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理解商业的发展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 (3)认识和理解坊与市、交子、徽商与晋商等重要概念;认识柜坊与飞钱和后世的银行与汇票的关系; (4)探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演变特点和中国对外贸易萎缩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归纳法,比较法,分析插图,问题探究,历史比较,阅读法和讨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辨证统一、互相作用; (2)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商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 (3)通过两宋时期商业发展与当时政局的关系,体现政府控制商业和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 【教学方法】 1. 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和实物(如古代货币或都城平面图或反映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作品)展示形式加深学生印象。 2. 要注重培养学生理清线索的能力,要求学生能按时间顺序,紧扣古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商业发展概况进行探究学习。并指导学生就中国货币发展史、商业都市和城镇的发展史、海外贸易的发展史等进行课后操作,既激发学生兴趣,又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教学中,要注重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联系,不可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内容】 1.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历程: (1)商业兴起于先秦时期 ①“商人”的来历: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贩卖的物品为“商品”,从事交换的行业为“商业”。 商朝人善于经商,使用贝为货币。商业由官府控制。 ②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范蠡被称为陶朱公,尊为祖师。 (2)秦汉以来商业艰难发展 原因: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 概况:秦汉到隋唐,经商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得到了发展。 (3)隋唐商业的发展 原因: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②大运河的开通。(还包括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 概况:①邸店在各大商业城市不断兴办,都市商业不断发展;②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③出现了柜坊和飞钱。柜坊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飞钱类似后世的汇票。 (4)宋元商业繁荣 两宋——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表现: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城市繁荣,彻底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商业交换品种迅速增加,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转向市场;边境贸易(榷场)发达;海外贸易发达。 原因:社会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纸币的出现便利了商业活动。水陆交通的便利。 元朝——表现: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国内外各种商品汇聚于此。 (5)明清时期商业发展 概况:①对商人征收沉重的商税;并施行种种压制政策; ②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A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C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D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乾隆年间开始兴办票号经营存款、汇兑,为官府代理钱粮)。徽商与晋商都以经营盐业起家;积累起商业资本后扩大经营范围,涉足其他行业;还办金融机构,甚至走出国门,把生意做到国外,积累起巨额财富。徽商与晋商是全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商帮。 2.古代交通的发展概况: ⑴先秦时期:我国古代交通初具规模而且相继开凿了邗沟、鸿沟等运河。 ⑵秦汉时期:水路交通形成全国网络。秦朝统一中国后,颁布“车同轨”的法令,并建成遍及全国的驰道;挖掘灵渠,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汉朝开辟了汉帝国同罗马帝国的海上航线。 ⑶隋唐时期:古代交通进入高峰,唐都长安成为国内外交通枢纽和重心,构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的遍及全国的驿路系统。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和沟通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使水陆交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⑷明清时期:我国古代交通由盛而衰。明代出现造船高峰,郑和七下西洋,把我国古代航海活动推向顶峰。不久以后,明清两朝相继实行海禁,航海事业从此一蹶不振。 3.古代城市的发展概况: ⑴夏、商、周: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 ⑵战国时期:封建城市兴起,商业兴盛,但此时城市基本上是依附于政治中心的,商业活动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官僚地主和大商人。 ⑶魏晋南北朝:洛阳、荆州、益州、扬州。 ⑷隋唐——城市的兴旺: ①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商业大都会——长安和洛阳。 a.长安城内有东西两个市。 b.洛阳城内有三个市,工商业也很繁荣;武则天时,引漕渠开新潭,使船进入市内。 c.盛唐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和手工业的活动已发展到市外。 ②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扬州和成都。 a.扬州地处运河和长江的会合处,成为南北交通要冲,又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江南地物产大多在这里集散,大食、波斯等国的商人在此云集。唐朝后期,由于经济重心南移,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和洛阳,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繁华的夜市也是扬州城的一个特点。 b.成都物产富饶,与扬州号为“天下繁殖”。当时的谚语称“扬一益二”,说明成都工商业地位的重要。 c.南方商业都会、国际贸易港口——广州。 d.北方商业大都市——位于通济渠沿岸的汴州。 ⑸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商品经济非常活跃,这个时期城市经济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①城市的生产性和商业性更为突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大大减弱。 ②江南一些城市出现的手工工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⑴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⑵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⑶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⑷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⑸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4.古代货币: ⑴古代货币的发展概况 ①先秦:商朝人善于经商,以贝为币;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铁钱,秦国使用圆形方孔钱。 ②秦:规定圆形方孔钱作为通行全国的货币。 ③隋:仍铸五铢钱, ④唐:唐初改革币制,唐高祖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新铸的“开元通宝”,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唐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 5.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前期陆路为主,后期以海陆为主。唐以前以陆路交通为主,唐朝时海陆并重,宋元明清是海陆贸易地位日渐上升。 原因有:①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阻隔。②路上丝路本身存在南移克服的缺点。③与当时主要外贸商品有关,汉代以丝织品为主,两宋以陶瓷为主,不易陆路运输。④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地位提高,尤以海运为主。⑤宋代航海业和造船业的发展,航海经验的积累。 6.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前提条件:在农业、手工业新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时间地点:明朝中后期的东南地区。 产生部门:丝织业等手工业生产部门。 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原因:国内市场小:封建剥削很重,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手工业品;资本少:地主、商人剥削所得钱财,多购置田产,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社会环境:封建国家设立众多的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重农抑商);国外市场:实行闭关政策,下令禁止海外贸易;封建行会严格控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 【教学重点】 1. 中国古代商业的产生、发展、繁荣的表现。 2. 中国古代商业繁荣的原因。 【热点试题】 1.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商业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2.两宋商业空前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3.徽商与晋商为什么在明清时闻名全国? 4.简述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课堂小结】 商业、农业、手工业之间互相联系,“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商业的发展和农业、手工业的进步是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明朝中后期,催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是古代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生力量。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