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对世界文 明发展的贡献。 2.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 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3.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 特征和发展脉络。 4.了解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历史广角] 雕版印刷术 在版料上雕刻图文以进行印刷的技术。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几个阶段。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画,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画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历史广角] 十进制 中国先民是这一“最美妙发明”(马克思语)的最早发明人,早在商代已使用,甲骨文、金文中已有了个位、十位、百位,乃至万位的自然数字。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算筹记数法,现在通行的十进制功能已完全具备。 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奇妙之处在于它可以用有限的符号表示无穷无尽的数,而且简洁、明快,运算方便。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国家。这是中国先人对世界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之一。    [历史广角]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它以现实主义精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  [历史广角] 行书 行书又称行押书,它介于楷、草之间,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它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书写时简易、流畅,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行书产生于东汉,盛于魏晋南北朝。行书经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变革,达到非常完美的境界。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历史广角] 文人画 文人画系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专称。其作品大都取材于山水、石木、竹石、花鸟等。其代表人物有唐王维、元倪云林、明董其昌、清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等。他们的画大多追求“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好画后又大多在画中题诗,或以诗作画,故以诗表达画意,亦以画表达诗意,被人称为诗情画意。  [历史广角] 京剧 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京剧。  主题一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自主探究·读史有得]  古代中国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  材料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障。造纸技术的改革是在宫廷官员领导下取得,经皇帝下令推广的。张骞、班超、甘英等探险家的活动,促进东西方交流,都是由朝廷组织的。标志航海技术水平的郑和远航,完全是由国家组织领导的。观测研究天文的机构——司天监由高级官吏太史令直接领导。中国所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象记录,应该主要归功于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和组织。 ——申漳《中国古代科技简史》 据材料,推动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教你读史] 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统一多民族国家”“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和组织”“东西方交流”可归纳出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及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古代中国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 (1)政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的组织和支持提供了重要保障。 (2)经济:封建经济的高度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3)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各民族间的融合及频繁的中外往来,有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4)继承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代文明,为科技成果的继承创造了条件。 (5)科技工作者的贡献:各个历史时期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智慧和刻苦钻研。  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 别 数 学 天文历 法气象 地 学 化 学 农 学 机 械 水 利 轻 工 兵 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二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学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 ——申漳《中国古代科技简史》 据材料,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什么? [教你读史] 材料一说明了中国古代科技所集中的领域,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科技的重实用、重现象总结而轻规律的探究的特点。  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 (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 (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 [名师归纳·清理过关] 明清时期影响中西科技发展的因素 类别 中国 西方  经济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其分散、封闭的特性,使科技发展缺少应有的动力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对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科技发展的巨大动力  政治 封建专制制度强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许多国家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保障  外交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和世界的交流 殖民扩张,市场扩大,带动了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思想 “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盛行,知识分子思想受到禁锢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带来的思想解放。面向现实,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   主题二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 [自主探究·读史有得]  明清小说     材料一 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讲神魔之争的,此思潮之起来,也受了当时宗教、方士之影响的。……此种思潮,可做代表有,有三部小说:(一)《西游记》;(二)《封神传》;(三)《三宝太监西洋记》。……叙述些风流放纵的事情,间于悲欢离合之中,写炎凉的世态。最著名的是《金瓶梅》。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附录第五讲 《明小说之两大主流》 材料二 这一时期(明朝)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更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至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主人公,“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著《中华文明史》 明代小说主要分为哪两大类?明清时期小说通俗化、平民化在材料二中有哪些表现?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教你读史] 材料一介绍了明代小说的两大主流及出现的原因。一反映了明代小说的两大主流一是讲神魔之争的,如《西游记》,二是讲世情的,如《金瓶梅》;材料二概述了明代小说的共同主题。平民百姓、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体现了明清小说的通俗化和平民化的时代特点。  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1)文化基础: 唐朝情节离奇的传奇和宋元话本把中国小说的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 (2)政治因素: 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入一个强化发展阶段,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为批判和讽刺现实的文学形式——小说的繁荣提供了基础。 (3)经济因素: 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追逐物质利益和个性解放自由的观念增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文化作品的需求进一步通俗化,这是小说在明清时期繁荣的物质和社会基础。 (4)思想因素: 明清时期,理学占统治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文人对现实社会政治腐败等现象日益不满,写出了一批批判现实的力作,体现出了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和叛逆。  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及成因   透过图片,可以获得有关宋代绘画特点的哪些信息? [教你读史] 两幅画分别是两种不同的画种,李成的画是山水画,张择端的画是风俗画。绘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据此推究其原因。  北宋时期绘画的特点及成因 (1)体现了中国绘画的两个发展方向:一是突出写意,强调自我和意境的文人画;一是绘现实,揭世情的风俗画。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种(或注重意境);风俗画开始出现。 (2)社会背景:宋代重文,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兴起,注重内心修养。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队伍壮大。 [名师归纳·清理过关] 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1)先秦: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2)秦汉: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 (3)隋唐: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化艺术全面辉煌,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4)宋元:北宋重文轻武,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南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文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促使杂剧繁荣。 (5)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命题趋向——呈现新材料,命题贴近生活 [典例1] 2011年3月底,国宝级青铜器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就对司母戊鼎的铭文提出了新的考释:将“司”改释为“后”。因为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后”在这里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在此处则以释“后”为妥。材料反映了(  ) ①商代青铜器的铸造水平较高 ②商代文字书体灵活给考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③“后母戊”三字体现了甲骨文象形的特点 ④商代社会重孝观念较为普遍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题规范](请自主思考) 第一步:审题干 一定时空:商代 二明考点:商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三抓关键:“青铜器司母戊鼎”“商代的文字……可以反书” 第二步:析选项 选项 对应度 理由  ① 正确 商朝为青铜器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  ② 正确 商朝司和后是同一字的一正一反两种写法,这给考古工作带来了难度正确  ③ 说法错误 象形不是甲骨文独有的特点,“后母戊”刻在金属器上,属于金文  ④ 有关但 不准确 仅此个例难以说明整个社会已经普遍存在重孝观念  命题趋向——挖掘命题新视角,考查主干知识 [典例2] (2012·中山纪念中学检测)“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郭沫若为纪念一位著名词人所作的楹联。这位词人是(  ) A.苏轼 B.陆游 C.李清照 D.辛弃疾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一定时空:南宋 二明考点:词的特点与流派 三抓关键:“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南宋 第二步:析选项 选项 对应度 理由  A 有关但 不准确 “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苏轼就是苏东坡  B 与题无关 陆游成就侧重于诗歌  C 与题无关 根据“铁板铜琶”可知是豪放派特点,李清照为婉约派  D 正确 “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反映词人希望南宋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这位词人应指辛弃疾。    [课堂感悟高考] 1.(2009·广东高考)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 A.《老子》         B.甲骨卜辞 C.《楚辞》 D.《诗经》 解析:选D 《诗经》由孔子整理编定,收录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三百多篇,其中的国风反映了当时平民的社会生活内容。故本题选D。 2.(2009·广东高考)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  解析:选D 秦朝官方统一文字为小篆, D项字体为小篆。而A为甲骨文; B为行书;C为楷书,都不正确。 3.(2008·广东高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从整体上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的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而市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取决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 4.(2008·广东高考)京剧的京指的是下列哪个朝代的京城(  ) A. 汉 B. 唐 C. 宋 D. 清 解析:选D 京剧产生于清代,应该选D项。 5.(2007·广东高考)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平民化 B. 逐渐贵族化 C. 逐渐神秘化 D. 逐渐宗教化 解析:选A 汉赋、唐诗、宋词以及明清小说的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日渐兴起历史。日益平民化,反映平民的生活、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 6.(2008·广东高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兔 【得名】 …… 【集解】 ……(时珍曰)……或谓兔无雄,而中秋望月中顾兔以孕者,不经之说也。…… 肉 【气味】 辛,平,无毒。……(弘景曰)兔肉为羹,益人。妊娠不可食,令子缺唇……(藏器曰)兔……子从口出,故妊妇忌之,非独为缺唇也。 【主治】 补中益气 【发明】 ……其性寒而解热……故又能治消漏……虚寒者,宜戒之。…… 【附方】 …… 血 【气味】…… ——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五十一卷,“兽部” 问题: (1)《本草纲目》一般分哪几个门类来介绍一种药物?在中纠正了前人关于兔子功用的什么错误说法? (2)从材料看,《本草纲目》有何不足之处? (3)总结《本草纲目》在中国传统医学史上的主要贡献。 解析:(1)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把兔肉作为一种药物介绍,分为释名、集解、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可从“或谓兔无雄,而中秋望月中顾兔以孕者,不经之说也”,看出前人认为兔子是望月而孕。 (2)不足: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妊娠不可食,令子缺唇” (3)主要贡献:可依据所学知识,从对以往医学的总结、创新之处、辨析真伪方面归纳。 答案:(1)介绍:释名、集解、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错误:望月而孕。 (2)没有否定或纠正前人的某些错误说法(如孕妇忌吃兔肉)。 (3)对16世纪以前传统中医药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创立了新的药物分类法;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说法。 [课下演练提升]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潮州模拟)指南针作为一种古老的指向工具,对中国及世界历史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以下情境中有条件用到指南针的是(  ) ①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 ②南宋时期出海与外国进行贸易的商船 ③古希腊梭伦执政时期进行海外贸易的船队 ④明清时期欧洲到中国进行传教的传教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指南针外传的史实。根据所学可知,指南针是在宋元时期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故③错误,此题正确选项是C。 2.(2012·南海摸底)《天工开物》中记载“(成分)以消石(硝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消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于无隙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承受)之,魂散惊而魄齑粉(粉身碎骨)”。文中提到的是(  ) A. 火药 B.造纸术 C. 磁石 D.印刷术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中制作火药的成分以及“其出”后的状况,可知其应是火药。 3.(2012·深圳调研)一直以来,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造纸术的推广 D.印刷技术的发展 解析:选D 唐宋时期,我国相继出现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从而促进了图书出版业的发展,故选D项。 4.(2012·广东六校联考)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解析:选D A、B、C表述错误。造纸术出现于西汉、指南针出现于战国、火药出现于东晋,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在四大发明中活字印刷术出现最晚。 5.★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该描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 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C.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 D.明代及以前军事上已广泛使用火器 解析:选D 火药武器在中国开始用于军事是在唐朝末年,因为作者生活于明代,此时火药武器已经普及,所以并未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故B、C两项错误。A项材料中没有反映。 6.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索、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解析:选B 从题干材料的表述“……而不是……”来看,作者旨在说明三大发明未能推动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故选B项。 7.“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这首古代著名诗歌反映了(  ) A.西周农夫的劳动生活 B.东汉地主的庄园生活 C.唐代诗人的“诗中有画” D.宋代文人的抒情写意 解析:选A 该诗歌是《诗经·国风》,反映了西周农夫的劳动生活场景,选A项。B、C、D三项反映的都是社会上层文人或官僚的情趣,容易排除。 8.(2012·湛江二中月考)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着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以下对联刻画的对象是唐朝诗人杜甫的是(  ) A.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B.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C.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D.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解析:选C 解答本题应紧扣“唐朝诗人杜甫”,由C项中“诗史”“草堂”判断对联刻画的对象是杜甫。 9.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 B.体现当时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D.标志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 解析:选B 宋朝四家书法家各有特点,体现了当时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10.(2013·广东百校联考)以黄公望为代表的所谓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其画作多表现“隐居”“出世成仙”的情感。可知其画作应属于 (  ) A.山水画 B.人物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解析:选C 中国古代文人画通过其作品,托物言志,抒发情怀,符合题干表述。 11.★(2013·金山中学期中)右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  )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解析:选A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是文人画的特点,苏轼一生,几遭贬谪,饱尝仕途的滋味,通过作画抒写胸臆之情,这符合文人画的特点,所以A项符合题意。 12.(2012·潮揭联考)2010年11月16日,经由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五次会议24个成员国共同审议,中国京剧成功入选2010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统治阶级的喜好密不可分 B.它以北京地方戏为母体而成,故名京剧 C.“文化大革命”中一统天下的“样板戏”大多是现代京剧 D.可以用“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概括它 解析:选B 京剧是由于在北京的多种声腔系统互相竞争、融汇而成,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6分,第14题24分,共40分) 13.★自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纸一直是人类交流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更是所有科学和文化进步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造纸术西传过程一览表 时间 重大事件 时间 重大事件  793年 大马士革也开办了造纸厂 1405年 由法国传 入比利时  900年 造纸术传入埃及 1494年 传入英国  1150年 阿拉伯人渡过地中海,在西班牙的沙提瓦城建起了一座造纸厂 1567年 传入俄国  1189年 由西班牙传入法国的耶洛城 1856年 传入荷兰  1276年 阿拉伯人通过地中海,经西西里岛在意大利建立了造纸厂 1694年 由荷兰 传入美国  ——王连科《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 材料二 18世纪之后,欧洲各国的纸张生产,逐步从手工劳动方式向机械操作过渡,改进了工艺,提高了效率和质量,翻开了造纸工业新的一章……(但是我国在纸发明以后)1700年内一直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直到1881年(清光绪七年)在上海成立了由美商出面经营的华章造纸厂,中国才有了第一家机器造纸厂。 ——王连科《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 (1)请指出材料一中一处明显的史实错误并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纸术对欧洲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8分) (2)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18世纪之后欧洲“翻开了造纸工业新的一章”,而中国却长期“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的原因。(8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造纸术的影响和发展。第(1)问中的错误,依据史实判断即可,推动作用可结合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方面回答。第(2)问分析中西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差异。 答案:(1)错误:“1694年由荷兰传入美国”。理由:因为美国于1776年建国。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创造了条件。 (2)欧洲:18世纪后欧洲社会经济、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工业革命的展开推动了造纸术从手工劳动方式向机械操作过渡。中国:封建制度和传统观念阻碍了科技进步;长期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使新的生产方式未能得到正常发育,从而使造纸术一直停留在手工业阶段。  14.(2012·海门模拟)明清之际,中国社会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在思想、文化领域,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激烈的冲击和碰撞,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值冲突和社会转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材料二 明清时期,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体裁渐趋衰落,通俗文学勃兴,小说、戏曲等大众化形式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 材料三 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是其中的精品。  材料四 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1)结合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的新思想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6分) (2)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观察材料三,说明文人画所具有的鲜明特征。(8分) (3)材料四反映了明朝妇女在婚姻问题上存在着怎样的倾向。(2分)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新变化的时代背景。并说明经济与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8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第(1)问,依据材料依次概括即可。第(2)问,从“通俗文学”“大众化形式”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特点。文人画的特点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依据材料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作答。第(4)问,时代背景要从当时的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回答;关于经济与思想文化的关系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 (2)新特点:通俗化,平民化。特征: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3)反映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的倾向。 (4)时代背景: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关系: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决定文化的性质与发展方向;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引擎。  [高效学法集锦] 1.用图示法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与科学思想  2.[轻巧识记] 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发展 西汉前期有纸张,东汉蔡伦又改良。 隋唐雕版印刷术,宋代活字毕升创。 一不小心炼火药,唐末战场试锋芒。 北宋抵御辽夏金,此物派上大用场。 战国司南指方向,宋代名“针”助远航。 四大发明传欧洲,封建主义被埋葬。 用诗歌巧记古代文学 《诗经》孔子来整理,战国楚辞有屈原。 司马张衡作汉赋,唐朝“诗圣”和“诗仙”。 宋词婉约与豪放,元曲通俗有马关。 明清小说数量多,四大名著和短篇。 用诗歌巧记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原始文字六千载,甲骨篆书和隶楷。 行草相随繁向简,魏晋书法始自觉。 绘画发展 萌芽在远古,战国趋成熟。秦汉门类丰,魏晋理论富。 隋唐外来风,两宋宫(宫廷画院)风俗(风俗画)。 元清文人画,佳作代代出。 3.用比较法区别文人画和山水画 文人画 山水画  背景 魏晋以来的社会动荡引发人们对两汉儒学进行反省,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碰壁,却又不愿与流俗同伍,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 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使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又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  内容 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注重写实、意境,常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举凡名山大川、田野村居、城市园林、楼观舟桥、历史名胜均可入画  地位 魏晋开始出现,北宋以后成为中国画的主要形式 进入宋代后,中国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种  [相关资料选编] 一、珠算与算筹 算筹指算具,最初的筹码用小棍,木制、竹制、骨制都有,算筹长短约一二十厘米。在运算中,占地较大,算筹也易于被移动。后来,算盘取代算筹。珠算地盘小,算珠即使移动也易被发觉。珠算简化了算筹的运算方法,运算起来也迅速便当。因此,得以推广普及,很受欢迎。 算盘是我国的发明,起源很早,在宋元著作中多有提及。明代中晚期是珠算发展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专门介绍珠算的书籍和珠算家。现存最早的珠算专著是徐心鲁著于1573年的《盘珠算法》,收藏在日本内阁文库。在珠算的推广和普及上贡献最大的专著是程大位的《算法统宗》。 二、《简仪》 郭守敬改革浑仪,制成简仪。其改革有以下几处:一是去掉那些不必要的圆环;二是把测量不同坐标的圆环分开,设置成两组基本圆环系统,即赤道装置和地平装置;三是改窥管为窥衡,瞄准时只要将星体跟窥衡上的细线中点连成一线即可;四是刻度采用十进位制,将一度分成十格;五是利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创造了现代所谓的滚动轴承。这一发明早于西方两百年。 三、古典小说的起源和发展 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魏晋时代,有一些文人或佛教徒,用古代的神话传说作材料,进行加工,创作了许多神仙鬼怪小说。到了唐朝,小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创造了相当完整的短篇小说的形式。唐朝的传奇小说,不仅篇幅比以前扩大了,而且注意到结构的安排和人物的性格描写、形象塑造,内容也由志怪述异扩展到人情社会的广阔生活领域。从魏晋南北朝直到唐代,小说都是用文言写的。宋代开始出现白话小说——“话本”。白话文体的运用,在唐代的民间文学里已经萌芽。到了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生活的需要,民间艺人的说书活动——“说话”日益活跃。由于听众大多是平民,说话人就采用当时最流行的白话来讲述故事。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的话本,就是白话小说。到了元末明初,一些文人也开始用白话创作小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和章回体的长篇小说。元末明初,我国的白话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 四、《墨梅图》 王冕的《墨梅图》传世不止一幅。课本选用的这幅《墨梅图》画的是横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画上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诗画相配,表露出画家淡泊名利、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五、顾恺之 顾恺之(346~407年),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东晋大画家。他认为,“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画人物之所以难,不仅难在不容易掌握人的形象特征,而且更难在不容易表现人的精神面貌。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眉目足以传情,明确地把人的精神、情感规定为艺术的表现对象,并将其置于突出地位,是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的一大贡献。然而,顾恺之并不认为只有眼睛才能传神,他画裴叔则,将其面颊上的三根毫毛画出来,使观者立刻感到“有如神明,殊胜未安时”。这就是说,画家要观察表现对象,将表现对象的特征真实地再现出来。“传神写照”的绘画理论,意味着鼓励画家通过探索,来表现人生超脱、永恒的精神境界。这种绘画理论与魏晋人物品藻和诗文评价的注重神韵是相通的。以风姿神貌的品评替代先前纯理性重道德伦理的评价,这使顾恺之的画论有了更为重要的审美意义。 [经典习题备选] 1.(2012·海南高考)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 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 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 C.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 解析:选B 题干反映了康熙在“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准确”后,才“复用西洋历法”说明其审慎地接受外事物,B项正确;A项“全面接受”过于绝对化,说法错误;C项无从涉及;题干材料仅限于历法,因此,D项“西方文化超越中国”说法错误。 2.(2012·上海高考)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 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  ) A.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 B.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 C.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明的需要 D.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 解析:选A 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发明、研制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印刷的大量书籍促进了欧洲文化的传播,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2012·江苏高考)“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 A.《诗经》 B.楚辞 C.汉赋 D.唐诗 解析:选A 题干中的《郑》、《卫》均属《诗经·国风》中的篇目,国风是民间歌谣,真实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故最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B、C、D三项与题干不符,故答案为A项。 4.(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解析:选D 材料以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及济公的故事切入,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兴起和发展。这些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民的心态与价值取向。故答案为D。 5.(2012·福建高考)《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  ) A.甲骨 B.丝帛 C.竹木简 D.石碑 解析:选C 象形、会意是汉字最基本的造字法。结合题干材料“大册也”“手捧册”等信息及该字的字形特点——类似若干竹木片串在一起的形状,可知C项正确。 6.(2012·安徽高考)2010年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美结合,彰显了宣纸“纸寿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下图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  )  解析:选C A中字体是隶书,B中字体是楷书,C中字体是行书,D中字体是草书。材料的要求是行书,故选C。 7.(2011·福建高考)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 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解析:选A 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成就,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乾隆末年,安徽的徽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即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出现了“同光十三绝”;京剧是我国最为广泛流行的剧种,民国以来,又逐步走向世界,是民族瑰宝。综上所述,A项正确,C、D错误。京剧不是戏曲之祖,排除B项。      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人物 异同   孔子 苏格拉底  相同点 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都主张追求个人的善,追求个人品性的修养  不同点 目的 为奴隶制度服务,恢复周礼 挽救世风日下的雅典民主制   主张 (1)思想核心——“仁” (2)主张为政以德,体现了民本思想 (3)主张“克己复礼” (4)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扩大教育的社会基础 (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美德即知识”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影响 开创了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发展特点 时期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先秦 分封制、宗法制的确立和逐步瓦解 小农经济成为基本的经济形态 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秦汉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西汉巩固中央集权 小农经济继续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秦朝“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思想的主流  隋唐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成熟 古代经济的繁荣 儒家思想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  宋元 宋代解决藩镇割据问题,强化中央集权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坊、市界限打破;纸币出现;棉纺织业发展 理学诞生,儒家思想进一步发展;科技发展,四大发明  明清 内阁制、军机处设立,专制制度到达顶峰 农耕经济高峰;资本主义萌芽 民主启蒙思想的出现;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规范答题类——把握“四要、四不要”答题原则,取悦阅卷老师赚取“印象分” [增分策略指导] 众所周知,高考评卷是一件极为辛苦的脑力劳动。工作强度大、要求大脑快速反应,评卷人没有过多的时间在卷面“乱哄哄”的答案中细找要点,你应当尽可能地让评卷人快速看到你的答案要点,这样才不至于吃亏。为此,解答非选择题要注意“四要、四不要”。 一要认真审题,紧扣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关键词),不要草率作答。 二要依据并利用材料作答,不要偏离材料漫天乱侃。有些非选择题的答案已经“明明白白”地写在材料中,材料与高考参考答案的区别,不外乎一个详一点,一个略一点。只要认真阅读、准确理解材料,将相关文字摘抄出来“对号入座”,或用自己的语言提炼概括便可以较圆满地完成答题任务。 三要注意动态回答,不要用静止的观点答题。学会多用“越来越”“剧增”“骤减”“大幅度上升”“迅速减少”等词语。 四要注意行文的规范,使用历史学科语言,不要随意作答。 解答非选择题力求做到四化: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和规范化。 要点化:根据题意,写清要点,如要回答原因,写出“原因”。 序号化:在每一个要点前面标出序号,有几个要点就标几个序号,这样就可以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如:“(1)原因:①……②……(2)过程:①……②……”等等。 段落化:一个层次答完后,自然另起一个段落。这样答题思路就显得很清晰,同时便于老师阅卷,也容易得高分。 规范化:书写要规范,表述要准确,作答要条理。 [典型案例展评] 崇德向善的精神风貌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2012年中央文明办发起宣扬优秀民族文化的活动,在全社会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风气,以孔子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三 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内涵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欲达到的目的。(6分) (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归纳陈独秀反孔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6分) [阅卷话得失]   [点评] 毋庸讳言,做练习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取得好的高考成绩。而成绩的取得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考生的答卷,二是评卷人的评分。最终的决定权在于评卷人的给分,而考生的答卷是给分的前提。考生要想得高分,除了做到要点齐全、表达准确之外,还要让评卷人看到你的试卷后,在头脑中形成好印象。因此,答案要点的“显性化”非常重要。平时解答非选择题严格按照“四要、四不要”进行训练,领悟规范答题技巧,对提高综合能力颇有益处。这名考生的答卷层次分明,要点清晰,一目了然,非常显性化。评卷人一眼就看出要点比较齐全,没有漏掉的要点,只能是个别要点表述不够准确而已。因而失分较少。 ———————[满分答案]———————————[我的收获]—————————— (1)理解:重温真理而不简单模仿。说明:编订和整理了《诗经》等“六经”。核心: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目的:调解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 (2)孔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缺点也很多。如:阻碍思想文化自由发展,宣扬封建纲常等级学说。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了思想基础。 (3)汲取儒家君子品格的价值观,对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提出了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稳定了社会秩序。, [针对训练提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摘编自[美]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纲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的“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 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思想的特点。(4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给思想领域带来的影响。在“晚周时期大动乱”中,儒家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6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迂阔难行”的儒家学说却能在汉武帝时代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6分) (4)儒学到了明清之际出现了什么的变化?(4分) [解析] 第(1)问,通过概括材料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第一小问,“晚周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由此可以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3)问,可从儒学发展、政治需要、统治者重视等角度分析。第(4)问,从反封建启蒙思想的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 (1)特点: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理论方法。(4分) (2)影响: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2分)原则:孔子提出“仁”的学说,提倡“以德治国”“和为贵”“礼”等思想;孟子提出“仁政”思想,认为“民贵君轻”;荀子认为施政者要用“仁义”和“王道”治国,要以德服人。(4分) (3)原因: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维护礼教纲常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被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使其符合了统治者的需要;儒家学说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巩固;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6分,任答3点即可) (4)变化:批判君主专制,反思传统儒学,儒学思想出现了活跃的局面。(4分)  长效热点类——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儒家思想时考时新 1.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走向世界 2012年4月5日,壬辰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暨2012中国曲阜孔子文化节启动仪式在曲阜尼山隆重举行。下图是尼山春季祭孔大典上“学童读论语”。  近年来,孔子学院建设得到了许多国家的热烈响应和积极支持。目前,全球已启动孔子学院140多所,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在北京成立了孔子学院总部,孔子学院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走向世界。 2.孔子思想主张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孔子思想 人文精神  “仁”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人文精神的发展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  “敬鬼神而远之” 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  “有教无类” 体现了教育平等的观念,保证了教育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  3.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民本思想 (1)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荀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君舟民水”。 (4)董仲舒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感应”学说上,即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5)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天下为主,君为客”。 4.儒家思想社会政治地位的变迁 时期 地位 原因  先秦 冷落 孔子、孟子等人提出的“仁”及“仁政”主张在战乱纷争的时代无助于实现称霸和统一  秦朝 压制 儒生对郡县制不满,不能为封建统治服务  西汉 独尊 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和“大一统”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得到汉武帝的赏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局面形成  宋明 创新 回应佛、道的挑战,儒学发展到理学更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明清 批判 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腐朽,社会矛盾尖锐  维新 变法 利用 康有为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为变法提供历史依据,减少变法的阻力  新文化 运动 冲击 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儒家思想成为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反对矛头  5.儒家思想与政治的三次紧密结合 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儒家思想又一次成为学术热点、高考命题的热点,儒家思想与政治的三次紧密结合体现了某一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该时期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而思想文化也能够影响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1)董仲舒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接受并实行。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2)康有为为达到宣传变法思想、推动统治者变法的目的,利用孔子在中国的广泛影响,写《孔子改制考》一书,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3)袁世凯为恢复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资产阶级为冲破封建思想束缚,实行民主政治,对儒家正统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典例] (2012·浙江高考)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康熙南巡”“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孔尚任……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康熙崇尚儒家文化,体现的是对汉族上层的拉拢,所以①③正确;结合康熙时期,满族入主中原后不久,满汉矛盾尖锐,判断④正确;材料不涉及着力提升满族文化的任何信息,所以排除含有②的选项。 [答案] B [命题者说] 从文明的传承视角看儒家文化 民族精神是指得到全民族认可,并为民族成员所践行的,维系民族团结和凝聚力的精神纽带。我们中华民族所展现的是一种“聪明、智慧、坚韧、勤奋、开拓进取、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这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强大的精神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也不断的丰富。以此为出发点,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和民族前途,加深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等角度立意命题,是近年高考命题关注的热点。 [针对训练] 1.(2012·湖北七市联考)袁伟时教授认为:“五常的道德规范应是建立在人类共同价值——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基础上,假若仁、义、礼、智、信不以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它只能为宗法专制服务。这些普遍的共同价值规范,应该是世界各国都可以接受,而且能够跟中国传统结合起来的。”作者强调五常的道德规范(  ) A.是人类普遍的共同价值规范 B.优于人类普遍的共同价值规范 C.应该批判地继承 D.包含了平等民主和法治的观念 解析: 选C 人类普遍的共同价值规范是五常道德规范的基础,故A项不正确;B、D两项都只讲了材料中的某一方面观点,具有片面性;C项为全面的观点,为正确答案。 2.(2013·开封二模)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 A.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B.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D.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解析:选B 本题可用直选法。根据材料中“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可知顾炎武反对清谈,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