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在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知识基础上,对反应热进一步深化认识,引入含的定义,再进一步分析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的焓变,最后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反应中涉及物质变化及焓变。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理解反应热、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等概念。 ⑵明确测定反应热的要点,测定反应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实质。且会利用量热计测定反应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来源:Z+xx+k.Com] 通过常见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结合物质的结构,体会化学反应的实质,感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能源危机,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习重难点】1. 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实质。 课时安排:共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从物质结构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因此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通过过去对化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化学能可以与多种形式的能量发生转化,其中最普遍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因此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板书】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投影】 类型比较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定义 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来源:学&科&网]  形成原因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与化学键强弱关系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旧键时吸收的总能量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旧键时吸收的总能量   【提问】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有哪些类型? 【学生】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 [来源:Zxxk.Com] ③燃烧反应 ④多数化合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多数分解反应,如CaCO3  CaO+CO2↑ ②2NH4Cl(s)+Ba(OH)2·8H2O(s)=BaCl2+2NH3 ↑+10H2O ③C(s)+H2O(g)  CO+H2 ④CO2+C  2CO 【讲解】注意: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条件(加热或不加热)没有关系。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我们还可以借助下面的图像来理解。 【投影】 小于    热反应      大于   热反应 【练习】下列对化学反应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 ) A.放热反应时不必加热 B.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 C.一般地说,吸热反应加热后才能发生 D.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 【讲解】为了定量描述化学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热能,化学上把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之为该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板书】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一)反应热 1、定义: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2、反应热的意义:描述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热量的物理量. 3、符号: Q>0 反应放热 Q Q<0 反应吸热 4、获得Q值的方法:(1)实验测量法 (2)理论计算法 【活动探究】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中和热: 在稀溶液中,酸与碱中和反应时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页,完成: 1、测定中和热的仪器; 2、测定中和热的原理; 3、测定中和热中应该要注意哪些问题? 【视频】中和热的测定。 【板书】3、中和热的测量 (1)仪器:量热计(环形玻璃搅拌棒、温度计、烧杯) 【投影】 【板书】(2)原理:Q= —C(T2—T1) (C为热容) 或Q= —C m (T2—T1)(C为比热容) 中和热:Q= = 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讲解】根据单位判断到底是热容还是比热容。 【板书】(3)步骤: 【投影】步骤: 1)组装量热器 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防止热量扩散到周围的空气中,造成误差)。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如上图所示。 2)药品取用 用一个量筒最取50 mL 1.0 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1.0mol/L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 3)酸碱混合 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迅速倒入量热计(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立即盖上盖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上下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 4)数据处理 5)重复以上实验两次 【提问】我们测得中和热为52.5kJ,小于57.3kJ,你们认为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交流与讨论】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投影】产生误差的原因有: (1)量取溶液的体积有误差 (2)药品的选用不当引起的误差 (3)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在外面 (4)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 (5)隔热操作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而导致误差 (6)测了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而便立即去测碱的温度,致使热量损失而引起误差。 【提问】 (1)大、小烧杯放置时,为何要使两杯口相平?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什么? (2) 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3) 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为什么? (4) 有人建议用50mL1.1mol/LNaOH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更加准确。为什么? 【答案】(1)减少热量损失  (2)减少热量损失 (3)不能。因为铜丝易导热,使热量损失较大 (4)可以保证盐酸完全反应。使测得的热量更加准确。 【练习】2、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如下图所 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可 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 (3)若大烧杯上不盖硬纸板,求得的反应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实验中该用60mL0.50mol·L-1盐酸跟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 。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 ;用50mL0.50mol/LNaOH溶液进行上述验,测得的放出的热量数值可能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小结】小结本节课的内容。[来源:学科网] 【作业】完成练习册中的有关练习 【板书设计】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一)反应热 1、定义: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2、反应热的意义:描述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热量的物理量. 3、符号: Q>0 反应放热 Q Q<0 反应吸热 4、获得Q值的方法:(1)实验测量法 (2)理论计算法 (二)测定中和反应的热效应; 1、仪器:量热计(环形玻璃搅拌棒、温度计、烧杯) 2、原理:Q= —C(T2—T1) (C为热容) 或Q= —C m (T2—T1)(C为比热容) 中和热:Q= = 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3、步骤 课堂评析: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既符合化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的发展特点。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逐步突破由认识,形成新认识,这样得出的结论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牢固掌握。实验探究是让学生在具体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利于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探索能力毕竟还处于初级阶段,尚不成熟,这就决定了他们还不能成为完全独立的探索主体,探索活动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启发”,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当学生的思考和探索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启发,提示,点拨,以帮助学生顺利地开展实验探索活动,既不是灌输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是放手、放开。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