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内容]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4、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教学要求] 第一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学习 要求 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感受马克思、恩格斯为探求真理不懈奋斗的创造精神。  说明 教材前两目分别从社会经济前提、阶级基础、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等四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第三目“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是本课的重点。学习时要体会马克思主义诞生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第二课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学习 要求 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背景与概况;知道3月18日起义的原因与成果;知道巴黎公社的性质及成立年代;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知道保卫公社的战斗及其结局;分析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体会巴黎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  说明 本课共有三个子目,第二目“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是学习重点。建议按“学习要求”掌握知识点,并正确理解和分析公社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等学习重点。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第二国际的斗争”两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三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学习 要求 了解二月革命;概述《四月提纲》、“七月事件”、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等十月革命中的主要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体会革命导师列宁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而积极探索的精神。  说明 本课第一目主要说明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第二目主要说明促使十月革命爆发的现实因素——二月革命的爆发和革命后的复杂形势。第三目主要阐述十月革命的发生及其意义,是本课的重点。 “革命前夜的‘火星’”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会考标准] 知 识 条 目 考试要求    合格 优秀  八 、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①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和重大意义 ? a a ? b b   ▲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①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②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③十月革命的胜利的历史意义 ? a a b ? a a c  第一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知识与能力目标 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的观察,进行推理分析归纳,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的答案。 学会运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有关问题。学会运用各种资料包括文字、图像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的革命活动的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国际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 通过介绍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事迹,帮助学生养成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通过学习马克思、恩格斯“伟大的友谊”形成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友谊”的深刻内涵。 重点:从经济根源、斗争实践、思想基础等方面,简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 难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认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的理由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客观条件(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 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贫富差距扩大,资本主义制度弊端和固有矛盾日益暴露。(经济危机、阶级矛盾) ☆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它们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有什么关系? 原因:工人运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经济还未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关系: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工人斗争的需要。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阶级基础。 理论基础:19世纪早期人类三大优秀理论成果;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做出了重要贡献,即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继承批判,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德意志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批判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及诸多社会主义思潮(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进行了借鉴,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2、主观条件(伟大的友谊) 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 马克思的成长:儿童时代:产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中学时代:“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大学时代:吸取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大学毕业后:接受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任《莱因报》主编,广泛接触社会,了解人民生活;思想的转折和成熟:转折点:1843年巴黎时期的生活…… 成熟标志:1844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成为共产主义者; 恩格斯的成长:中学被迫弃学从商--业余自学--学识渊博;1842—1845年,曼彻斯特工作时期,大量接触工人,参加工人宪章运动,形成共产主义思想。(标志:1845年发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马、恩结成伟大友谊,共同创立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 1、标志:1842年《共产党宣言》 2、主要内容 阐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阐述了阶级斗争学说,指明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性质、特点、纲领、策略原则、建立政党的必要性) 提出了无产阶级国际团结的思想:口号…… 3、意义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国际工运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作业:随堂练习 教后记: 第二课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巴黎公社革命主要内容的学习,特别是对革命措施、革命性质、失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于复杂历史事件的综合判断和深入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结合有关材料,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巴黎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的体验,激发学生树立不怕艰难、勇于斗争的优良品格,帮助学生养成革命英雄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情操。 通过对巴黎公社的成立和失败的学习,帮助学习认识,历史的发展是曲折的,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 重点: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建设的途径和模式,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难点: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一、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 1、历史条件 阶级条件:工人阶级的进一步壮大 社会条件:资本主义各种弊端的暴露,1857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主观条件:马、恩总结经验教训,并深入进行理论研究。 直接因素:1862年伦敦世界工业博览会、1863年英法等国工人声援波兰抗俄斗争,推动和促成国际工人联合。 2、成立 时间地点 1864年伦敦  领导机构 临时中央委员会  原则 《成立宣言》《共同章程》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性质 国际无产阶级联合组织  斗争任务 一是反对各国资产阶级统治和压迫的斗争, 二是反对第一国际内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派别的斗争。  3、作用:推动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真正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二、巴黎公社 1、背景 民族矛盾:普法战争中,法国失败。 巴黎爆发革命,建立第三共和国,资产阶级成立了临时政府。 阶级矛盾:资产阶级的国防政府对外投降卖国,和德国签署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对内要解除人民(国民自卫队)的武装。 导火线:蒙马特尔高地被偷袭 2、成立:1871年3月18日,人民起义。3月28日公社正式成立,这宣告了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诞生。 3、措施 政治: 内容:公社废除了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队;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生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执行、军事、公安、财政、粮食、劳动与交换、社会服务、对外联络、教育等十个委员会,行使政府所属各部门的权力;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监督,随时可以撤换;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年薪不超过一般技术人员的工资;等等 作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经济: 内容: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努力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作用:触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颁布有利于工人的劳动法令 ☆为什么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 它打碎了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公社选举出工人阶级的代表组成公社委员会,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如: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等都具有无产阶级性质。这些措施体现了公社真正代表和维护劳动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因此,它是无产阶级的政权。 4、失败:五月流血周(5.21-5.28) 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并未达到社会主义革命爆发所要求的程度。 具体因素:反动势力的强大;没有抓住有利时机,乘胜追击;没有割断敌人经济命脉;军事领导失误;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5、意义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经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宝贵财富;公社战士的精神永垂史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三、第二国际 1、背景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国际工人运动的再次高涨是第二国际成立的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完善以及广泛传播,是其思想基础; 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纷纷建立,是其组织基础。 2、成立 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标志着第二国际的成立。 第二国际主要讨论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问题。通过了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等重要决议。 第二国际组织松散,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工人阶级政党是独立自主的。这与第一国际有很大区别。 3、修正主义的泛滥与第二国际的解散 由于第二国际内部许多人的支持,修正主义日益占据上风,他们甚至倒向本国政府,支持帝国主义战争——一战,一战爆发后,第二国际自行解散。 作业:随堂练习 教后记: 第三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预习20世纪初俄国的社会状况和主要特点,了解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进一步提高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使学生养成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运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有关问题。学会运用各种资料包括文字、图像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它的胜利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行起到了启示和推动作用。要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所以,要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 难点: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原因和对《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的当前形势的特点和革命无产阶级的任务的认识。 一、背景 1、俄国已经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产物。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已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具有帝国主义特征;但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德、英、法等国。 帝国主义国家具有什么特征?——垄断,并有侵略、压迫弱小国家和民族、争霸世界的帝国主义本性。 作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俄国有什么特点?——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实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西方列强;野蛮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和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 2、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点(薄弱环节) 由于俄国帝国主义具有军事封建色彩,对国外资本依赖性强,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3、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主观条件。 俄国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 有列宁领导下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和伟大的导师。 1900年,列宁创办了《火星报》,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建党做好了准备。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的召开,新型的无产阶级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诞生,它的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布尔什维克的意思及由来:俄文的音译,意为多数派。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制订党纲、党章时,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同马尔托夫等机会主义者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在选举党中央领导机关时获多数,故名。此后,布尔什维克即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代称。 4、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俄国革命造成了有利的国内外形势。 国内:一战使得俄国的矛盾更加尖锐,革命风起云涌。 国际: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大多卷入战争,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 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列宁 二、过程 二月革命掘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 1、二月革命 对象:沙皇统治(罗曼诺夫王朝)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果: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一个是工兵代表苏维埃。) ☆苏维埃:俄语的音译,原意为会议,后特指苏联的政权机关──工农代表会议。苏维埃在1905年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作为领导起义的机关首次出现。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它成为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立的第二个政府。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它成了全国各级国家机关。 2、《四月提纲》——指明革命方向,准备和平夺权。 3、“七月流血事件”——抛弃和平幻想,决定武装夺权。 结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了。 教训: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只有走暴力革命的道路。 4、策略的变化和新的革命的酝酿 布尔什维克党六大: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经济危机:1917年秋天经济危机的发生,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斗争不断发生,新的革命酝酿成熟。 5、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夺取革命最终胜利。 时间:1917年11月 地点:彼得格勒 领导机构:军事革命委员会;(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会议) 具体过程:1917年11月6日夜开始,至7日上午整个首都几乎全部落入起义者手中,7日夜开始攻打冬宫,8日凌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彻底推翻,起义取得胜利。 结果: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苏维埃政府的建立——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举行 第一,(政治)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奠定了俄国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 第二,(经济)通过《土地法令》,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给农民。解决了农民长期以来期望解决的土地问题,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为苏维埃政权赢得了广泛的同盟。 第三,(外交)通过《和平法令》,坚决要求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反映出人民对战争的极端厌恶。 这三条措施无一不是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体现了人民要求废除剥削制度,建立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的强烈愿望,得到了人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比较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领导 工兵代表苏维埃 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党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目的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结果 两个政权并存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三、历史意义 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 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政治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经济上: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对帝国主义来说: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 对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来说: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对民族解放运动来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十月革命的特点 1、从理论的角度看: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通过十月革命的实践得以实现,是俄国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2、从革命的道路看:它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 3、从革命的阶段性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连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 4、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 ☆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诞生,为十月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在马列主义指导下发生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十月革命的实践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证明了在生产力还很落后的一国可以赢得革命的成功。 ☆苏联(俄国)的演变 沙俄(1613.1-1917.3)→两个政权并存(1917.3-1917.7)→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917.7-1917.11)→苏俄(1917.11-1922.12)→苏联(1922.12-1991.12)→独立国家联合体(俄罗斯等) 作业:随堂练习 教后记: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