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 二. 教学要求: 1. 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2. 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3. 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4.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的关系。 三. 教学重点: 1. 电离平衡的建立以及电离平衡的移动。 2. 水的离子积,、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3. 有关的简单的计算。 四. 知识分析: 1. 理解“强、弱电解质”概念时应注意: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无关。如为难溶物,但是强电解质;为易溶物,但是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液的导电性没有必然联系。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大小有关。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大,导电性就强,反之,导电性则弱。 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大小不仅与电解质的强弱有关,还与电解质溶液的浓度有关。很稀的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可能比较浓的弱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差。例如:的盐酸中,离子总浓度为;的中,,离子总浓度为,大于前者,因而该溶液的导电性较盐酸强。 因此,只有溶液在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综上所述,电解质的强弱还应从概念入手——是否完全电离来判断。但需同学们记忆: 强电解质  Ⅱ 弱电解质 2. 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①温度: 由于水的电离是吸热的,所以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 ②加入酸、碱: 向纯水中加入酸碱,由于酸、碱电离而产生和,增大了水中的或,故而均可以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③加入能水解的盐: 向纯水中加入能水解的盐(弱酸的正盐、弱碱的正盐等),不管盐水解后水溶液显什么性,均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④加入强酸的酸式盐: 向纯水中加入强酸的酸式盐,如加入,由于电离产生,增大,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因而抑制了水的电离。 ⑤加入活泼金属: 向纯水中加入活泼金属,如:金属钠,由于活泼金属能与水电离产生的直接作用,产生,故促进水的电离。 3. 溶液的酸碱性与关系:  >  酸性  >  <   =  中性  =  =   <  碱性  <  >  任何温度下 常温下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物质的分类组合中正确的是( AC ) A B C D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金刚石    导电物质 石墨 稀 铜 熔融  解析:本题是结合实例,判定所给物质的相关属类,在解答过程中,即要弄清各概念的研究对象,又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 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研究对象均为化合物,从而排除B,又根据强电解质为大多数盐类、强酸、强碱;弱电解质为弱酸、弱碱、水等,而排除D。 答案:A、C 点评:有关概念判定的考题,关键在于正确把概念的内涵(本质含义)和外延(范围),同时要弄清易混淆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例2] 下列不能证明乙酸是弱酸的事实是( CD ) A. 乙酸溶液的约为。 B. 的溶液的约为。 C. 乙酸溶液的导电能力比盐酸弱。 D. 在溶液加入浓硫酸可制得乙酸。 解析: A. 的乙酸溶液的> ,说明乙酸不能全部电离,证明是弱酸。 B. 的溶液> ,是因为水解使溶液显碱性。由此可证明是弱酸。 C. 乙酸的导电能力比盐酸弱,没有指出是同浓度,所以没有可比性。 D. 在溶液加入浓硫酸加热可得到乙酸,只能证明乙酸是挥发性酸,不能证明是弱酸。 答案:C、D 点评:你能提出几种方法证明乙酸是弱电解质吗? 1. 测溶液。 2. 测溶液的。 3. 与同强酸比较导电性强弱。 4. 将稀释倍,测其变化不到个单位。 5. 在溶液中加入少量晶体,测其变大。 6. 取同浓度、分别放入粒,观察开始时的反应速率。 你还能想出更多的方法吗?你能从中选出最好的方法吗? [例3] 已知一种的酸和一种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其原因可能是( C ) A. 浓的强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B. 生成了一种强碱弱酸盐。 C. 浓的弱碱和稀的强酸溶液反应。 D.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弱酸和一元强碱溶液反应。 解析: A:浓的强酸浓度不可能是,强酸强碱电离所得和相等时也不一定是酸浓碱稀,且它们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一定呈中性,故A不可能。 B:若生成一种强碱弱酸盐,由于弱酸发生部分电离,时,其应大于,而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弱酸过量,溶液应显酸性。故B不可能。 C:浓的弱碱,其浓度则大于,与的强酸溶液反应后溶液呈碱性,故C正确。 D:等浓度的一元弱酸和一元强碱反应后,溶液呈碱性,但两溶液的、不可能相等。故D不正确。 答案:C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电离平衡问题,当碱的等于酸的时,若将该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取决于酸碱的相对强弱:谁弱谁过量,溶液显谁性。 强酸 + 强碱:=  强酸 + 弱碱:>  弱酸 + 强碱:<  这是因为:弱酸(碱)只发生部分电离,所得的()恰好将强碱(酸)的()全部中和,溶液中还剩余大量弱酸(碱),所以所得溶液呈酸(碱)性。 [例4] 等体积混合盐酸和溶液后,溶液的等于( D )。 解析: ∴ ,  答案:D 点评:此类强碱与强酸混合后计算,难度不大,关键是注意两点: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 1. 下列叙述中,能说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 A. 熔化时不导电 B. 溶液中有已电离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 C. 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弱 D. 不是离子化合物,是极性共价化合物 2. 下列溶液中,[]最小的是( )。 A. 向的氨水中加入同体积的水 B. 向的溶液中加入同体积的水 C. 向的氨水中加入同体积的盐酸 D. 向的溶液中加入同体积的盐酸 3. 下列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 溶液中[] > [] B. 溶液中含有离子 C. 滴加甲基橙后溶液显红色 D. 滴加甲基橙后溶液显黄色 4. [2000年西安模拟试题] 欲使的溶液的调整到,下列试剂或方法不可行的是( )。 A. 加入的溶液 B. 加入的盐酸 C. 加水稀释倍 D. 加入饱和溶液 5. 在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 A. 甲酸溶液的约为 B. 甲酸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C. 甲酸溶液恰好与溶液完全反应 D. 在相同条件下,甲酸的导电性比强酸溶液的弱 6. 把溶液加入到盐酸中,所得溶液的为。如果混合前溶液和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它们的浓度是( )。 A.  B.  C.  D.  7. 某强酸溶液=,强碱溶液=,已知,酸碱溶液混合后=,则酸溶液体积和碱溶液体积的正确关系为( )。 A. = B. = C. = D. = 8. 在一定温度下,取均为的溶液和氨水溶液各,分别用蒸馏水把两种溶液都冲稀至,关于稀释后的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的大于氨水溶液的 B. 溶液的小于氨水溶液的 C. 两种溶液的相等 D. 无法判断两种溶液的相对大小 9. 等物质的量的溶液分别用值为和的溶液中和,设消耗溶液的体积依次为、,则两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0. 对于重水,在,定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纯重水 B. 时,的重水溶液 C. 时,的重水溶液, D. 时,的中 11. 某一元强酸稀溶液和某一元弱碱稀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其等于,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碱溶液 B. 酸溶液中[]大于碱溶液[] C. 酸溶液中[]小于碱溶液[] D. 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12. 用溶液中和某浓度的溶液时,其和所加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反应后溶液的总体积分别是( )。 A. , B. , C. , D. ,  13. 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一定小于的是( )。 A. 的硝酸跟的氢氧化钾溶液 B. 的盐酸跟的氨水 C. 的硫酸跟的氢氧化钠溶液 D. 的醋酸跟的氢氧化钡溶液 14. 中和相同体积、相同的、和三种溶液,所用相同浓度的盐酸的体积分别为、和,则三者关系为( )。 A. >> B. => C. >= D. => 15. 用溶液滴定盐酸,如达到滴定的终点时,不慎多加了一滴溶液(滴溶液的体积约为),继续加水至,所得溶液的是( )。 A.  B.  C.  D.  16. 将的盐酸平均分成份,份加适量水,另份加入与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适量溶液后,都升高了,则加入水与溶液的体积比为( ) A.  B.  C.  D.  二. 填空题: 17. 某温度下,纯水的[],则此时[]为 。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硫酸使[],则[]为 。 18. 2000年上海测试题 用的醋酸跟的溶液反应,当醋酸用去时,混合溶液的恰好等于,则此时 (填“>”、“<”、“=”),原因是 。混合液中[]与[]大小关系为 ,判断的依据是 。 19. [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 时,若体积为、的某一元强酸与体积为、的某一元强碱混合,恰好中和,且已知<和。请填定下列空白: (1)值可否等于(填“可”或“否”) ,其理由是 。 (2)值可否等于(填“可”或“否”) ,其理由是 。 (3)的取值范围是 。 【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C A CD AD C B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C AB B D C C C   二. 填空题: 17. ; 18. >,因为酸为弱酸,碱为强碱,当二者等物质的量混合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水解成碱性,要使溶液,酸必须稍过量。 =,混合后溶液中含有,、、四种离子,由电荷守恒有:,因溶液呈中性,,故。 19. (1)否 若,则。∵ 溶液呈酸性,与题意不符,故。 (2)否 若, 则,  ∴ 不符合题意,故。 (3) ∴  又∵  即, 又∵ ,。 所以。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