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 第25课 康乾盛世(上)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 掌握清初中央集权统治的基本概况;了解清初多民族国家的疆域四至;理解清初皇权加强的实质;理解清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策略,以及清初疆域奠定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 观察图像讲述事件,梳理事件的发展与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梳理清初中央机构的设置和变化,学会归纳清朝中央集权特征的方法,从而加强对中国古代政治统治特点的认识。 2. 通过观察清初疆域四至的地图,结合课文内容,学会讲述清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过程,并认识这一概况所反映的策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阶段皇权强化的必然趋势,认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是中华民族形成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重点难点 清朝皇权加强的措施、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措施 三、教学过程 1644年清朝进入北京城,开始对全国的统治。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大一统封建王朝。清朝入主中原后为了使得自己的王朝长治久安采取哪些巩固的统治措施? 第25课 康乾盛世(上) 康乾盛世主要是指清朝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政权稳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上也有所建树。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 插图《康熙帝》 一、军机处的设立 请大家阅读本目,思考:清朝是如何加强皇权的? 插图《军机处》 清朝初期加强皇权的两个障碍:内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 清沿明制,仍以内阁作为政府中枢机构,但实际上内阁权力远不及明代,且权力越来越低。清初,在内阁之外设议政王大臣会议,皆由满洲亲贵构成,称“国议”,凡军国机要重务,均不经内阁票拟,而由议政王大臣会议策划,皇帝裁决。康熙时设南书房,一切特颁诏旨,由南书房翰林撰拟,内阁之权更分。雍正年间,普遍推行奏折制度,机要之务,皆由奏折直达皇帝,内阁权力大为削弱。 雍正七年(1729),对西北蒙古用兵,军报频繁,在雍正寝宫养心殿附近的隆宗门内设立了“军机房”,协助皇帝处理军务,后更名“军机处”。雍正有意限制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的权力,是军机处的设置背景。军务缓和以后,军机处并未裁撤,反而职权范围渐广,“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军机处的具体职掌主要是:撰拟谕旨和处理奏折;议大政,议后提出处理意见,奏报皇帝裁夺;审理大狱,参与重大案件审拟;参与对重要官员的任免和考核;随侍皇帝出巡,奉旨出京查办事件等。权力所及,均系朝廷军政大事。军机处任职者无定员,最多时6、7人,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充任。设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有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军机大臣须每天值班,等候皇帝随时召见。当天必须处理完毕每天由下面送达的奏章,以保证军机处处理政务的效率。在拟旨过程中,军机处完全按照皇帝的旨意,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始终是临时机构,也没有专职,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军机处是清代君主集权的最佳工具。乾隆帝时进一步强化军机处的职能,下令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形同虚设,至此皇权得以空前加强。 二、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插图《清朝疆域图》 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包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清朝初年通过哪些措施来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1、平息三藩之乱 清康熙年间,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叛乱,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相继响应,史称“三藩之乱”。康熙帝采取剿抚兼用的策略,历时8年,平息了叛乱。 2、清军进入台湾和设置台湾府 元朝设立什么机构管理台湾? 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当时叫琉球) 插图《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一直处在郑氏子孙的统治之下。1683年,清廷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澎湖一战,郑军大败,郑克塽(郑成功的孙子)投降,台湾纳入清朝版图。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这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3、中俄雅克萨之战与中俄《尼布楚条约》 插图《雅克萨之战》 明清之际,清军主力进关,东北边界空虚,俄国侵略者乘机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清政府一再要求俄军撤出中国领土,俄军置若罔闻,并且继续增兵,扩大侵略。为了捍卫边疆,康熙帝决心组织自卫反击战。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俄军伤亡惨重。俄国政府被迫同意谈判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插图《尼布楚条约》 1689年,中俄两国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正式签订了第一个中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条约规定:中俄两国边界的东段,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沿外兴安岭至海为界;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以东,外兴安岭以南属于中国;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以西,外兴安岭以北属于俄国。外兴安岭与流入鄂霍次克海的乌第河之间的地区,搁置再议。拆毁雅克萨城,俄国人全迁出境。两国商旅凭护照方可往来贸易。清朝同意将原属中国的尼布楚地区让给俄国,作为商旅栖托之所。 4、西北平定准噶尔叛乱与回部叛乱 蒙古分为漠南、漠北、漠西三大部。清采取“联蒙制汉”的方针,入关前,漠南蒙古已归属清,漠北和漠西蒙古也臣服清。17世纪中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称汗后,势力渐强,占据天山南北,又进攻漠北和漠南蒙古。噶尔丹曾经致函康熙帝“陛下做长城以南的皇帝,我做长城以北的大汗”,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约七十年的斗争,终于在1757年将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粉碎,统一天山北路。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直接掌管蒙古各部的军政大权。 插图《康熙帝亲征》《平定准噶尔勒铭碑》 1757年,居住在天山南路的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发动叛乱。乾隆皇帝派清军迅速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统一了天山南北。1762年,清朝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4、清朝对西藏的治理不断加强 元朝时设立什么机构管理西藏? 宣政院。西藏在元朝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 清入关前,黄教领袖五世达赖统一全藏。顺治帝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赐予另一位黄教领袖五世班禅。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雍正时期,清朝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这标志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西藏黄教用灵童“转世”的办法确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人。有时同时出现几个灵童。为了避免纷争,乾隆年间,清朝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金瓶掣签制度加强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转世的监督和任授权力。 插图《金瓶掣签》《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 1995年11月29日,认定十世班禅大师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在西藏拉萨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前举行。嘉黎县的坚赞诺布中签。国务院特准坚赞诺布继任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 小结:清朝初期由于军机处的设立使得皇权得以空前加强,同时又由于采取若干有效措施使得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得以巩固,这些为康乾盛世的出现奠定了政治基础。 思考:康、雍、乾三朝在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基本策略是什么? 康、雍、乾三朝在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斗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基本的策略是注重对周边地区的防卫与管辖,如对东北沙俄入侵的抗击、对西北准噶尔部和回部的叛乱的平定、对西藏治理的加强、将台湾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反映了中国传统的以巩固为主,而不是以扩张为主的思维定式。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