D.大力开发丰富的煤炭资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2.向溶液X中持续通入气体Y,不会产生“浑浊―→澄清”现象的是(  )。 A.X:漂白粉溶液 Y:二氧化硫 B.X:硝酸银溶液 Y:氨气 C.X:氢氧化钡溶液 Y:二氧化碳 D.X:偏铝酸钠溶液 Y:二氧化氮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已知H2(g)+O2(g)===H2O(g) ΔH1=a kJ·mol-1;2H2(g)+O2(g)===2H2O(g) ΔH2=b kJ·mol-1,则a>b B.CO的燃烧热为283.0 kJ·mol-1,则2CO2(g)===2CO(g)+O2(g) ΔH=+566.0 kJ·mol-1 C.若N2(g)+3H2(g)2NH3(g) ΔH=-d kJ·mol-1,故在某容器中投入1 mol N2与3 mol H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d kJ D.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则H2SO4和KOH反应的中和热ΔH=-114.6 kJ·mol-1 4.下列实验步骤与实验事实的相应结论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步骤与实验事实 结论解释  A Mg(OH)2、Al(OH)3混合物中加入NaOH溶液,Al(OH)3溶解而Mg(OH)2没有溶解 Mg(OH)2Ksp比Al(OH)3的小  B ZnS能溶解在稀盐酸中,CuS不能溶解在稀盐酸中 CuS的Ksp比ZnS的小  C 在溶有NH3的BaCl2溶液中通入CO2,有白色沉淀生成 NH3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D 单质硅不溶于浓硫酸和浓硝酸 硅被强氧化性酸钝化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上可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金属钠 B.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属于电解原理 C.在镀件上电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阴极 D.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硫酸和氢氧化钠,其中b为阴离子交换膜、c为阳离子交换膜 6.有机化学中物质的结构可用键线式表示,如 CH2===CHCH2Br可表示为Br。科学家曾合成具有独特结构的化合物1和2,发现化合物1加热后可得化合物2。以下关于化合物1和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1和2均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化合物1和2均能与溴水反应而使其褪色 C.化合物1和2互为同分异构体 D.化合物1中所有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3 B.一定条件下铁和O2、H2O反应的产物均为Fe3O4 C.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反应式为Fe-3e-===Fe3+ D.过量的铁片与冷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4HNO3(浓)===Fe(NO3)2+2NO2↑+2H2O 模拟集训(B) 1.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新能源”、“低碳”、“节能减排”、“吃干榨尽”等概念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均属于“新能源” B.“低碳”是指采用含碳量低的烃类作为燃料  C.如图甲烷经一氯甲烷生成低碳烯烃的途径体现了“节能减排”思想 D.让煤变成合成气,把煤“吃干榨尽”,实现了煤的清洁、高效利用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l2O3用作耐火材料、Al(OH)3用作阻燃剂 B.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2C与14C间的相互转化 C.碳素钢的主要成分是铁碳合金、司母戊鼎的主要成分是铜锡合金 D.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硅,硅主要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 3.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NA个HF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44.8 L B.常温常压下,8.8 g CO2和N2O混合气体中所含的电子数为4.4NA C.46 g四氧化二氮和二氧化氮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少于3NA D.5.6 g铁与500 mL 2 mol·L-1硝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4.下列生产或实验中,所选用的酸合理的是(  )。 A.用浓盐酸和“84消毒液”制备少量Cl2 B.做焰色反应实验时,用稀硫酸清洗镍铬丝 C.在工业生产中,用银和浓硝酸反应制取硝酸银 D.在盐酸酸化的溶液中,PbO2将Mn2+氧化成MnO 5.将标准状况下a L NH3溶解于1 000 g水中,得到的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b mol·L-1,则该氨水的密度为(  )。 A. g·cm-3 B. g·cm-3 C. g·cm-3 D. g·cm-3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和皂化反应互为逆反应 C.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D.用水鉴别乙醇、苯和溴苯 7.如图所示装置中,a、b都是惰性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电解液足量),a极附近溶液显红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负极,b是正极 B.CuSO4溶液的pH逐渐减小 C.铜电极上的反应式为Cu-2e-===Cu2+ D.向NaCl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能使溶液与原来溶液完全一样 模拟集训(C) 1.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使用有助于减少光化学烟雾的产生 B.2010年12月10日结束的联合国坎昆气候变化大会,其主要议题是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 C.华裔科学家高琨在光纤传输信息领域中取得突破性成就,光纤的主要成分是高纯度的单质硅 D.超级病菌NDM-1几乎对所有抗生素都具有抗药性,死亡率很高。为防止超级病菌的感染,要加强环境、个人的卫生和消毒,其中消毒剂常选用含氯消毒剂、双氧水、酒精等适宜的物质 2.铜、银、金是人类最早知道的3种金属。因很早就被人们用作钱币,故有“货币金属”之称。由于铁的金属性比铜、银、金强,相对而言,人类认识铁稍晚。某兴趣小组为了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他们设计了如下几种方案:①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有铜析出;②铁、铜和氯气反应分别生成FeCl3和CuCl2;③铜片置于FeCl3溶液中铜片逐渐溶解;④把铁片和铜片置于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并用导线连接,铁片上无气泡产生;而铜片上有气泡产生;⑤把铁片和铜片置于盛有浓硝酸的烧杯中,并用导线连接,铁片上有气泡产生,而铜片上无气泡。其中合理的方案有(  )。 A.2种 B.3种 C.4种 D.都合理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重水、超重水互为同素异形体 B.C60、C80互为同位素 C.CH4与C(CH3)4互为同系物 D.CH2CH2CHCH2CH3、CH2CHCH2CH2CH3可能互为同分异构体 4.碘在地壳中主要以NaIO3的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几种粒子之间有如图所示关系,根据图示转化关系推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KI淀粉试纸和食醋检验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 B.足量Cl2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白的原因可能是5Cl2+I2+6H2O===2HIO3+10HCl C.由图可知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2>IO D.途径Ⅱ中若生成1 mol I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0NA 5.下列选项中的图像所表示的内容与相应反应符合的是(a、b、c、d均大于0)  A.4NH3(g)+5O2(g)4NO(g)+6H2O(g) ΔH=-a kJ·mol-1 B.N2(g)+3H2(g)2NH3(g) ΔH=-b kJ·mol-1 C.2SO3(g)2SO2(g)+O2(g) ΔH=+c kJ·mol-1 D.2N2O5(g)4NO2(g)+O2(g) ΔH=+d kJ·mol-1 6.如图所示,Na-S电池是当前开发的一种高性能可充电电池,它所贮存的能量为常用铅蓄电池的5倍(按相同质量计),电池反应为2Na(l)+S8(l)Na2Sn。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外室熔融硫中添加石墨粉主要是为了增强导电性 B.放电时Na+向正极移动 C.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8S-16e-===nS8 D.充电时钠极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 7.氮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含氮化合物及其性质的多样性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浓硝酸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鉴别部分蛋白质 B.实验室可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NH3 C.实验室可用CCl4检验NO2和溴蒸气 D.在常温下,稀硝酸的氧化性强于浓硫酸的 模拟集训(D) 1.美日三名化学家利用钯作催化剂,将有机物进行“裁剪”、“缝合”,创造出具有特殊功能的新物质而荣获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 B.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C.将有机物进行“缝合”可以不遵循原子守恒规律 D.将有机物进行“裁剪”需要破坏旧的化学键 2.下列物质按照氧化物、单质、碱、混合物、纯净物排序正确的是(  )。 A.氯酸钾、碳单质、液态氯化钠、液氨、王水 B.双氧水、稀有气体、碱式碳酸镁、硫酸铜溶液、明矾 C.烧碱、纯碱、火碱、天然气、乙酸 D.二氧化锰、硫单质(S8)、一水合氨、纯净空气、H2O和D2O组成的混合物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反应2C+SiO2Si+2CO↑说明碳的非金属性强于硅的非金属性 B.ⅠA族元素形成的单质从上到下沸点依次降低 C.最高化合价为+7的元素一定属于主族元素 D.离子化合物NaN3和Na3N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不同 4.某温度下,将溶质质量分数为a%的KOH溶液蒸发掉m g水后恢复至原温度,恰好得到质量分数为2a%的KOH饱和溶液V mL,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KOH的溶解度为100a/(100-a)g B.原溶液的质量为2m g C.可以求算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D.保持温度不变,向原溶液中加入2a g KOH可达饱和 5.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根据流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①需在蒸发皿中进行 B.操作③和⑥所需的仪器相同 C.操作⑤也可用CCl4代替苯 D.操作④的离子方程式为2I-+MnO2+2H2O===Mn2++I2+4OH- 6.  在t ℃时,AgBr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又知t ℃时AgCl的Ksp=4×10-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t ℃时,AgBr的Ksp为4.9×10-13 B.在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NaBr固体,可使溶液由c点到b点 C.图中a点对应的是AgBr的不饱和溶液 D.在t ℃时,AgCl(s)+Br-(aq)AgBr(s)+Cl-(aq)平衡常数K≈816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Ka(CH3COOH)>Ka(H2CO3)>Ka(H2SiO3) B.0.1 mol·L-1的醋酸中加入水或加入冰醋酸均可使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C.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和Na2CO3溶液,后者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 D.等pH的醋酸和碳酸,分别加水稀释后溶液的pH仍相等,则醋酸中加入水的体积少三、解密高考压轴题 细节决胜第Ⅱ卷 ——优秀阅卷名师谈评分细则 压轴题一 基本理论综合应用 【高考档案】 化学基本理论是中学化学的最基本内容,具有多重价值与功能,它能够使考生从本质上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现象和变化规律,掌握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够促进考生化学知识的系统化与结构化,培养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因而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例1】 (2012·新课标全国卷,27)(15分)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与Cl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CO2进行高温重整制备CO,已知CH4、H2和CO的燃烧热(ΔH)分别为-890.3 kJ·mol-1、-285.8 kJ·mol-1和-283.0 kJ·mol-1,则生成1 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________; (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Cl2(g)+CO(g) ΔH=+108 kJ·mol-1。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图所示(第10 min到14 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  ①计算反应在第8 min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②比较第2 min反应温度T(2)与第8 min反应温度T(8)的高低:T(2)________T(8)(填“<”、“>”或“=”); ③若12 min时反应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COCl2)=________mol·L-1; ④比较产物CO在2~3 min、5~6 min和12~13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________; ⑤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 min和15~16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v(5~6)________v(15~16)(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分析】 本题涉及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化学平衡图像的有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对反应热、化学平衡等化学反应原理掌握的情况。 【解题思路】 (1)实验室通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的方法制备氯气。 (2)根据题意得: 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① CO(g)+O2===CO2(g) ΔH=-283.0 kJ·mol-1② H2(g)+O2(g)===H2O(l) ΔH=-285.8 kJ·mol-1③ 由①-(②+③)×2得: CH4(g)+CO2(g)===2CO(g)+2H2(g) ΔH=+247.3 kJ·mol-1 据此可知生成标准状况下1 m3 CO所需热量为×≈5 520 kJ。 (3)首先明确H2O2的还原产物是H2O,然后根据化合价变化判断出CHCl3与H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再根据原子个数守恒,用观察法即可判断出另一种产物是HCl。 (4)①第8 min时的平衡常数K==≈0.234。 ②从三种物质的浓度变化趋势可知,从第4 min开始,平衡正向移动。由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因此有:T(2)<T(8)。 ③由于第12 min与第8 min温度相同,故其平衡常数相等,则有: =,解得c(COCl2)≈0.031 mol·L-1。 ④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可知反应在2~3 min和12~13 min处于平衡状态,平均反应速率为0,故v(5~6)>v(2~3)=v(12~13)。 ⑤在5~6 min和15~16 min时反应温度相同,但15~16 min时各组分的浓度都小,因此反应速率小。 答案 (1)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5.52×103 kJ (3)CHCl3+H2O2===HCl↑+H2O+COCl2↑ (4)①0.234 mol·L-1 ②< ③0.031 ④v(5~6)>v(2~3)=v(12~13) ⑤> 在相同温度时,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评分细则】 (1)不写条件和气体符号扣1分。 (2)不带单位不给分。 (3)②写汉字“大于”不给分。 ⑤不写出“相同温度下”扣1分。 【专训1】 (2011·新标课全国理综,27)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已知H2(g)、CO(g)和CH3OH(l)的燃烧热ΔH分别为-285.8 kJ·mol-1、-283.0 kJ·mol-1和-726.5 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太阳能分解10 mol水消耗的能量是________kJ。 (2)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由CO2和H2合成甲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查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注:T1、T2均大于30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温度为T1时,从反应开始到反应达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v(CH3OH)= mol·L-1·min-1 ②该反应在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小 ③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④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的温度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增大 (4)在T1温度时,将1 mol CO2和3 mol H2充入一密闭恒容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2的转化率为α,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________。 (5)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酸性,负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想状态下,该燃料电池消耗1 mol甲醇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为702.1 kJ,则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________(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是指电池所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燃料电池反应所能释放的全部能量之比)。 【专训2】 工业上用CO来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图1表示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情况;图2表示一定温度下,向固定体积为2 L的容器中加入4 mol H2和一定量的CO后,CO(g)和CH3OH(g)的物质的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曲线________(填“a”或“b”)表示反应使用了催化剂;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根据图2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起始充入的CO的物质的量为2 mol b.增大CO的浓度,CO的转化率增大 c.容器中压强恒定时,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d.保持温度和密闭容器的容积不变,再充入1 mol CO和2 mol H2,再次达到平衡时,n(CH3OH)/n(CO)的值会变小。 (3)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v(H2)=________。该温度下CO(g)+2H2(g)CH3OH(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________;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反应体系升温,则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请在图3中画出平衡时甲醇的百分含量(纵坐标)随温度(横坐标)的变化曲线,要求画出压强不同的两条曲线(在曲线上标出p1、p2,p1<p2)。 (5)已知CH3OH(g)+O2(g)===CO2(g)+2H2O(g) ΔH=-192.9 kJ·mol-1,H2O(l)===H2O(g) ΔH=+44 kJ·mol-1,请写出32 g CH3OH(g)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训3】 (2012·天津理综化学,10)金属钨用途广泛,主要用于制造硬质或耐高温的合金,以及灯泡的灯丝。高温下,在密闭容器中用H2还原WO3可得到金属钨,其总反应为: WO3(s)+3H2(g)W(s)+3H2O(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 (2)某温度下反应达平衡时,H2与水蒸气的体积比为2∶3,则H2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随温度的升高,H2与水蒸气的体积比减小,则该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上述总反应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主要成分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温度 25 ℃~550 ℃~600 ℃~700 ℃  主要成分 WO3 W2O5  WO2  W    第一阶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0 ℃时,固体物质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假设WO3完全转化为W,则三个阶段消耗H2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4)已知:温度过高时,WO2(s)转变为WO2(g): WO2(s)+2H2(g)W(s)+2H2O(g) ΔH=+66.0 kJ·mol-1 WO2(g)+2H2(g)W(s)+2H2O(g) ΔH=-137.9 kJ·mol-1 则WO2(s)WO2(g)的ΔH=________。 (5)钨丝灯管中的W在使用过程中缓慢挥发,使灯丝变细,加入I2可延长灯管的使用寿命,其工作原理为:W(s)+2I2(g)WI4(g)。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 a.灯管内的I2可循环使用 b.WI4在灯丝上分解,产生的W又沉积在灯丝上 c.WI4在灯管壁上分解,使灯管的寿命延长 d.温度升高时,WI4的分解速率加快,W和I2的化合速率减慢 压轴题二 无机综合应用 【高考档案】 无机综合应用题是高考常考的题型之一,它集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化学计算等知识于一体,且试题结构紧凑、文字表述少、包含信息多。具有考查面广、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的特点。这种题型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该类型试题层次分明,区分度高,其中无机推断题是一种重要形式,浓缩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此类试题具有极强的学科特色,题材广、可考查内容多和容易控制卷面难度的题型特点,因而成了高考命题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命题形式。 【例2】 (2012·新课标全国卷,26)(14分)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卤化物、氧化物以及高价铁的含氧酸盐均为重要化合物。 (1)要确定铁的某氯化物FeClx的化学式,可用离子交换和滴定的方法。实验中称取0.54 g的FeClx样品,溶解后先进行阳离子交换预处理,再通过含有饱和OH-的阴离子交换柱,使Cl-和OH-发生交换。交换完成后,流出溶液的OH-用0.40 mol·L-1的盐酸滴定,滴至终点时消耗盐酸25.00 mL。计算该样品中氯的物质的量,并求出FeClx中x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出计算过程)。 (2)现有一含有FeCl2和FeCl3的混合物样品,采用上述方法测得n(Fe)∶n(Cl)=1∶2.1,则该样品中FeCl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在实验室中,FeCl2可用铁粉和________反应制备,FeCl3可用铁粉和________反应制备。 (3)FeCl3与氢碘酸反应时可生成棕色物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FeCl3与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制取K2FeO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MnO2-Zn电池类似,K2FeO4-Zn也可以组成碱性电池,K2FeO4在电池中作为正极材料,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式和物质含量的计算、离子方程式以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意在考查考生对电化学知识、离子反应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相关计算能力。 【解题思路】 (2)设混合物样品中含有a mol FeCl2、b mol FeCl3,根据题意有(a+b)∶(2a+3b)=1∶2.1,解得a=9b,所以FeCl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b∶(a+b)=b∶10b=0.10。实验室中,FeCl2可用铁粉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得到,FeCl3可用铁粉与氯气发生化合反应得到。 (3)Fe3+具有强氧化性而I-具有强还原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棕色物质I2。根据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可完成离子方程式。 (4)首先明确ClO-的还原产物是Cl-,然后根据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即可完成离子方程式。根据题意可写出题给原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Zn-2e-+2OH-===Zn(OH)2,总反应式为3Zn+2FeO+8H2O===3Zn(OH)2+2Fe(OH)3+4OH-。用总反应式减去负极反应式可得正极反应式为FeO+3e-+4H2O===Fe(OH)3+5OH-。 答案 (1)x=3 n(Cl)=0.025 0 L×0.40 mol·L-1=0.010 mol m(Fe)=0.54 g-0.010 mol×35.5 g·mol-1=0.185 g n(Fe)=0.185 g÷56 g·mol-1≈0.003 3 mol n(Fe)∶n(Cl)=0.003 3∶0.010≈1∶3,x=3 (2)0.10 盐酸 氯气 (3)2Fe3++2I-===2Fe2++I2(或2Fe3++3I-===2Fe2++I) (4)2Fe(OH)3+3ClO-+4OH-===2FeO+5H2O+3Cl-(或2Fe3++10OH-+3ClO-===2FeO+3Cl-+5H2O) FeO+3e-+4H2O===Fe(OH)3+5OH- 3Zn+2FeO+8H2O===3Zn(OH)2+2Fe(OH)3+4OH- 【评分细则】 (1)不列出计算过程不给分。 (2)后者写化学式不扣分。 (3)不配平或出现化学式书写错误不给分。 【专训4】 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纯净物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物质A与物质B之间的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E可能与A、B两种物质中的一种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C是离子化合物,D是一种强碱,写出C的化学式________。 (2)若E的水溶液呈弱酸性,D是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化合物。 ①用电离方程式解释D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原因(仅写出电离方程式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等式表示E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正盐的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C是一种气体,D是一种强酸,则: ①C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人认为“浓H2SO4可以干燥气体C”。某同学为了验证该观点是否正确,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在浓H2SO4中未发现有气体逸出,则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已知常温下物质A与物质B反应生成1 mol气体C的ΔH=-57 kJ·mol-1,1 mol气体C与H2O反应生成化合物D和气体E的ΔH=-46 kJ·mol-1,写出物质A与物质B及水反应生成化合物D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训5】 (2012·重庆理综,26)金刚石、SiC具有优良的耐磨、耐腐蚀特性,应用广泛。 (1)碳与短周期元素Q的单质化合仅能生成两种常见气态化合物,其中一种化合物R为非极性分子。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Q是________。R的电子式为________。 (2)一定条件下,Na还原CCl4可制备金刚石。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后,回收其中的CCl4的实验操作名称为________,除去粗产品中少量钠的试剂为________。 (3)碳还原SiO2制SiC,其粗产品中杂质为Si和SiO2。现将20.0 g SiC粗产品加入到过量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收集到0.1 mol氢气,过滤得SiC固体11.4 g,滤液稀释到1 L。生成氢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硅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4)下列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Na还原CCl4的反应、Cl2与H2O的反应均是置换反应 ②水晶、干冰熔化时克服粒子间作用力的类型相同 ③Na2SiO3溶液与SO3的反应可用于推断Si与S的非金属性强弱 ④钠、锂分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中阴阳离子数目比均为1∶2 【专训6】 汽车安全气囊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当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安全装置通电点火使其中的固体粉末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氮气形成气囊,从而保护司机及乘客免受伤害。为研究安全气囊工作的化学原理,取安全装置中的固体粉末进行实验。经组成分析,确定该粉末仅含Na、Fe、N、O四种元素。水溶性实验表明,固体粉末部分溶解。经检测,可溶物为化合物甲;不溶物为红棕色固体,可溶于盐酸。 取13.0 g化合物甲,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和单质乙,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 L。单质乙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一种单质。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丙的电子式为________。 (2)若丙在空气中转化为碳酸氢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质乙与红棕色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物质中,有可能作为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替代品的是________。                    A.KCl B.KNO3 C.Na2S D.CuO (5)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后生成可溶性盐的成分(不考虑结晶水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压轴题三 化学实验综合应用 【高考档案】 高考对化学综合实验的考查,主要包括设计或评价实验方案、探究性实验、有关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实验“绿色化”要求等。近几年化学实验综合题常将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相结合,将实验基础知识与实验基本操作相结合,立足于对考生综合实验能力的考查。 【例3】 (2012·北京理综,27)(15分)有文献记载:在强碱性条件下,加热银氨溶液可能析出银镜。某同学进行如下验证和对比实验。 装置 实验序号 试管中的药品 现象   实验Ⅰ 2 mL银氨溶液和数滴较浓NaOH溶液 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黑;试管壁附着有银镜   实验Ⅱ 2 mL银氨溶液和数滴浓氨水 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  该同学欲分析实验Ⅰ和实验Ⅱ的差异,查阅资料: a.[Ag(NH3)2]++2H2OAg++2NH3·H2O b.AgOH不稳定,极易分解为黑色Ag2O (1)配制银氨溶液所需的药品是________。 (2)经检验,实验 Ⅰ 的气体中有NH3,黑色物质中有Ag2O。 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产生Ag2O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对产生银镜的原因提出假设:可能是NaOH还原Ag2O。实验及现象:向AgNO3溶液中加入________,出现黑色沉淀;水浴加热,未出现银镜。 (4)重新假设:在NaOH存在下,可能是NH3还原Ag2O。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现象:出现银镜。在虚线框内画出用生石灰和浓氨水制取NH3的装置简图(夹持仪器略)。  (5)该同学认为在(4)的实验中会有Ag(NH3)2OH生成。由此又提出假设:在NaOH存在下,可能是Ag(NH3)2OH也参与了NH3还原Ag2O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①有部分Ag2O溶解在氨水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证实假设成立,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HNO3清洗试管壁上的Ag,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分析】 本题以加热银氨溶液析出银镜为载体来考查实验设计,涉及药品选择、现象描述与解释、补充步骤以及绘制气体发生装置图等,意在考查考生接受、吸收新信息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1)用硝酸银溶液与氨水配制银氨溶液。(2)氨气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NH3·H2ONH+OH-,在碱性条件下(加入氢氧化钠),加热促进一水合氨分解,有利于平衡:[Ag(NH3)2]++2H2OAg++2NH3·H2O向右移动,使溶液中Ag+浓度增大,Ag+与OH-结合生成AgOH,AgOH分解生成Ag2O。 (3)硝酸银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出现黑色沉淀,不出现银镜,说明氢氧化钠不能还原氧化银。 (4)浓氨水与生石灰混合产生氨气,可以用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生成气体的气体发生装置,用分液漏斗控制加入浓氨水的量和速率。 (5)氧化银溶于氨水:Ag2O+4NH3·H2O===2Ag(NH3)2OH+3H2O。如果水浴加热试管里的银氨溶液,会产生银镜,说明假设成立。 答案 (1)AgNO3溶液和氨水 (2)①试纸变蓝 ②在NaOH存在下,加热促进NH3·H2O分解,逸出NH3,促使[Ag(NH3)2]++2H2OAg++2NH3·H2O,平衡正向移动,c(Ag+)增大,Ag+与OH-反应立即转化为Ag2O:2OH-+2Ag+===Ag2O↓+H2O (3)过量NaOH溶液 (4)  (5)①Ag2O+4NH3·H2O===2Ag(NH3)2OH+3H2O ②与溶液接触的试管壁上析出银镜 (6)Ag+2HNO3(浓)===AgNO3+NO2↑+H2O 【评分细则】 (1)漏写1个扣1分。 (2)出现错别字扣1分,书写要清晰,卷面潦草扣1分。 (3)不写出试剂名称不扣分。 (6)漏掉“浓”或气体符号扣1分。 【专训7】 (2012·北京朝阳二模)氯化铁是实验室中的重要试剂。某同学用m g含有铁锈(Fe2O3)的废铁屑来制取FeCl3·6H2O晶体,同时测定废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 为此设计了如图装置(夹持装置略,气密性已检验)。  操作步骤如下: Ⅰ.打开弹簧夹K1,关闭弹簧夹K2,并打开活塞a,缓慢滴加盐酸。 Ⅱ.当……时,关闭弹簧夹K1,打开弹簧夹K2,当A中溶液完全进入烧杯后关闭活塞a。 Ⅲ.将烧杯中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后得到FeCl3·6H2O晶体。 请回答: (1)A中发生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Ⅱ中“……”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中相应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Ⅲ不采用直接加热制FeCl3·6H2O晶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简要文字并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 (4)测得B中所得的气体是V mL(标准状况下),由此计算出该废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该数值比实际数值偏低,若实验过程中操作无误,偏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准确测定铁的质量分数,另取m g废铁屑和某种常见的还原性气体在加热时充分反应到恒重,测得实验后剩余固体质量是w g。由此求出铁的准确质量分数是________(用含m和w的式子表示)。 【专训8】 (2012·新课标全国理综,28)溴苯是一种化工原料,实验室合成溴苯的装置示意图及有关数据如下:  苯 溴 溴苯  密度/(g·cm-3) 0.88 3.10 1.50  沸点/℃ 80 59 156  水中溶解度 微溶 微溶 微溶  按下列合成步骤回答问题: (1)在a中加入15 mL无水苯和少量铁屑。在b中小心加入4.0 mL液态溴。向a中滴入几滴溴,有白色烟雾产生,是因为生成了________气体。继续滴加至液溴滴完。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液溴滴完后,经过下列步骤分离提纯: ①向a中加入10 mL水,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 ②滤液依次用10 mL水、8 mL 10%的NaOH溶液、10 mL水洗涤。NaOH溶液洗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分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加入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以上分离操作后,粗溴苯中还含有的主要杂质为________,要进一步提纯,下列操作中必须的是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重结晶 B.过滤 C.蒸馏 D.萃取 (4)在该实验中,a的容积最适合的是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25 mL B.50 mL C.250 mL D.500 mL 【专训9】 (2012·安徽理综,28)工业上从废铅蓄电池的铅膏回收铅的过程中,可用碳酸盐溶液与处理后的铅膏(主要成分为PbSO4)发生反应:PbSO4(s)+CO(aq)PbCO3(s)+SO(aq)。某课题组用PbSO4为原料模拟该过程,探究上述反应的实验条件及固体产物的成分。 (1)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 (2)室温时,向两份相同的PbSO4样品中分别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均可实现上述转化,在________溶液中PbSO4转化率较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查阅文献:上述反应还可能生成碱式碳酸铅[2PbCO3·Pb(OH)2],它和PbCO3受热都易分解生成PbO。该课题组对固体产物(不考虑PbSO4)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全部为PbCO3;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假设一是否成立,课题组进行如下研究。 ①定性研究:请你完成下表中内容。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取一定量样品充分干燥,……     ②定量研究:取26.7 mg的干燥样品,加热,测得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某同学由图中信息得出结论:假设一不成立。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结论,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压轴题四 有机化学基础综合应用 【高考档案】 有机合成与推断是将各种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以及各种转化关系综合应用并结合计算在新情境下加以迁移的能力题。此类题目综合性强、难度大、情境新、要求高,只有在熟练掌握各种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及其相互转化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实验现象和数据,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合理的推断。试题常给出一些新信息,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迅速捕捉有效信息,并使新旧信息产生联系,将新信息分解、转换、重组,从而解决题目要求的问题。 【例4】 (2012·安徽理综,26)(14分)PBS是一种可降解的聚酯类高分子材料,可由马来酸酐等原料经下列路线合成:   (1)A→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2)C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D的名称(系统命名)是________。 (3)半方酸是马来酸酐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含1个环(四元碳环)和1个羟基,但不含—O—O—键。半方酸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4)由B和D合成PBS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关于A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能使酸性KMnO4溶液或溴的CCl4溶液褪色 b.能与Na2CO3反应,但不与HBr反应 c.能与新制Cu(OH)2反应 d.1 mol A完全燃烧消耗5 mol O2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有机化学基础,意在考查考生对有机物性质的理解以及信息的接受、整合能力。 【解题思路】 (1)依据烯烃的性质知A→B是碳碳双键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B的结构简式为HOOCCH2CH2COOH。(2)利用已知信息和合成图可知C的结构简式为HOCH2—C≡C—CH2OH,其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碳碳三键、羟基;D的1、4号碳原子上含有羟基,故D的名称为1,4-丁二醇。(3)根据马来酸酐的分子式(C4H2O3)和半方酸的结构特点可写出其结构简式。(4)根据B、D的结构简式可知合成PBS为缩聚反应。(5)物质A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与溴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a项正确;可与HBr发生加成反应,b项错;含有羧基,可与新制Cu(OH)2反应,c项正确;1 mol A完全燃烧消耗3 mol O2,d项错。 答案 (1)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 HOOCCH2CH2COOH (2)碳碳三键、羟基 1,4-丁二醇  【评分细则】 (1)写成“加层反应”,“丁二酸”不得分。 (2)写成“C≡C,—OH”“CH2OHCH2CH2CH2OH”不得分。 (4)漏写反应条件扣1分,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错或出现化学式错或漏写下标n不得分。 (5)漏选一项扣1分,选成其他选项不得分。 【专训10】 萜品醇可作为消毒剂、抗氧化剂、医药和溶剂。合成α-萜品醇G的路线之一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 (2)A催化氢化得Z(C7H12O3),写出Z在一定条件下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的分子式为________;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B的链状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 ①核磁共振氢谱有2个吸收峰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4)B→C、E→F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5)C→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剂Y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7)通过常温下的反应,区别E、F和G的试剂是________和________。 (8)G与H2O催化加成得不含手性碳原子(连有4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叫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H,写出H的结构简式:________。 【专训11】 (2012·四川理综,27)已知:—CHO+(C6H5)3P===CH—R―→—CH===CH—R+(C6H5)3P=O,R代表原子或原子团。W是一种有机合成中间体,结构简式为: HOOC—CH===CH—CH===CH—COOH,其合成方法如下:  其中,M、X、Y、Z分别代表一种有机物,合成过程中的其他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X与W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酯N,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W能发生反应的类型有________(填写字母编号)。 A.取代反应 B.水解反应 C.氧化反应 D.加成反应 (2)已知CO为平面结构,则W分子中最多有________个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3)写出X与W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含有3个碳原子且不含甲基的X的同系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 (5)写出第②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训12】 (2012·重庆理综,28)农康酸M是制备高效除臭剂、粘合剂等多种精细化学品的重要原料,可经下列反应路线得到(部分反应条件略)。  (1)A发生加聚反应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所得聚合物分子的结构型式是________(填“线型”或“体型”)。 (2)B→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的同分异构体Q是饱和二元羧酸,则Q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只写一种)。 (4)已知:—CH2CN—CH2COONa+NH3,E经五步转变成M的合成反应流程为:  ①E→G的化学反应类型为________,G→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J→L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已知:—C(OH)3—COOH+H2O,E经三步转变成M的合成反应流程为________(示例如图;第二步反应试剂及条件限用NaOH水溶液、加热)。 压轴题五 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应用 【高考档案】 从近几年新课标省区《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高考试题来看,稳定和创新是命题的特点,从题型模式上看,一般给出一定的知识背景设置4~5个问题,试题中所设计的几个问题常常是相互独立的,但所考查的内容却是上述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这种命题模式将基本保持不变。 【例5】 (2012·新课标全国理综,37)(15分)ⅥA族的氧、硫、硒(Se)、碲(Te)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表现出多种氧化态,含ⅥA族元素的化合物在研究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S单质的常见形式为S8,其环状结构如图所示,S原子采用的轨道杂化方式是________。  (2)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是指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O、S、Se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3)Se原子序数为________,其核外M层电子的排布式为________。 (4)H2Se的酸性比H2S________(填“强”或“弱”)。气态SeO3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SO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 (5)H2SeO3的K1和K2分别为2.7×10-3和2.5×10-8,H2SeO4第一步几乎完全电离,K2为1.2×10-2,请根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释: ①H2SeO3和H2SeO4第一步电离程度大于第二步电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H2SeO4比H2SeO3酸性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ZnS在荧光体、光导体材料、涂料、颜料等行业中应用广泛。立方ZnS晶体结构如图所示,其晶胞边长为540.0 pm,密度为________g·cm-3(列式并计算),a位置S2-与b位置Zn2+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pm(列式表示)。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原子杂化、第一电离能、电子排布式的书写、分子立体构型的判断以及晶胞的有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运用物质结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1)每个S原子与另外2个S原子形成2个共价单键,所以S原子的杂化轨道数=σ键数+孤对电子对数=2+2=4,故S原子为sp3杂化。(2)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O>S>Se。(3)Se位于第四周期,与S的原子序数相差18,故其原子序数为34。由于其核外M层有18个电子,故M层的电子排布式为3s23p63d10。(4)Se的原子半径大于S的原子半径,H2Se与H2S相比,H2Se中Se原子对H原子的作用力较弱,H2Se在水中更容易电离出H+,所以其酸性较强;SeO3中Se原子采取sp2杂化且有3个配位原子,故其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SO中S原子采取sp3杂化且有3个配位原子,故其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5)所给两种酸均为二元酸,当第一步电离出H+后,由于生成的阴离子对正电荷有吸引作用,因此较难再电离出H+。H2SeO3中Se为+4价,而H2SeO4中Se为+6价,Se的正电性更高,导致Se—O—H中O原子的电子向Se原子偏移,因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也就越容易电离出H+,即酸性越强。(6)每个晶胞的质量为(540.0×10-10cm)3×ρ;运用均摊法可求得每个晶胞中含有4个“ZnS”,故每个晶胞的质量又可表示为×4 g。因此有:(540.0×10-10 cm3)×ρ=×4 g,解得ρ=4.1 g·cm-3;如图所示,b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类似于CH4分子中的C)。  设ab=bc=x pm,∠abc=109°28′,ac=×540.0 pm=270  pm。在三角形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c2=x2+x2-2x·x·cos∠abc,代入数据解得:x=  pm。 答案 (1)sp3 (2)O>S>Se (3)34 3s23p63d10 (4)强 平面三角形 三角锥形 (5)①第一步电离后生成的负离子较难再进一步电离出带正电荷的氢离子 ②H2SeO3和H2SeO4可分别表示为(HO)2SeO和(HO)2SeO2,H2SeO3中的Se为+4价,而H2SeO4中的Se为+6价,正电性更高,导致Se—O—H中O的电子更向Se偏移,越易电离出H+。 (6)=4.1 或或135 【评分细则】 (2)用“<”连接不给分。 (3)写整个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不给分。 (5)必须答出+6价Se对O中的电子引力更强,否则不给分。 【专训13】 (2012·山东理综,32)金属镍在电池、合金、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广泛。 (1)下列关于金属及金属键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金属键具有方向性与饱和性 b.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 c.金属导电是因为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产生自由电子 d.金属具有光泽是因为金属阳离子吸收并放出可见光 (2)Ni是元素周期表中第28号元素,第二周期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与Ni相同且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 (3)过渡金属配合物Ni(CO)n的中心原子价电子数与配体提供电子总数之和为18,则n=________。CO与N2结构相似,CO分子内σ键与π键个数之比为________。 (4)甲醛(H2C===O)在Ni催化作用下加氢可得甲醇(CH3OH)。甲醇分子内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甲醇分子内的O—C—H键角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甲醛分子内的O—C—H键角。 【专训14】  (2012·福建理综,30)(1)元素的第一电离能:Al________Si(填“>”或“<”)。 (2)基态Mn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3)硅烷(SinH2n+2)的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呈现这种变化关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硼砂是含结晶水的四硼酸钠,其阴离子Xm-(含B、O、H三种元素)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 ①在Xm-中,硼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有________;配位键存在于________原子之间(填原子的数字标号);m=________(填数字)。 ②硼砂晶体由Na+、Xm-和H2O构成,它们之间存在的作用力有________(填序号)。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金属键 D.范德华力  E.氢键 【专训15】 (2012·江苏化学,21A)一项科学研究成果表明,铜锰氧化物(CuMn2O4)能在常温下催化氧化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和甲醛(HCHO)。 (1)向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Cu(NO3)2和Mn(NO3)2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所得沉淀经高温灼烧,可制得CuMn2O4。 ①Mn2+基态的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O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字描述)。 (2)在铜锰氧化物的催化下,CO被氧化为CO2,HCHO被氧化为CO2和H2O。 ①根据等电子体原理,CO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 ②H2O分子中O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 ③1 mol CO2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________。 (3)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可生成[Cu(OH)4]2-。不考虑空间构型,[Cu(OH)4]2-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________。 压轴题六 工艺流程 【高考档案】 在新课标高考中,本部分主要是大题,以简答题为主,有时也综合化学计算的内容。本部分在新课标高考中体现的指导思想:关注化学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作用,引导考生认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应用化学知识开发新材料、新能源,解决有关环境问题等。考查的主要题型包括海水综合利用、材料制造与应用、化学与工农业生产等。 【例6】 (12分)海水是取之不尽的化工原料的资源库,从海水中可提取各种化工原料。如图所示是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重要金属镁的过程:  (1)精盐中含有泥沙、硫酸镁、氯化钙等杂质。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如下操作即可得到较纯的氯化钠: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的盐酸;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 (2)由MgCl2·6H2O晶体脱水制无水MgCl2时,MgCl2·6H2O晶体在________气氛中加热脱水,该气体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解无水MgCl2所得的镁蒸气可以在下列________(选填代号)气体中冷却。                    A.H2 B.N2 C.CO2 D.O2 (4)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依次通入氨气、二氧化碳,析出碳酸氢钠晶体和另一种化肥,加热碳酸氢钠晶体可制得纯碱。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上述工业生产过程中可以体现下列优点的有________。 A.生产过程中的部分产物可作为制备另一种产品的原料 B.整个过程体现了原料的综合利用 C.体现了就地取材、降低成本的设计思想 解析 (1)提纯NaCl的关键是加入过量的药品将MgSO4、CaCl2转化为沉淀再经过滤除去,为此可首先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使MgSO4中的Mg2+转化为Mg(OH)2沉淀,再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使SO转化为BaSO4沉淀,然后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使Ba2+、Ca2+转化为BaCO3、CaCO3沉淀,将所有的沉淀和泥沙过滤,最后加入适量的盐酸除去过量的CO。 (2)在MgCl2·6H2O加热脱去结晶水的过程中要考虑Mg2+的水解。(3)电解后得到的Mg蒸气会和N2、CO2、O2反应。 答案 (1)②⑤④①③(或⑤④②①③或⑤②④①③) (2)HCl 防止MgCl2水解 (3)A (4)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CO2↑+H2O (5)ABC 【评分细则】 (3)多选不给分。 (4)不写“↓”符号扣1分。 (5)选不全扣1分,多选不得分。 【专训16】 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体健康。海水是人类资源宝库,若把海水淡化和化工生产结合起来,既可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又可充分利用海洋资源。 (1)天然水净化处理过程中需要加入混凝剂,我们常用的混凝剂有明矾、硫酸铝、硫酸铁、硫酸亚铁,其净水作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的净化与软化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国际上使用的“海水淡化”主要技术之一是蒸馏法。蒸馏法是将海水变成蒸汽,蒸汽经冷却而得高纯度淡水。由此可判断蒸馏法是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海水除了可以得到淡水外,还可从中提取多种化工原料。由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主要有以下步骤: ①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干燥;②加熟石灰;③加盐酸;④过滤;⑤浓缩结晶。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②④⑤③① B.③②④①⑤ C.③④②⑤① D.②④③⑤① (5)海水电解制得的氢气用于合成氨,某合成氨厂生产流程图如下:  ①在第(1)个设备中先把N2和H2压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第(3)个设备中用冷却的方法分离出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训17】 (2012·山东理综,31)石油和煤炭加工过程涉及多种技术和设备。 (1)石油分馏时,在不断向________(填工业设备名称)内投放原料的同时获得产品,该过程为________操作过程。 (2)石油裂化分为热裂化、________和加氢裂化,裂化的目的是提高________的产量。 (3)煤的洗选是为了降低原煤中灰分和________的含量。煤的流化床燃烧是指空气从底部吹向煤炭颗粒,并使全部煤炭颗粒________进行燃烧的过程。 (4)煤的直接液化是煤与适当溶剂混合后在高温和________存在下与________作用生成液体燃料的过程。 【专训18】 (2012·新课标全国理综,36)由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炼制精铜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铜矿石铜精矿砂冰铜粗铜电解铜 (1)在反射炉中,把铜精矿砂和石英砂混合加热到1 000 ℃左右,黄铜矿与空气反应生成Cu和Fe的低价硫化物,且部分Fe的硫化物转变为低价氧化物。该过程中两个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射炉内生成炉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2)冰铜(Cu2S和FeS互相熔合而成)含Cu量为20%~50%。转炉中,将冰铜加熔剂(石英砂)在1 200 ℃左右吹入空气进行吹炼。冰铜中的Cu2S被氧化为Cu2O,生成的Cu2O与Cu2S反应,生成含Cu量约为98.5%的粗铜,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粗铜的电解精炼如图所示,在粗铜的电解过程中,粗铜板应是图中电极________(填图中的字母);在电极d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粗铜中还含有Au、Ag、Fe,它们在电解槽中的存在形式和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二部分 洞察高考“7+4” 二、掌控高考选择题型 轻松突破第Ⅰ卷 预测1 C [乙醇汽油是一种绿色环保汽油,它是在汽油中添加了适量乙醇形成的,A选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中利用反应:Al3++3HCO===Al(OH)3↓+3CO2↑,B选项不符合题意;甲醛具有杀菌消毒作用,但不能用于食品的杀菌消毒,C选项符合题意;食品添加剂有许多种,有些来自于天然物质的分离,有些来自于生化合成,在国家规定的添加剂添加标准范围内都不会影响人体健康,D选项不符合题意。] 预测2 C [金属晶体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所以A选项不正确;离子晶体是由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形成的,晶体状态下不导电的原因是离子受离子键的束缚不能自由移动,熔化时离子能自由移动而导电,这也是判断离子晶体的一般方法,所以B选项不正确;合金的性质特点是一般形成合金后的熔点比成分金属的低,而机械强度会增强,所以D选项不正确。] 预测3 C [本题将颜色变化与变化的本质联系起来,考查考生的理解、判断能力。NO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由无色变红棕色,属于化学变化;冷却二氧化氮:2NO2(g)N2O4(g) ΔH<0,平衡向右移动,气体颜色变浅,属于化学变化,A项错误;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得到的固态SO3是无色晶体,加热氯化铵晶体生成无色气体,均没有明显颜色变化,B项错误;木炭吸附二氧化氮,红棕色变浅或变成无色,属于物理变化;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先变无色,氯气过量时变黄绿色,属于化学变化,C项正确;将过氧化钠加入酚酞溶液中,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属于化学变化;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属于化学变化,D项错误。] 预测4 D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Fe+2FeCl3===3FeCl2,A项错;阴离子不一定只有还原性,如S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MnO、NO等只有氧化性,B项错;金属铝能溶于强酸,也能溶于强碱,H2S能与强碱反应也能与浓H2SO4或HNO3等强酸反应,NH4HCO3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因此与强碱、强酸都反应的物质不是只有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C项错;有的固体物质只由分子构成,如干冰、碘等,有的固体物质不含有分子,如Fe、食盐等。] 预测5 D [选项C热化学方程式中没有标明物质状态,可首先排除。题中给出1 mol肼反应时的焓变,因此当有2 mol肼参与反应时ΔH应加倍,所以选项D正确。] 预测6 B [本题以有机物的转化关系为载体考查官能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一是注意利用断键位置来判断反应类型;二是利用官能团来推断其性质。选项A,分析X―→Y的过程中官能团的变化,该过程是肽键发生的水解(取代)反应;选项B,X中含有碳碳双键、羧基、羟基、氨基、酯基、肽键等官能团,所以可以发生氧化、取代、酯化、加聚、缩聚反应,并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有机盐;选项C,有机物Y的结构中没有酚羟基,所以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选项D,X中的羧基、酚羟基、酯基、肽键四种官能团均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1 mol X最多消耗5 mol NaOH,1 mol Y中的3 mol碳碳双键和1 mol羰基均可以与H2发生加成反应,最多消耗4 mol H2。] 预测7 B [由图知沉淀中含0.1 mol Mg(OH)2和0.2 mol Al(OH)3,即原溶液中含Mg2+ 0.1 mol,含Al3+ 0.2 mol,则沉淀两种金属阳离子共需NaOH 0.8 mol。由图中横坐标知与3种阳离子恰好完全反应时需Na2O2 0.5 mol,而0.5 mol Na2O2与水反应生成1 mol NaOH和0.25 mol O2,由NH消耗NaOH的量或生成NH3的体积均可求得原溶液中含0.2 mol NH,故选项B正确。] 预测8 D [本题考查有关平衡移动过程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意在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A项,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500 ℃时,NH3的平衡浓度比450 ℃时的小,A错;B中反应的本质是Fe3++3SCN-Fe(SCN)3,故加入一定量的KCl固体后溶液的颜色不变,B错;向稀醋酸中加入强电解质醋酸钠,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C错;稀释Na2CO3溶液,溶液的碱性减弱,c(OH-)减小,c(CO)也减小,c(H+)增大,D对。] 预测9 C [若固定活塞位置在3处,二者属于等效平衡。选项A,起始时容器A和B中压强相等,但随着反应的进行,A中压强减小,B中压强增大,选项A错;若固定活塞位置在3处不动,在B中再充入少量N2,不影响平衡的移动,仍有n(SO2)A=n(SO2)B,选项B错;若活塞左移到2处,不管平衡如何移动,B中各物质的浓度均变大,C正确;若活塞右移到5处,B中压强变小,平衡正向移动,B中SO3的体积分数减小,D错。] 预测10 B [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碱性,因此宜用酚酞作指示剂,A正确;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只有在c(Na+)=c(CH3COOH)时选项B中关系式才正确,而根据图像无法判断两者情况,B错;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有c(Na+)=c(CH3COOH)+c(CH3COO-),而在c点,NaOH溶液过量,故C中关系式正确;当刚开始滴加NaOH溶液时,CH3COOH远远过量,可能出现D中粒子浓度关系。] 预测11 A [因为KW=10-13,所以pH+pOH=13,Ba(OH)2溶液中:pH=11,pOH=2,即c(OH-)=0.01 mol·L-1;H2SO4溶液中:pH=1,即c(H+)=0.1 mol·L-1。若所得溶液为中性,所以a∶b=10∶1,A错;又因为SO+Ba2+===BaSO4↓,所以用SO计算沉淀的物质的量:n=0.05b mol,B正确;令a=9x,b=2x,则c(H+)==0.01 mol·L-1,pH=-lg 0.01=2,C正确;又因为n(H+)=0.01 mol·L-1×(a+b) L=0.01(a+b) mol,2H++Fe===Fe2++H2↑,所以m(Fe)= mol×56 g·mol-1=0.28(a+b)g,D正确。] 预测12 A [A项,阳极开始产生Cl2,后产生O2,阴极开始生成Cu,后产生H2,根据题意两极收集到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相同,则阴极产生0.2 mol H2,阳极产生0.1 mol Cl2和0.1 mol O2,则转移电子数为0.6NA,正确;B项,阳极得到的气体中O2的物质的量为0.1 mol,B错;C项,阴极析出铜0.1 mol,即6.4 g,C错;D项,电解后溶液的体积未知,故不能计算,D错。] 预测13 D [由于BaCO3也难溶于水,故应采用硫酸溶解、过滤和洗涤的方法,A项错误;由于能发生反应:CO2+Na2CO3(饱和)+H2O===2NaHCO3↓,故不能选用饱和Na2CO3溶液,应选用饱和NaHCO3溶液,B项错误;由于酯能在稀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因此不能选用稀NaOH溶液,而应选用饱和Na2CO3溶液,C项错误。] 预测14 C [由于Al2O3的熔点高于Al的,故呈现内部熔化但不滴落的现象,A正确;选项B中利用Fe3+与CO的水解相互促进反应[2Fe3++3CO+3H2O===2Fe(OH)3↓+3CO2↑],当两者以一定比例混合后过滤即得KBr溶液,B正确;选项C中未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无法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K+,C错;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2+2NaOH===O2+2NaCl+2H2O,发出红光,说明反应是放热反应,H2O2显还原性,D正确。] 【模拟集训(A)】 1.C [石墨烯中无氢原子,不属于烯烃,A错;核反应中原子核会发生裂变、聚变等变化,而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故核反应不是化学变化,B错;在海水领域中的水体富营养化称为“赤潮”,在淡水领域中的水体富营养化称为“水华”,C对;煤炭和石油均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且煤炭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SO2等有害气体,故应开发新能源来代替石油资源,D错。] 2.A [本题涉及多步反应与反应现象,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最终会生成硫酸钙(微溶),A项错误;向硝酸银溶液中通入氨气,先生成氢氧化银,后溶解,B项正确;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先生成碳酸钡,最终生成碳酸氢钡,C项正确;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的硝酸与偏铝酸钠反应先生成氢氧化铝,后生成硝酸铝,D项正确。] 3.D [选项A中a和b均为负值,因此a>b,A正确;选项B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判断是正确的;由于可逆反应中的反应热表示反应完全进行时的热效应,而合成氨反应是典型的可逆反应,故C正确;根据中和热的定义可知选项D中两反应的中和热是相等的,故D错。] 4.B [A中沉淀溶解与Ksp的大小无关,只能说明Al(OH)3具有两性,A错;C中NH3作用是使溶液显碱性,从而增大CO的浓度,生成BaCO3沉淀;选项D中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5.D [在水溶液中不可能有活泼金属钠生成,A错;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属于原电池原理,而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属于电解原理,B错;电镀时镀层金属作阳极,C错;根据膜技术原理可知选项D是正确的。] 6.C [化合物2中无苯环,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A错;化合物1中只有苯环,无碳碳双键,不能和溴水反应,B错;化合物1和2的分子式均为C12H6Br6,互为同分异构体,C正确;化合物1中标*的碳原子()的结构类似于CH4的结构,形成4个共价键,因此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7.B [选项A只能说明溶液中含有Fe3+,是否含有Cl-无法确定,A错;铁在纯氧中燃烧生成Fe3O4,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B正确;选项C中铁的氧化产物为Fe2+,C错;铁片在冷浓硝酸中发生钝化,D错。] 【模拟集训(B)】 1.B [“低碳”实质上是指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化学的问题,因此B错。] 2.B [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火材料,Al(OH)3热分解吸收大量热且分解产物可稀释可燃性气体,所以能达到阻燃目的,A正确;12C与14C之间的相互转化属于核反应,不是化学变化,B错;司母戊鼎的主要成分是青铜,主要含铜和锡,C正确;由于二氧化硅和硅酸盐比单质硅稳定,故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硅,D正确。] 3.B [标准状况下,HF不是气体,A错误;CO2和N2O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8.8 g这两种气体的混合气体为0.2 mol,而两者又互为等电子体,两者分子中电子数均为22,B正确;C中混合气体若全为N2O4,则总原子数为0.5 mol×6=3 mol,若混合气体全为NO2,则总原子数为1 mol×3=3 mol,C错误;经计算,铁完全溶解,硝酸过量,转移电子0.3 mol,D错误。] 4.A [选项A中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Cl-+ClO-+2H+===Cl2↑+H2O,A正确;由于盐酸易挥发,故在做焰色反应实验时常用稀盐酸清洗镍铬丝,B错;选项C中宜选用稀硝酸,原因是在反应过程中污染小,C错;由于在酸性条件下MnO能氧化Cl-,故不能用盐酸酸化,宜用硝酸酸化。] 5.D [设该氨水的密度为ρ g·cm-3。n(NH3)= mol, m(NH3)= g,V(氨水)=,由c(氨水)=可得ρ=。] 6.D [聚乙烯中无碳碳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错;酯化反应可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而皂化反应一定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的条件不一定相同,故B错;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其分馏产品也必是这三类物质,没有烯烃,所以C错;选项D是利用物理性质加以鉴别,正确。] 7.C [a、b都是惰性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a极附近溶液显红色可知a是电解池的阴极,b是电解池的阳极,所以X为电源的负极,Y为电源的正极;电解CuSO4溶液,阳极是Cu棒,不是惰性电极,所以Cu失电子生成Cu2+进入溶液中,该电解池实质上是电镀池,所以CuSO4溶液的pH几乎不变;恢复溶液时原则:失去什么加什么,所以向NaCl溶液中应该通入一定量的HCl气体。] 【模拟集训(C)】 1.C [新能源汽车可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有助于减少光化学烟雾的产生;低碳经济的核心就是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等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光纤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超级细菌仍为活性蛋白质,利用含氯消毒剂、双氧水、酒精等均可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2.A [方案①通过金属间的置换反应来说明,合理。方案②只能说明Cl2的氧化性比铁、铜的强。方案③只能说明Fe3+的氧化性强于Cu2+的。方案④⑤均用原电池原理来验证,但由于铁片遇浓硝酸钝化,因此④可以说明,但⑤不能说明。] 3.C [A中水、重水、超重水属于化合物不属于单质,不可能互为同素异形体;B中C60、C80是由碳元素构成的不同单质,两者属于同素异形体;C中前者表示甲烷,后者表示新戊烷,两者是同系物,C正确;选项D中两种高分子应属于同一物质,D错。] 4.C [加碘盐中含有IO,其在酸性条件下可被I-还原生成I2,A正确;根据图示转化关系可知B正确;根据途径Ⅰ可知氧化性Cl2>I2,根据途径Ⅱ可知氧化性I2<IO,根据途径Ⅲ可知氧化性Cl2>IO,由此可知选项C错误;根据转化关系2IO~I2~10e-可知选项D正确。] 5.A [A项中温度升高,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缩短,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含量减少,A正确;B项中v(正)=v(逆)时达到平衡,之后是平衡发生移动,由图像知压强增大,v(逆)>v(正),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逆反应应是气体总体积减小的反应,但实际上逆反应是气体总体积增大的反应,B错误;C项中压强相同时研究温度对SO3的物质的量分数的影响,温度升高,正反应为吸热反应,SO3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错误;D项中先将3 mol N2O5充入容积为3 L的容器中,建立与原平衡相同的平衡,将容器容积压缩到2 L,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总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2O5的转化率减小,D错误。] 6.D [由于硫是绝缘体,故在外室填充石墨粉以保证良好的导电性,A正确;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形成闭合回路,B正确;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C正确;充电时钠极发生还原反应,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D错。] 7.B [含有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此反应常用于检验蛋白质,A正确;NH4Cl分解生成的HCl和NH3遇冷又生成NH4Cl(在试管中凝结),B错;NO2不溶于CCl4,Br2易溶于CCl4,根据CCl4层的颜色区分红棕色气体是NO2或是Br2,C正确;在常温下,稀硝酸能氧化铜,而浓硫酸不能氧化铜,由此可推出稀硝酸的氧化性强于浓硫酸,D正确。] 【模拟集训(D)】 1.D [四氯化碳属于有机物,但不含氢元素;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没有影响;化学反应一定遵循原子守恒定律。] 2.D [本题考查有关物质的分类。A项,氯酸钾是含氧化合物,它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氯化钠属于盐,液氨是纯净物,王水是混合物,A项错误;双氧水是过氧化物,稀有气体是氦、氖等气体的总称,属于混合气体,碱式碳酸镁是碱式盐,B项错误;烧碱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属于碱类,纯碱是盐,C项错误;一水合氨是碱,纯净空气是混合物,H2O与D2O的化学性质相同,两者的混合物是纯净物,D项正确。] 3.D [在制Si的反应中C作还原剂,因此该反应不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强于硅的非金属性,A错;ⅠA族元素除碱金属元素外还含有氢元素,B错;常见金属元素锰易形成+7价的化合物,如KMnO4,但Mn属于副族元素,C错;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判断NaN3中存在Na+和N,存在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而化合物Na3N中存在Na+和N3-,只存在离子键,D正确。] 4.B [设该温度下KOH的溶解度为S g,则有×100%=2a%,解得S=,A错;蒸发过程中只减少溶剂水,由于质量分数加倍,故可求得原溶液的质量为2m g,B正确;由于原溶液的密度未知,故无法求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错;欲加入溶质使原溶液饱和,所需溶质KOH的质量必与m有关,故D错。] 5.C [固体灼烧应在坩埚中进行,A错;流程图中操作③是过滤,操作⑥是蒸馏,B错;操作⑤是萃取,可用CCl4代替苯,C正确;操作④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反应,因此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2I-+MnO2+4H+===Mn2++I2+2H2O,D错。] 6.B [根据图中c点的c(Ag+)和c(Br-)可得该温度下AgBr的Ksp为4.9×10-13,A正确;在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NaBr固体后,c(Br-)增大,溶解平衡逆向移动,c(Ag+)减小,故B错;在a点时Qc<Ksp,故为AgBr的不饱和溶液,C正确;选项D中K==,代入数据得K≈816,D正确。] 7.A [由于乙酸具有挥发性,而图示中没有除杂装置,故无法比较它们的电离常数,选项A错;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选项B正确;根据水解原理——“越弱越易水解”可知选项C正确;选项D可用作图法得出是正确的。] 三、解密高考压轴题 细节决胜第Ⅱ卷 专训1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转化率及燃料电池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1)由氢气的燃烧热可知,水分解的反应热为ΔH=+285.8 kJ·mol-1,那么分解10 mol水消耗的能量为2 858 kJ。(2)由题意可知: ①CH3OH(l)+O2(g)===CO2(g)+2H2O(l) ΔH=-726.5 kJ·mol-1;②CO(g)+O2(g)===CO2(g) ΔH=-283.0 kJ·mol-1。由盖斯定律,①-②得:CH3OH(l)+O2(g)===CO(g)+2H2O(l) ΔH=-443.5 kJ·mol-1。 (3)①反应速率等于物质的量浓度除以时间,而不是物质的量除以时间,②由图可知,T2>T1,平衡时,T1温度下甲醇的物质的量大,说明降温平衡正向移动,则T1时的平衡常数较大,③正反应为放热反应,④从T1到T2,平衡左移,增大。 (4)由三段式:   CO2+3H2CH3OH+H2O 起始量(mol)    1   3    0   0 转化量(mol)    α   3α   α   α 平衡量(mol)    1-α 3-3α   α   α 根据密闭恒容容器中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得:(1-α+3-3α+α+α)÷(1+3)=1-。 (5)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酸性,则生成H+,负极反应式为CH3OH+H2O-6e-===CO2↑+6H+,正极氧气参与反应:O2+6H++6e-===3H2O,根据理论效率的计算方法,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100%≈96.6%。 答案 (1)2 858 (2)CH3OH(l)+O2(g)===CO(g)+2H2O(l) ΔH=-443.5 kJ·mol-1 (3)③④ (4)1- (5)CH3OH+H2O-6e-===CO2+6H+ O2+6H++6e-===3H2O 96.6% 专训2 解析 (1)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故曲线b表示反应使用了催化剂;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2)反应开始时CO的浓度为1.00 mol·L-1,故起始充入的CO的物质的量为1.00 mol·L-1×2 L=2 mol,a项正确;增大CO的浓度将提高H2的转化率,CO的转化率将降低,b项错误;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故恒容容器中压强不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c项正确;按照起始比例再加入反应气体,转化率将提高,n(CH3OH)/n(CO)的值会变大,d项错误。 (3)v(H2)=2v(CO)==0.15 mol·L-1·min-1。平衡时c(H2)=2 mol·L-1-0.75 mol·L-1×2=0.5 mol·L-1,则平衡常数K===12。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将减小。 (4)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故升高温度,甲醇的百分含量降低;增大压强,甲醇的百分含量升高。 (5)CH3OH(g)+O2(g)===CO2(g)+2H2O(g) ΔH=-192.9 kJ·mol-1 ① H2O(l)===H2O(g) ΔH=+44 kJ·mol-1 ②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2得:CH3OH(g)+O2(g)===CO2(g)+2H2O(l) ΔH=-280.9 kJ·mol-1。 答案 (1)b 放热 (2)ac (3)0.15 mol·L-1·min-1 12 减小 (4)  (5)CH3OH(g)+O2(g)===CO2(g)+2H2O(l) ΔH=-280.9 kJ·mol-1 专训3 解析 (1)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时,固体物质不写出。 (2)由反应方程式知,消耗的H2与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相等,故H2的平衡转化率为3÷(2+3)×100%=60%;升高温度,H2与水蒸气的体积比减小,说明升温时平衡向右移动,故正反应吸热。 (3)先写出 WO3+H2―→W2O5+H2O,然后配平即可得到第一阶段的化学方程式;2WO3+H2W2O5+H2O。580 ℃时,固体为W2O5、WO2的混合物;由2WO3+H2W2O5+H2O、W2O5+H22WO2+H2O、WO2+2H2W+2H2O知,三个阶段消耗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4。 (4)观察所给三个热化学方程式知,用前一个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减去后一个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就可以得到WO2(s)WO2(g) ΔH=+203.9 kJ·mol-1。 (5)由所给化学方程式知,挥发的W与I2结合形成气态WI4,由于气体运动的结果,WI4会与还没有挥发的W接触,在高温下WI4分解生成的W(及I2)附着在还没有挥发的W上,故a、b对;灯管壁温度较低,WI4不会分解,c错;升高温度,也能加快W与I2的反应速率,d错。 答案 (1)K= (2)60% 吸热 (3)2WO3+H2W2O5+H2O W2O5、WO2 1∶1∶4 (4)+203.9 kJ·mol-1 (5)a、b 专训4 解析 (1)由题意知,物质A和物质B之间发生的是化合反应,若所得的C是离子化合物,C与H2O反应得到气体E和强碱,可见C为Na2O2,D为NaOH,E为O2。(2)C与H2O反应生成Al(OH)3和气体E,则C为能发生双水解反应的物质,推知C为Al2S3,E为H2S。由于Al(OH)3能发生酸式电离和碱式电离,所以Al(OH)3具有两性:H++H2O+AlOAl(OH)3Al3++3OH-。H2S与NaOH反应生成正盐Na2S,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Na+)+c(H+)=2c(S2-)+c(HS-)+c(OH-)。(3)C为NO2,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NO。NO2通过浓H2SO4,浓H2SO4中未发现有NO2逸出,说明NO2被浓H2SO4吸收,所以浓H2SO4不能干燥NO2。由题可得:2NO(g)+O2(g)===2NO2(g) ΔH=-114 kJ·mol-1,3NO2(g)+H2O(l)===2HNO3(aq)+NO(g) ΔH=-138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有4NO(g)+3O2(g)+2H2O(l)===4HNO3(aq) ΔH=-618 kJ·mol-1。 答案 (1)Na2O2 (2)①H++H2O+AlOAl(OH)3Al3++3OH- ②c(Na+)+c(H+)===2c(S2-)+c(HS-)+c(OH-) (3)①3NO2+H2O===2HNO3+NO ②NO2能溶于浓硫酸中,浓硫酸不能干燥NO2 ③4NO(g)+3O2(g)+2H2O(l)===4HNO3(aq) ΔH=-618 kJ·mol-1 专训5 解析 (1)C的两种常见气态化合物为CO、CO2,其中CO2为非极性分子,所以Q为O,R为CO2。 (2)根据Na能与H2O(或CH3CH2OH)反应,而金刚石性质稳定的特点,可用H2O(或CH3CH2OH)除去金刚石中含有的Na。 (3)Si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2OH-+H2O===SiO+2H2↑。20.0 g粗产品中,含有11.4 g SiC,根据Si~2H2↑,可得n(Si)=0.05 mol×28 g·mol-1=1.4 g,m(SiO2)=20.0 g-11.4 g-1.4 g=7.2 g,n(SiO2)=0.12 mol,根据Si原子守恒,可得n(Na2SiO3)=0.17 mol,故c(Na2SiO3)==0.17 mol·L-1。 (4)①Cl2与H2O反应生成HCl、HClO,无单质生成,不是置换反应。②水晶是原子晶体,熔化时克服的是共价键;干冰是分子晶体,熔化时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③SO3与H2O反应生成H2SO4,H2SO4与Na2SiO3反应生成H2SiO3,说明H2SO4的酸性强于H2SiO3,可得S的非金属性强于Si。④Li在空气中燃烧生成Li2O,N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2。Li2O中阳离子为Li+,阴离子为O2-,阴阳离子数目比为1∶2,Na2O2中阳离子为Na+,阴离子为O,阴阳离子数目比也为1∶2。 答案 (1)第二周期第ⅣA族 氧(或O) ··C ·· (2)过滤 水(或乙醇) (3)Si+2OH-+H2O===SiO+2H2↑ 0.17 mol·L-1 (4)③④ 专训6 解析 本题以汽车安全气囊为载体,主要考查常见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题目体现了能力立意,侧重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粉末由两种物质混合而成,且仅含Na、Fe、N、O四种元素,所以难溶性红棕色物质应是Fe2O3。甲分解得到氮气和单质乙,则甲中只有两种元素,必定为N和Na。n(N2)==0.3 mol,m(N2)=0.3 mol×28 g·mol-1=8.4 g,则n(Na)==0.2 mol,因此Na与N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0.2 mol∶0.6 mol=1∶3,因此化合物甲为NaN3。 (2)、(3)Na与Fe2O3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反应,产物应为Na2O和Fe,则反应为6Na+Fe2O32Fe+3Na2O。 通过上面发生的反应可以看出,Fe2O3的作用是与金属钠反应,避免分解产生的金属钠可能产生的危害。化合物丙为Na2O,在空气中转化为碳酸氢盐,是Na2O与空气中的CO2、H2O(g)反应生成了NaHCO3。 (4)红棕色粉末的作用是充当氧化剂,除去NaN3分解产生的金属钠,从氧化性角度分析KNO3、CuO均可。 (5)可溶性盐的成分可能是Na2CO3,或NaHCO3,或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检验方法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 ①定量分析: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可溶性盐试样,加热至恒重后,如试样无失重,则为Na2CO3;如加热后失重,根据失重的量在试样总质量中的比例,即可推断出试样为NaHCO3,或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 ②定性分析:NaHCO3受热后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Na2CO3无此性质。检验出有NaHCO3后,另取少量试样加入CaCl2溶液中,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碳酸钠,而仅有碳酸氢钠则无此现象。 答案 (1)NaN3 Na+[]2-Na+ (2)Na2O+2CO2+H2O===2NaHCO3 (3)6Na+Fe2O32Fe+3Na2O 避免分解产生的金属钠可能产生的危害 (4)BD (5)可溶性盐的成分可能是Na2CO3,或NaHCO3,或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可溶性盐试样,加热至恒重后,如试样无失重,则为Na2CO3;如加热后失重,根据失重的量在试样总质量中的比例,即可推断出试样为NaHCO3,或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 专训7 解析 (1)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铁与盐酸的反应和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其中前者为置换反应。(2)装置A中反应完全的现象是固体溶解;装置A中反应后的溶液溶质成分是FeCl2,与过氧化氢混合后,被氧化为黄色的FeCl3,同时在氯化铁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3)氯化铁在水溶液中水解,加热可促进其水解。(4)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的Fe3+会与Fe反应,这部分单质铁没有生成氢气,导致测得的结果偏低。(5)减少的质量为杂质Fe2O3中O的质量,故Fe2O3的物质的量为×,即混合物中单质铁的质量为m-××160=。 答案 (1)Fe+2HCl===FeCl2+H2↑ (2)A中固体完全消失 无色溶液逐渐变黄,有气泡产生 2Fe2++H2O2+2H+===2Fe3++2H2O 2H2O22H2O+O2↑ (3)Fe3++3H2OFe(OH)3+3H+,加热会促进FeCl3水解,产生Fe(OH)3 (4)Fe3+和Fe发生反应消耗部分Fe,使与盐酸反应的Fe相应减少 (5)或 专训8 解析 (1)铁屑的作用是作催化剂,a中反应为+Br2+HBr,HBr气体遇到水蒸气会产生白雾。装置d的作用是进行尾气处理,吸收HBr和挥发出的溴蒸气。(2)②未反应完的溴易溶于溴苯中,成为杂质。由于溴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却能与NaOH反应,同时,反应生成的HBr极易溶于水,溴苯表面会附着氢溴酸,所以NaOH溶液洗涤的作用是除去HBr和未反应的Br2。③分出的粗溴苯中混有水分,无水氯化钙的作用就是除水。(3)苯与溴苯互溶,但上述分离操作中没有除去苯的试剂,所以经过上述操作后,溴苯中的主要杂质是苯。根据苯与溴苯的沸点有较大差异,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4)假定4.0 mL液溴全部加入到a容器中,则其中的液体体积约为19 mL。考虑到反应时液体会沸腾,所以液体体积不能超过容器容积的,所以选择50 mL为宜。 答案 (1)HBr 吸收HBr和Br2 (2)②除去HBr和未反应的Br2 ③干燥 (3)苯 C (4)B 专训9 解析 (1)因固态物质或纯液态物质的浓度为常数,故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2)使用Na2CO3溶液PbSO4转化率高是因为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Na2CO3溶液中CO浓度大,促使反应:PbSO4(s)+CO(aq)PbCO3(s)+SO(aq)向右进行。(3)结合信息可知得到两种固体,可形成三种情况:①PbCO3、②2PbCO3·Pb(OH)2、③PbCO3与2PbCO3·Pb(OH)2。(4)①PbCO3受热分解生成PbO与CO2,Pb(OH)2受热分解产生PbO与H2O,利用无水硫酸铜来检验分解后是否有H2O生成来判断假设一是否成立。②由PbC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若固体全部为PbCO3,则26.7 mg固体完全分解后可得到22.3 mg固体(PbO),结合图中数据可知假设一不成立;因为实验最终得到的固体质量与全部为PbCO3分解所得到的固体质量相差不大,可能是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引起的,此时假设一成立。 答案 (1)或 (2)Na2CO3 Na2CO3溶液中的c(CO)大 (3)全部为2PbCO3·Pb(OH)2 PbCO3与2PbCO3·Pb(OH)2的混合物 (4)①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充分加热样品,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 若无水硫酸铜不变蓝,则假设一成立;若无水硫酸铜变蓝,则假设一不成立  ②同意,若全部为PbCO3时,26.7 mg完全分解后最终固体质量应为22.3 mg(或:不同意,实验最终得到固体的质量与全部为PbCO3分解所得固体质量相差不大,可能是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引起的)(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合理答案均可) 专训10 解析 (1)由A的结构简式知其所含官能团为羧基与羰基。 (2)Z的结构简式为,分子中含有—OH、—COOH两种官能团,Z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酯。 (3)B的分子式为C8H14O3。B的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或甲酸酯基,核磁共振氢谱有2个吸收峰,说明分子结构具有高度的对称性,若分子中有2个—CHO,同时含有醚键结构时可得到符合条件的结构简式: 。 (4)由B→C、E→F的反应条件知前者为—Br取代—OH的反应,后者为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5)C的结构简式为,在NaOH的乙醇溶液中,—Br发生消去反应,在环上形成一个碳碳双键;—COOH与NaOH反应生成—COONa,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有水生成,并注意水的化学计量数。 (6)E是,F是,再结合题目给出的新反应信息及G的结构简式知Y是CH3MgX(X=Cl、Br、I)。 (7)E中含有羧基,F中含有酯基,G中含有羟基,故可先用Na2CO3或NaHCO3溶液等试剂将E区别开(有气泡产生),然后再用Na将G区别开(有气泡产生)。 (8)因得到的是不含手性碳原子的物质,故加成时羟基应该加到连有甲基的不饱和碳原子上,由此可得到相应的结构简式。 答案 (1)羰基、羧基   专训11 解析 采用逆推法,W与C2H5OH发生水解的逆反应——酯化反应,可得Z的结构简式为 H5C2OOC—CH===CH—CH===CH—COOC2H5,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可以判断Y为OHC—CHO,X为HOCH2—CH2OH,再根据X与W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68的酯N,验证所判断的X为HOCH2—CH2OH正确。 (1)W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羧基两种官能团,可以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加成反应、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2)由题中信息可知与直接相连的原子在同一平面内,又知与直接相连的原子在同一平面内,而且碳碳单键可以旋转,因此W分子中所有原子有可能都处在同一平面内,即最多有1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3)X中含有两个羟基,W中含有两个羧基,两者可以发生酯化反应消去2分子H2O,而生成环状酯N。 (4)丙二醇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其中HOCH2CH2CH2OH符合题意。 (5)由题中所给信息反应,可迁移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CHO的数目。 答案 (1)ACD (2)16 (3)HOCH2CH2OH+HOOC—CH===CH—CH===CH—COOH  (4)HOCH2CH2CH2OH (5)OHC—CHO+2(C6H5)3P===CHCOOC2H5―→ 2(C6H5)3P===O+H5C2OOCCH===CH—CH===CHCOOC2H5 专训12 解析 (1)分子中的碳碳双键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线型高分子化合物。       专训13 解析 (1)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a错;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b对;金属导电是因为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电子发生定向移动,c错;金属具有光泽是因为自由电子能够吸收并放出可见光,d错。(2)Ni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d84s2,3d能级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第二周期中未成对电子数为2的元素有C、O,其中C的电负性较小。(3)中心原子Ni的价电子数为10,配体CO中1个O提供2个电子,故n=4。CO中C和O间为三键,含有1个σ键、2个π键。(4)甲醇分子内C为sp3杂化,而甲醛分子内C为sp2杂化,故甲醇分子内O—C—H键角比甲醛分子内O—C—H键角小。 答案 (1)b (2)C(碳) (3)4 1∶2 (4)sp3杂化 小于 专训14 解析 (1)通常情况下,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逐渐增大,故Al<Si;(2)Mn的核外电子数为25,故Mn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或[Ar]3d5);(3)硅烷是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范德华力越强,熔沸点越高;(4)①由中心原子B的球棍模型可知,硼原子能形成3条、4条共价键,B原子为sp2、sp3杂化;B原子提供空轨道,O原子提供孤对电子,故4,5原子之间形成配位键;由阴离子的组成可知,Xm-为[H4B4O9]m-,得出m=2;②Na+与Xm-分子间存在离子键,H2O分子间存在氢键和范德华力。 答案 (1)< (2)1s22s22p63s23p63d5(或[Ar]3d5) (3)硅烷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范德华力越强(或其他合理答案) (4)①sp2、sp3 4,5(或5,4) 2 ②ADE 专训15 解析 (1)Mn的原子序数为25,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2,失去4s2轨道上的两个电子,即得Mn2+。根据价电子对互斥理论,NO中N原子采用sp2杂化,所以NO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2)①CO与N2互为等电子体,根据氮气分子的结构式可以写出CO的结构式为C≡O。②H2O分子中O原子存在两对孤对电子,配位原子个数为2,价电子对数目为4,所以O原子采用sp3杂化。③二氧化碳分子内含有两个碳氧双键,一个双键中含有一个σ键,一个π键,则1 mol CO2中含有2 mol σ键。(3)Cu2+中存在空轨道,而OH-中O原子上有孤对电子,故O与Cu之间以配位键结合。 答案 (1)①1s22s22p63s23p63d5(或[Ar]3d5) ②平面三角形 (2)①C≡O ②sp3 ③2×6.02×1023个 (3)  专训16 解析 蒸馏法是利用各物质沸点不同将混合物通过加热分开的方法,故此法是物理变化。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氨气易液化,冷却时氨气变为液态,从平衡体系中分离出来,使平衡右移,提高了N2和H2的平衡转化率。 答案 (1)铝盐或铁盐在水中发生水解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胶体,它们可吸附天然水中的悬浮物并破坏天然水中的其他带异电的胶体,使其沉降,达到净化目的 (2)水的净化是用混凝剂将水中的胶体及悬浮物沉淀下来,而水的软化是除去水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 (3)物理变化 (4)D (5)①使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②液态氨 使平衡右移,提高N2和H2的平衡转化率 专训17 解析 (1)石油分馏在分馏塔中进行。该过程为连续操作过程。(2)石油裂化分为热裂化、催化裂化和加氢裂化,裂化的目的是提高汽油的产量。(3)煤的洗选是为了降低原煤中灰分和硫的含量。煤的流化床燃烧是指空气从底部吹向煤炭颗粒,并使全部煤炭颗粒浮动进行燃烧的过程。(4)煤的直接液化是煤与适当溶剂混合后在高温和催化剂存在下与H2作用生成液体燃料的过程。 答案 (1)分馏塔 连续 (2)催化裂化 轻质燃料油(或汽油) (3)硫(S) 浮动 (4)催化剂 氢气(H2) 专训18 解析 (1)CuFeS2与O2反应时,生成的Cu和Fe的低价硫化物分别是Cu2S、FeS,生成物中肯定含有SO2,用观察法即可配平该化学方程式;FeS与O2反应,生成FeO和SO2,用观察法也可快速配平;反射炉内发生反应:FeO+SiO2FeSiO3,所以炉渣的主要成分是FeSiO3。 (2)Cu2S与O2反应生成Cu2O,另一种生成物肯定是SO2,运用观察法可快速配平;Cu2O与Cu2S的反应经观察也可快速配平。 (3)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即粗铜应为电极c;电极d是电解池的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2e-===Cu;电解时,比铜活泼的金属,例如铁,优先放电生成Fe2+进入电解液中,而比铜不活泼的金属会以阳极泥的形式沉积于阳极下方。 答案 (1)2CuFeS2+O2Cu2S+2FeS+SO2 2FeS+3O22FeO+2SO2 FeSiO3 (2)2Cu2S+3O22Cu2O+2SO2 2Cu2O+Cu2S6Cu+SO2↑ (3)c Cu2++2e-===Cu Au、Ag以单质的形式沉积在c(阳极)下方,Fe以Fe2+的形式进入电解液中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