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单元主旨概览] 新航路的开辟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进了工业文明的扩展进程,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考 点 历史特征 主要表现  新航路的开辟 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达·伽马到达印度;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  欧洲殖民者的扩张和掠夺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殖民扩张以掠夺财富为主,达到积累资本的要求 伴随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展开了殖民扩张,爆发了殖民战争,英国最终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人类开始进入工业社会 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火车、轮船出现,带来了一场交通运输业的革命;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工业文明进一步发展 电力的广泛应用是标志性成就;内燃机的发展与应用;化学、钢铁工业的发展;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大企业时代到来   第1讲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 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 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 主要途径。   [历史广角] 教皇子午线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西、葡两国争夺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锐。1493年5月,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裁定:以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1里格约为5.5公里)从北极到南极的子午线为界线,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西班牙,以东的一切土地归葡萄牙,史称“教皇子午线”。1494年,西葡两国又缔结《托德西拉斯条约》,把这条线向东移动270里格。1529年双方又签订《萨拉戈萨条约》,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处再划出一条线。作为两国在东半球的分界线,线西和线东分别为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这样,西、葡两国首次瓜分了全球。  [历史广角] 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前通过暴力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由此使货币财富迅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的过程。对农民的土地的剥夺是整个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最典型的代表是英国的“圈地运动”。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主题一 新航路的开辟 [自主探究·读史有得]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条件   材料一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 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海地,而被摩尼康谷人称为赤潘哥的小西班牙。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哥伦布的遗言 根据所给材料,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 [教你读史] 材料一中“黄金”是“咒语”,“黄金”是“第一件东西”表明寻找黄金是开辟新航路的动力之一;材料二中“承万能主宰的佑助”“觐见王上”,表明天主教会的鼓励、西班牙王室支持是开辟新航路的主要条件。  (1)原因: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欧洲人对黄金和香料的追求;奥斯曼土耳其使东西方商路受阻;基督教会鼓励传播基督教;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 (2)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多角度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材料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共产党宣言》 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商人的贸易范围空前扩大,新的商品在欧洲市场上出现,美洲的可可、烟草,北亚和北美的皮毛等,都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咖啡、布匹、香料的交易量也大增。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集》 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的进程有重要影响。你认为它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还是殖民掠夺之路? [教你读史] 两幅图涵盖人类视野的变化;《共产党宣言》揭示了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最后一段材料揭示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其影响。  从多角度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对世界: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和经济体系开始形成;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的结束,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2)对欧洲: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欧开始崛起;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法、荷等国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3)对美洲: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4)对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给非洲的传统社会带来沉重灾难。 (5)对亚洲:大量白银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名师归纳·清理过关] 不同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是新旧两个世界、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文明的交汇融合。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活动的舞台由大陆转向海洋,改变了世界各区域文明之间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联系的规模和性质,是人类社会走向近代化的开始。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给西欧社会带来了发展机遇,促进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但是也给非洲黑人、亚洲人民和美洲印第安人带去了殖民灾难。 主题二 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 [自主探究·读史有得]  英国世界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  材料一 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为了维护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和征服英国,于1588年装备了一支庞大的舰队,这支舰队被命名为“最幸运的无敌舰队”。……1588年9月,西顿尼亚率领仅剩的43艘残舰回到西班牙。这次英西海战一役以“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而告终。 ——李永采主编《海洋开拓争霸简史》 材料二 在工业化时代,世界领导国必须是拥有海上霸权的国家……19世纪的世界领导是英国,在英国达到鼎盛时期的1860年前后,其现代化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的40%~50%,或欧洲的55%~60%。英国始终保持着相当于他国海军两倍以上的海军。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 根据所给两则材料归纳英国能成为世界殖民大国的原因有哪些? [教你读史] 材料一中英西海战,英国打败“无敌舰队”表明英国海军的强大;材料二中英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强大的海上优势,是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确立海上霸主地位的重要条件。  英国最终打败荷兰、法国的原因 (1)荷兰战败的原因:自然资源缺乏;重视发展航运,忽视发展海军;商业资本发达,工业基础薄弱。说明:商业资本不敌日益发展的工业资本。 (2)法国战败的原因:封建统治之下,工业生产倾向于奢侈品,(英国重纺织与金属制品、并重视海军建设)法国发展的重心是欧洲大陆的争霸(英国则是争夺海上霸权)。说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战胜落后的封建制度。 (3)根本原因:殖民争夺战,既是军事的竞争,又是经济和政治实力的竞争,最终取决于各国的综合国力。  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材料一 15世纪末各种大发现所造成的新的世界市场的贸易需求……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材料二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根据所给材料归纳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产生了哪些影响? [教你读史] 材料一反映了殖民扩张对欧洲和殖民国家带来不同影响;对欧洲,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给被征服地区带来沉重灾难。材料二则指出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了被侵略地区落后生产方式的解体,加快了近代化进程。  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多重影响 (1)对世界市场: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 (2)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殖民地: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进步。 (4)对国际关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争霸战争。 [名师归纳·清理过关] 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殖民国家以西、葡、荷、英、法等西欧国家为主,主要占据非洲、美洲等地区。 (2)原因:资本主义刚刚在欧洲兴起,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需要积累资本,发展资本主义。  命题趋向——呈现新材料,考查主干知识 [典例1] (2012·珠海摸底)希腊音乐大师范吉利斯在电影《1492:征服天堂》插曲中写道:“征服了天堂的你,却征服不了黄金的欲望;执著的水手,却没有看到东方的黄金和香料。”“你”所指的是哪一位航海家(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解题规范](请自主思考) 第一步:审题干 一定时空:1492年西方 二明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三抓关键:“1492”“征服了天堂”_“没有看到东方” 第二步:析选项 选项 对应度 理由  A 与题不符 迪亚士1488年到达好望角,而本题确定时间是1492年所以不符合题意  B 正确 电影标题《1492:征服天堂》指航行成功,“没有看到东方”指航行没有到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东方,这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但是没有到达最初的目的地东方相符  C 与题不符 达·伽马1497到达东方,并且到达印度, 与题干“1492”“征服了天堂” “没有看到东方”关键词不符  D 与题无关 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从1519~1522年,与1492年不符  命题趋向——创设问题情景,考查运用知识能力 [典例2] (2013·湛江二中月考)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法国等国 C.第③段成为最大赢家的是美国 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一定时空:1500年~2000年间的世界 二明考点:西欧殖民扩张 三抓关键:“不正确” 第二步:析选项 选项 对应度 理由  A 不符题意 ①段1500~1600为16世纪,西、葡两国开辟了新航路,成为了殖民扩张急先锋  B 不符题意 ②段1600~1700为17世纪,荷兰、英国、法国加入殖民扩张行列  C 正确 ③段1700~1800年为18世纪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与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美国1783年才完全独立,1789年建立联邦政府  D 不符题意 ④段1800~1900年为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资本主义各国相继进入帝国主义,世界各地被瓜分完毕。   [课堂感悟高考] 1.(2009·广东高考)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  )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解析:选A 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进行殖民扩张,教皇分界线解决了两国的矛盾,划定了两国殖民范围,这表明两国的航海和殖民成果得到承认,教权高于王权,影响无处不在,故A正确。当时两国的争夺在全世界范围内,故B错误;后来荷兰、法国、英国也加入殖民行列,故C错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目的是攫取殖民地和世界市场,故D错误。 2.(2008·广东高考)17世纪,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是(  ) A.阿姆斯特丹        B.伦敦 C.威尼斯 D.巴黎 解析:选A 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强国、贸易强国,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3.(2008·广东高考)在建立“日不落”殖民帝国过程中,英国于17世纪击败的主要对手是(  ) A.法国 B.葡萄牙 C.西班牙 D.荷兰 解析:选D 1580~1640年间,葡萄牙被西班牙合并,地位一落千丈,排除B项;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权,排除C项;18世纪中叶(英法七年战争之后),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排除A项。17世纪,通过三次英荷战争,荷兰退出了海上强国的位置。 4.(2008·广东高考)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  ) 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 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 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 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 解析:选B 18世纪,英国是最主要的贩卖黑奴的国家,黑奴贸易为英国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5.(2007·广东高考)16世纪被认为是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其主要依据是(  ) A.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大洲的联系日益紧密 B.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欧美纷纷建立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改变了世界面貌 D.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析:选A 抓住材料中的时间“16世纪”,可以判断是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由分散孤立地发展走向整体世界。 6.(2007·广东高考)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解析:选D 解答本题时首先把握传播宗教和获取黄金与新航路开辟之间的关系。依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是由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高额利润的追求驱使欧洲人开始了远洋探险。 7.(2012·广东高考,节选)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而八九。” ——《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 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关联。 (2)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市场不同发展时期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第(1)问结合材料二中的“清末”“旧工业之衰落”等关键信息,结合中国古代经济的特点和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及工业革命的影响,即可判断“旧工业”;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可分析其衰落的相关因素。第(2)问“无法想象”从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的角度分别表述即可;“历史原因”可从改革开放成就、中国入世、经济全球化、中美关系的角度分别概括。 答案:(1)“旧工业”指中国传统手工业。历史联系: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中国,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西方工业文明传入,冲击中国传统手工业;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洋务运动与民族工业兴起,也不断冲击中国的小农经济。 (2)原因:美国推行霸权政策,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敌视中国;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处于半封闭状态。进入21世纪中国产品进入美国的原因: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美关系改善。 [课下演练提升]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茂名模拟)西方某学者提出:“历史上的国际贸易大多数是奢侈品贸易,最著名、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的是香料贸易。”与文中所说的“香料贸易”有直接关系的史实是 (  ) A.丝绸之路 B.新航路开辟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解析:选B 中世纪的欧洲,对香料的渴望直接催生了地理大发现。从遥远的东方运送香料到欧洲的贸易线路被称为香料之路,故与“香料贸易”有直接关系的史实是B。 2.(2013·广东百校联考)布罗代尔在《15到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作者所指的“奇迹”主要是指(  ) A.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 B.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D.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解析:选C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解题关键是文中标题和欧洲“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15~18世纪三百多年的发展使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其物质文明成果传向全球,其表现就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3.(2013·湛江二中月考)“航行半年后,船队突然遭遇了一次罕见的风暴,在被风暴裹挟、被动地向东南方漂泊了13个昼夜之后,他意外地发现:船队已经绕过了非洲的最南端,为纪念这次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他给这个海角取名‘风暴角’……”文中的“他”是指(  ) A.哥伦布 B.迪亚士 C.达·伽马 D.麦哲伦 解析:选B 由关键词“遭遇了一次罕见的风暴” “绕过了非洲的最南端” “海角取名‘风暴角’”可以推出此人为迪亚士,故选B。 4.(2012·汕尾一模)哥伦布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历史人物。作为开拓者,他“发现”了新大陆,使新旧两个大陆建立了联系;作为殖民者,他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在他身上,既有新时代的光辉,又有旧时代的烙印”。其中对“有新时代的光辉”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 A.促进了各地文明的交融 B.体现了社会转型的要求 C.体现了敢于冒险的精神 D.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解析:选B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在他身上,既有新时代的光辉,又有旧时代的烙印” 体现了社会转型的要求,故选B。 5.(2012·湛江测试)下列引文,能从侧面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对中国影响的是(  ) A.“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 B.“闽、广多种木棉,纺织为布,名曰吉贝。”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D.“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解析:选A 甘薯是美洲的农作物,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传入中国,故A项正确;棉花早在宋时从西域传入,不是新航路开辟的产物;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出现在江南地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由明末清初的黄宗羲提出。 6.(2012·潮州期末)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些“革命因素的发展”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 A.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D.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获得了大量的资本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迅速过度。A项包含在D项中;B项说法错误,新航路的开辟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开端;C项史实错误。 7.(2013·惠州调研)“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下列不能作为史料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古代希腊的海外殖民扩张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的开辟 D.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材料中的“追求利润,从事商业”不适合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一种宣扬国威的政治行为,并非追求利润的经济行为。选择B项。 8.★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人们对历史事件往往会有不同的解释。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是(  )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解析:选D 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开始汇合,逐步打破了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孤立、分散的状态,答案为D。 9.(2012·商洛期末)某历史老师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下列认识符合社会史观的是(  )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人民生活 B.新航路开辟给亚非人民带了屈辱、灾难和落后 C.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D.新航路开辟是人类文明的链接 解析:选A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史学观点。社会史观是研究人们的社会生活,故A项正确。B项是革命史观,C项是全球史观,D项是文明史观。 10.★(2013·宁波模拟)历史上曾有过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法国东印度公司等“公司”。对于这些“公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特权贸易公司,负有政治、军事职责 B.极大地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C.兴起于地理大发现,衰落于自由贸易时代 D.是工业资本的代表,有国家资本主义属性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14~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进行殖民扩张,荷兰、英国等国在政府支持下成立的大型贸易公司是殖民扩张的重要组织,通过殖民扩张、掠夺,有力地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D项出现于工业革命之后。 11.★16~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地名。这些地区名称冠以“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兴城市出现 B.新的国家独立 C.新的民族诞生 D.殖民扩张 解析:选D 因为这些名字都是欧洲原有的,然而殖民者到了美洲之后,因为对故乡的思念或景象的相似,把美洲的地方加个新然后命名,这直接反映了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扩张。 12.(2012·珠海摸底)马克思在《资本论》一书中,对资本曾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资本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据此,你认为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有(  ) ①早期殖民制度是以最残酷的暴力为基础的 ②“肮脏的东西”包括了奴隶贸易 ③殖民主义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④我们要反对资本的扩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解析:选D 资本的扩张意味着经济的发展,故排除含④的选项,选择D项。奴隶贸易是欧洲资本主义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②正确,因此C项也不完整。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木薯、马铃薯、甘薯和玉米,还有花生、豆类和西红柿,极大地丰富了整个世界可以利用的食物资源,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哥伦布交流”的结算清单很复杂,但这场交流开始以后,世界就不可否认地改变了。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524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材料三 哥伦布没有到达印度,但他发现了至关重要的贵金属。据权威统计,从1493年到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的85%和黄金产量的70%来自拉丁美洲。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 000吨,到17世纪约为42 000吨,其中有31 000吨运往欧洲。欧洲又将约40%运往亚洲……全球白银产量的一半最终抵达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哥伦布交流”使世界发生了哪些改变?(8分) (2)材料二中“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的含义是什么?从世界的“边缘”到世界的“中央”后西班牙做了些什么?(8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16~18世纪美洲白银的主要流向。(不能照抄材料)造成美洲白银这样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和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第(1)问,注意从世界市场、世界各地相互联系、欧洲、美洲这四个角度来回答。第(2)问,联系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商业活动的影响便可回答。第(3)问的第一小问,概括材料信息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中时间信息进行考虑,那时中国仍盛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西方对中国的丝绸、茶叶等需求量较大,对外贸易中西方国家处于入超地位。 答案:(1)扩大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和美洲的开发;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开始形成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也给美洲的印第安人和非洲的黑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含义:新航路开辟前,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在地中海沿岸,西班牙处于该中心的边缘;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班牙处于中心区。做法:开辟海外殖民地,掠夺财富,开展海上贸易,引发商业革命等。 (3)流向:美洲—欧洲—亚洲。原因:当时,欧美商品在亚洲没有竞争力,而欧美又迫切需要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商品。  14.(2012·韶关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600年,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20万公斤的白银流入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到1700年大约一半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如同在别处一样,远东贸易涉及商品、贵金属和证券。……每当货币因数量不足或流通不畅,不能立即结清贸易差额时,信贷便出力相助。……结果就不得不动用贵金属特别是欧洲人从美洲取得的白银,白银因而成了打开这些贸易大门的“咒语”。 ——[法]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 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材料三 从远古直到1971年,每种主要货币都直接地与一种商品(金或银)相联系。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 (1)白银流入,直接促进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给社会经济、文化带来的主要影响。(6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扼要分析荷兰17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的主要原因。(6分) (3)概述二战末“美元与黄金挂钩”制度是怎样建立的?简析这一制度于1971年崩溃的主要原因。(4分) (4)有学者认为,在全球史中,“东方衰落”先于“西方崛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4分)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发展史。第(1)问依据材料一概括对经济的影响,然后结合明清知识点联系资本主义萌芽与文艺的繁荣等史实进行归纳。第(2)问依据材料二涉及的借贷和荷兰重商主义进行分析概括所学知识。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背景进行回答;第二小问则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与世界的政治经济状况进行分析。第(4)问只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答案具有开放性。 答案:(1)影响:经济: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农产品商品化;手工业发展。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文化:产生了反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小说、戏曲、风俗画等市民文艺繁荣。(其它符合史实,言之成理的答案酌情给分) (2)主要原因:重视发展海外贸易;发展金融信贷,促进商业流通;造船业发达;组建商业公司(东印度公司),规范商业行为;率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3)建立:二战瓦解了旧的经济(金融)体系,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优势,主导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主要原因:欧共体和日本崛起,与美国的竞争,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美苏争霸(冷战),削弱了美国经济。 (制度自身的缺陷;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频繁爆发;中东国家提高油价。若答此也可同样采点赋分) (4)看法:第一种看法:明清时期,君主专制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科技逐渐落伍,中国盛极而衰。此时,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民主制逐渐确立、资本主义发展、近代科技产生和发展,西方崛起。 第二种看法:明清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商业发达,城市繁荣,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巨著。从鸦片战争前夕,中国与英国的大量贸易顺差,不难看出,在西方崛起时中国并未衰落。 第三种看法:全球史中不同部分的“衰落”和“崛起”都是相对的现象,是由整体内部深层次合力的变化决定的,不能孤立地进行表面的比较。16世纪以来社会变革带来的“整体崛起”导致了全球失衡,促成了作为其中一部分的“西方崛起”。  [高效学法集锦] 1.运用图示法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2.运用图示法记忆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新航路的开辟  3.运用数字法掌握新航路的开辟 (1)两个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是西欧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 (2)三条航路:由欧洲到达亚洲(印度);从欧洲前往美洲;环球航行。 (3)四个人物: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 (4)两点影响:  4.运用图示法理解“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前因后果  5.运用漫画感悟新航路开辟的前因后果  上面的四幅漫画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后果及影响。图1反映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图2反映了西、葡两国通过开辟的新航路掠夺了大量财富;图3反映了英国利用其有利的地理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图4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被晾在一边。 6.运用图示法理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活动的关系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野蛮掠夺,客观上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 7.运用图示法理解奴隶贸易(三角贸易)  [相关资料选编] 一、地圆说 古代希腊地理学家早已提出地圆学说。早在公元前3世纪,埃拉斯托塞尼斯就认为地球是圆的,地球上的海洋实际是连成一体的。他第一个提出向西航行可以到达印度。公元2世纪的天文学家托勒密也提出地圆说。他们都推算过地球的周长。1410年左右,托勒密的《地理学》被译成拉丁文,地圆说因此流传更广。当时绘制的地图就把中国和印度画在大西洋的对岸,表明向西航行就可以抵达。但是在许多人想来,地球还是有边缘,有尽头的,直到麦哲伦船队的航行最终证明地圆说的正确。 二、新航路开辟对亚洲的影响 各大洲中,亚洲受到的影响最小,因为它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已强大到足以避免直接或间接的征服。亚洲大部分地区完全没注意到正出现在沿海地区的、固执的、令人讨厌的欧洲商人,只有印度的少数沿海地区和东印度群岛的某些岛屿明显地感觉到欧洲经济扩张的影响。就整个亚洲而论,亚洲的态度由中国皇帝乾隆在答复1793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要求建立外交和贸易关系的一封信中作了最好的表达,他说:“在统治这个广阔的世界时,我只考虑一个目标,即维持一个完善的统治,履行国家的职责,奇特、昂贵的东西不会引起我的兴趣。……正如您的大使能亲眼看到的那样,我们拥有一切东西。我根本不看重奇特或精巧的物品,因而,不需要贵国的产品。” 三、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的区别 “资本积累”和“资本原始积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资本原始积累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通过暴力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把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使之转化为资本的过程。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一种是靠对国内人民的剥削,如圈地运动、价格革命;另一种是靠对国外劳动人民的剥削,如殖民掠夺、贩卖黑人奴隶。 资本积累是指资本家不是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将其中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结果,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之后。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决定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为此,除提高剥削程度外,必须不断增加自己的资本总额,这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资本主义的竞争规律作为一种强制力量,也迫使资本家必须不断进行资本积累,以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强竞争能力,这是资本积累的外部动力。 四、史学界对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有着不同的评价 第一种观点认为: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对人类社会交往作出了特殊贡献。美洲的发现,使世界贸易空前扩大,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从美洲掠夺的黄金等财富,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西欧和世界的进步。 第二种观点认为: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航行美洲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一场灾难。其航行美洲的目的是掠夺黄金,到达美洲后对印第安人大肆屠杀,把美洲作为征服和血腥掠夺的对象。此后,西班牙、葡萄牙占据了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在殖民者的屠杀、奴役以及欧洲传染病的侵袭下,美洲土著种族几乎灭绝。因此是一场空前的灾难。 第三种观点依据“进步与正义”两条标准进行评价,认为哥伦布是具有双重身份的历史人物,哥伦布航行美洲具有建立在非正义行为上的客观进步性。作为开拓者,他“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使新旧两个大陆建立了联系;作为殖民者,他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但是,正是殖民、掠夺、抢劫大大促进了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这也客观上为美洲带来新的生产方式,缩短了美洲社会步入近代资本主义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 五、殖民地及其类型 最初指一国在国外所侵占并将其大批居民移往的地区。在资本主义时期,特别是帝国主义阶段,指遭受外来资本主义侵略,丧失主权和独立,在政治和经济上完全受资本主义强国统治和支配的地区。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也包括在政治上、经济上有不同程度的独立,但依附于外国的保护国、附庸国等。占有殖民地的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殖民地作为垄断的商品市场、投资场所、原料产地、廉价劳动力供应地和军事基地等。 从各殖民地与宗主国的关系上,可以把近代各殖民地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殖民地特征都得到充分发展与表现的典型殖民地,如英属印度、独立战争前的北美等;二是殖民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发展程度较低的殖民地,一般称之为半殖民地,如19世纪以后的土耳其、伊朗和中国等。 六、非洲奴隶贸易 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西方殖民主义国家为了向美洲殖民地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从非洲掳走大批黑人,将其远程贩运到美洲等地,这就是血腥的非洲奴隶贸易。奴隶贸易延续4个世纪之久,为西欧资本家带来巨额利润,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惨无人道的奴隶贸易使亿万非洲人丧失生命,给非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是非洲历史上一段最黑暗的时期。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奴隶贸易急剧地发展起来。 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奴隶贸易主要被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等国垄断。 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下半叶,是大西洋奴隶贸易的高潮时期。参加奴隶贩运的国家,除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外,还有英国、法国、普鲁士、丹麦、瑞典以及美国、巴西等。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下半叶,大西洋奴隶贸易逐步走向衰落。18世纪末,欧洲废奴运动蓬勃兴起。英国于1807年通过了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其他国家也相继宣布禁令,但追求暴利的欲望使奴隶贸易实际上并未终止。 在1885年柏林会议和1890年布鲁塞尔国际会议上,西方国家通过了反对奴隶贸易的总协议,长达4个世纪之久的奴隶贸易终于被废止。 [经典习题备选] 1.(2012·重庆高考)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 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   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解析:选C 英国建立北美殖民地始于1607年,排除A项;早期启蒙思想产生于17世纪,时间上略晚于伊丽莎白在位时期,排除B项;英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排除D项。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标志着西班牙海上霸主地位的终结,选择C项。 2.(2011·大纲全国高考)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这表明当时(  )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 解析:选B 本题考查19世纪30年代印度社会思想文化的变化,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史料、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材料没有表明购书者为社会精英阶层,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说明英文书籍的内容是欧洲启蒙思想,排除C项;D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故答案为B。 3.(2011·北京高考)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欧洲列强的早期殖民扩张,意在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识记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逐步成为海上霸主,但这与该时期经济发展无直接关系,①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不符合题干“16~17世纪”的时间背景,②错误;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掠夺使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导致了价格革命,③正确;从15世纪开始的黑奴贸易使英国等国家获得了巨大的利润,④正确。故选D。 4.(2011·上海高考)如图深色部分反映的是19世纪末某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分布情况。综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国家是(  )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法国 解析:选A 从图片的信息来看,该国殖民地含有整个印度、澳大利亚,且殖民地几乎遍布全球,这只有19世纪末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符合条件,故选A。 5.(2011·大纲全国高考)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解析:选C “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反映了17世纪初的西班牙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这是新航路开辟后“价格革命”的表现,与西班牙对殖民地疯狂掠夺金银有密切联系。A、B两项与材料联系不大,不符合题意。D项与材料所述现象无关,可以排除。 6.(2009·上海高考)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 A.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 B.爆发民族独立战争 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 D.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解析:选D A、C两项与题意无关;爆发民族独立战争没有体现“被切开”的含义,B项错误;遭受西方侵略是两国的共同点,也符合题干中书名的含义,故选D。 7.(2010·山东高考)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问题二 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问题三 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相遇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解析:本题属于探究性问答题,综合考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一历史事件。第(1)问,从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角度看待哥伦布远航,偶然性即把此事看做一个孤立的事件,可从他误打误撞发现美洲的角度回答,必然性可从新航路开辟的条件的角度回答。第(2)问,涉及历史观问题,即“欧洲史观”还是“全球史观”,也就是“欧洲的世界”还是“世界的欧洲”,不同的史观导致人们对哥伦布远航美洲给出不同的评价。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紧扣题目要求作答即可。 答案:(1)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 观点:是偶然的。 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二: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 观点:是必然的。 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若能概括地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即可) 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 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 (2)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 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3)评分标准: 项目 要求 等级 主题观点 史论结合 逻辑表达  一 紧扣主题 观点合理 史实准确 史论结合 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二 符合主题观点基本合理 只罗列史实史实基本正确 条理较清晰基本符合逻辑  三 基本符合主题观点不够合理 史实不够准确 条理不清缺乏逻辑  写作思路示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