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高考考点】 1、①程朱理学;②陆王心学。 2、①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②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复习重点】 1、①宋明理学和心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②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③宋明理学的影响 2、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出现的背景、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②明清反封建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考点落实】 结构复习: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线索: 春秋——兴起形成 秦汉——遭到打击 魏晋到隋唐——受到挑战 宋明——改造发展 明清——批判继承和发展 一、三教合一【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大胆取舍】 1、历程:⑴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⑵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互相影响和发展 ⑶隋朝:儒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 ⑷唐朝:三教并行;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2、影响: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二、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以下内容应详细分析】 1、背景:⑴政治:唐中后期以来,长期的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遭到破坏 ⑵经济:宋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科技的进步 ⑶思想:宋代入学者敢于疑经改经,大胆立论,讲注义理 2、理学的概念 宋代出现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它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是儒学从道、佛之中吸取了 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过程,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新的儒学。 3、代表人物及主张和影响 (1)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南宋的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2)主张:①核心思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之源在于天理。【理在气先,万物皆有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②政治思想:天理和伦理道德相联系,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 ③认识论:格物致知,即求“理”的方法。 (3)影响:①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备受推崇,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②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依据,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 ③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 4、特点: (1)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 (2)儒学从佛道中汲取有益内容,使之更理论化、思辨化; (3)更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三、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注:心学也是理学,是对理学的发展】 1、代表:南宋的陆九渊,明朝的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 2、主张:①核心思想:陆九渊----心是宇宙万物本原,“发明本心”【即本心就是天理】,“心即理也”“心外无物”。 ②认识论:王守仁----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主张扫除细枝末节,直奔主题。 小结:理学和心学的联系区别:联系:都是唯心主义哲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发展; ????????????????????????? 区别:获得天理的方式不同:前者是格物致知;后者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 1.积极:(1)作为当时儒学主流,对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产生深远影响。 (2)重视主观意志力量,讲求自我克制,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积极作用。 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五、明清之际主要思想家主张、影响【对儒学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李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⑴社会原因:政治上:专制主义制度更加腐朽,统治黑暗,吏治腐败,旧制度的衰落,明朝后期的腐败和明朝的灭亡,使传统文化制度遭到质疑和批判; 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工商市民阶层的兴起发展,拜金逐利思想盛行; 思想上:以程朱理学四书五经为标准的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人们思想; ⑵个人原因:李贽任职期间,目睹官吏和道学家的虚伪无能,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形成“离经叛道”性格 2、李贽的主要思想观点 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注:不是反对孔子,而是反对孔孟之道的绝对权威】,提倡个人判断和个性自由; 批判道学家虚假说教(反权威反正统),主张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反对“存天理,灭人欲”,认为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首先他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追求平等、个性。 3、评价: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是我国反封建专制思想的先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带有民主色彩;但也有局限性,具有否定客观真理的相对主义倾向。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明夷待访录》 1、黄宗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⑴政治: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 ⑵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⑶思想:自然科学有了一定发展 ⑷个人经历:参加了抗清斗争,后隐居著书立说(《明夷待访录》) 2、黄宗羲的主要思想观点 (1)政治思想: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该机构;主张限制君权;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2) 经济思想: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3、影响: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封建斗争起积极推动作用。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顾炎武:早年投身反对宦官专权的政治活动,后屡次落第而绝意科考;明亡后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游历各地,实地考查,广泛交友论学。(《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2、主要思想观点: (1)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经世致用,注重实际学问】 (2)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3)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主张“众治”。 3、影响: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王夫之:世称“船山先生”;留心时务,志在经世;明亡后参加抗清;失败后潜心研究学问,探索治乱根源,从事教学著述活动(《读通鉴论》) 2、主要思想观点 (1)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2)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 (3)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4)政治主张: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即秦宋文化衰微】 (5)经济主张:认为天下土地应该是耕者有其田; 3、影响: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六、明清儒家思想的发展【小结】 明清思想家对儒学的批判和继承分别是: 批判孔孟学说为万世至论,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主张个人判断个性自由; 批判“存天理,灭人欲”;认为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批判君主专制;主张众治,天下为公; 批判道学家的虚伪;主张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批判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说明认识:思想文化石为政治经济服务的;社会存在绝对社会意识;思想文化应该与时俱进等。 1、主张: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主张限制君权。 A.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顾炎武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C.王夫之认为天下土地应该是耕者有其田。 (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倡“经世致用”。 A.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B.顾炎武和王夫之都主张“经世致用”。 (3)思想上: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A.黄宗羲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B.顾炎武主张发挥孔子“博学于文”的积极思想,提倡到实践中求真知。 C.王夫之以儒家六经为治学原则,但绝不盲从,建立了唯物主义体系。 2、影响: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虽然冲击了当时的封建专制,但未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能动摇封建统治基础。 (1)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2)对君主专制统治强烈抨击,给后世民主思潮以深刻启迪,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 (3)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深刻,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历史进步性。 【重点突破】 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关系 (1)联系:心学也是理学,是理学的新发展(延续和修正),是明朝时期的理学。 (2)相同点:①范围: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发展。 ②主张:同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都强调意识(理、心)第一,物质第二。 ③目的:都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从而维护封建统治的社会秩序。 ④影响: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不同点:①宇宙构成:A.理学:“理”和“气”构成,理先而气后,是客观唯心论。 B.心学:任何事物不可离开人的意识存在,是主观唯心论。 ②道德主张:A.理学主张“格物致知”,以外在的天理作为行为规范。 B.心学主张“致良知”,通过人的内心反省,从而为善。 ? 二程理学 朱熹理学 陆王心学  对理的不同理解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宰万物,先有理而后有物 理和气浑然一体,不可分离;主张理先气后 “心即理也”,人心是万物的本原;提出“致良知”  对理的共同认识 理或天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仁义礼智等  相同本质 为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提供了理论依据  内在联系 都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都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程朱理学的思想特点、对儒学的发展及评价 特点:程朱理学哲学思想的核心是“理”或“天理”,这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发展: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政治思想,而“天理”在人间体现就是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可见,这是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适应了地主阶级专制主义进一步加强的需要,宋元明清时期,儒学成为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评价:(1)积极方面:①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②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③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2)消极方面:①用三纲五常来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人的自然欲求和愿望;②封建尊卑等级观念;③重男轻女观念;④因循守旧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 3.明清进步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如李贽职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2)反封建专制。如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都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3)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如黄宗羲“工、商皆为民生之本”思想的提出。 4.中国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为何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那样波澜壮阔的景象 (1)资本主义萌芽极为薄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3)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5、明清之际产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因素 ⑴经济因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⑵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⑶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统治者的法制思想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的个性,摧残了人们的思想,明末批判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⑷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综上所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时期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和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又为思想批判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6、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地位 历程 地位 原因  春秋战国儒学创立和发展时期 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需要  秦朝时期 儒家思想受到压制 秦朝统一后,儒学依旧遵守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  汉代儒学改造时期 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 在继承先秦“仁”“仁政”等思想的基础上,增加了“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宋明时期儒学转型和成熟时期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依然如故 经朱熹、王阳明等人汲取佛道的精华,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逐渐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血,儒家思想走向极端,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明清之际的批判继承 儒学遭到怀疑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封建统治的腐朽  ? ? 7、儒学与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比较 ? 儒学 古希腊人文主义  地位 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就成为官方思想,并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人文主义思想史古希腊的主流思想,对后世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背景 儒学成官方思想是因为其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思想上的统一,思想上的统一反过来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人文主义思想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物,民主政治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使古希腊的思想文化繁荣起来。  内容 整体上以研究社会为主题,规定了一系列社会环境下人们的行为规范 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后世境遇 后世多坎坷,近代“西学东渐”使儒学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康有为推崇孔子,但其目的是在儒学的外衣下传播西学;新文化运动更是把儒学作为抨击的对象,动摇了其思想统治地位;文革中儒学几乎遭灭顶之灾;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如何“扬弃”地发展,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经历了中世纪的湮没后,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中重放光辉并进一步发展完善。  8、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比较 ? 明末清初的思想批判 欧洲启蒙运动  相同点 都是资本主义萌芽或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都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揭露和批判,都是反封建的  政治条件 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大,封建统治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空前壮大  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束缚 欧洲重商主义和殖民掠夺政策加速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  思想条件 明清之际理学和心学成为官方哲学,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使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 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基础  性质 本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地位 没有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是17/18世纪欧洲的主流思想  内容 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批判封建制度,并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影响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了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的转型 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对后来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也起了鼓舞作用  ? ?

【点此下载】