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2)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3)探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媒体,使情景再现; (2)问题探究,挖掘内含; (3)分析、归纳和对比,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的社会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社会实践。在领导全党全国人民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要学习老一辈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甘愿奉献的高尚品格。 (2)体会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的重要影响,是中国在发展社会主义时期实践的重要结晶。 【教学方法】 1.运用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了解新时期新的理论形成的背景、过程及重要现实意义;领会这些理论的内含; 2.针对有些问题进行探究,组织课堂讨论,师生互动,加深对本课更深层次的了解; 3.采用比较法,对这几个重要思想进行科学比较,并学会用历史唯物观点分析问题。 【教学内容】 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改革开放: (1)背景: ①文革结束后,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但仍坚持两个“凡是”, “左”倾错误和个人崇拜仍然存在; ②邓小平的努力:他坚决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指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并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摆脱了两个“凡是”对人们思想的束缚,预示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到来。 (2)思想的确立和发展: ①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地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剧变。实际上开始形成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并开始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全党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 ②1982年,中共十二大正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题,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③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奠定了理论基础,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④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⑤1992年召开的十四大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科学理论概括,使之成为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正式形成; ⑥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确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的体系。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而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它的主要内容有 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根本任务:解放发展生产力; 改革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 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 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依靠力量: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3.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又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邓小平理论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邓小平理论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中国人民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该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 (1)提出宣言书: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内容: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 意义: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内容: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意义:标志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初步形成 3. 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1)南巡讲话: 背景:国际风云变幻,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 重要内容:①党的基本路线要稳定; ②改革开放胆子要大,敢于实验; ③判断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④社会主义的本质; ⑤大胆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成果,发展才是硬道理。 作用: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2)中共十四大: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意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和政治保证等一系列问题,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4)中共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并且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写进了党章 4.“三个代表”: (1)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意义:①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②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③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教学重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2.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热点试题】 1.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简述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的最基本经验什么? 4.为什么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课堂小结】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沿着改革开放之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这一伟大事业中,邓小平理论以其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既高瞻远瞩、又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与特色,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指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等,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问题。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新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理论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指导中国人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