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内容]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学习要求] 第一课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基本 要求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航线及其影响;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体会探险家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发展 要求 概述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说明 “开辟航线”与“文明交往”是理解本课的两个关键词,前者主要是对事实的了解,后者则蕴含着对这一史实的基本评价,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分散的文明”、“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两目为课外阅读内容。  第二课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基本 要求 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了解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认识殖民扩展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感受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性。懂得尊重各民族的传统与文化,树立多元文化观,注意汲取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  说明 本课内容是第一课的延伸和拓展。“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出现广“殖民扩张”伴随着“新航路开辟”而产生和发展,并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教学时要注意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殖民掠夺的罪恶和人类文明联系加强等多角度思考问题。 “海上马车夫”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三课 “蒸汽”的力量 基本 要求 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体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培养崇尚科学、不断创新的精神,树立重视科技发展的观念,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说明 从课程标准看,“探讨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属于“应用”层次要求,是本课学习难点。学习时要注意史论结合,可以联系模块一中的有关知识,多角度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打造‘世界工厂’”一目为课外阅读内容。  第四课 走向整体的世界 基本 要求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了解垄断组织的出现;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学习辨证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树立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化。认识开放和独立地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说明 “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是本课难点,学习时要尽可能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去感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要结合“专题小结”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作一梳理。 “瓜分世界的狂潮”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会考标准] 知 识 条 目 考试要求    合格 优秀  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①??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 ②??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 ? a b  a c ?   ▲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英国殖民霸权确立过程中的几次主要战争 ② 殖民扩张的方式和影响  a a b  b b c   ▲3、“蒸汽”的力量 ①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②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 ③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 a a b  b a c   ▲4、走向整体的世界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和发源地 ③爱迪生、贝尔、本茨与莱特兄弟的重大发明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 a a a b  b a a c  第一课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知识与能力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培养从历史资料中搜集有效材料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全方位地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注意探索世界开始联成一体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如农作物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一些现实的证据来证明世界市场形成对我们生活的巨大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努力汲取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的精神财富,培养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奋斗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正确认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影响,不可忽视其中的罪恶活动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认识到追逐利益与理性地人道地处理世界重大问题的对历史发展的不同影响。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使人类从分散的历史开始向相互联系的历史过渡,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标志。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世界市场的形成 时间 特征 历史事件  15世纪末16世纪初 出现 新航路开辟  16世纪-19世纪 进一步拓展 早期殖民扩张  19世纪中后期 初步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文明的“点”(分散的文明) 1、概况 五大文明摇篮:西亚两河流域、北非尼罗河流域、南亚印度河流域、东亚黄河流域 南欧爱琴海沿岸。 五大区域文明:东亚儒家文明、南亚佛教和印度教文明、西亚北非的伊斯兰教文明、 欧洲基督教文明、美洲大陆的印第安文明。 2、特点:封闭性、独立性、分散性、发展不平衡性。 二、链接文明的“线”——新航路 1、原因和条件 (1)原因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社会原因:西欧各国为获得价廉物美的东方商品,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直接原因:土耳其阻隔了西欧各国通往东方的传统商路; 精神动力:传播基督教。 (2)条件 科学技术的进步(造船和航海技术); 地理知识的进步(开始相信地圆学说); 西欧生产力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物质条件; 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拥有强大的物质基础。 2、经过:两个国家、两个方向、四个航海家、四条线路 时间 人物 国别 支持国 路线 影响  1488 迪亚士 葡萄牙 葡萄牙 葡萄牙→非洲西海岸→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  1497-1498年 达伽马 葡萄牙 葡萄牙 葡萄牙→非洲西海岸→大西洋→非洲最南端好望角→非洲东海岸→印度洋→印度 首先直航印度  1492年 哥伦布 意大利 西班牙 西班牙→大西洋→美洲西印度群岛(发现"新大陆") 发现美洲  1519-1522年 麦哲伦 葡萄牙 西班牙 西班牙→大西洋→南美洲东海岸→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环球航行) 首次完成环球航行  三、文明的“面”(世界文明开始形成整体) 新航路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有人认为它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有人认为它是殖民掠夺之路,也有人认为它是思想震撼之路。 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导致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地中海到大西洋延岸);世界市场初具雏形。 (1)商业革命 商品种类——增多:美洲的特产传播到欧亚大陆。美洲许多农产品是欧亚非诸国人民从未见过的。如玉米、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地理大发展后它们很快传播到亚欧非诸洲。美洲农产品传到世界,增加了人类的食物的供应,也应此促成了人口的增长,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 贸易范围——扩大:欧洲同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扩大,同美洲开始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 贸易中心——转移: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利亚等城市。稍后,北海两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越来越占有海上贸易中心的地位。 (2)价格革命 货币贬值→社会分化(封建势力日益衰落;劳动人民日益贫困;资产阶级获取暴利) 价格革命瓦解了封建体系,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 生和发展,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概念补充:资本原始积累 含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通过暴力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把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使之转化为资本的过程,就叫作“资本原始积累”。它“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而是它的起点”。 方式:对内——对农民土地的剥夺英国的〔“圈地运动”〕;“价格革命”。对外——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金银、贩卖黑奴〕;商业战争〔三次英荷战争〕 资本原始积累与资本积累的关系:资本积累以剩余价值为前提,剩余价值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前提,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又以资本的原始积累为前提。 2、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成为联系紧密整体。 3、殖民掠夺之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最终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 4、思想震撼之路——“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理论。 ☆中西远洋航行的差异比较 目的不同: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 新航路开辟目的是为了获得财富。 规模不同: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庞大,船多人多; 新航路开辟的船队很少,船少人少。 背景不同:郑和下西洋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形态下进行的,自然经济带有封闭性;新航路开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商品经济带有开放型。 影响不同: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的友好交流;新航路开辟后者不仅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更重要的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性质不同:郑和下西洋是与各国友好交往的义举;新航路开辟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 作业:随堂练习 教后记: 第二课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知识与能力 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过程与方法 注意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殖民掠夺的罪恶和人类文明联系加强等几个角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索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殖民主义罪恶:树立多元文化观,感受建立和谐世界的重要性。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树立热爱国家,为实现国家强大提高综合国力而奋斗,为中国的和平崛起作出应有得贡献。 教学重点:英国的崛起;西欧国家进行的殖民霸权的斗争。 教学难点:殖民霸权变化的原因与资本主义发展间的关系。 ☆“海上马车夫”——荷兰的崛起 1、条件 有利的地理位置 发达的造船业 海外贸易发达 2、特点:商业资本发达 3、影响 一、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 1、过程 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参与殖民掠夺。 建立东印度公司和伦敦公司,在印度、北美发展海外贸易和拓展殖民地。 17世纪中后期,打败荷兰(三次英荷战争)。 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七年战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日不落帝国”。 2、条件 地理优势——大西洋航路中心 政策优势——重商主义(《航海条例》) ☆《航海条例》:目的:鼓励英国出口贸易,限制外国进口贸易。体现了英国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经济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东印度公司、圈地运动) ☆思考: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英国当时通过采取哪些措施具备了这些条件? 东印度公司——海外市场,资金;圈地运动——劳动力,国内市场。 军事优势——注重发展海军 制度优势——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完善 ☆英国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北美、印度、三个方向。 三、殖民扩张的方式和影响 1、方式 野蛮掠夺 我(克莱武)出入于只为我自己敞开的金库,两手抓满了金银珠宝……此刻,我对我自己那时的节制大为惊讶。 残酷屠杀印第安人:导致劳动力锐减 黑奴贸易:三角贸易 出程:从欧洲港口载上廉价货物到非洲“换取”奴隶 中程:运奴隶到美洲贩卖 归程:从美洲运金银到欧洲 奴隶贸易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长达四百年的奴隶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可耻的—页。 不平等贸易:廉价工业品榨取贵重物品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屠杀、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资本论》 2、影响 世界市场而言——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对殖民国家而言——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对殖民地而言 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破坏性) 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建设性) ☆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之间有何关系?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决定了西欧国家采取殖民扩张政策;殖民扩张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建立在西方列强野蛮扩张与殖民掠夺基础之上的。 作业:随堂练习 教后记: 第三课 “蒸汽”的力量 知识与能力 了解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了解英国工业革命的历程。 探讨工业革命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动力。 培养学生识读经济图表的能力。提升分析问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工业革命怎样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提高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又会给人类带来一系列问题,确立以人为本、关注生活质量的意识,从而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和自然观。 教学重点 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历程(条件、过程、影响);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及表现;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推动。 教学难点:探讨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教会学生对经济发展原因的分析。 (2006年上海历史卷·26)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④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生产的革命,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 ☆经济正常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作为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它的正常发展需要具备:一个保障--国家政策(政权、社会稳定),五个条件:一是要有比较稳定的商品销售市场;二是有一定水平的生产技术,这是产品质量的保证;三是有相对稳定和必需的资金来源;四是有比较充足的劳动力来源(包括数量和质量都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五必备的资源来保证产品的原料。 这六个条件是否完备,优劣状况,综合起来就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速度和水平。 一、英国工业革命(1765——1840年左右) 1、前提和条件 ⑴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较早完成 ⑵条件 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奴隶、圈地运动 劳动力:圈地运动 技术:工场手工业积累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市场:圈地运动、殖民扩张(18世纪中期最大的殖民国家) 原料:来自殖民地的原料供应和英国本土丰富的煤铁资源 社会稳定:英国是世界近代历史上国内环境最安定的国家 圈地运动对英国的历史发展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它对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原始积累;破坏了自然经济形成了国内深入农村的市场;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推动了新技术的推广。 注意:政治前提和资本、劳动力、技术、原料等条件是可能性;市场条件则是必要性。 2、概况:过程及重大发明 (1)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2)兴起标志:棉纺织业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65年)。 (3)重大发明: 纺织领域:凯伊发明飞梭(织布);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纺纱);骡机、水力织布机 动力领域:瓦特发明改良型蒸汽机; 交通领域:富尔顿发明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思考: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出现于棉纺织业? 棉纺织业相对呢绒业是新兴的工业,受早习惯束缚小,更容易接受新方法;棉纺织业原料,市场条件优越,是手工工场业中最为发达的行业;棉纺织业相对集中,也更容易改变为机器化的大生产。 (4)完成标志: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机器制造业诞生。 二、工业革命的扩展 1、传播路线: 英国→欧洲大陆→北美→世界 2、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 行业 时间 姓 名 身份 发 明  棉纺 织业 1733年 约翰·凯伊 机械师 飞 梭   1765年 哈格里夫斯 织 工 珍妮纺纱机   1769年 阿克莱特 理发师 水力纺纱机   1779年 克隆普顿 纺纱工 骡 机   1785年 卡特莱特 工程师 水力织布机  解决动力 瓦特 修理工 改良蒸汽机  冶金业 达比父子 铁 匠 焦煤炼铁法  采矿业 纽可门 锁 匠 蒸汽抽水机   汉弗莱·戴维 化学家 安全灯  交通运输 麦克亚当 工程师 碎石路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社会关系: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城乡关系: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城市化进程加快。 4、思想:促进了科学教育的发展,科学共产主义思想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产生。 5、使英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到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 (1)英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工厂”? 根本动力: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 措施:政治:民主化改革;思想: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法制:法制化建设;外交:“炮舰政策”;文教:兴办教育,传播科技。 (2)英国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工厂”?(表现) 英国生产能力超过世界上其它国家的总和 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次世界博览会 6、世界市场: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并逐渐成熟。 世界市场也叫国际市场,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活动的总和。除商品流通外,还包括资金、劳工、技术、信息等流通等。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指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世界市场。它主要指的是东方落后国家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它们的商品倾销的场所和原料产地。所以其形成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1)初步形成 原因:国际交流是条件;交通工具作纽带;殖民体系成保障。 标志: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和中国的“门户洞开”。 (2)逐渐成熟 标志: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 原则:自由主义的原则; 内容:保证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规定在国际贸易中给予最惠国待遇,逐渐取消关税保护; 意义:使国际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7、消极:带来了环境污染,无产阶级日益受压迫,加速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过程。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政治: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近代企业产生(洋务企业的出现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思想: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作业:随堂练习 教后记: 第四课 走向整体的世界 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 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观点。 过程与方法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整体化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了解科学家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一、条件 1、政治条件: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下来,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2、资本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和国际货币的出现,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3、劳动力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起来。 4、市场条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各国通过革命或改革也进一步拓宽了国内市场。 5、技术条件: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二、概况 1、能源——电力广泛应用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到七十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出现——电灯、电车、电影等相继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如美国的发展变化。电气时代的到来,推动了钢铁产业的发展,钢铁工业的发展使重工业在工业的比重直线上升,史称“钢铁时代。” 2、交通运输的发展——内燃机的使用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90年代,德国卡尔·本茨等人发明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迅速发展。 3、石油化工:内燃机的使用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促进了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的发展。 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60年代,德国建立世界第一家石油化工厂,1876年,瑞典的诺贝尔发明炸药。 4、电信事业: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成功,为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创造了条件。 5、农机:美国的汽油拖拉机。 6、生产组织式的变化:垄断组织的出现, 含义:指某些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独占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市场、攫取高额垄断利润,通过兼并或联合而形成的经济实体或经济同盟。 原因:生产和资本高度的集中 表现:公司及巨型企业的出现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评价:进一步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垄断资本家控制着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三、特点 1、科学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起来。科学推动生产力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体现得尤其明显。 2、多国同时进行。 3、有的国家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以发电机,电动机的出现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5、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领域。 四、影响 1、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社会关系: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也发生变化; 3、国际关系: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 4、世界市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并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世界连接为一体 1、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局部性的国际交流发展为全球性的沟通、分散的、局部性的世界变为互动的、连成一体的整体性世界。 交通工具的变革,使远程运输变得更为广泛、安全、便捷。 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人们的跨时空联系日趋频繁和便利。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使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更为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2、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过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3、影响: 积极 世界一体化,促进了人群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也带来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极大的促进了世界农业经济的发展。 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全球文化交流的扩大,工业文明地区与非工业文明地区的交流,不仅是物质的流动,更重要的是政治、思想和文化的交流,世界一体化客观上是历史的进步。 消极 它扩大了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以及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并最终导致亚非拉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不可避免导致军备竞赛、军事结盟乃至军事对抗和战争,19世纪日趋复杂的国际关系,实际上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在国际政治领域内的体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欧洲工业革命对我国工业化的启示 发展工业与注重保护环境并举。 提高目前我国工业的科技含量。 注重培养科技人才。 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作业:随堂练习 教后记: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