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11·巢湖模拟)2011年3月16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情况,强调核电发展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并决定对我国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暂停审批核电项目。下列有关我国发展原子能的表述错误的是( ) A.1956年把原子能列入全国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B.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1984年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开工建设 D.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建成的第一座核电站 2.(2012·南京模拟)新华社电:“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B.当时的舆论宣传带有浓厚的“左”倾色彩 C.打破了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 D.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3.(2012·皖南八校模拟)北京时间2011年7月21日、26日、28日、30日、8月1日,位于东太平洋的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完成了五次下潜试验。其中,第三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 188米,标志着我国成为第五个掌握3 500米以下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这说明( ) 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4.2008年3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成为继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先生后,第二位“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得主。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他在( ) A.航天技术领域的贡献 B.农业科技领域的贡献 C.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 D.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 5.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这说明( ) A.中国科技已处于全面领先地位 B.发展以上科技主要是国防的需要 C.上述科技均开创了新的时代 D.均是学习外国科技的结果 6.(2011·广州模拟)1954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走什么样的路?——再评俞平伯先生关于“红楼梦”研究的错误观点》,文章指出“新红学”的实质就在于它是士大夫阶级意识和买办思想的混血儿,是反动的实验主义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具体表现。这篇文章( ) A.体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 B.是反右斗争中对资产阶级右派的批判 C.是社会主义改造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 D.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红学”研究的领导地位 7.下图是毛泽东亲笔书写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下列表述与之不相符的 是( )  A.1957年第一次将西方古典名剧全本在中国公演 B.在科学技术、艺术的发展上,我们不要做“盖子”,戴“帽子” C.“巴甫洛夫是社会主义的,西医是资本主义的,中医是封建的” D.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 8.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驌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驌承认错误。”该谈 话( )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9.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作总结发言时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讲学术,这种学术可以,那种学术也可以,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多。”这一发言应该是在( ) 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提到的 C.发出“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的口号中提到的 D.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逐步建立时提到的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争奇斗艳,学术、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发展,科学文化领域生机勃勃。这是因为我党( ) A.制定了“星火计划” B.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 C.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 D.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 11.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就开始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新中国教育体制。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同时,对旧中国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吸收革命根据地教育经验和借鉴苏联模式,在经济困难、教育落后的条件下,形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雏形和体制基础。关于这一时期的教育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 C.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D.启动“211工程”计划和“希望工程” 12.1983年国庆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方面的实质是( )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教育的发展需要有超前性 13.(2011·上虞模拟)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最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 ) ①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②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 ③颁布《义务教育法》 ④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2011·海口模拟)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据统计,首批院士96人中留学归国的有46名,占总数的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23名是归国学者。这最能说明( ) A.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 C.留学教育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 D.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15.下图反映了近几十年来文盲、半文盲在我国总人口中的比例变化情况,以下对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B.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 C.“双百”方针的顺利实施 D.《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航天人说:“古代五千年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值得骄傲的遗产;中国近代……没有值得骄傲的,没有给后代留下一定的遗产;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给后代留下值得骄傲的遗产。” 材料二  材料三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与发展,满足全球应用需求,我国已成功发射五颗北斗导航卫星。根据系统建设总体规划,2012年左右,系统将首先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和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2020年左右,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近代……没有值得骄傲的,没有给后代留下一定的遗产;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给后代留下值得骄傲的遗产”说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2)从材料二、三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对此你有何感想?(6分) (3)你认为航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8分) 17.(2012·武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约有人口5.5亿,那时的文盲率高达80%。……1952年中国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1958年2月,教育部、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和全国扫除文盲协会召开扫盲先进单位代表会。一个群众性的扫盲高潮很快形成。……据统计,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的学习。  材料二 1946年中国高等教育工科学生仅为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数第一位。1953年工科新生数占招生总数的42.86%。1955年全国高等学校设置专业249种,其中工科专业137种,占全部专业的55.2%。1953~1957年五年招新生56.18万人,毕业26.9万人,这充分体现了当时“教育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首先为国家工业化服务”的发展方向。 ——宋恩荣《当代中国教育史论》 材料三 为庆祝全国科学会议的胜利召开,1978年3月18日发行《全国科学大会》纪念邮票一套,共三枚。下图中自左至右为:第一枚,科学的春天;第二枚,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第三枚,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1)据材料一和图一、图二,归纳新中国初期扫盲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其作用。(9分) (2)据材料二归纳建国初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状况,并分析“教育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发展方向对建国初期的社会影响。(8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科学的春天”到来的历史背景。(3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理解能力。秦山核电站建成投产于1991年,大亚湾核电站建成投产于1994年,D项明显错误,符合题意,其余三项均正确。 2.【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材料解读和知识迁移能力。材料反映的是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A、C两项符合史实;B项从材料中可得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D项。 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A项明显不符合史实;C项错在“决定”一词;D项对材料解读片面;载人深潜技术作为高新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故选B项。 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故选B。 【变式备选】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450千克。当今中国,杂交水稻播种范围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1976年到1998年水稻产量累计增产3.5亿吨。这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推广( ) A.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 B.有助于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C.使“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实效 D.使袁隆平享有了很高的国际声誉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题目列举的是我国水稻亩产量和总产量的增长情况,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故选A。 5.【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上述成就说明中国的尖端科技取得一定成就,A项中的“全面领先”错误;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属于生物技术,与国防关系不大,并且其是首创,B、D两项错误。 【误区警示】本题易误选A。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高尖端科技领域取得较大成就,但并不能因此说中国是科技强国。从整体来看,中国的科技水平仍是比较落后的。 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1956年春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A项错误;反右斗争开始于1956年,B项错误;D项在文章中没有体现。联系“1954年”中国的国情和文章的观点,C项正确。 7.【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迁移运用知识能力。“双百”方针本身的含义是思想文化上百花齐放,学术观点上百家争鸣,但C项显然是带有了明显的政治色彩。 8.【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可以用排除法,从时间上可以排除B、D两项;由“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可知C项是错误的。 9.【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艺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0.【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文艺、科技的蓬勃发展,得益于我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实行,故选B。 11.【解题指南】解题的关键是找出“这一时期”是哪一阶段。注意题目中的有效信息“1949”“探索”“对旧中国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等。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识记能力。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是指新中国成立初期,B、C、D均是改革开放以后的教育措施,与题意不符,选A。 1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面向现代化”强调教育发展的目的在于推动生产力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强调教育要与世界接轨,故选A。 13.【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题干的时间限制为“改革开放以来”,②是在1965年,其余三项均符合题意,故选D。 14.【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留学教育对中国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产生了较大影响,说明留学教育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故选C。 15.【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注意题干中时间限制及比例逐渐变小的变化情况。上图反映了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的情况。这是由于全方位教育改革的展开,尤其是教育立法取得进展的结果。 16.【解析】本题以现代中国的航天科技的发展为主线,考查中国现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及其认识。第(1)题,应从中国近代社会现实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考虑。第(2)题,通过图片和材料可知反映的是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关于感想,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第(3)题,要注意从探索宇宙奥秘、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答案:(1)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及列强的入侵,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国后,由于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在各个领域尤其是科技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2)信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迅速,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感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华民族日益实现伟大复兴;党的正确领导和国力的日益增强推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拥有一批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科技人员。 (3)有助于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扩大人类的活动和生存空间;促进高科技和相关科技的发展;促进太空探险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保障生产生活的发展等。 17.【解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科学发展的有关知识点。第(1)题根据材料一及图片信息来回答新中国初期的扫盲运动特点,从材料一文字中可以了解到政府动员、群众广泛参与等信息,从图片中可以了解到扫盲充分利用生产活动。扫盲运动的作用可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第(2)题分析、概括材料二信息来回答高等教育的状况及社会影响,状况主要指教育发展快、专业设置重工科、招生人数迅速增长等。影响主要指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培养了科技人才,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等。第(3)题主要考查了文革结束后,教育、科技得到发展的历史背景,根据所学回答即可。 答案:(1)特点:政府动员组织;群众参与广泛;与社会生产、社会改造相结合。 作用:将文化知识普及与社会政治教育相结合,提高了人民文化知识水平和社会思想觉悟;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进一步树立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巩固了新生政权。 (2)基本状况:教育发展快;专业设置重工科;招生人数迅速增长;注重教育服务于经济建设。(任意两个要点即可) 影响: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培养了科技人才,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提高了中国科技文化水平;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 (3)文革结束;党在科学和教育战线上实行全面的拨乱反正,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倡导尊师重教;中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以科教来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向四个现代化进军。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